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念|9位大咖的教育忠告:因为你没想清楚,所以做选择才难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此念”历时一年制作出品的《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一季完美收官。自2018年12月20日播出至今,《生命·成长》第一季已突破1200W+的点击收看。
“此念”为什么要发问教育?因为我们对教育的一切都很好奇!
在诸多观点、流派、体系的轮番轰炸下,似乎我们在教育方式中的选择越来越多;然而教育的焦虑因此减少了吗?并没有,甚至愈演愈烈。
因此,我们在《生命成长》第一季中,向9位大咖发问:
凯叔讲故事APP 创始人 凯叔
正安康健创始人 梁冬
心理学家 贺岭峰
漫画艺术家 蔡志忠
水墨画家 林曦
一土教育 联合创始人 李一诺
探月学院 创始人 王熙乔
教育家 赖念华
前芬兰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 Dr. Mika
(点击嘉宾姓名,可观看完整视频)
看他们在各自的维度如何看待教育。
回归最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回归最终孩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把不变的部分梳理清楚了,可能焦虑也就不存在了。
或许正如一位朋友的留言所说:“当我对孩子的教育感到迷茫,此念让我看到了一线光。”
接下来小编带您回顾
《生命·成长》第一季中
9位大咖关于教育的精彩观点
■
01
凯叔:让孩子在故事里见到整个世界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好的故事滋养心灵
俯下身才能理解孩子的世界
最好的儿童教育就是“不着力”
儿童教育,重要的是“不着力”。让孩子没有感觉被教育的教育,没有给孩子任何压迫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只有我们在意识上俯下身子来,去理解孩子的认知世界,用他的认知水平跟他沟通,他会觉得和你的沟通很舒适,这个时候,你才有资格让他踮着脚成长。
■
02
梁冬:那些不变的东西,才能穿越时空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你能焦虑的都是小事
每个孩子都很深刻
在孩子睡觉前给他正向的心理暗示
儿童教育的本质,是关注那些不变的东西,而不是关注那些变化的东西。因为变化总是在变化,但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才是重要的。
一个不那么容易生气的习惯;一个不那么容易妒忌的习惯;一个不那么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习惯;一个不那么觉得别人很糟糕,随时愿意倾听别人的需求的习惯;一个相信总有一种力量超越个人,这个力量它是会帮助你的,它是一个信仰的习惯;我们称之为仁义礼智信,这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会穿越时空。
你能焦虑的其实都是小事,真正的大事焦虑也没用。他们有他们的时代,我们只能够让他活在他的时代里面去。
■
03
贺岭峰:孩子是父母不安全感的替罪羊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做饭是很重要的技能
谁年轻向谁学
这一代孩子生活在平行世界
孩子是父母不安全感的替罪羊,我们对孩子所有不安全感的投射,都是来自于自己不安全感的外在反应。
如果这个世界都不能让孩子觉得安全,那么至少在家里要让他觉得安全;如果这个世界不能友善地对待我们的孩子,至少父母应该是很友善地对待孩子,让他能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亲情。
■
04
蔡志忠:我的决定父母永远支持,
从不问为什么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尽快掌握自学的能力
成功就是选择最拿手的做到极致
学习最重要的是要自我学习,自我学习的关键就是及早学会自我学习的能力。
当一个人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最喜欢的,把它做到极致,其他相关的自然水到渠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鹤立鸡群,与众不同,然后你又生怕他与众不同,于是每个人都把小孩丢进红海,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找出自己独立的蓝海。
“我是谁?”就是量量自己口袋的筹码;“我从哪里来?”就是了解你的家世,你的初心;“我要去哪里?”就是到底你要想成为什么。
■
05
林曦:美在孩子的一生中,
究竟有什么作用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美是一个真切的感受
学习用作品的态度关照人生
坚持不是一个天然的本事
美不是一个形式,美是一个真切的感受。“天地有大美”,我不是来取悦你的,是我要完成自我更替的所有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然就是美的。
一件事情在缺乏道的层面的考量和体验之前,术的层面积累越多会带来越大的障碍。
当你向孩子展现一件事情是真正令你心动和愉悦,你真实地去如此生活,你和你想要传达给他的价值观知行合一的时候,才有可能让他受到影响。
美是对枯燥的自然习惯,你能够深入其中,才能体会沉浸在“门道”里面的快乐。
■
06
李一诺:关于教育,
你的选择永远比想象的多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当学霸很简单
随大流就安全吗
让中国的孩子在中国接受最好的教育
教育是最没有边界的事,你能有的选择比想象的多得多。
我们希望培养的是一些内心充盈的孩子,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并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让生命最大程度地绽放。
要让孩子知道,我跟你是不一样的,我生来带的东西就是我最大的财富,真实的我就是最好的。
对中国孩子来讲,最好的教育肯定不应该是在国外,希望终究有一天,我们的后辈们能说,他们在中国接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
07
王熙乔:相信每个人是天生的学习者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尝试去做不可能的事
优秀的人才需要足够的自由
不变就是最大的风险
当下的教育正在失去时效性,或许我们正在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培养未来并不需要的“人才”。
那些真正拥有领导力、有足够魅力的人,不是被机械地培养的,他们需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并散发出自己的热情。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要有足够的敬畏,对于未来要有足够的敬畏,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发展的天花板。
■
08
赖念华:不被评价地玩,
孩子的创造力会越来越多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跟孩子一起好好地玩
容许孩子改变跑道
欣赏孩子是送给他一生最好的礼物
一个孩子的创造性越高,心理发展就越健康,他就不会固着在某一个点,他的生活就会更丰富更多元。
如果所有人都只会读书,那这个社会好可怕。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孩子,这对很多孩子很不公平。
如果这个孩子跟社会的标准不一样,可是我容许他,我欣赏他,我肯定他,我愿意他把不一样的部分展露出来,这个孩子的潜能就会被发挥。
我们可以让自己回到童年世界,跟孩子一起互动,其实不需要什么技巧,就是同在。
在玩乐的过程中,人们的智慧、创造性就会在里面发生了,因为创造性就是生活中萃取出来的。
■
09
Dr.Mika:芬兰孩子的学习
是基于大脑发展阶段规划的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核心是支持孩子
中国家长要学会放松
用社交媒体促进教育改革
中国的家长需要放松,当你陷入恐慌,你就来不及思考。
不管上什么样的学校,核心是支持孩子幸福地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校不是一座孤岛,而是社会的一部分,孩子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孩子们去看周围的社会,他们自己从中学习,用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资源来制作他们学习的内容。
有的放矢的激情、自我学习的动机、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这些将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品质。
这些声音并不是答案
因为教育没有标准答案
教育并没有终点
我们一直在路上
……
感谢您对“此念”的关注
我们在成长之路上同行
以下为《生命·成长》播出后“此念”公众号收到的部分留言
▽
▷
做父母不是负担
而是一次再生长的机会
◁
作为父母,说对孩子没有期望,其实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让他去做一个他不擅长的,但你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可能最后换来的是无法修复的亲子关系。。
做父母的确是需要学习的,与孩子共同成长,对与成年人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再生长机会,不应该把它当做一个负担。
重新看一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重新思考跟人相处的模式,跟孩子相处的模式,反思自己作为个体的成长之路。
- 预 告 -
《生命·成长》第二季
以多元视角,探讨未来教育
敬请期待《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未来学校”。
我们探寻了全球最新最IN的教育创新机构,采访了正在中国、美国、芬兰发生的教育创新,进入课堂,与创始人和老师们对谈,了解他们正在做的事,描画未来学校的雏形。
比如在芬兰,我们探访了坦佩雷市的4所学校,包括蜻蜓自然小学、卡门聂米初中、卡尔古五里日托和学前班,以及吾若是幼儿园&学前班。
▲ 卡门聂米初中的家政课老师在接受“此念”的采访
中国的父母们正在因为辅导作业频繁登上新闻头条,今天我们对教育的过度关注,是否真的能够影响孩子的未来?
创新教育,或许离你的生活还很远,但没有人会否认,一些事正在发生,未来学校正在某处孕育,等待降生。
热点内容预告
全球热捧的芬兰教育到底是什么样?
上大学就是4年去7个国家游学,Minerva(密涅瓦)大学是何方神圣?
诞生在湾区的Altschool曾是全球创新教育的焦点,听听前校长Chris Bezsylko怎么说?
北京的一土学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关注,谁适合上一土?
探月学院的高中生们正在探索2049年的世界,这又是所什么样的学校?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
即将播出
此刻是最糟糕的时刻
也是最伟大的时刻
此念
让每一个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点亮这个世界
呈现多元价值观
与您同行
阅读原文,看《生命·成长》系列更多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