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春耕忙,田野焕发新气象!榆中县农业机械化赋能新质生产力
榆中山乡田野间机器轰鸣,全自动育苗机、旋耕覆膜一体机、施肥机等农机设备已经成为春耕备耕的“主力军”。种植户们驾着一台台“铁牛”,加足马力在广袤的田野间来回穿梭进行作业,驶过之处“冬眠”的土壤被唤醒,掀起阵阵欢快的“泥浪”,伴着徐徐春风,散发着新翻泥土的馥郁。一幅春和景明的春耕备耕图在榆中广袤的农田里徐徐展开。
在榆中县夏官营镇的千亩设施农业基地,安装北斗导航的无人起垄覆膜机,时而起垄覆膜时而调头转向。原本两三人配合一天才能完成1亩的工作,现在只需工作人员设置好参数,便可以完成每天12亩的工作量。
在满福合作社的设施大棚内,一台全自动育苗机正紧张有序地作业着。从装土、抹平、点播、覆土,完成1盘128穴的育苗盘,仅需2人即可完成每小时50盘,较人工工作效率可提升40%以上。合作社今年首批育苗600万株,计划全年育苗1500万株。在满足合作社1500亩的种植需求外,可有效服务周边群众用苗需求。
满福合作社的负责人孙永满介绍,这些智慧农机都是榆中县农机部门和合作社共同示范引进的,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保证了作业质量,提高了作业效率,让春耕生产科技感十足,让农业生产向“智慧”转变。
今年以来,夏官营镇聚焦打造“中国·兰州丝路寒旱现代种业创新谷”和“高原夏菜4.0版本”两大重点任务,全面推动榆中夏官营“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提档升级。立足夏官营镇孙家营村优质的土地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做优现代化育苗、做精良种繁育、做大生态养殖、做实绿色有机、做强辐射带动。在智慧农机的助力下,引领及辐射带动附近5个行政村、2000余农户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你看,前面放红色罐子的是老金家的……我们南部山区气候比较冷,群众自己育苗成本比较高,我们就建了育苗棚,采购了育苗机,村民把种子给我们,我们在育苗棚统一育苗,能帮他们节约很多成本。”合作社负责人米仲宏介绍道。
一场春雪还未消融,在新营镇黄坪村的榆中信佳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大棚内,一盘盘整齐的菜苗茁壮生长,嫩绿的叶芽在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下长势强健,为接下来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村民的“代育”订单开了好头。为了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米仲宏带头成立农机合作社,采购了多功能起垄覆膜机、蔬菜移栽机、深松旋耕联合一体机等先进的农机具,为农户提供了育苗、深松、移栽等一条龙服务,可为农户每亩地节约劳动力、农资等生产成本100余元。
像这样的农机合作社榆中县目前有29家,服务范围超过2000多户,还在不断增加,辐射种植面积在10万多亩以上。通过现代化机械服务不断推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群众的增收步伐不断加快。榆中县农机站工作人员也会提供技术上门服务,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春耕备耕及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
在高崖镇马家集村,村民们正抢抓有利时机,大力开展顶凌覆膜工作。忙碌的农民和农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垄垄覆好的地膜好似农田“穿”上了闪亮的银装,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乡村春耕图。
只见自动撒肥机在前面将一粒粒复合肥均匀地撒在土地上,随后随着电动牵引覆膜机的前进,农膜便被铺好。与其同时开展工作的还有安装环保型内镶滴灌带的覆膜机。此灌溉带不需要手动打孔和安装滴头,生产效率更高,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可针对不同作物需求进行制造,有效地调控流速和灌溉时间,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该家庭农场还引进了新能源农机和节水灌溉设备,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让农民增强使用“绿色农机”意识,榆中县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通过组织培训、发放宣传单、入户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绿色农机”的重大意义,引导农民购买节能环保、安全性高、技术含量高的农机产品,逐渐淘汰高油耗、低效率、高污染的农机具,大力推行“绿色农机”生产方式。同时,对达到报废年限的拖拉机进行报废更新,并给予优先补贴,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减少因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预计春耕期间榆中县将投入农机具2.6万台(套)。截至目前,全县提交补贴申请的农机具达到555台,涉及农户358户,申请补贴资金316.85万元。全县农机化作业水平达到72%以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贵智 通讯员 张永琰 文/图
编辑丨金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