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探索】跟着石头探寻广阳岛的成长秘密
友情提示:本文约4400字,阅读耗时约14分钟
Exploring the Secret
of Growth of Guangyang Island by Stone
跟着石头探寻广阳岛的成长秘密
//
文 / 图 + 肖华毅 唐用洋
▼
广阳岛(秦子义 提供)
奔腾不息的长江好比神州大地的主动脉,她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在691公里长江重庆段中哺育出了十二个常年露出江面的江心岛,它们犹如一颗颗翡翠,赋予了巴山渝水更多温婉、唯美和诗意。从重庆朝天门顺江而下,穿过险峻的铜锣峡,一座郁郁葱葱的江心岛映入眼帘,这就是广阳岛,它在枯水期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也是重庆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①资源,它是怎么形成的呢?那就让我们跟随岛上的石头去探寻它的成长秘密。
①地质遗迹: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现象,被誉为“地球的档案”和“沧桑的见证”,它代表了一个地区地质作用的方式、时间或演化过程,是地球演化的遗产和独特自然资源,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
广阳岛及周边地质示意图(据 1990年版1:50000重庆市幅地质图修改)
一、孕育
广阳岛由各种石头组成,目前在岛上发现的最古老的石头是1.66亿—1.63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形成的泥岩和砂岩。但这个时期,本区域还是一个大湖——巴蜀湖,并未形成如今大家看到的江心岛的形态,不过,广阳岛已经在孕育中,因此可以推测其虚岁至少有1.66亿岁。
砂岩
泥岩
巴蜀湖
约9500万年前,早白垩纪末期发生地壳运动,本区受到东南和西北相向方向的挤压力,岩层遭受强烈的褶皱变形,构成了四山的雏形,而广阳岛所处槽谷和周边的明月山、铜锣山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
重庆四山形成受力方向示意图
二、萌芽
1.长江广阳岛段的形成
尽人皆知“滚滚长江东逝水”,但在远古时,长江尚未形成东西向贯通,大致以巫山为分水岭,其西段(古川江)是往西奔流的。
学术界认为,当时的古川江发源于三峡地区的山地,沿着东高西低的地势,经过四川、云南一带的盆地底部,滚滚西流,在云南西南部的南涧海峡流入古地中海。由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相继隆升,自西向东的川江才得以形成,并发育了宜宾的低阶地②、重庆李家沱、广阳岛以及长寿和丰都等地的川江低阶地。
②阶地:是过去古河流演化的历史产物(冲积层记录),最老一级阶地出现的时间可以代表最早河流形成的时间。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及级别越高,其形成时代越老。
长江演化模式图(据郑洪波等.2017)
2.广阳岛雏形初现
广阳岛地处长江中,它的形成与长江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推测广阳岛是在川江改向东流后才形成的。根据前人研究资料,广阳岛江段周边发育有五级阶地,这些阶地说明地壳上升具有明显间歇性,同时也说明该江段也经历了五次间歇性下切,而广阳岛也在不断下切中开始萌芽。
广阳岛周边阶地分布示意图(⑤五级阶地、④四级阶地、③三级阶地、②二级阶地)
第一次下切:形成了五级阶地,主要分布于九龙坡附近的天鹅抱蛋(海拔329米)、巴南李家沱的宝盖寺、大渡口丰收坝的狐狸堡、南岸鸡冠石附近的白沙沱、江北的南桥寺等。根据区域有关地层的对比,其时代应在250万—78万年前(更新世早期)。
第二次下切:形成了四级阶地,主要分布于巴南李家沱鞍子坪、北碚石子山、巴南万家坪、巴南广阳岛、巴南庙石台、重庆大学松林坡、江北戴冠山、沙坪坝井口地质仪器厂等地,海拔250~270米,阶面高出江水面80~90米。在广阳岛四级阶地中,下部有一层褐色铁锰质淋滤层及高岭土条带,系更新世中期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长期化学作用的产物,为此时期重要标志层,这也表明广阳岛阶地此时还未形成岛但已形成河漫滩,广阳岛的形成最早不晚于40万—12.6万年前(更新世中期)。
第三次下切:形成了三级阶地,主要分布于广阳岛陈基塘、白沙沱中学、铜元局桐梓坪、李家沱林荫村、重庆瓷厂、锤纺六厂、巴南白板滩、沙坪坝地质仪器厂、渝北巴豆湾、北碚东阳蚕厂等地,海拔高程大约在225~240米,界面高出现代江枯水面50~60米。通过岩石对比可得知李家沱林荫村年代在40万—12.6万年前(中更新世晚期);但通过对邻区阶地中乌木14C③年龄测量,测得绝对年限在4.2万—3.2万年前(更新世晚期),两种不同方式得出的结论相差非常大。
③14C: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其半衰期为5730年,可以应用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测定年代法的一种。
第四次下切:形成了二级阶地,主要沿长江、嘉陵江两岸断续零星分布,广阳岛、中坝也属该期沉积,海拔190~215米,阶面高出江枯水面30~45米。在北碚体育场一带根据区域对比认为本区时代在12.6万—1.2万年前(更新世晚期);在遂宁新桥同一阶地中取14C测定为距今5380±80年(全新世)。
第五次下切:形成了一级阶地,断续零星分布于长江、嘉陵江沿岸,现多为耕地,并有大量居民点。海拔180~205米,阶面高于现代江面20~35米,一般与二级阶地不易划分。在北碚黄桷社区,根据区域对比认为区内阶地时代开始于1.2万年前左右(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在阶地上部砾石层测得年龄为2170+70年(全新世)。
长江边上一级阶段上的砾石层
通过以上各种石头的年龄显示,广阳岛阶地形成的年龄大约可以追溯到40万年前,但这个时候是岛还是河漫滩没有直接证据,这个需要同成岛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2023版国际年代地层表(部分)
三、成长
广阳岛是在长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限于现有地质资料,通过石头等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测广阳岛有“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成岛”和“曲流河成岛”两种形成模式,也有可能是两者叠加,笔者更趋向于第一种成因。
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成岛模式
在250万—40万年前(更新世早期—中期),江水在切穿明月山背斜突出峡口后,随即遇见以泥岩为主的平缓地层,在其南侧铜锣山背斜(山脉)的顶托之下,广阳岛区域形成宽阔的回水区及江面,推测此时的广阳岛基岩还淹没在江面之下。后来在经过五个阶段的“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形成了现今的长江河道内、外水分流和广阳岛。
第一和第二阶段:40万—12.6万年前(更新世中期),受地壳运动影响,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使得河道变窄变深,因广阳岛基岩含砂岩多而抗侵蚀能力较周边泥岩强,使其得以保存并暴露出江面而形成江心岛(礁)。此时,广阳岛初步形成,河流分叉,形成内外河道。现今张爷庙附近可见四级和三级阶地(Q2al)堆积。
广阳岛山顶四级阶地的鹅卵石
广阳岛山顶旁四级阶地的鹅卵石
第三阶段:12.6万—1.17万年前(更新世中期—更新世晚期),河流继续往两侧侵蚀。在4.2万—3.2万年前时,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江面进一步变窄,广阳岛出露面积进一步扩大,在北东侧油库湾一带可见二级阶地(Q3al)洪冲积物沉积。
第四阶段:1.17万—0.5万年前(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河流继续往两侧侵蚀。在1万—0.5万年前时,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广阳岛出露面积扩大到上坝村—赵家祠—水竹林一带,堆积大量一级阶地(Q3-4al)洪冲积物。
第五阶段:0.5万—0.2万年前(全新世),河流继续往两侧侵蚀,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广阳岛出露面积大致与现在相当,岛四周可见堆积大量河漫滩洪积物(Q4al)。
广阳岛形成和河道变化推测示意图
综上,根据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成岛,可推出其形成时间最早可追溯至12.6万年前。
地壳抬升 + 河流下切成岛模式想象略图
2.曲流河成岛模式
结合广阳岛及两岸阶地分布特征,可初步认为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40万—12.6万年前(更新世中期),长江流经重庆,从广阳岛北侧侵蚀形成古河道,使两侧形成四级和三级阶地(Q2al)堆积。
第三阶段:12.6万—1.17万年前(更新世中期—更新世晚期),河道不断往南(凹岸)侵蚀迁移,至今约3.2万—4.2万年时,古河道大致与现今广阳岛南侧河道一致,此时广阳岛为凸岸边滩,沿现广阳岛南侧上坝村—赵家祠—水竹林一带堆积大量二级阶地(Q3-4al)洪冲积物(下部为砂砾层,上部为亚粘土)。
第四阶段:1.17万—0.2万年前(全新世),在河流的不断冲刷和侵蚀下,广阳岛河道不断弯曲,最后北侧联通,形成南北均流通的江心岛,此时广阳岛基本形成,可见一级阶地(Q3-4al)洪冲积物。根据南北两侧堆积物同一阶地中14C测年,时间大致在2170±70—5380±80年之间,亦为广阳岛初步形成时间。另一方面,考古人员分别在广阳岛发现大量新石器时期的石制工具、侧身屈肢墓葬以及陶片标本,这些新时期的工具距今5000—2000多年。远古时期,江心岛是原始人类最理想的栖身地之一,因为江心岛四周江河环绕,能够阻挡岸上大型猛兽的侵扰,是天然的庇护所,加之广阳岛自然生态优越,适宜以渔猎为生的古巴人生存,因此留下大量原始人类遗迹,也从侧面证实,此时期已形成广阳岛。
以曲流河形成江心岛过程理想图(①曲流河;②曲流颈部变窄;③河流切通曲流颈部形成岛屿。)
第五阶段:河流继续冲刷、侵蚀两岸和下切江底,广阳岛出露面积大致与现在相当,岛四周可见堆积大量河漫滩洪积物(Q4al)。
综上,根据曲流河成岛,可推出其形成时间最早可追溯至5000年前。
曲流河成岛模式想象略图
四、未来
长江上的江心洲是长江河床演变的产物(川江没有“洲”,而叫礁、石、碛、坝,梁、嘴、溪、沟者居多)。长江是有生命的,江心洲也有生命。江心洲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壮大、萎缩和消亡的过程。这一过程,有的长达千年之久,有的只有数年光阴。江心洲会变,江心洲的大小、形状、高低、位置和有无都会变。
在现今涪江铜梁区域内曲流河主要阶地演化案例
如重庆珊瑚坝的变迁。珊瑚坝在光绪33年间(1907年)为两个基本连续的沙洲,总长大于2500米;在民国18年(1929年)地图上可见,其长仅有光绪年间一半;现今的珊瑚坝长1.2~1.8千米,总体上比光绪33年间减少、和民国18年相比变化不大。
光绪三十三年重庆租借图中的珊瑚坝
民国18年的珊瑚坝
如武汉鹦鹉洲的变迁。《江夏县志》记载“鹦鹉洲,在武昌府南,跨城西大江中,尾直黄鹄矶。黄祖后汉为江夏太守,长子射大会宾于此,有戏鹦鹉者,命祢衡赋之,故名”。可见,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便有了鹦鹉洲,那时,鹦鹉洲靠近武昌。唐代,自从有了崔颢的诗《黄鹤楼》,黄鹤楼声名远播,历久不衰。鹦鹉洲本已有名,借了崔颢的光,鹦鹉洲便和黄鹤楼捆在了一起,成了千古流传的“名洲”。那时,鹦鹉洲依然靠近武昌。明代天启、崇祯年间,长江武汉段河势改变,主流由汉阳岸边偏向武昌岸边,鹦鹉洲被日夜奔流的江水冲刷崩塌,日渐缩小。清代康熙年间,靠近武昌的鹦鹉洲最终消失。
广阳岛为岩石岛,其演变与沙洲演变虽然有所不同,不像沙洲岛受长江流量、流速等因素在短期内造成较大影响,但还是存在可能发生的变化。广阳岛北侧(外水)应该属于凹岸心滩,随着北侧流水不断侵蚀,该区基岩又以侏罗系泥岩、粉砂岩等软弱岩层为主,抗侵蚀能力较弱,可能发生塌岸、岸线后退消减等。广阳岛南侧(内水)河道,河道口为厚度大于35米的砂岩体,呈北东—南西连续出露,阻挡了内水河道流量及流速。在枯水期,外水湍急,内水流速平缓,导致水侵蚀能力不足,可能诱发河道淤塞,甚至内水断流等问题。如广阳岛上游目前已堆积砂体形成沙洲,根据冲积河道的沙洲是洲头淤积逆水流向上游的发育模式,广阳岛上游将不断沉积砂体、往上增生。
内侧河口被砂体阻流(张海鹏 提供)
根据广阳岛的岩层出露显示,广阳岛的石头在约1.6亿年前的巴蜀湖中就已经开始形成,在约40万年前保存了现今最早的河道岩石记录,有可能于约12.6万年前才在长江中出露,也有可能5000年前才由半岛变成岛,但以上这些都是基于现有石头记录的一些推测,重庆最大江心岛——广阳岛未来将发生怎样的演变,仍需大家共同来探讨。
参考文献
杨弘忠等著《重庆市区域地质志》
牛长存等著《1:20万重庆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郑洪波等著《长江的前世今生》
任雪梅等著《长江上游水系变迁的河流阶地证据》
作者简介
肖华毅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兼任重庆市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主要致力于场馆管理、科普教育等方面工作。
唐用洋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科普教育部部长,正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学普及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科普专委会秘书长,是重庆市院士专家科普讲师团和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成员。主要从事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地质遗迹、科普教育等方面工作。
往期回顾
来源:《城市地理》美编:张雪责编:叶倩主编:江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