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斌:打通越多维度,越自由 | 此念手记

此念 此念 2022-05-08

▲「此念」嘉宾叶斌

导读

人生有很多纬度,贫穷富有、快乐难过、忙碌悠闲,如果在两个纬度都可以自在地生活,很多的纬度都可以打通,就像打游戏通关,我们就会活得越来越有安全感,而且这是无止境的。


最近,我们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叶斌,来与我们一起探讨,父母到底能为孩子做一些什么?未来20年,需要什么样的能力?需不需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真正的爱到底是什么?爱自己这件事是怎么做到的?



cinian


叶斌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原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01

有了兴趣,孩子会发光

▲ jane masseys

 毛思翩:父母很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发现他的兴趣所在,该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


叶斌:心理学把这看成是动力系统,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很充沛。动力系统有内部和外部,外部的就是别人的肯定、金钱,这些都是外部的,外部的问题就是不确定性。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没有,换一个老板不欣赏你这一类的,你突然动力就没了,或者钱拿到一定程度,稍微少一点可能就没动力了。


但内部的两个动力是最有力量的,一个是兴趣,一个是意义。就是这件事很有意义,甚至于有些人连牺牲都可以,连命都可以不要。而且内部的动力好处是,它不需要一些物质的条件和外部的动力,它自身就源源不断地在驱动,所以这个是最好的。


我做咨询,好多不要读书的孩子来,我通常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再过10年或者20年,你的理想生活图画是什么?”好多孩子都答不上来,他说从来没人问过,我也不知道。他顶多学舌,就爸妈说的好好读书,考进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但你听得出他这样回答的时候是没兴奋感的,而且没有画面,他也不知道好大学意味着什么,他甚至于没到大学校园里走过。


像我儿子他到纽约去参加CTY“Center For Talented Youth”,一个天才少年营,先去哈佛,后来又去麻省,他就说他的梦想是去MIT。他在校园里走了以后会产生一种感性,会有兴奋感。但是好多厌学的孩子,他只有抽象概念,这个概念来自于大人的头脑,所以是没有动力的。


但是当和他们去慢慢地看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图画开始清晰起来,就会想从现在怎么可以走到想要去的方向,那就很不一样,就不需要靠外部去鞭打他、吓唬他,或者用利益诱惑他,他反正就靠自己。




02

父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 jane masseys

 毛思翩: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是哪些?


叶斌:第一,你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至少要对自己有要求,不是我自己很无能,就要求孩子非常有能力。所以我能做的就是,按照我的价值观我可以做什么?我可能努力地创造一些物质条件去支持他,比如送到符合我们价值观的学校,给他创造一个我们认可的教育环境,我自己是这样做的。


第二,在适应教育环境的过程当中,至少还要有些托底的东西。比如你要留意孩子有没有已经到崩盘的状态,你要有相关的知识、技能,你可不可以成为孩子很好的心理支持系统,你要愿意跟他聊天。有些家长抱怨孩子不跟我聊天,但是不去问孩子为什么不跟自己聊天。问了孩子,是说有什么好聊的,我讲的事情他都不懂,他也没兴趣。家长要付代价的,不能完全我什么也不做,都是孩子要怎样做,所以你要托底的。


第三,就是你至少要有些依据。很多独生子女在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天才,问他为什么天才?他说我的孩子会背唐诗,他不知道每个孩子都会背唐诗,因为他没有参照。以前如果生4个孩子,家长心也挺平的,就觉得4个孩子里有一个出类拔萃,一个一般一点,一个中等,这符合概率的。但现在就一个,完全没参照系,以后只要他一出生,就想象他是个天才,给他设计所有的路,但是你没什么依据。万一能力不够,就会把他们逼得很惨,因为人群中永远是正态分布。所以其实给孩子很高的要求是你的想象,但我会问凭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有一个理论叫多元智能,智能有很多种,读书只是代表其中的两三种而已。比如有一个智能叫灵性智能,会觉得他适合做神学家、宗教研究者,这种和考试就完全没关系。


还有一个智能叫人际智能,就是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孩子可能在学校里经常被批评。有些小孩成绩很不好,老师说那是差生大家不要跟他玩,但他就有能力有帮兄弟围着他,说话很有分量,从心理学看他人际智能一定很高,但是没用,我们的评估体系完全不包含这个。也可能很早就谈恋爱,那更惨,就会被家长和老师打压。


但这些人如果熬到工作,也许一下子就出类拔萃了,因为评估系统是很不一样。他可以做很好的销售、公关,跟人打交道的工作都可以做得很好,但是他可不可以熬到那一天,可能前面就被整到完全厌世或者心灰意冷、自卑,他本来其实是有他的天赋,但是在其他方面给干掉了。




03

未来需要什么能力?

▲ jane masseys

 毛思翩:哪些能力是可以让孩子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


叶斌:有一些能力是最基本的:


第一、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无论从现在开始到未来,在可见的一、二十年一定是高速变化的,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都可能迎来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你可不可以快速适应,可以扛住,因为每个适应本身就是压力。


现在的文化是更个人化的,比如以前一个班,喜欢的不喜欢都要在一起呆,但现在孩子不是,因为网络拓展他的疆域,他在现实生活当中那些人不喜欢,他就懒得打交道,在网上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所以现在的孩子很容易找到同类,但是跟自己不一样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在下降。因为不需要了,他可以逃避。


但是职场里,并不见得是你永远什么时候都可以逃掉的,就像我们现在的工作也还是有团队。怎么去训练团队沟通?家长除了让孩子一个人读书、一个人上网之外,有没有一些互动?

 

像国际学校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就让孩子到人家家里去,体验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其实它背后是有想法的,但很少有中国家长是这样的。我们的文化是不要麻烦别人了,不要打扰。


关于挫折教育,我经常开玩笑说如果你的孩子在中国的公立学校读书,哪一天不是挫折教育?还有挫折教育在我看来,是先要有自信心教育之后做的事情。就是先要扎个根,根扎完再用挫折教育去考验一下你的根扎实不扎实。好多孩子连根都没有,你先挫折教育,除了把他打趴下、打成一个自卑的人,根本没什么意义。而且未来是多变的、压力非常大的时代,没有自信会活得很惨。


理论上,最好是有灵活度,在任何一个纬度的两端都可以自己游走,比如你可以雄心勃勃也可以很谦虚。有些人是低调不下来,有些人高调不起来,那适应能力就弱。


我会想象人生有很多纬度,穷困和富有,如果你在两个维度都可以安然地生活,而且真的到过,有些人一直很穷,就骂富的人,这是防御;有些富人说我过穷日子也可以过,其实也是他想象的。但如果能自在地两边都可以,富人也可以经常去试试穷游,在很糟糕的情况下也发现可以生活得很好,他就可以跨越有钱没钱。如果有很多的纬度都可以打通,就会越来越有安全感,而且这是无止境的。


第二、可能还有身份认同,有各种各样的身份,甚至包括性别,现在性别也越来越多元。加州有五十几种性别,我到现在还背不出五十几种性别。你到斯坦福和伯克利大学的一些洗手间,上面已经不写男厕所女厕所了,就写厕所,大家都排队,无论男女,因为有人说我不在这个性别里,索性就是厕所。


也有好多新的移民、新的身份,然后两个国家交恶了,你到底是哪方的人?好多身份的模糊造成了冲突,你可不可以很坚定知道自己是谁,你热爱不热爱自己的身份。




04

孩子的自信源于父母的爱

▲  jane masseys

 毛思翩:关于自信,现在好像很多说法都在说要做更好的自己,其实潜台词就是我现在不够好。


叶斌:所以这是一个要命的做法。我学的流派里,基本上是不会这样去看世界的。我们认为,没有不做自己,你的任何一刻都在做自己”。比如你压抑了愤怒很有礼貌地讲话,是你自己,面具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因为你内在有一个软弱的部分,或者你只是有策略地避免冲突。所以你只能做自己,只是你突然发现,自己的某些部分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不太好。这就意味着有一个你没意识到的需要,或者有一个部分没有被满足。


如果感受不好,就要去觉察哪些部分压抑了,这部分需要找一个路径满足,否则一直压着可能到一定时候就会爆发。这也是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你要呼应被压抑的需要,不能视而不见,否则就会越来越自我,感觉就会越来越糟糕。


 毛思翩:孩子怎么样成长起来会有自信呢?


叶斌:理论上最好的就是爱,是真的爱孩子。跟孩子相处是让我再次感受到爱这种感觉的一个很重要的时刻。以前有一段时间我很忙,孩子都是家人、夫人管的,有段时间夫人就说孩子有些地方不太听话,你要去管管他,我就觉得责无旁贷,我有歉疚感,然后就去充当管的角色,就和我儿子会有些冲突。


后来我觉得这没必要,我怎么跟孩子关系就紧张了,这不是我原来设想的样子,而且我觉得孩子挺好的,我也不需要他怎么样,后来我就把责任给卸掉了,然后越看我孩子越好。跟他互动的时候我就摸他的头、揉他的头发,每次这样做的时候,我会觉得我心里有很柔软的东西跑过,我会觉得那就是爱。


那个感觉就是我愿意为你做任何的事情,我不需要你一定要怎么样,这是我单方面想给你的。


然后没多久,我夫人就跑来跟我说,儿子跟她说爸爸其实挺爱我的。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他是非常容易感觉到的,其实你什么也没做。所以有些家长说我没时间陪孩子,我觉得也不是没时间,是你心里面流动的,也会流到他的心里,如果你能做到,他就会坚信自己是被爱的,而这是自信最重要的根源。好多人被照顾得很好依然怀疑,父母到底爱我吗?还是爱我的表现?




05

爱是不求回报的

▲ jane masseys

 毛思翩:我们很多时候不理解爱,你理解的爱是什么?


叶斌:在我的概念里称得上爱的就是我为你付出,但不要回报。其他的都可以找一些其他的词来替代,比如有些爱的本质是控制,我爱你所以你要怎么做;有些爱是交易,我给你这个你要还给我那个;有些爱是讨好,讨好其实是某种恐惧带来的,为了避免冲突,因为担心我不这样做结果会不好,这个可以骗自己,可以忍受。


但如果真的爱,在我看来就没有忍耐,就很乐意做,靠忍下来的其实是讨好,也有些是依赖。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如果朋友分手很痛苦,还死抓着,那你去问为什么要抓着不放?她说因为爱,你既然爱你为什么不松手?如果因为他能够更幸福就应该松手!她说那松手了我怎么办!你什么怎么办?那我的经济怎么办、我的精神怎么办?那是依赖,是你少了他不行,但是你就会骗自己是因为爱他。

 

所以如果我很严苛地去定义爱,你会发现生活当中好多其实都不是爱,虽然我们整天都在说爱。但是至少我会在工作里,帮助那些人清醒地看到,不是爱也不是错,你就至少承认我就是控制、就是依赖,就不要再贴金把自己都骗过去,而且把对方看得像敌人一样很丑恶。


家庭史的书,家庭的其中之一是社会稳定、经济。好多人生活的里面其实不见得有爱,但是他们彼此依赖,大家客客气气合伙过日子,交易也很公平,那也是在不停地发展。


第二个阶段就开始寻求爱,因为每个人开始原来是分工,比方男的工作,女的不工作,那就要有一个契约,法律要保护,否则万一分手了不工作的就吃亏了。


但后来大家都工作,而且社会福利可以有保障,那我们在一起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不需要靠别人了,每个人都很独立,有爱才行。甚至据说现在新的观念说,爱也不是太重要的事,我们要彼此成就。两个人在一起,因为你生活能更美好。


 毛思翩:要共同成长,在一起就有赋能,能给予彼此能量,而不是彼此消耗。


叶斌:发现消耗就终止掉,然后我们再去寻找,因为人生也没什么。以前因为有宗教的原因,基督教、天主教离婚事件是很大的。但西方宗教力量弱了以后,从心里有可能就发展出新的一些思潮或想法。




06

有觉察,就会有松动

▲ jane masseys

 毛思翩:父母如何把无条件的爱给到孩子?


叶斌:如果父母早期给到爱不足,那就看孩子之后的运气了,如果他后面的经历中运气够好,接触的人都很善良、充满爱,那他多少可以弥补一点。如果这都没有,那只有很努力地学习自己爱自己。


 毛思翩:爱自己这件事情是怎么做到的?


叶斌:如果早期创伤很厉害是很难的,但是如果这个人行动力强可能会好一点。比如他清楚方向在哪里,能力又够,而且真的去做了,达成了以后就会有一个良性的反馈,觉得自己很不错,慢慢地自信心也就开始上来,这是运气最好的一个方式。就是不停地走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路上,而且一步一步很扎实,然后体验到自己可以给自己带来好的感觉。


但是如果没那么幸运,他遭遇都很失败,从小又没有很多爱,我做咨询经常碰到这样的。万一碰到这种,咨询就变成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可能咨询师需要陪伴他很多年,在这个关系里他体验到一些他从小没有经历过的感觉,给他一个新的经验、新的体验,覆盖当年不好的感觉,但也不容易。


最差的是要支撑起若干年的咨询费。但真的会看到好多破碎的人又在很底层。坦率地说我也想不出有什么办法,甚至有些公益机构在做,但也不见得可以支撑这么大的成本。


支撑一个人的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反过来说,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要么不生孩子,生出来至少在他6岁前的最关键期,真的要给他无条件的爱,别给整个社会制造麻烦。


其实在我的工作坊里经常听到感觉还不错的例子,有些人说我当年跟爸妈有很多创伤,但是我现在有觉察、有意识了,我至少在对待我孩子的时候我尽量消除负面影响,甚至有些人很坦率地说,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完全消除,反正我做一点算一点,也可能经过三代,否则就是一代代复制,上一代的控制,然后去控制下一代,无意识地控制孩子,孩子又在复制下去,是不会变的。




2020年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周四21:00点

准时上线


《生命·觉者》原班人马

历时两年制作,再次诚意出品


 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第二季嘉宾名单


尹烨|华大基因CEO,科普大V

彭凯平|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严伯钧|科普作者,“得到”《西方艺术课》讲师

田宏杰|儿童心理教育专家

董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叶逊谦|戏剧教育者、导演

黄仕明|生生不息催眠学院创始人

郝景芳 | 雨果奖《折叠北京》作者童行学院创始人

陈海贤 | 心理咨询师、心理作家

约格·迪尔克斯|一行禅师德国正念禅修中心导师

王昱珩(水哥)|《最强大脑》中国战队队长之一

史炎|脱口秀演员,噗哧学院院长

李松蔚|心理学科普大V

林欣浩|作家,著《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等

杰弗瑞·萨德|“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嫡传大弟子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教授及荣休校长

约翰·贝曼|世界顶级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

奥托·夏莫 | U型理论创始人

周芳 | 纪录片《水下中国》导演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成长》第二季纪录片


- END -


【此念】赠书福利


你认识你自己吗?

你认识的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叶斌 亲笔签名

《叶落有声》

活动截止时间:2020年9月10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出品 | 此念

编辑 | 演忱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怎样才能更幸福?| 彭凯平


梁冬对话郦波:要少年立大志,找到心想要去的地方


荣格: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