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坚守教育科研初心使命


↑ 点击上方“中国教科院”关注我们




近期,全国教育科研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下面,请看东北师范大学的具体举措。





2019年,东北师范大学坚守教育科研初心使命,扎根中国大地提质拓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第七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扎实推进,锐意进取,践行创造的教育理念,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努力做好新时代学校教育科研各方面工作。



坚守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



东北师范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5年10月,毛泽东同志指示要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本溪建校,1949年7月定址于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学校有延安血脉,有红色基因,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各种要素,形成“一体化领导、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的思政工作理念,学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经验作法入选中组部编选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攻坚克难文化建设典型案例的首位。学校着力打造“学科思政”研究平台,促进学科交叉,推动“学科思政”全方位建设。


党委书记杨晓慧教授任首席专家,承担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首部马工程重点教材项目。历时18个月,组织校内外专家30余人,先后通过教育部教材委、全国思政委、党史研究院等单位的20余次严格审查,目前已交付出版。


学校高扬“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坚守“国家需要就是东师选择”的使命担当。在全国学习学校时代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中,进一步弘扬师德文化,推出《师铭》和《师德公约》,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需要



东北师范大学建校70余年来,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上世纪50年代,老校长成仿吾提出为中小学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并首开中国高师函授教育之先河。80年代,主动服务农村教育,走出了一条享誉基础教育界的“长白山之路”。90年代,实施“优师工程”,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教师。进入新世纪,启动“教育家培养工程”,探索“U-G-S教师教育新模式”,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新时代,东北师范大学立足中国大地,坚持问题导向,以重大教育战略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形成了农村教育、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等鲜明的研究特色。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是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始终坚持“研究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促进农村转型”,尤其注重大规模实证调查,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连续多年发布《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并转化为国家政策文件。研究院被光荣地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教师教育研究院秉承“尊重教师、服务教学、促进发展、提高质量”的发展理念,致力教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引领中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2019年“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为基础教育培养人才始终是东北师范大学的神圣使命,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改革贡献智慧,以扎实的工作促进实现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东师培训”享誉全国,学校承担大量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是我国唯一国家级学前教育干部教育基地。



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治理能力



整体规划,引领教育科研协调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的顶层设计。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后,学校立即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并颁行《关于进一步振兴繁荣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决定》。2019年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一流学科辐射引领,实现学科整体水平跃升;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导向,聚力重大科研创新突破”。2019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校面向国内兄弟高校和校内文科学院开展了充分调研,制订并颁行核心管理文件,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整合机构,助力教育科研特色发展


2012年,学校整合21个教学、科研、培训和出版机构,形成了以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为主干的专业教学机构;以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等9个中心为主体的科研机构;以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等4家中心为主体的研训一体化机构;以《外国教育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为主体的核心期刊出版机构。通过形成研究合力,助力教育科研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着力破解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东师方案。


激发活力,保障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


深化科研组织和运行机制改革,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科研评价、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改革创新。颁行《教师教育职称评定办法》,调整学科教法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完善科研培育机制,加强学科交叉。打造“教育+”学科群,利用教育学的优势资源,培育新的交叉领域学术增长点。全面推行权利重心下移,教学、科研、团队三位一体,人财物、责权利相统一的PI运行机制。目前,教育学科有校级PI团队2个、院级PI团队8个,基本实现二级学科全覆盖。教育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产生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全国教育规划项目,学校2019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首位。



往期回顾






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重庆市教科院:加强教育科研,助推教育现代化

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湖南省教科院:建设新型教育智库,助推教育治理现代化

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山东省教科院:教育科学研究新纲领、新使命、新作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