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早晚高峰,路上的车还是比较多的!”家住雁滩的陈雪琳在省政府中环广场附近上班,大约5公里的路程,正常驾车仅需不到20分钟,然而在早上上学上班的早高峰时段,陈女士有时要花费1个小时才能抵达。交通拥堵出行,多年来一直是围绕市民心中一个困扰的难题。盐场路早高峰时段车辆运行顺畅为此,自2023年底开始,以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为契机,我市为着力破解城市拥堵难题,建立交通拥堵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结合兰州市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从"强治理、惠民生、提效能"三个层面,制定7大措施、186项具体行动,持续开展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实现道路拥堵节点明显改善、交通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城市交通健康指数明显提升,加快推动"畅行兰州"建设,为推进强省会行动和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提供坚强交通支撑。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片区治堵方案近日,记者在金昌路、黄河北、西关、五星坪等兰州市的片区堵点走访时发现,原来较为堵车的情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在黄河北,早晚高峰时黄河北至黄河南的交通通行压力较大。黄河北和九州片区集中着大量的住宅区,一半以上的居民早上都要通过黄河大桥抵达城关区和七里河区上学上班,晚上再由黄河大桥返回黄河北方向,早晚高峰时黄河大桥的车都是蜿蜒的长龙。2023年下半年至今,兰州市多部门协同合作,将连接着两头的黄河北片区和金昌路片区根据交通运行实际情况精细化治理,金昌路片区公交站点迁移、黄河北原3512厂地下过街设施进行了修复使用,取消了原来人行道和行人信号灯,实现了人车分离,使得这条链接黄河南北的主干线路拥堵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道路通行快些了,早上送孩子上学的心情也没那么焦虑了,以前总担心迟到,现在出门时间即使晚了几分钟,总体也影响不大。”工作日需要从九州金立花园前往城关上学的孩子家长刘女士如是说。西关片区元通桥南方面,元通桥南及通渭路北口的斑马线被撤除,封闭人行道、设置指路标识、调优信号灯,引导南北两侧行人通过元通桥下通道和贤后街路口过街,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经记者联系百度地图有关技术负责人求证,通渭路北口拥堵指数下降41.02%,平均速度提升由原来的9.73km/h提升至16.41km/h。记者了解到,在正在推进的五星坪片区、西关十字片区、金昌北路片区、佛慈大街片区、西站片区、五里铺片区等6大堵点治理的基础上,兰州市交通运输委结合交通运行实际情况,依托交通大数据,通过路口导改、局部交通组织优化、区域交通分流等综合措施,将持续精细化治理不同片区的交通拥堵,推动“畅行兰州”尽快建设。公交治堵:打造群众出行满意交通根据高德地图2023年全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兰州市在公交出行幸福指数、公共交通平均步行距离、城市高峰期地面公交平均候车时长4个方面位列全国第一,公共交通与小汽车高峰出行时间比、换乘系数、地面通行效率、绿色出行指数等数据位列全国前列。广场北口拓宽的公交站点以前,在华联商场门前的“东方红广场北口”南行站点,由于附近商场、学校、餐饮居多,人流通行量大,公交车辆进站停靠后影响平凉路道路通行效率,极易形成堵点。为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效能,优化打通拥堵路段“结节”,2023年底,经交委、交管、公交、市政等部门现场勘察,实施站点周边树木拆除、电缆柜迁移、站台豁口取大改造、施划停车框等举措,对站点进行港湾式改造。现在,拓宽后的道路分支出一条单独的公交车专用道,形成“港湾式站点”,与其他车辆分流停靠,致使路面车辆均能运行顺畅。“去年12月公交集团将4路、6路、36路、81路、112路、140路停靠的东方红广场北口南行站点向西平移5米至改造后港湾式站点停靠,该港湾式站点的启用,为该路段又拓宽了一条道路,降低了公交车辆进站停靠对交通的影响,有效缓解了该路段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情况,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兰州公交集团运营服务部工作人员屈云飞说。记者了解到,自综合交通大会战开展以来,我市聚焦群众关心的交通热点问题和“急难愁盼”身边事,不断完善“六位一体”公共交通体系。其中,围绕安宁区内通勤特征,在城市学院站开通接驳轨道站点的公交微循环线,优化轨道和公交运力搭配及站点接驳,强化区间运力保障;推进29处公交站点优化提升,协调公交进站与社会车辆动态运行关系;在高峰期启用西津西路—西津东路、安宁西路—安宁东路等公交专用道,提升高峰期公交出行效率;调整完善公交线网布局,优化50条公交线路,满足市民不同出行需求,充分发挥"公交治堵"作用。挖潜泊位:提升道路秩序管理能力主城区停车难,一直是市民群众头疼的问题。晚上6时不到,在广场北路万象城区域至35中西侧,正值放学时间,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辆,车辆数量急剧上升,道路拥堵严重。“我一般都卡着6点过来,车停的也离学校远一点,接上孩子立马就走,中间那段太堵了,进去了就不好出来。”正坐在车里等候孩子放学的市民王烨告诉记者,周末晚上如果孩子放学在附近就餐的话,他都不开车过来,“因为根本没地方停。”天水路早高峰2023年6月,为着力缓解主城区停车难问题,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根据道路实际通行情况和群众停车需求,在城关区临夏路、白银路、郑家台路等7条路段设置道路公共停车泊位。2024年1月,城关区麦积山路北侧、邓家花园南北向道路设置公共停车位共136个。“通过停车泊位挖潜,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调控区域动静态交通需求,改善动静态交通矛盾。”据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多部门协调,今年将全面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探索挖掘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在地下人防空间用于商业经营情况,核实消防问题,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调整为地下公共停车空间。同时,充分利用校园操场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并要求对外开放,增加停送,缓解高峰校园交通拥堵。充分利用轨道交通沿线边角地块,实施建设6处P+R停车场,并针对现存使用效率不高的P+R停车场,逐步转换为微公交、出租车及网约车停靠候客空间。“总之,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泊位资源挖潜能力,创建多元停车体系,缓解道路拥堵现状。”外联内畅:畅通道路交通内外网循环“2024年至2026年,我们将全面加快交通畅行项目建设,进一步畅通外围公路大循环,城区道路内循环、微循环,立足兰州市实际情况,有重点、分区域地完善、加密、扩容、改造道路,打造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之间互联互通的‘七横十五纵’城市内部骨干路网,实现主城区任何位置10分钟上快速路、20分钟出城、30分钟到达铁路枢纽、40分钟到达航空枢纽的交通畅行‘1234’目标。”兰州市综合交通大会战指挥部办公室李昌东表示,为提升道路运行通畅能力,创建城市微循环体系,将按照“群众反响大、投入资金少、实施见效快”的原则,滚动形成年度计划清单,成熟一条、打通一条,三年内共打通60条断头路,其中围绕拥堵走廊和拥堵片区的断头路45条,不断完善城市主次支路网,畅通道路交通微循环。外联公路方面,加快构建“三环”骨干路网。持续拓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中京藏、大陆桥、西部陆海3条走廊在兰州的节点交汇功能,分离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确保过境交通有效疏解、对外交通联络明显提升、城市主要出入口进出畅通。“按照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的思路,重点谋划兰州主城区对外联络的公路建设项目,提升东西向通道能力,加密南北向通道布局,缓解进出城交通压力。”李昌东表示,2024年,加快推进G1816乌玛高速中通道、过境段等国家高速公路贯通路段和G6京藏高速尹河段、G30连霍高速清忠段、G312沪霍线兰州段等繁忙通道扩容改造,加快构建“三环八射”环兰高速路网结构,力争2025年闭合内环,2027年贯通中环,2035年建成外环。宣传引导:倡导绿色出行慢方式今年寒假期间,兰州市城关区广武门街道广后街社区组织辖区232名青少年开展“小小交通劝导员”活动,孩子们在交警的悉心指导下,在辖区平沙落雁路口正式上岗,他们身穿醒目的红马甲,手持小红旗,以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劝阻行人杜绝乱闯信号、越线停车、斜穿马路等交通陋习。小小交通劝导员今年以来,为创建平安交通体系,我市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出行宣传,营造人车分流、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期间,发动文明劝导员开展志愿者服务,配合公安交警,在主城区拥堵点和繁华路段加强对乱穿马路等交通陋习的劝导力度。同时,倡导“小手拉大手”,引导学生家长接送学生采用公交慢行方式,减少上下学期间小汽车接送交通量。另外,持续推广"家校警"模式,结合各学校空间条件,实施多点接送,设置护畅区、护畅通道。“请大家注意安全,有序通行,过马路时注意车辆。”“家长的车请尽量靠边,不要影响交通。”新学期开始,城关区各辖区凝聚各方志愿力量,在辖区内主要交通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在早、中、晚高峰期,协助交警指挥、疏导交通。“看到市民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等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车辆通行更顺畅,心里感觉很高兴很开心。”来自酒泉路街道的志愿者说道。“除了道路治理和路网功能,我们还积极倡导市民们‘1公里步行、2公里骑单车、3公里乘公共交通’的绿色出行理念,进一步完善慢行设施。”据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工作人员介绍,慢行方面,今年将围绕商贸中心、学校、交通拥堵点等人车冲突严重区域设置行人立体过街设施,重点推进兰州中心、平凉路万象城等位置的22座立体过街设施建设,实现人车分离,提高机动车通行效率。同时围绕轨道公交站点、公交枢纽、住宅小区周边等慢行需求旺盛区域,立足民生交通,科学合理提高共享单车投放量,解决“最后一公里”接驳难题。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