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⑱丨小方壶石
《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⑱
小方壶石
点击观看
这是崂山绿石中的极品,光洁细润,墨绿如黛,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它,自晚清以来,文人的递藏,又赋予它一段“画石传奇”。
“造型方方正正,纹理层层叠叠,很像山水画里叠高皴和折带皴的艺术效果。”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主任施远介绍,小方壶石是上博收藏的最好的一块文房赏石,也是中国目前传世的文房赏石里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清高凤翰铭“小方壶”石
上海博物馆藏
“方壶”是传说东海中的三座仙山之一,题为“小方壶”,意味着文人案头仙山,风趣可玩。此石作平冈层叠之山形,其形如绘,画意宛然,色泽苍中含翠,有墨彩淋漓之趣,石质坚凝润泽,如同碧玉。
此石最初由清代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收藏,上有高的题刻“小方壶”及“丙寅秋日南阜左手制”。高凤翰,平生酷嗜玩赏奇石。乾隆十一年(1746年),丙寅,高凤翰时年64岁,遇到这方崂山绿石。右手残疾多年的他,一直以左臂作书画、治篆印,别出新意。未经雕琢的顽石迎来了它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在传世有高凤翰题刻的赏石中,这方“小方壶”石是石品与题刻均无懈可击的一件,且与高凤翰日常画笔下的块垒奇石在审美上具有共性。
中国赏石文化在宋代开始就形成了“瘦、透、漏、皱”的标准,即文人案头赏石要符合这四个准则,称之为相石四法。而“小方壶石”却是一条都不符合。高凤翰以“丑石”作为审美对象,开拓了文人赏石的新境界。
此石近世为大收藏家钱镜塘所得,在底座左侧刻款,钱镜塘请吴湖帆欣赏此石,吴对其钟爱有加,为之在底座正面题刻文字,并专门为此石绘图,并于画中题记。
吴湖帆《宋坑小方壶石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小方壶,这几个字,是先用拓片拓下来,再在拓片的周围,按照石头的造型画出来。”施远介绍,吴湖帆的画法是小青绿,没骨为底,用水墨画出它的造型,画出它的肌理,把石绿罩在水墨的底子上,出来的就是墨绿色,非常接近崂山绿石本身的颜色。
钱镜塘之后,此石、画分别为收藏家李研吾、王一平所藏。此后,画、石延津剑合。因高凤翰与王一平均为胶东人,且此石又出自胶东海隅,因此王一平对此石与画极为珍爱,还取“小方壶室”为书斋名。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缘,他了解到自己所收藏的“小方壶”石引起了海外藏石界的兴趣,他决定将陪伴自己的一石一画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崂山绿石,出自海滨潮间,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历经千万年大海潮起潮落的洗礼,偶然流落人间,得名“小方壶”。此后275年的时光中,它的流传递藏经过,见证了传统文人赏石、刻石、画石、藏石的赏玩雅趣,也传递着耿耿如石的文人风骨与隽永文脉。
撰文:施远、王琳琳
更多资源
👇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联系电话:021-6372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