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学者|我的高考路



作者简介:王小潞,博士,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WSU)兼职教授;英汉双语国际期刊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CASLAR)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编委、审稿人;国际 SSCI 期刊 Language Sciences, Language and Cognition,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Current Psychology, Digital Scholarship in the Human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中国权威期刊《心理学报》,以及《中国应用语言学》等多种中外学术期刊审稿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首席专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


我的高考路

王小潞


每年6月至7月,家庭邻里,大街小巷,线上线下谈论最多的要数高考。回顾起来,我的高考之路跟今天的考生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走得特别艰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我小学四年级开始,到初中毕业就没能好好读过书。初中毕业之后,我早早地就进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军,到一家农场下乡务农。我在广阔天地里摸爬滚打,种过茶叶,下过水田,赶过牛车,修过公路,参加过双抢(抢收抢种),还当过食堂的司务长。即使那样的环境也没能泯灭我的求知欲,我在劳动之余一直设法找一些书来阅读,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当然最多是小说来填补自己的闲暇空余时间,博览群书,充实自己。

王老师的大学时光

文革期间,一方面政府号召当时的高校毕业生到工厂、农村、部队去参加劳动和军训;另一方面高校在上世纪70年代初恢复大专院校招生,但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后来人们把这些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学员”。1974年,经过层层选拔推荐,我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被推荐到浙江丽水林校(2000年合并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成了一名工农兵学员,就读林学专业。尽管这并不是我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但能重新进入校园拾取知识已经让我欣喜若狂,无以言表。两年的中专生活转眼即逝,在获得中专毕业证之后,我顶着技术员的头衔又回到了农村,在基层的区农技站工作。

王老师与大学室友一起听英语广播

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有志青年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通过考试进大学,这无疑点燃了我心中的大学梦。激动之余,我在既无高中知识积累,又毫无考前复习准备的状态下,盲目地参加了77级浙江省的高考。尽管当时只考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十年沉积,有多少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试图抓住这十年才等到的机会,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聪明才智,挤进大学校门。根据公开报道的数据,1977年高考报名人数是570万,录取人数27万,录取率仅约4.8%,我哪里是他们的竞争对手。第一次高考失利后,我开始总结经验,看怎样复习才可以使自己更有竞争力。由于平时闲杂书看得多,我的语文水平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但是数学和其他课程,由于没有受过高中阶段的正规系统教育,也没有老师指导,因此要跟众多的高中毕业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绝非易事。如果要赢得高考,我必须另辟蹊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大幕逐步拉开,我国向全世界逐渐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对外开放,就要跟不同国家的人交流,外语是连接不同国家的纽带和桥梁,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是建立这种交流的必备工具。在那样的形势下,全国的广播电台纷纷播出英语教学节目(当时电视尚未普及),我开始跟着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学习英语。为了能及时收听英语课程,我专门去买了个当年算得上奢侈品的小收音机,随身带着收听英语教学节目,尽量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有一次,我在等公交车时偶遇在农场一起劳动后来恢复公职到浙师大教英语的魏老师,我跟他聊起在自学英语的事。他非常支持和鼓励我去报考英语专业,并答应我给我一定的辅导。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我努力备考,全力冲击,终于在1979年参加了第二次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内一流大学——杭州大学外语系。

1979年秋,我从家乡来到了省城杭州,踏进了梦牵魂绕的杭州大学校门,开始了我的外语学习生涯。从大学毕业,到留校工作,到出国留学,再到后来的硕、博士学习经历,加上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博导的整个职业生涯,我一直在努力拼搏,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前沿科学研究事业竭尽自己的微薄力量。四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今我已经从浙江大学退休,但仍然全职受聘于浙大城市学院,活跃在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等领域研究的舞台上。所有这一切均始于高考的成功,是高考圆了我的大学梦,是高考给我带来了命运的转折。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勇于尝试,敢于挑战。

高考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欢迎你的到来。

作者:王小潞

图片:王小潞

编辑:李玟欣

责编:许俊俊


给ZUCC外国语学院点个!告诉大家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