查看原文
其他

创投荟 | 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肖仁俊:创新股权分配“3+3+3+1”模式

编辑部 科技与金融杂志
2024-08-22

采访|苏莉娜、李慧 文|李慧 

 图丨由受访者提供


三年来,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科技金融协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开展探索,形成具有“省院+佛山”特色的技术育成孵化实践案例。


在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佛山产研院”)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形成“四维度+三原则”科技成果转化范式,创造性提出科技企业股权结构设计“3+3+3+1”理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呈“井喷”之势。

截至目前,佛山产研院累计引入科技型企业60家,其中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企业12家,5家已落地加速器建设规模产业化生产基地,获批广东省优秀专利奖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2020年度孵化投资企业总产值11719万元。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背后,是一个个企业长期坚持创新研发的集中体现,更是佛山产研院建立高效能推进机制、打造高质量服务平台、实施高含金量融资举措等协同推进的成果。

佛山产研院院长肖仁俊在接受《科技与金融》专访时表示,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离不开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和政策链的融合发展、协同发力。

佛山实践


开放创新,是佛山产研院鲜明的特色之一。作为广东省科学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广东省科学院在地方建立的首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佛山产研院自2018年10月成立以来,历经三年潜心发展,在聚集创新资源要素、融合科技金融、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开展探索,形成一个个具有“省院+佛山”特色的技术育成孵化实践案例。

佛山产研院围绕佛山市“2+2+4”(笔者注:佛山将重点培育发展装备制造、泛家居、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八大产业,形成2个超万亿元核心产业集群、2个超5000亿元支柱产业集群、4个超300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的“2+2+4”梯队产业格局。)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健康领域,大力引进院士成果等项目,推进高新科技成果在佛山转移转化;同时引入创新技术与佛山产业结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高级化,服务佛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建设离岸孵化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基地。

我们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截至目前,佛山产研院孵化省科学院等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9个,其中两院院士项目2个、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项目1个,投资创办科技型企业12家。

2019年6月,佛山产研院引入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姜南博士团队项目落地禅城张槎,建立佛山市首个第三方功率半导体器件测试与认证实验室,注册成立广东能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东能芯”)作为实验室运营实体。同年9月,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周成虎院士科技成果到佛山产研院开展孵化,创办佛山中科云图智能科技公司。

产业项目选择在何处落地,往往是最敏锐的,是什么让重点项目和院士专家纷纷选择到佛山产研院孵化?

在肖仁俊看来,这不得不提广东省科学院的“一院两制三体系四融合”发展战略。佛山产研院作为“三体系”——技术育成孵化体系中重要载体之一,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主体,由技术经理人运营,利益捆绑、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广东能芯、佛山中科云图等一批市场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在此落地集聚。

事实上,佛山产研院的发展,既与广东省科学院综合创新优势相关,也与其自身的善谋善为分不开。肖仁俊对记者说,“在科技成果孵化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三件事:企业股权结构设计、公司治理结构建议和产品结构设计。

股权结构设计解决利益分配和责任主体划分问题,公司治理结构建议解决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运行效率和规范问题,产品设计解决公司生存发展、与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协作分工的问题。”

“佛山产研院的优势之一是伴随式成长,坚持利益捆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肖仁俊续说,一方面,佛山产研院导入多方资源,创业者可以“足不出院”,在项目申报、孵化载体、管理模式、人才引育、金融支持等方面上无缝对接;另一方面,佛山产研院通过技术识别,项目的责任主体逐渐清晰、创业方向逐渐明确,更以“额度管理、过程控制”等方式守住项目投资的风险底线。

从禅城总部孵化器到仙湖科创加速器、北滘智能制造加速器,2021年12月评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佛山产研院跨越发展的背后,是大刀阔斧地推进成果转化,聚焦产业关键技术、开展协同创新,在佛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科技支撑强链、稳链、补链所做出的努力。


“四链”融合


在佛山产研院,“四链”融合用一句话描述就是:基于产业链,加速创新链,融入资本链,落实政策链。以佛山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创新土壤,以科技创新成果和人才为种子、幼苗,为技术孵化提供初创资金、天使资金作为金融活水,落实地区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形成全方位、全过程推动技术育成孵化体系的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源于技术,如果没有资本的参与,创新难于持续。佛山产研院着眼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初创高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费用高、融资手续繁”痛点,逐渐探索出“四维度+三原则”科技成果转化范式,他们希望从核心团队、技术对标、市场前景和商业模式四个维度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初步识别;在推进技术育成孵化工作中,坚持“确保技术持有人利益不被稀释”、“利益捆绑、利益共享”和“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三个原则,降低技术孵化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找到技术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发展的平衡点,为科技创新插上金融的翅膀。

利益捆绑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这三个原则?肖仁俊对记者解释:

  • 其一,科学家用毕生的精力开展技术创新,如果不能保证科学家的利益,那么创新会失去原动力、难于快速迭代发展形成核心优势,有些甚至会另起炉灶、遍地开花形成恶性竞争,因此,必须坚持“确保技术持有人利益不被稀释”。
  • 其二,由于高技术创新往往具有唯一性或者特殊性,短期内难于被认可,通过“利益捆绑”,一方面明确科学家对初创企业的责权利,另一方面要求该项目负责人和跟进人必须强制跟投,推动各方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
  • 其三,做到前面两个原则,“专业人干专业事 ”原则应运而生。企业设立 以后,就要发挥科学家创新优势和技术所长,我们要弥补创新创业团队的短板,各方股东各司其职,做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


“3+3+3+1”股权设计理念是“四维度+三原则”的具体实践。肖仁俊进一步介绍,“我们原则上建议核心团队在初创公司的持股比例不低于30%,佛山产研院在公司的持股比例不高于30%,同时我们预留30%向公司经营团队开放。团队无形资产或知识产权出资比例不低于10%。”

结合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明确研究所的无形资产权益分配,为开展更高层次的科研攻关和横向科技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推动科技产业持续发展。

“有恒产者有恒心”,其中的“产”也可以理解为产权、股份。当科技工作者对自己的科技成果有了产权,在自己的科技企业持有股权,就有了加快成果转化、把企业做精做强的动力。

“研发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结合非常重要。”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看来,佛山产研院通过“3+3+3+1”股权设计理念推动了两者的结合。

由周成虎院士创立的中科云图于2019年4月成功推出国内首个变电站巡检解决方案,8月获得佛山产研院孵化投资;同年10月,“佛山市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落地佛山。2020年5月,佛山产研院协助该公司完成规模产业化基地建设。目前该科技成果已在南海区推广,打造国内首家无人机管理的智慧小镇、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佛山中科云图联合创始人李勇曾对《科技与金融》感叹:“科研人员创业真的很不容易,一路上的确遇到很多困难。”作为佛山产研院重点孵化与投资项目之一,佛山产研院先后协助项目团队进行股权架构设计、遴选生产场地、公司日常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工作。

肖仁俊说,“佛山中科云图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担任法定代表人,这也是佛山市首个院士担任法定代表人的研发生产类项目,在全国也非常少见。我们一直贯彻‘3+3+3+1’股权设计理念,推动各方股东(包括科学家、佛山产研院和战略投资人等)形成利益共同体、创新合作圈,股东不仅关注公司短期业绩、更关注公司长远发展,充分发挥股东、尤其是核心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公司整体凝聚力,让科学家安心做科研,加快技术创新迭代。

中科云图是佛山产研院构建“四链”融合发展格局,推动资本助力产业发展、加速创新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佛山产研院已投资成立19个高技术项目公司,投资金额近3,000万元。已投资项目中,5个企业尝试引入社会融资,整体市场估值突破7亿元。

肖仁俊坚信,“利他则利己”。他在采访中多次提到,佛山产研院以成就科学家创新创业创富为己任,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整合科技与产业资源,让资本助力创新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为佛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技与金融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