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薄世宁谈健康: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此念 此念 2022-05-22

导读

医生是离人类死亡最近的一种职业,也是离人类出生最近的一种职业。在西方,成为医生或者律师,是大部分中产阶级对子女的期待。最近,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科普作家薄世宁来此念作客。


作为在ICU一线工作二十年的医生,薄世宁主任把他二十年的医学实践写成科普作品《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把医学艰深的知识转化成通俗的语言,让普通百姓更好地理解医学对人类生活、健康与未来的影响,也让人们体会医学的理性与逻辑之美。薄世宁主任一直鼓励青少年学生学医、考医,对青少年在心理和身体健康方面,有独特的临床经验。


在薄世宁主任的采访中,他谈到:孩子成长要注意哪些健康问题?孩子近视有什么最新的有效治疗方案?成为医生对人生有什么好处?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cinian



薄世宁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委员会全国委员



01

孩子成长要注意哪些健康问题?

 主持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健康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


薄世宁:一个是营养,一个是卫生。我们这一代父母,被商业广告误导,对于营养过度焦虑,怕孩子营养不良长不了高个。其实现代社会的条件,对于多数家庭的孩子来讲,一般热量都够。长高个最关键的点在于要营养均衡,不需要吃太多的膳食补充剂。另外,不要吃过量的糖。


人的生命要靠糖来维系,但又不能超量,有什么好的方法?


第一,减少食品中含有添加的糖。比如少喝饮料,其中含很多红糖、白糖、糖浆,要尽量减少。


第二,烹调方式要少油炸、少烧烤。无论是煎、炸,都是蛋白质糖化的过程,糖化的物质会引起人体的慢性炎症反应。


第三、我一直在强调的,最关键——不要吃过多的热量。你的热量积攒越多,糖化率就越高。


为什么大家都爱吃糖?


第一、本能。


人类基因里面对于能量攫取的需求。人类对于能量天生具有不确定的恐惧。人类真正能吃饱饭,是在进入到农耕时代以后,时间大约只有1万年。在此之前的多数时间是能量极度匮乏的状态,所以人类有个本能,见到糖就保存起来。


人类见到糖,大脑奖赏区域就会变得活跃,这种奖赏能让你开心,因为你在能量匮乏的状态下,生存的概率提高了,所以每个人形成越吃糖越开心的习惯。小朋友吃一块糖马上想再吃一块,吃完以后他还不满足,要第三块,这就是人类基因的本能,这时候你必须要想办法对抗这种本能。


第二、运动。


运动对孩子的长高个产生非常大的作用,运动会刺激骨骺挤压,刺激生长。运动给人带来的好处不仅是减肥,运动能让你分泌多巴胺,带来快乐的心情。


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会爱上跳广场舞,他们不仅仅在锻炼身体,而且会得到心灵上的愉悦。老年人最怕的不是身体的痛苦,而是心理上的孤独,这种孤独会加速身体的老化。运动能给人带来愉悦,它能让关节和肌肉更稳定,对关节更具有保护作用,减少跑步带来关节炎的损伤。


以前,大家会思考这个问题——运动会不会伤关节。大数据显示,如果这个人完全不动,到了老年发生关节炎的概率是10%;如果这个人参加马拉松,使劲拼命地奔跑,这会造成关节过度消耗,老年发生关节炎的概率是13%。但是合理运动,发生关节炎的概率只有3%。


第三、多睡觉。


睡眠太重要了,睡觉的作用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认为睡觉只是为了恢复精力这么简单。在睡眠时,人的自我修复能力,抗感染的能力,抵御肿瘤的能力都在增加。研究表明日夜颠倒、熬夜晚睡的人患肿瘤的风险比其他人高一些。




02

孩子近视如何预防与治疗

 主持人近年来戴眼镜的孩子很多,父母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薄世宁:近视有很多误区:


第一、有关“别戴眼镜”的误区。有些人认为戴眼镜会让眼睛越来越差,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近视了,应该尽早佩戴眼镜来纠正。


第二、有关“做近视手术”的误区。有些家长认为分数比近视更重要,出现“我宁愿用100度换孩子100分”的问题高度近视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视网膜脱落,黄斑变性等严重问题,这些不是做近视手术就完全可以解决的。


近视预防有一个方法,就是增加孩子户外运动,在阳光照射下视网膜产生多巴胺,多巴胺能预防近视。户外运动晒太阳是预防或者延缓近视的最好方法。


除此以外,医学上还有一些方法延缓近视进展:


第一个方法:用低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能延缓近视进展。


第二个方法:用OK镜塑形。


第三个方法:增加户外活动阳光照射,让视网膜产生多巴胺。


第四个方法:一旦近视,千万不要听别人说“戴近视眼镜度数会变得更高”这种错误的观点


不戴眼镜,看不清楚东西时,眼部肌肉会一直处于紧张疲劳的状态,眼轴就会持续延长。近视的本质就是眼轴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长,用上述这些方法能延缓孩子近视。




03

孩子的健康是放在首位的

 主持人您对孩子的学业和成长,有什么建议?


薄世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与我们是不同的,很难用现在的经验方法去规划孩子的未来。


在医院,我经常遇见一些家长过度逼孩子学习,因此发生抑郁,每到这时家长就后悔万分。我们医生查房看到这样的情况,也会很心痛。我认为孩子成长,健康才是首位,只要他没有生病、健康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们看多了人世间的意外,就明白健康是最重要的,剩下的事情可以排在后面,慢慢学。

 

其次,难道学习好才是通往未来唯一的道路?我不认为。学习好是捷径,学习好是距离成功最近的路线,但绝不是唯一。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学习好?因为这个路最简单。但是,有些孩子确确实实在这方面非常吃力,我们更希望他能健康成长,不因为学习而影响到身体健康。在未来,无论哪条路都可以培养出色的孩子,无论哪条路都可以培养出人才。


学习这方面,激起孩子的好奇心比让他学习好更重要。好奇心和吃糖一样,有研究表明,人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时,大脑的奖赏区域会变得活跃,产生和吃糖一样的感觉。但是,问题来了,追求好奇心驱动的冒险是有危险的,为什么人类经过进化好奇心依然能保留下来?因为人对于好奇的追逐,在人类历史上获得的利益大于风险。


比如火危不危险?危险,但是人类学会使用火以后,食物可以经过火烧火烤、熟透再吃,会减少消化系统的疾病,大大提高了人的生存率。


任何发明创造都源于对未知的好奇,为什么很多小朋友学习好?因为他们始终保持好奇心。教学可以用好奇心来驱使,而不是强迫孩子来学习这个知识。人类对于热量、糖、好奇心都有这个机制。


不要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而要激发他的好奇心。市场上有一种盲盒,小朋友为什么会喜欢买盲盒,买固定款的不好吗?小朋友在摇晃和打开盲盒时,对于未知的好奇心使这个小朋友的奖赏机制变得活跃,激发大脑细胞。


正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人才会一代一代不断地演化,最终战胜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04

学医的三大好处

 主持人作为一名出色的医生,您鼓励孩子学医吗?


薄世宁:我很鼓励别人学医,因为很少有一个职业像医生这样。


第一、你需要不断学习;


第二、相对其它科目,医学的思维更偏向理性些。


任何事情被认证,讲得是证据而不是感觉。医生这个职业有个决策思路叫“循证医学”,就是必须要看证据,不是完全靠谁告诉你,你经常要去质疑、去思索、去证明,因此你的人生相对更理性些。


第三、做医生,每天都能给你带来创造成功的感觉。


一个病人抢救成功,这是什么样的感觉?我有一次在深夜,拯救了一个处于死亡边缘的病人。这是一个羊水栓塞的病人,而羊水栓塞死亡率在85%左右,并且又引发大量的并发症:大脑衰竭、急性心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肝衰、凝血功能衰竭等,在手术室心脏就跳停了5次,情况非常危急。


在这种情况下,我必须当机立断,立刻给她做手术,手术难度很大、很复杂,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操作,我依然这么做了。第二天早上,她醒了,情况明显好转,我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


之后,我跟她的家属交代病情,讲述了整个手术惊心动魄的过程。这个家属长得很高,是个脸晒得黝黑的西北汉子,他在门口守了一晚上,满眼都是血丝。你们猜猜他听我讲完病情以后,说了什么?他只说了一句话,“大夫,你是不是还没有吃早点,我去给你买一份早点”。


一晚上的工作,虽然辛苦,却值得。能够拯救患者的生命,换来家属对你的认可,医生这份职业能给你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你既能够帮助别人,又能实现你的人生理想。


很多人问我,怎么看待社会医闹的问题?


虽然因为医闹,让青年学生报名学医越来越少,但是这其实是一个相互不理解的问题——病人对于医生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过多的期望。


很多患者认为到了医院,医生就应该治好病,因为他花了钱就该给个好的结果,实际上他是来买服务的,把医患关系当成一种消费,或者一种交易,这会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生不是万能的,你要想医生帮你治好病,有自我的修复能力,那么你要配合,不要每天熬夜、吃糖、不运动,等到生病了,医生想帮也帮不了你。


疾病的痊愈需要医患配合。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每个人早晚会有不可治愈的那一天,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医疗就成了一个安慰。


你也不要把医生想成多么伟大的人,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医生会想方设法地拯救病人,“医者父母心”,没有哪个医生不想治好病。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家属,他们未必真心想医好病人,而医生却一定是最想他们好起来的人。


医生、医学不是万能的,任何疾病需要医生和病人共同努力,医患共同配合、共同决策、共享利益、共担风险,这才是良好的一个医患关系。



- END -




《生命·成长》第三季正在播出,欢迎收看。

👇

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

最新《生命·成长》第三季完整版纪录片



【此念】赠书福利


在孩子的健康方面,

你有哪些心得?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薄世宁亲笔签名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2年3月7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编辑 | 赵敏/赵天玮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为什么需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生命·成长》第二季 彭凯平(第四期)


大脑幸福密码 :如何内化积极体验?


科幻有多迷人?连梁启超、鲁迅都忍不住试试|姜振宇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