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琴、罗良功 | 世界非裔文学的整体研究:罗良功教授访谈录

张琴、罗良功 外国语文研究
2024-09-04
作者简介

张琴,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美国族裔文学。罗良功,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英语诗歌、族裔文学、文学翻译等。



内容摘要:本文是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于 2019 年 5 月举行的首期论坛上的访谈实录。罗良功教授是非裔文学研究专家、族裔文学国际学术年会的召集人,张琴副教授在论坛上对罗良功教授进行了访谈。罗教授在访谈中阐述了世界非裔文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介绍了国别区域非裔文学发展和研究的现状。他认为,世界非裔文学将非洲本土之外的非裔文学视为整体加以学术观照,既是世界非裔文学发展的必然,也是当前非裔文学研究、非洲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的必然,世界非裔文学研究应该运用跨学科方法,注重国别区域与跨国文学社区结合、学术研究与数据库建设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咨政服务相结合。

关键词:世界非裔文学;整体研究;跨国文学社区;罗良功





      张琴(以下简称张):非常荣幸成为华大外国文学论坛的首期采访人。罗老师, 您在博士论文指导过程中和其他场合,始终强调对概念和术语进行明确定义的重要性, 这是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础。那么,当您提出 “ 世界非裔文学的整体研究 ” 时,您是怎样定义世界非裔文学的呢?非裔文学与非洲流散文学是一回事吗?


      罗良功(以下简称罗):的确,当我们确定研究一个问题时,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我们要探讨“世界非裔文学”,那首先就必须对世界非裔文学这一关键术语进行定义。


      “ 非裔” 是“ 非洲裔” 的简称。我们之所以用“ 世界非裔文学”,而并没有使用“ 世界非洲裔文学 ” 这一表述,是借用了 “ 美国非裔文学 ” 这一术语的表述形式。这主要是出于学术术语标准化的考虑,更具体一点说,是希望让新的学术术语与既有的相关学术术语形成一致性, 便于相近领域的学术研究对接。我与国内诸多学者在承担 “ 美国非裔文学史翻译与研究” 这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经过审慎分析, 决定以 “ 美国非裔文学 ” 来正式表述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这一英文术语,以推动学术术语的标准化。在此之前,国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表述很纷乱,如 “ 美国非洲裔文学 ”、“ 非洲裔美国文学 ”、“ 非裔美国文学 ”、“ 非美文学 ”、“ 美国黑人文学 ” 等。学术术语不统一往往导致很多问题,在 “ 中国知网 ” 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时很难较完整地搜索到相关文献,同一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文献共享都会遭遇障碍。当然,上述不同的表述既有翻译的原因,也有时代原因。学术术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时代印记,在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学术研究也需要对一些术语进行时代化的改造。在美国,美国非裔文学这一术语经历了多次变化。在 20 世纪 20 年代之前,美国使用 Negro Literature 来指称美国非裔文学,其中文翻译为 “ 黑人文学”,这是合理的。20 年代以后, 美国社会开始使用Black Literature、Afro-American Literature;黑人艺术运动时期以来,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逐渐成为主流表述。这些变化有其社会文化意义。美国非裔民族最初接受白人的表述,使用具有贬义色彩的 Negro 来指称自己的文学,以自嘲来消解外界的嘲讽。从 Negro Literature 到 Black Literature 的变化,是一个从具有情感和文化色彩的表述转向相对客观中性、描述肤色的表述的变化,同时也是从负面形象定位转向正面形象定位的变化,因为 20 世纪 20 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以来,黑人知识分子提出 “Black is beautiful”(黑就是美)。不过,关注肤色本身就是种族歧视的体现, 所以在 50 年代民权运动时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用 Afro-American Literature 这一具有民族来源地特征的表述来指称美国非裔文学,但 “Afro” 是词语前缀,体现出对主干词 American 的依附性,这一点也正是 60 年代中期开始的美国黑人运动所批评的,黑人艺术运动精英们主张使用可以独立使用的 African 以强调 “ 非洲性 ” 的独立地位,因而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成为主流表述,也成为美国其他少数族裔文学表述的基本形式,如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美国亚裔文学)、Irish American literature(美国爱尔兰裔文学)等。因此,关于美国非裔文学有着不同的翻译或表述,与其表述自身的历史变化有关,也与翻译有关,但无论如何,纷杂的表述不仅影响到了美国非裔文学作为一个独特领域的发展,也不利于这一领域与美国其他少数族裔文学在话语上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因而,我们根据当下美国主流的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这一表述、按照汉语从大概念到小概念的习惯和简化原则,确定为“ 美国非裔文学 ”,试图建立一种标准化表述,以统一关于这一族群文学的不同表述,同时也提升美国不同族群文学表述的一致性,在客观上为 “ 世界非裔文学 ” 这一表述提供了模式。


      那么,什么是世界非裔文学呢?世界非裔文学指的是非洲之外、世界范围之内的非洲裔作家所创作的文学。这里的 “ 世界非裔 ” 包括流散海外的非裔或侨居非洲本土之外的非洲侨民。我的这一定义借用了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在其纲领性文件中关于 “African Diaspora”(“ 流散非洲族群 ”,也有译为 “ 海外非洲人 ”)的定义,即 “ 生活在非洲之外的、有着非洲人血统的人民,无论其民族或国籍如何 ”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的非裔人口数量庞大,约有 1.4 亿人,主要分布在北美、加勒比海地区、南美、欧洲、中亚等地区。例如,巴西的非裔有 5 千多万,美国有 2 千多万(占到美国总人口近 15%)。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既有着非洲文化的根,又与在地文化碰撞和融合,进而产生了新的独特的文化。就文学而言,由流散在非洲本土以外的世界各地的非裔作家所创作出来的文学都属于世界非裔文学。


      那么为什么没有使用 “ 世界非裔流散文学 ” 或 “ 非洲流散文学 ” 这类术语呢?从词源上讲,“ 流散 ” 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 diaspeirein,其定义比较狭隘,指的是分散在本土之外的民族或群体,有被迫离散或被迫离开本土的意味,即 involuntary diaspora。这个词常用作群体性的流散,很少用来指个体。当然,“ 流散 ” 的内涵一直在变化。“ 世界非裔” 中的“ 裔” 指的是后代,我们的研究也包括某些侨居海外的非洲作家:他们的国籍仍然在非洲,或者是出于社会原因被迫侨居非洲本土以外,或是出于自身的原因, 以积极自主的姿态走出了非洲。因此,我们所选择使用的“ 世界非裔文学” 这一术语, 大于非洲流散文学的内涵,包括了 “ 流散 ” 文学所不包含的研究对象。不过,这个术语的英语表达我们还是暂时沿用了 Literature of African Diaspora。


      张:说到非裔文学,国内学界对美国非裔文学的研究更广泛和深入,您本人在这一领域也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不过,国内学界对世界非裔文学还缺乏了解。您能否介绍一下世界非裔文学的现状?哪些国家和地区的非裔文学最具有代表性?


      罗:非裔文学研究是目前国内比较热的一个课题。我们华中师大外国语学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我们学院用一个实力不俗的非裔文学研究国际团队,重点研究美国和英国的非裔文学,还为硕士生、博士生开设了 3-4 门非裔文学研究专题课程,很多博士生和教师都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的课题,更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就是研究非裔文学和文化。还有一些从事法语、西班牙语等其他语种的文学研究的年轻学者也越来越多地加入到非裔文学研究团队,使我们团队的研究视野逐渐延伸到世界范围内的非裔文学。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学术转向折射出国内学界对一个文学事实的正视,那就是,20 世纪中期以来,非洲殖民地国家赢得独立并逐渐走向建设和发展阶段,在现代文明浪潮和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和作用之下,非洲文学以及非洲之外的非裔文学迎来了最繁荣兴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非洲本土文学与海外非洲文学,美国非裔文学与欧洲非裔文学、拉美非裔文学、亚洲的非裔文学相互呼应和激发, 形成了一个全球非裔文学互动频繁、交流密切的局面。可以说,世界非裔文学整体成绩斐然,一些国家和区域的非裔文学成就尤为突出,值得学界关注。


      首先是美国的非裔文学。正如我刚刚所说,美国非裔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 15% 左右,他们的文学传统历史悠久。自从 1746 年黑人女奴露西·特里(Lucy Terry)创作了北美大陆第一首由黑人创作的诗以来,美国非裔文学已有近 300 年的历史。从美国奴隶制时期到 19 世纪下半叶的南方重建时期,美国非裔民族的文学创作丰富,包括诗歌、小说以及独具特色的奴隶叙事,他们还根据自己在北美大陆的生活经历、融入非洲文化元素,形成了本民族独特而丰富的民间文化和口头传说。19 世纪末期和 20 世纪初期,美国黑人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和黑人大移民为非裔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杜波依斯(W. E. B. Du Bois)、布克·T·华盛顿(Booker T. Washington)、马科斯·加维(Marcus Garvey)等黑人领袖为非裔文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0 世纪 20 年代兴起的新黑人运动(即哈莱姆文艺复兴)涌现出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等大批优秀的非裔作家,确立了美国非裔文学的基调。正如阿兰·洛克(Alain Locke)在《新黑人》(The New Negro)的序中所言,美国黑人文学是以表现美国为目的,但是从黑人的经验和视角来表现美国。从新黑人运动到黑人艺术运动,美国非裔文学强化并践行着作为一个美国族群文学的核心文化观,即美国黑人性(种族性和美国性的结合)。黑人艺术运动之后,特别是 1980 年代以来,美国非裔文学逐渐自觉地呈现出突出的多样性特征。美国非裔文学是美国最具有生机和创造力的族群文学之一, 不仅涌现出大量的具有世界文学影响和社会影响的作家,而且产生了融欧洲文学传统、民族艺术元素、非洲文化传统于一体的丰富灿烂、个性鲜明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美国文学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非裔文学不仅为美国其他族裔文学提供了艺术的范式和话语的权威,也深度渗透进了美国主流文学的血脉和肌理之中。我院楚天学者史蒂文·特雷西(Steven Tracy)教授在2015 年出版的专著《热辣音乐、文化碎片、美国文学的布鲁斯化》(Hot Music, Ragmentation, and the Bluing of American Literature)一书中,系统探讨了美国非裔文学与文化对庞德、艾略特、福克纳等美国主流作家的影响。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美国非裔文学对世界非裔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哈莱姆逐渐成为美洲非裔文化之都,美国非裔文学与法国黑人性运动、加勒比海和整个拉美地区的非裔文学、英语国家非裔文学等互动互渗,促进了全球非裔文学跨国社区的形成。


      法国有着肥沃的非裔文学土壤,也生长出丰硕的文学成果。法国在非洲有许多殖民地,有海外飞地法属圭亚那,在非裔集中的加勒比海地区影响也不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采用经济和军事殖民外,法国还采用了文化殖民来巩固其殖民地位,每年资助和吸引大批来自法国非洲殖民地和加勒比海地区优秀的青年到法国接受教育, 为非洲培养未来领袖。法国(尤其是巴黎)逐渐成为海外非洲知识分子的汇聚中心, 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法国非裔文学的成长,直接促成了 20 世纪 30、40 年代法国“ 黑人性运动 ”(Negritude Movement)。这一文化运动是由非洲文学青年、学者、作家等通过文学创作来推动的。他们定期会举行文学沙龙和文化沙龙,在学术上相互提携、相互激励,并与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作家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非裔作家互动,逐渐形成了法国非裔文学的传统,为后来的非裔文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这却是我们在法国文学研究时很少关注的。事实上,20 世纪之前法国的非裔作家更少受到关注, 即便是阅读和研究大仲马,人们也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其黑人血统。其实,19 世纪俄国作家普希金,身上也是流淌着黑人的血液,他在苏联时期逐渐经典化,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少数族裔身份有关,符合苏联的社会主义理想,但学界却很少关注这一点。因此, 当我们从族裔的视角重新来重新审视法国和欧洲文学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加勒比海地区是非裔文学和文化非常集中、极具特色的地区。这里的黑人多半是奴隶的后代,牙买加成为这里第一个黑人国家。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前,林肯总统为了解决黑人奴隶问题、保持民族的纯净性,还曾计划将美国黑人移民到加勒比海地区。这里有数百万非裔,创造了丰富的文学,也诞生了尼古拉斯·纪廉(Nicolás Guillén)、卡里尔·菲利普斯( Caryl Philips)、戴奥妮·布兰德( Dionne Brand)、金塞·杜坎( Quince Duncan)、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等运用不同语言写作的著名非裔作家。沃尔科特出生在圣卢西亚,但自 70 年代以来一直在美国从事文学创作,并以波士顿大学作为他文学批评和创作的基地,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20 世纪加勒比海地区诸多非裔作家跨文化创作的文学道路。例如,20 世纪早期的克劳德·麦凯(Claude McKay),20 世纪下半叶和 21 世纪初期来自安提瓜的非裔作家洁美卡·金凯德(Jamaica Kincaid)、出生于海地太子港的小说家艾德薇姬·丹提卡特(Edwidge Danticat)、出生于多米尼哥的小说家朱诺特·迪亚兹(Junot Diaz)等,都是加勒比海地区非裔文学走向繁荣的标志。


      加拿大的非裔文学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中期非裔奴隶的文学创作,当今已经非常繁荣。从美洲奴隶制时期的美国黑人大逃亡到 20 世纪来自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非裔大移民,加拿大已经形成了数百万的非裔人口。这里多样的文化和密集的非裔社区为非裔文学发展创造了便利,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不断涌现的非裔出版社也推动了非裔文学的发展,形成了南安大略、阿尔伯塔、东海岸等非裔文学社群,产生了乔治·克拉克(George Elliott Clarke)等重要作家,对加拿大的民族性与文化版图产生重要影响。不过遗憾的是, 我国的加拿大文学研究整体薄弱,加拿大非裔文学就更加得不到重视了。


      除此之外,在英国、西班牙、拉美国家,由于历史原因,非裔也是一种强烈的文化存在,创造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如果我们能够在西语文学中对非裔文学做梳理和研究, 应该会获得令人欣喜的回报。


      张:罗老师,您刚才给我们解释了您的研究对象,通常在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对研究问题进行梳理。现在一些国别或区域性的非裔文学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和世界学术界的热点,您能够简要谈谈我国在国别或区域非裔文学研究现状吗?


      罗:目前,美国非裔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的热点。每年与非裔文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博士论文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断涌现,而对英国非裔文学的研究却显得冷清。事实上,英国非裔文学很繁荣。10 年前,美国非裔诗人桑索妮亚·桑切斯 (Sonia Sanchez) 曾送我一本杂志《索妮亚·桑切斯文学评论》(BMa: Sonia Sanchez Literary Review),他们出版了一个关于英国非裔文学的专刊,叫《英国黑人文学》(British Black Literature),编者正是曾在我院工作过的客座教授 Lauri Ramey 博士。英国非裔文学历史悠久,而它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之后,非洲国家独立运动兴起,大量的非裔移民从前英国殖民地抵达英国,逐渐形成了新的社区,进而丰富了英国非裔文学和文化。从牙买加和加勒比海地区移居英国的大量非裔移民,也促进了英国非裔文学的发展。我国学者对此的关注严重不够。法国非裔文学对世界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世界非裔文学和 20 世纪的反殖民文学领域,但中国学界对这些作品还停留在单一的政治话语解读的层面,对其现代意义和当前意义的挖掘不够。在西班牙语地区,比如南美和西班牙本土,这些地区的非裔文学研究更为稀少。加勒比海地区的非裔文学相对而言研究较多,主要原因是这里的非裔人口比较集中,与北美交流较为频繁,促成了美国本土对于加勒比海地区作家的研究。加勒比海地区的非裔文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繁荣的过程,并且与当地的文化风情、来自亚洲和欧美的文学文化杂糅和互动,别具特色,但中国学界除了对沃尔科特有所关注外,对其他非裔作家几乎没有研究。所以,非裔文学的空白点还很多,需要我们去开荒垦地。


      张:您之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美国非裔文学,尤其是美国非裔诗歌领域,为什么会由国别非裔文学转向 “ 世界非裔文学 ” 研究?


      罗:国别或区域性的非裔文学研究总体来说还很薄弱,需要加强,但同时也需要重视对世界非裔文学的整体研究,这一点是我们讨论国别非裔文学绕不过去的问题。20 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非裔文学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涌现出众多知名作家, 如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德里克·沃尔科特,以及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极高的恩古耶·瓦·斯扬戈(Ngũgĩ wa Thiong’o)。斯扬戈是侨居在美国的非裔作家, 他在20 世纪60、70 年代开始进行文学创作,80 年代来到美国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他早期使用的语言主要以英语为主,后来开始以自己的非洲母语来进行创造,他曾说, “ 我不在乎有多少读者,我在乎的是我在用非洲语言进行创作。” 这些具有世界知名度的非裔作家不断涌现,在 20 世纪后半叶形成了世界非裔文学的高峰。非裔文学的繁荣, 一方面为所在国塑造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和改变了所在国的文学版图和文化结构。以美国文学为例,非裔文学对美国文学进行了质的渗透,美国众多作家都受到了非裔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非裔文学以不同形式建立并保持着互动,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跨国文学社区 (Transnational Literary Community)。当前, 我们即便在研究美国非裔文学的时候,也忽略了来自加勒比海地区的沃尔科特和来自非洲的斯扬戈,但这些作家已在美国扎根、生活、创作、批评和进行文化实践,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美国的本土作家和学者。如果在美国非裔文学的框架之下将他们排除在外,那么这种研究就是不完整的;而如果仅仅只是将它们放在美国语境之中进行研究, 也是不完整的。因此,我们需要另外寻找一个横切面,也就是跨国社区。比如,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和法国 “ 黑人性运动 ” 时期的作家之间互动、产生影响、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跨国文学社区,对不同区域的非裔文学关系的研究,就需要从跨国视角来展开。从整体而言,世界非裔文学形成了一个跨国文化社区,不同区域的非裔文学互动互渗,不仅促进了非裔文学的整体繁荣,而且直接促进了跨国社区的稳定与扩张,对全球社会结构、国际关系、社会生态都具有明显的塑造力,并且与非洲的政治、文化产生了互动和影响。因此非裔文学不仅仅是某个国家和区域的问题,如果只专注于美国非裔文学,就会忽略很多与非裔文学相关的重要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需要将学术视角转向世界范围内的整体非裔文学研究。


      其次,我们要看到世界非裔文学对于非洲的重要意义。非洲与世界非裔是母体与客体的关系,非洲联盟 (African Union) 对非裔族群高度重视,专门设立了 “ 海外非裔局”(The Diaspora Division)来负责相关事务,旨在促进 “ 作为非洲重要组成部分的流散非裔全方位地参与到非洲联盟的建设事业中来”。非洲各国和团体组织大量的活动促进非洲与海外非裔的交流与合作,海外非裔对非洲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更加深广的影响。国际学界逐渐开始把海外非裔社区作为除了东、西、南、北、中部非洲之外的非洲第六区。非洲以外的非洲裔研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政治关注点和新兴学科领域。在这一意义上,基于非洲视角,世界非裔文学也可以被称为 “ 海外非洲” 文学。


      第三,转向世界非裔文学也是出于中国战略。非洲是中国的传统友好合作伙伴。习总书记在新的形势下提出了“ 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推出十大合作计划,明确《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非洲研究更显重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洲研究, 除了多年来的中非传统友谊,也是基于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重要的政治文化的战略定位。作为从思想、情感、价值理念上连接非洲与海外非裔的非裔文学,我国学界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学术关注。由于文学作为重要的文化内容和重要的意识形态驱动力的特殊性, 对世界非裔文学研究的价值可能超出文学研究本身,具有社会文化和国际战略意义。


      总体而言,世界非裔文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学术界新兴领域。国外和国内陆续成立机构或学科平台,开展包括非裔文学研究在内的“ 非洲及非裔研究” 或“ 非裔研究”。美国、法国等地学者在非裔研究领域已经形成悠久的学术传统、产生了丰富而深刻的学术成果。在中国,非裔文学在近十年来也开始引起学界关注,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在我们学院每年组织的 “ 族裔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上,国内外学者讨论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世界非裔文学的研究。


      当前,国内外的非裔文学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局限于国别区域之内的非裔文学和个体作家的研究和零散作家或主题的数据库建设,还没有从全球视野开展系统的研究和数据库建设。其次,研究局限于非裔文学的本体研究或在特定国别或区域内的政治文化研究,除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外较少关注国别非裔文学与跨国非裔文学社区和非洲之间的互动与对话。第三、目前的研究在全球语境下对单一作家或特定的作家群进行研究,而疏于对各国别和区域的非裔文学在世界语境下进行系统研究。第四, 强调特定国别的非裔族群文学研究而忽略侨居他国的流散个体作家研究,如侨居美国的肯尼亚作家斯扬戈等鲜有被置于美国语境下研究。最后,国内外的非裔文学研究过于聚焦在重要作家和主要国家的代表作家或重要文学事件,但拉美、法国、英国等地的非裔文学和重要流散作家鲜有关注。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们的研究对象有必要从国别研究转向世界范围内的非裔研究。


      张:罗老师,您提出对 “ 世界非裔文学 ” 进行 “ 整体研究 ”,有什么深意?您打算从哪些方面开展世界非裔文学的整体研究?


      罗:我这里提出对 “ 世界非裔文学 ” 进行 “ 整体研究 ”,首先就是要把文学本体与世界语境结合,在世界语境下对非洲以外不同区域的非裔文学进行研究。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研究必然是一条跨学科的研究路径,涉及到文学、文化、政治、民族、文化、经济、传播等不同学科领域。其次,“ 整体研究 ” 是要将国别区域与跨国社区的文学研究结合。我们需要建设跨学科、跨语言、综合性、由多语种研究者组成的团队。除此之外,我们也要侧重于基础研究,其中包括将数据库建设与文学研究相结合,建立各国、各区域的非裔作家和作品的数据库,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基础。最后就是要将学术探讨与咨政服务相结合。


      张:感谢您接受这次采访。




    END






程昕 | 数字资本主义视域下的劳动与艺术生产

谭华 | 翻译标准研究新视角:“善译”伦理阐释

吾文泉、高贤铭 | 济贫与慈善: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新济贫法》批评

王岫庐 | 翻译中的涵化之反思





张琴、罗良功,世界非裔文学的整体研究:罗良功教授访谈录,《外国语文研究》2020年第3期。为适应微信风格,删除了注释。

本刊投稿系统:

http://www.wgyj.cbpt.cnki.net (可点击下方原文链接直接进入)

请点击上方蓝字“外国语文研究”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国语文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