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为什么跳舞?
这个问题源于一帮我在美国教舞的学生。我非常非常感谢老天爷能在人生旅途中安排我与她们相遇,因为他们给了我太多关于舞蹈,以及舞蹈之外的思考与感动。
她们有大学生、博士生、大学教授和职员、社区舞蹈爱好者,还有教授的家属、全职妈妈……每次上完课后,她们都会认真地录像这节课新学的内容,然后课下自己组织练习,还有把录像投影到自家大屏幕上每天跟着跳几遍的。第二节课又带着不明白的问题回来,总之,我觉得给她们当老师是非常棒的体验,因为你说过的问题几乎不需要再说第二遍,每次复习的时候一看就是练过的,每节课都能看到明显的进步。更让我感动的是,有演出的时候,有工作的还会主动请假,需要照顾孩子的把孩子提前安顿好,所有的服装配饰道具化妆都利利索索,还会贴心地带足备用。他们这般认真,也Push我想要给她们更多。短短一年,她们已经学完了藏族蒙族,准备开始维吾尔族了。说到这些细节,我相信很多国内舞蹈专业的学生都未必能做到。在他们身上,我充分体会到“舞蹈的专业不在于学习了多少年,是不是从小就开始学,而是你多爱这个事!”
除此之外,我们的群里经常是各种关于舞蹈的讨论和分享,有些问题也让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比如前段时间分享了一篇文章说“舞蹈就是表演艺术”。有一位几十年前清华毕业的才女就问:“老师,你对舞蹈的定义是什么?”
说实话,除了考研的时候背了那么多冠冕堂皇的定义之外,还真没有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我常常羞愧地感觉自己是被她们的认真推着走。
想了想,我回:“我觉得舞蹈首要的定义不是表演,因为表演是对外界的。我觉得舞蹈是个人的修行,是能给自己带来健康和内心快乐的修行。表演只是促进自己的方式而已。”
过了几天,我又回了一条:“我觉得回归到舞蹈的本质应该是感受世界和表达自我。我们跳舞不能一味地追求某个“标准”,还应该唤醒觉知,并且通过动作来表达,否则还不如去看体操杂技和机器人。”
说到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这一年来在美国的一些见闻。
上学期期末,一个小学要组织一个全校的表演,要我带他们的小舞龙队参加(这个学校为了让学生体验中国文化,特地从中国买了一条小孩子舞的龙,我定期去给他们训练)。去了一看,才知道是小学期末考动员会。全校的师生整整齐齐排着队在舞台下席地而坐,穿着统一的印着“考试加油”口号的T-shirt。舞龙之后,不知道从哪个高中请来了一个爵士乐队,还有一队的啦啦操女孩。在台上节奏欢快的音乐和充满活力的舞蹈的引领下,台下也开始“群情激越”。有的小孩坐在地上手舞,有的干脆站起来足蹈,慢慢的每个人都发展出自己律动,老师们才不管乱了的队形和孩子们不由自主的尖叫,他们不仅开心地看着孩子们享受其中,就连老师们自己也跟着跳起来,时不时跟着台上喊一些加油的口号;而台上的女孩们真是高矮胖瘦什么身材什么肤色都有,领舞的是个黑人姑娘,她的身材完全是颠覆我们对于跳舞女孩应有身材的印象,是之中最不像跳舞的一个,但却是最自信最有活力最有感染力的一个。相比于我们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动员会,发发准考证,宣读一下考试纪律相比,这哪里是考试动员会,分明是一场盛大的Party嘛!给了我们肯定会觉得这种活动会让孩子们分心的呀,嗨起来了还哪有心思学习!但是,身在其中你真的能感受到那种活力和力量。
在美国,最常听到的就是enjoy,have fun. 我觉得这种享受生活和寻求简单快乐的态度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美国是个体育强国,和中国的拔尖苦练相比,他们真的是有太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学校到课外班,篮球足球橄榄球、棒球网球羽毛球、滑冰游泳体操……简直不要太多。和很多当地的家长交流过,美国教练包括舞蹈老师在教学上有个共性,就是一开始绝不会给你讲什么太多的动作规范,玩就是了,过一段时间慢慢好像就有了点样子。家长们接孩子的时候往往问的是“Did you have fun?”“Did you enjoy today?”而华裔韩裔的教练就从一开始要求规范动作,华裔韩裔的家长接孩子的时候会问:“今天学了什么?”。所以华裔家长一般更倾向于找亚裔的老师,不可否认,这种方法就是“见效快、疗效好”。因为送到美国老师那,似乎“就是玩,短期内学不到什么”。但为什么10年之后,这些美国小伙伴中间也许就有那么一两个去参加了奥运会呢? 要知道美国是没有“国家体委”、“州体委”、“专业体校”,也没有10岁就送进去上的“专业艺校”,他们都是“业余”的。
我们已经养成了做事抱有太强功利性的习惯。也许有人说,那是因为我们人口密度大,竞争激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功利怎么立住脚?
回到自己:我从小就非常爱舞蹈,跳得好不好先不说,但就是喜欢跳。也经历了重重反抗、协商以及艰难的坚持,最终选择了舞蹈为专业。但上了大学后,虽然也有很多其他收获。又曾经一度非常厌倦舞蹈,常常怀疑自己的选择。因为有段时间上课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虽然照样上课下课挥汗如雨,但意识似乎抽离于课堂之外、身体之外的。课堂上一个胳膊的位置恨不得用量角器量出来,然后永远定型,在那被“摆造型”的过程中好几次自己都快要站着睡着了。感觉自己越来越像机器人。我在想到底是在流水线上的产品,还是一个人?为什么舞蹈要有这样的标准?这标准是谁建立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复制这样的标准?自己费尽努力坚持的梦想原来就是这样子吗?我学舞蹈的意义是什么?我以后也要这样copy复制给我的学生吗?……可能我一直都是那种想得很多并且要一探究竟的人,天天被这种疑问包裹的结果就是造成自己一度非常痛苦!非常挣扎!非常厌学!可能我今天这么说,很多人都会惊讶,你大学和研究生拿过三次国家奖学金的人,竟然会有这么痛苦挣扎的学习经历。直到大三大四学了现代舞和编导之后,才缓解了一些心底的焦虑。
那个时候也给自己定下目标,我一定要考北京舞蹈学院的研究生,我要看看中国最高的舞蹈学府究竟是如何定义舞蹈,教舞蹈的。其中的各种艰辛暂且不说,后来我还是考上了,而且跟了一个特别好的导师田露老师。当然还遇到了其他很多对我影响很大的老师。
当毕业了,自己教学生了,才慢慢体会到,老师对艺术的理解还有老师曾经说的每一句话真正的含义。比如,“跳舞要从心出发”,“所有的动作都是内心发动”,当时觉得“内心”“内心”好玄乎,我感觉自己挺有内心的呀,为啥就是跳不好?特别是民间舞表演训练课上,我觉得田老师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于生活和外界环境的感知力,并且通过身体表达出来。说实话,那时候我觉得这节课真是跟田老师的性格一样“随心所欲”“糊里糊涂”不是一个什么正儿八经的课。现在回想起来,这才是舞蹈当中最有价值最具训练意义的东西,那就是之前说的:感受世界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因为其实我们的心和身体早已经像蝉蛹一般被重重包裹动弹不得了,心早已在这个被重重定义的社会中沉寂了,身体早就已经习惯了那些模式化的手位脚位和运动轨迹了。
就像我之前一样,心里想得是,这里只有我一个本科不是北舞的,我跳的不好被笑话怎么办?身体表现出来的是,曾经被标准固化的动作和身体轨迹。这样身心都不在点上,难怪被老师批评。
忘了哪个学者曾经说过,中国人的生命状态普遍缺乏活力,再细致点说是汉族人,边疆少数民族还是好一些。后来发现日本人的肢体比中国人更加僵硬。从日本的传统舞俑也看得出来,他们的身体语言极其内敛克制。且不说孰好孰坏,因为这就是文化环境造就之下的产物。
我记得曾经教过的一年级的小朋友,随便给个音乐给点指示他们就能跳起来,伴随着他们脸上无法掩饰的最纯真动人的笑容。也曾教过高中的普通学生,想让他们的身体动起来已经相当地困难,有的男生干脆站在那里,满脸不屑,我知道他的内心语言是“我才不跟这帮傻子做这种无聊的事情”。
相比之下,最放松自由的莫过美国人。记得有一次在等红灯时,看着前面的车有节奏的上下起伏,一看原来是前排的两个人在里面跟着节奏手舞足蹈地嗨翻了。还有一次在新奥尔良,一个大型商场里面有一家卖甜点的店,店里的员工一边干着手里的活一边高声唱歌即兴扭动,也是节奏感极强的那种。这样的店门口自然是吸引了不少客人,客人们看一会也都开始跟着节奏扭起来,有一个老太太腰都伸不直了照样扭得特别欢。而我想的却是,他们这么卖力唱歌,唾沫不都掉在甜点上了嘛!可是看看那个沉醉其中的老太太,突然羡慕起来,羡慕起他们那种可以随时点燃快乐的简单。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感觉美国人是随时都可以嗨起来的样子。
仔细想想,我们有没有被越来越多的社会规则和“你应该如此”的定义束缚住了心和手脚?对周遭环境的变化和他人的感受越来越淡漠?以急行军一般的速度求学、工作、赚钱、评职称,当然顾不得感受一缕阳光的柔软、欣赏一片秋叶飘落的美丽。当每一次遭遇中伤,便一层层将茧缚得更厚,当然对于外界的刺激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失去传达真实情感的能力。
我想舞蹈可以帮我们找回那些渐渐失去的东西。
想起马守则老师在我们第一次现代舞课上说,舞蹈是最廉价的艺术,因为她不需要画笔颜料、不需要乐器,只用你的身体就可以了;同时舞蹈也是最昂贵的艺术,因为她用的是我们的身体。
而我们的身体和心是合一的,心理焦躁抑郁,身体的某个部分会发生病变;身体健康,心情自然也舒畅。所以,离心最近的是身体。
今天在课堂上带大家体验了一下创意舞蹈,就是给一些意象或是提示进行简单地即兴。当看到每个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往的记忆经验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时候,能感受到大家心和身体的距离拉近的感觉。这个理念有点像禅修正念中倡导的:关注当下、关注感受和保持觉察。
回到开始的问题:舞蹈是什么,我们到底为什么跳舞?
每个人的定义都应该是不同的。
对于职业演员来说,舞蹈就是表演艺术;
对于一些广场舞爱好者来说,舞蹈是运动,能带来健康;
有的人想要通过舞蹈提升气质、修炼形体,变得更美;
有的人通过跳舞获得了自信;
有的人通过舞蹈磨炼了意志;
有的人跳舞就只是觉得快乐。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舞蹈是“遇见自己”的旅程。
记得毕加索有句名言:“我一生都在学习像孩子一样画画。”
其实每种艺术形式最终都是回到了人本身。
后来才慢慢理解了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的:“美或艺术能使分裂的人变成自由、完整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最初的、完整的自己。
BOUT
关于作者
杨韵佳,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硕士,2016年赴美,现为美国蒙哥马利奥本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课程教师,教授舞蹈、书法、太极扇等课程。
↓↓↓ "阅读原文" 【浏览韵佳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