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我们为什么需要“视听说课”

小梧 麻辣汉语 2020-08-21

前言:在本周一,我们推送了这篇文章你好谢谢不客气,分享了三个可用于初级阶段汉语教学的“神视频素材”,其中第一位视频素材的分享人,是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的王涛老师。



王涛老师是我尊敬的前辈、信任的朋友、可爱的兄长,是在汉语教学视频素材库这条路上,那个让我“觉得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的人。每次外出讲座或者演讲,我都会跟现场的老师和同学推荐王涛老师的视听说教材力作《中国微镜头》,有图有真相。



最近看到微信公众号“梧桐汉语”推送了《我们为什么需要‘视听说课’?》系列文章,文章中的一些文字观点正是取自王涛老师在第二届汉语视听说教学理论与应用研讨会上的报告内容,跟王老师本人以及“梧桐汉语”运营者沟通后,转发此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希望更多的同行教师尤其是正在进行视听说教学的老师,可以从文中获益,也祝愿王涛老师一直致力的视听说课教学的理论研究、教材编写和语料库建设工作取得更大成就,惠及更多的同行教师。


限于篇幅,今天只转发该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其他的各篇,大家可以在文末的“本系列精彩文章”中浏览查看,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梧桐汉语”(本文转载出处)。


很幸运,王涛老师也在我的视频素材微信分享群中,并时时给予着我这个“群主”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精神动力;另外小小的透露一下,我会在近期邀请颜值与实力俱在王老师做一期线上直播公开课,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敬请期待!


视听说课型的必要性

曾有老师问:我们有听力课、口语课、听说课……为什么还要开一门“视听说课”?视听说课到底有什么好处?

► 单技能课型的设置及教材编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语言技能间的横向联系,实际课堂教学操作层面又很难做到只听不看、只说不写。教学中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学生理解偏误,影响学习动机、降低学习兴趣,不利于第二语言习得。

► 视听说课程寻求具体语境中话语意义的准确理解和恰当表达,并以特定的教学模式组织呈现出来。视听说课不是从语言内部结构(语音、词汇、句法)去研究语言本身的意义,而由外部观察语言实例,从话语层面研究具体言语活动在语境中所表达的真实含义。

► 崔永华教授曾指出,视听说课主要教学目标和听说课相同,都是培养学习者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但视听说课和听说课的区别在于“视”,“视”比“听”更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视听材料是视觉与听觉的双管道输入,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多重通道。100%真实的视听材料在场景、人物肢体语言、口语语气、重音等方面信息更丰富,有助于学生了解语料内容。同时,真实的语料信息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降低过渡到真实语言环境时的不适感,从而更自然地实现语言学习的交际目的。

可见,相较于传统的单技能课型,如听力课、口语课和听说课,视听说课的设计更符合教学需求。

 

如何上好视听说课

既然视听说课对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那么重要,作为老师则应当思考:如何上好视听说课?小梧想,应该从课堂的两个重要要素下手分析: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

首先分析学生

1. 学生喜欢什么?——投其所好

2. 我们的学生有什么优势?——利用长处

3. 还有哪些我们重视的问题亟待解决?——啃下硬骨头

再者分析老师

1. 老师应当如何认识视听说课?——认识到点子上,才能四两拨千斤

2. 老师应当如何准备视听说教学材料?——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合适的材料不一定就在灯火阑珊处

3. 还有哪些特殊能力是老师应具备的?——打不了怪兽的汉语老师不是计算机小能手

【分析学生】

如今我们已经走进了读图时代、数媒融合时代。大家体会应该都很深——PPT要做的美,学生会多看一眼;如果有小视频并且是有趣的小视频,学生的眼神停留会多两秒;如果老师有活跃的抖音号,可能学生会与老师每天多几句中文交流……所以说,学生喜欢什么?

——学生喜欢新的、活的、好玩儿的、视觉色彩艳丽的、跳跃的……总之,网络上流行什么、玩儿什么、什么好玩儿,学生就喜欢什么(当然,我们这里只说大多数,暂且排除那些安静的美男子、美女子)网络时代的到来产生了许多新兴学习形态。这一趋势更为视听说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首先从形式上赢得学生的喜爱,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视听说课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课型,充分发挥语言习得优势。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料要新鲜、话题要够IN、教学材料要丰富多样、抓人眼球。

 

我们的学生有什么优势?

——我们面临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人,或青少年学习者。这些学生的认知层级已经处于成熟阶段,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思考能力。他们来学习中文,只是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在表达过程中,只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但认知与思维能力是完全与老师一样的,甚至超越老师。因此,视听说教学材料需要匹配学生的认知能力,迎合他们对新鲜社会话题的讨论热情,利用他们对感兴趣话题的表达欲望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视听说课是以提升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从交际维度的三层结构来看,我们准备的交际话题、设计的交际场景和教授的交际功能应该是实用的、适用的。学生的认知层级处于高级别时,我们的交际话题可以更加深刻,交际场景可以更加复杂,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应太低估学生认知水平,同时也不应太高估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教授的交际功能应该基础、简单、实用、循序渐进。


还有哪些我们重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从语言本体来看,汉语属于高维度语言。作为声调语言的同时,汉字在结构、表意、功能方面也具有特殊性。汉语在最小语言单位内能负载更多的信息内容,在口语和书写系统下的语调、重音、韵律、语序、语气词、副词、语用标记成分等都可以作为实现词汇语法意义的手段。正因汉语的这种特殊性,学生的洋腔洋调则成为了教学顽疾,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而我们在教学中也因为诸多客观原因和部分主观原因,未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重要的问题——初级阶段课时不够,害怕打压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过度纠音。但是不纠正发音,语音语调的遗留问题将慢慢固化,伴随整个语言学习过程,老师听着也难受。中级阶段课程密度骤增,课时更是紧紧巴巴,哪里还顾得上纠音?到了高级阶段,语音语调问题基本化石化,老师只能“一声叹息”……客观困难摆在眼前,问题却不能放过。

 

如何以省力的方式解决这个重要的问题?

咱们下期再谈。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END


本系列精彩文章

视听说课对老师的几点要求丨系列2

一份教案解决“不会教”丨系列3

教案丨中国微镜头:汉语视听说系列教材(中级.下) 社会篇SOCIET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