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鹃涓:走进那片黑森林,成为一道光
▲ 图片来源:Jinhee Lee
导读
黄鹃涓,她放弃世界顶级投行的百万年薪投身教育,成为先锋•安格学习社区创始人。
她说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过去的经验全部失效,犹如穿越一片黑森林。
著名心理作家陈海贤曾对她说:“当家长要去到那一片黑森林时,发现你已经在那里了,于是你就变成了一道光,让他们能看见路。”
在黄鹃涓看来,教育就是自我觉醒的过程,学习就是通过一次次觉悟,带来对世界和自我认知的改变。
《芝麻街》之父吉姆·亨森曾经说过:“孩子记住的不是你教的内容,他们记住的是你作为人的内容。”
黄鹃涓希望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才能被学生看见。
cinian
黄鹃涓
先锋·安格社区联合创始人
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曾任职于世界顶尖投资银行高盛集团
大学期间联合创办Ofund中国留学生
爱心助学基金,任秘书长至今
2018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演讲嘉宾
2020中国博鳌教育论坛演讲嘉宾
七年来拥有四百余个家庭咨询和
亲子沟通辅导经验
01
做跟闾丘露薇一样的事儿
▲ 图片来源:Jinhee Lee
黄鹃涓第一次接触教育,还是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念大一的时候。
那年暑假她跟同伴一起去四川大凉山支教,才知道那里的孩子一年学习费用,仅相当于英国留学生三顿饭的餐费,却依然有许多孩子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
在深圳长大,一路接受精英教育的黄鹃涓,第一次见到睡在猪圈旁的彝族小孩,见到拉几百斤土豆给孩子交学费的彝族父母。
黄鹃涓拍摄记录下辍学孩子的资料,回到学校后和学长张罗成立了一个公益机构,还在大学图书馆办了一场慈善音乐会。她说:“这算是我第一次创业。”
“我其实不算学霸,但我的小聪明到高中一直都够用。”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在以考试为衡量标准的传统教育体系中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优势,在考试之前通过刷题摸透出题规律,就可以得到高分。
这让她轻松成为重点中学的优等生,顺利考上国外名校,黄鹃涓觉得自己很幸运。
虽然考试升学对她来说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也不会带给她太多的乐趣。
她觉得那是凭借小聪明走捷径,并不觉得自己擅长学习,也没有真的学会,只是会应付考试。
就是带着这样与众不同的学习经历,她来到大凉山支教。这是黄鹃涓第一次通过实践去学习,与现实产生连接。
“真正开始享受学习是在做教育之后,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一直想成为一个能干的人,小时候能同时做好很多事情,玩和学习都不耽误,感觉自己像一台很强大的机器。”
小时候的偶像是闾丘露薇,她渴望像战地记者一样接触真实的第一现场,有在场感。
她觉着自己找到了合适的领域,开始做着跟偶像闾丘露薇一样的事儿。
02
她决定从“跑步机”上跳下来
▲ 图片来源:Jinhee Lee
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后,黄鹃涓选择进了投行,之后在高盛工作了四年。
《黑镜》里有一个梦魇一般的场景:普通人为了升级到更高阶的世界,唯一能做的就是望着屏幕中的虚拟画面,拼命蹬车积攒分数。
黄鹃涓回忆那四年在高盛的工作经历时,总会想起《黑镜》里的那个镜头。
“我是个强大的机器,从起床到晚上十点,你不用选择干什么,因为会有任务不停地拉着你,不需要去想有何意义。”
“就像很多学生最后决定休学一样,你总有一个临界点会受不了了。”
2014年,黄鹃涓决定从那台“跑步机”上跳下来。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进高盛,大家都觉得在高盛工作稳定,慢慢升级,薪水上涨,以后可以享受人生,为什么要辞职?
所以,从高盛辞职,身边人都反对,父母也不理解。
有趣的是,虽然同事表面反对黄鹃涓的决定,可是最后临别时,会悄悄跟她说:“真羡慕你。”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心里很拧巴,只是不敢走出那一步。”
黄鹃涓很确定自己不喜欢投行的工作,她想找一个能做一辈子的事业,虽然那时的她对具体做什么还并不清晰。
在离职前,老板对黄鹃涓说,“其实多年前我就知道,你大概不是真的喜欢金融。”
然而,当黄鹃涓问老板当初为什么选择自己时,老板的回答是:因为你的那段支教经历。
四年投行时光就像一个轮回,她又回到了自己热爱的教育领域。
03
看见不一样的教育,闯进“原始森林”
▲ 图片来源:Jinhee Lee
黄鹃涓从事教育,对公益事业感兴趣,受父母的影响很大。
“父母不是自扫门前雪那种人,他们喜欢往外走,喜欢接触不同的人,尽可能去创造价值;我在耳濡目染中,认为做人就应该这样,当我能做对别人有价值的事时,就一定会去做。”
在高盛的四年,让她积蓄了能量和底气,进军教育领域让她到找到了内心挚爱的事业。
黄鹃涓形容自己后来做先锋•安格学习社区,如同闯进了一片原始森林。
“要是没有那四年在‘跑步机’上锻炼出的体能,可能也闯不进这片原始森林。”
2016年年初,她第一次到成都先锋学校浸泡学习,“当时觉得他们太大胆了,自己没有勇气做这件事,也没有能力。”
在成都先锋学校,黄鹃涓看到学生和老师生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体,校园里所有的场景都可以成为教育场景,而且是没有被设计过的,每个人在那个场域里都能获得成长。
“大家认为教育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做了什么,而恰恰相反,教育往往与他没有做什么相关。”
黄鹃涓在成都先锋学校公共区域看到,有人在独自学英语,有人在跟老师聊天,有人在制作咖啡,学习过程在自然的发生,学生和老师用自己的方式相互影响、各自生长。
那次在成都先锋学校四五天的经历,给了黄鹃涓许多不一样的感受。她突然意识到,非正式教育的意义,跟正式教育的意义一样大。
“百分之百去相信孩子,其实很难做到,因为这就像考验一个人的信仰一样。”
黄鹃涓后来在成都先锋学校校长刘晓伟身上,感受到了这种无条件的接纳和信任。
“有一次我问刘校长,安格有一个学生是这样的情况,我能给他发毕业证吗?你认为他达到先锋的毕业要求吗?刘校长说你觉得可以就可以,我就把情况又讲了一遍,我说这样可以吗?他说那你觉得这样可以就可以。”
在整个沟通过程中,刘校长没有给任何建议,却让黄鹃涓感到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
在成都先锋学校的几天沉浸,让黄鹃涓感到那正是自己理想中的教育形态。“一个人看见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很难不去追寻。”
黄鹃涓感受到了一种同类人天然相互吸引的感觉。
04
你成为那样的人,学生才能看见
▲ 图片来源:Jinhee Lee
他们这些教育者内心相信孩子是本自具足,是天生的学习者,整个过程不是要规训和去除恶习,而是让孩子自然生长。
这种吸引力法则也传递到家长那里。
在先锋•安格学习社区学习的孩子,大部分是因为不适应传统教育体系。
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先锋•安格学习社区,内心经历了从不能接受,到不得不接受,再到接受的过程。
黄鹃涓说:“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且没有固定的成功方程式。孩子之前的经历把他揉成了皱皱的纸团,进入先锋•安格学习社区之后,我们让他慢慢自然变回一张摊开的纸。”
在黄鹃涓看来,家长也是学习者,也会遇到挑战和困难,也会面临内心的挣扎。
“学习单元不是孩子,而是整个家庭,一定要父母跟孩子一起走进这片森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黄鹃涓确实带领家长一起穿越了一片原始森林。她所做的事情,犹如一个游牧部落穿越钢筋水泥的城市,去黑森林中寻找答案。
她在高盛和大学时所接受的思维训练,在这件事上都不再起作用,没有具体衡量成功的目标,只有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黄鹃涓也越来越接纳自己,把曾经有过的恐惧、不自信和焦虑放下。
“假如有一天做不了了,我觉得也没关系,不会觉得丢脸。我在其中变得更完整了,身心更一致了,更自由了,那就是我的收获,别人看到什么与我无关。”
黄鹃涓希望自己先要成为那样的人,学生才能看见。
“当家长要去到那一片黑森林时,发现你已经在那里了,于是你就变成了一道光,让他们能看见路。”
心理咨询师陈海贤在2021年的一次对话中,这样对黄鹃涓说。
“安格”译自古希腊文“ ἀγορά (agora)”,意为古希腊城市生活的中心地。
黄鹃涓喜欢《芝麻街》之父吉姆·亨森所说的那句名言:
孩子记住的不是你教的内容,他们记住的是你作为人的内容。
7月22-23日,此念论坛将聚焦孩子的厌学、焦虑、抑郁等问题,从心理学、家庭系统、社会层面,探讨孩子厌学、焦虑、抑郁的原因,如何帮助家长构建支持系统,帮助孩子度过困难的阶段。
论坛邀请了李松蔚、孟馥、贺岭峰、黄仕明四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孩子的厌学、焦虑、抑郁等问题进行多元化的深入讨论。通过专家主题讲座、对话、互动答疑等形式,为父母呈现一场家庭教育的精彩论坛。
除了四位老师的专题讲座,大咖对谈,线上互动答疑等。我们也邀请了曾经有厌学情绪的孩子,以及家长、创新学校的校长请他们分享过往的经历与心路历程。黄鹃涓也将作为导师代表,与专家在此念论坛展开对谈。
7月22日 | 讲者 | 内容 |
10:00-11:30 | 李松蔚 | 主题讲座: 面对孩子拒学的理解, 评估与决策 |
11:40-12:15 | 李松蔚 毛诗篇 | 毛诗篇对话李松蔚, 互动答疑 |
14:00-15:30 | 孟馥 | 主题讲座: 从个体和家庭发展的不同 周期来看孩子的养育 |
15:40-16:20 | 孟馥 毛诗篇 | 毛诗篇对话孟馥, 互动答疑 |
18:30-19:30 | 黄鹃涓 毛诗篇 | 毛诗篇对话黄鹃涓 |
19:30-21:00 | 李松蔚 黄鹃涓 浩然 | 李松蔚对话校长和孩子 |
适合谁听
❍ 面临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问题,沉迷游戏,亲子沟通等养育难题,想要获得解决问题的更多思路的父母;
❍ 想要了解学生在学校环境的成长难题,学习压力大,同学矛盾,校园欺凌,厌学休学,情绪问题等的学校老师,社工和心理咨询师;
❍ 想要从更系统的,多元的视角理解家庭,夫妻关系紧张冲突,隔代养育差异,亲子关系冲突等家庭问题的心理学爱好者和家庭咨询师。
可以收获
❍ 从专家视角去理解孩子的厌学、沉迷游戏,学习动力不足,情绪问题等,家长和孩子如何合作,应对成长的难题;
❍ 从家庭系统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症状和问题与家庭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关系,在复杂的现象和关系中获得与孩子合作的思路和方法;
❍ 从学校视角去了解,面对厌学,学习动力不足,焦虑抑郁等问题的孩子,如何从学校环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校合作等更好地支持孩子;
❍ 从孩子视角去理解,当孩子陷入焦虑抑郁,厌学情绪,沉迷手机游戏等困境时,孩子们的心路历程,他们需要父母和学校如何支持他们,他们最终又是如何从困境中凤凰涅槃,重新出发。
❍ 能够从更多元,系统,全观,理性,长远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解决家庭冲突,构建更良好的亲子关系。
- END -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反焦虑》
【此念】赠书福利
您认为好的教育是怎样的?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此念
《反焦虑:今天我们怎样当家长》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3年7月21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出品 | 此念
编辑 | 柯勇
排版 | 小战士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武志红:人间即道场,“好的关系”是救赎
《生命·成长》第四季(第二期)
李松蔚:父母如何把自由与责任还给孩子?
成长,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此念论坛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