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齐媛:网络学习环境对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以教客平台为例

齐媛 中国教科院 2023-06-08


01

问题提出



为了应对 21 世纪的学习挑战, 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学习环境作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2013 年发布创新型学习环境报告, 2017 年发布创新性学习环境手册。美国 21 世纪学习合作组织 2015 年发布《21 世纪学习环境路线图》, 并联合美国教育部、顶尖企业和社会团体组织进行推广, 2016年美国实施 21 世纪技能合作计划的州已达 20 个 。教育部启动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也将“构建泛在学习环境”作为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总之, 学习环境的变革与创新是应对未来教育挑战的必然选择。尽管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强调的学习环境的研究重点略有不同, 但无疑都在朝着支持个性化、探究性、协作性学习的方向发展, 都在尝试构建一种开放、交互、灵活、技术丰富型的学习环境。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学校教学环境和课堂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入电子书包、平板课堂、智慧教室等项目,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在新型学习环境中获得不同于传统环境的学习体验和感知。不容否认的是, 各个学校、各个教学项目在构建网络学习环境时都会根据自身实际与特点采取不同设计与策略, 不同学生在不同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感知与体验也会存在不同。为此,自 20 世纪末计算机被引入课堂起, 研究者就开始尝试通过各种工具探索学习环境建设与实践的情况, 并研制出技术丰富 - 结果聚焦学习环境量表 、技术整合型教室量表等有效测量工具。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其与教学融合的不断深入, 测量工具也需要不断更新, 纳入新的考察维度或要素。简言之, 采用有效工具对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感知进行测量是很有必要的, 而测量结果也有助于对环境的持续改进与完善。

      学习投入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情感状态。学习投入特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持续的、充满积极的情感, 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活力、奉献、专注三个特征来测量。学习投入不仅是学业成就的重要预测变量, 也是衡量学习质量的有效观测指标, 能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产生 深远影响。学习投入具有多维结构, 对学习投入的研究也在不同层面展开。由于网络学习最早从高等教育领域兴起, 当前对网络学习投入的研究主要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从内容上看, 研究者主要聚焦于学习过程中具体的在线交互行为, 因而更为关注微观心理层面的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如认识信念、动机类型等对网络学习投入的影响。基础教育领域的学习投入研究则呈现出不同特点。关于中小学生学习投入的研究主要在相对宏观的层面展开, 且集中在传统学习环境下。当前研究揭示了传统环境中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 如先进的教学模式、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 但对学习环境中的技术要素关注不足。从网络学习的角度来看, 中小学生的网络学习与大学生的网络学习存在较大差异, 中小学主要以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混合式教学为主, 即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混合优势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因此, 中小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投入既会受到传统课堂教学各要素的影响, 也可能受到新的技术要素的影响。在网络学习环境下, 影响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与传统环境下是否有所不同? 影响小学生网络学习投入的具体要素有哪些? 各种要素起到什么作用? 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综上,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测评了解学生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感知以及特点, 以及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投入的基本现状, 探索发现网络学习环境影响小学生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 为网络学习环境的改善提供建议。


0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研究在辽宁大连、甘肃酒泉两个城市的 3 所小学、8 个班级开展问卷调查。为了考察是否参与网络学习对学习环境感知的差异, 研究者同时在每所学校收集了同年级一个传统学习环境班级的学生数据以作对比。所以, 8 个班级中有 4 个班级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学习, 另外 4 个班级处在传统学习环境中。由于项目是逐年滚动加入的, 所以学生接触网络学习环境的时间从最短的几个月到最长的三年不等。

研究中所用网络学习平台为教客平台, 教客平台是集教学、管理、展示与评价于一体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目前日均访问量在 4 万次以上。网络班基于该平台开展小学语文学科的混合式学习。学生在课上有自主阅读、写作和评价的时间, 课后在学校或者校外, 如有机会也可自由接入平台进行同伴评价、分享、交流等活动。平台上有开发团队提供的学习资源, 及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效能工具、交流工具等。


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共计 967 人, 其中男生人数为 525 人, 有效百分比为 54.3% , 女生人数为 441 人,有效百分比为 45.7% , 性别缺失 1 人。三年级学生数为 422 人, 有效百分比为 51.3% , 四年级学生数为 401人, 有效百分比为 48.7% , 年级缺失 144 人。

2.2 研究工具

2.2.1 学习环境感知量表

采用由北京师范大学李葆萍等人编制的《智慧学习环境量表》。问卷包括系统环境、教学活动、教学生态三大维度及十个子维度,共计 36 道题。具体来说, 系统环境包括教室装备、空间弹性、技术使用、教学数据管理四个子维度, 教学活动包括个别化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三个子维度, 教学生态包括学生凝聚力、机会公平、学习体验三个子维度。研究中,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 α 系数为0.944, 分别计算系统环境、教学活动、教学生态三个高一级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α 系数分别为: 0.865、0.889、0.850。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χ2 /df = 3.29, CFI = 0.898, TLI = 0.883, RMSEA= 0.049) 。

2.2.2 学习投入量表

学习投入量表改编自方来坛、时勘等人编制的《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 。根据每道题目的不同情况, 研究者在题干中酌情增加了关于网络学习环境的描述。本研究中,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 α 系数为 0.920。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χ2 /df = 2.48, CFI = 0.963, TLI = 0.956, RMSEA = 0.048) 。

2.3 数据处理

采用 spss18.0 和 MPLUS7.4 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0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的数据是采用问卷调查法一次收集,所有项目均由学生作答, 因此有必要采用 Harman 单因素检验法检验研究数据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结果显示, 共有 14 个因子的特征根值均大于 1, 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只有 22.1% , 显著小于 40% 的临界标准, 因此, 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并不显著。

      3.2 小学生学习环境感知现状

3.2.1 是否参加网络学习对学习环境感知差异的影响

从整体看, 所调查小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感知情况较好, 平均得分在均值3. 88 以上, 表明当前无论是网络班还是普通班, 学习环境建设的情况均比较好。从学习环境的三大维度来看, 网络班在系统环境上的均分为 3.92, 在教学活动上的均分为 3.84, 在教学生态上的均分为4.21, 且三大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班。进一步从学习环境的十个子维度来看( 见表 1) ,无论是网络班还是普通班, 学习环境中感知最好和最差的维度基本相同, 即对学生凝聚力、教学操作体验的感知最好, 而对空间弹性、协作化教学以及个别化教学的感知最差。进一步对网络班和普通班学生在十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检验, 发现网络班和普通班学生除了在教室装备和学生凝聚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 8 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 网络班学生感知到的学习环境整体上优于普通班。


3.2.2 使用时间对学习环境感知差异的影响

采用学生现在处所年级减去开始应用网络学习平台的年级即为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平台的时间, 使用时间最低为 1 年, 最高为 3 年。选用网络班样本, 网络班有效样本人数为 650 人, 其中男生人数为 353 人, 有效百分比为 54.3% , 女生人数为 297 人, 有效百分比为45. 7% 。

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检验使用时间对学习环境感知的影响。第一层放入性别、年级、学校 3 个控制变量,以控制背景变量对学生系统环境、教学活动和教学生态的影响, 在第二层放入使用网络平台时间变量。对各预测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 结果显示各预测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 ( VIF) 均小于 1, 容忍度均大于0.781, 表明预测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从分层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见表 2) , 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和学校变量之后, 使用时间对系统环境、教学活动和教学生态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且对系统环境、教学活动和教学生态做出了新的贡献, 解释的变异量分别增加了12. 0% 、6.5% 和7.5% 。


3.3 学习环境感知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小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投入处于较高水平, 均值为 4.33。为考察学习环境感知对学生学习投入的预测作用, 选用网络班样本, 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检验学习环境感知的十个子维度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第一层放入性别、年级、学校和使用网络平台时间共 4 个控制变量, 以控制背景变量和使用网络平台的时间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 在第二层放入教室装备、空间弹性、技术使用方式、教学数据管理、个别化教学、探究性教学、协作化教学、学生凝聚力、机会公平和教学操作体验共 10 个变量。

对各预测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 结果显示各预测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 VIF) 均小于 3, 容忍度均大于0.332, 表明预测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从分层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见表 3) , 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学校和使用时间变量之后, 教室装备、教学数据管理、探究性教学和学生凝聚力对学习投入均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而空间弹性、技术使用方式、个别化教学、协作化教学、机会公平、教学操作体验对学习投入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且加入的教室装备、教学数据管理、探究性教学和学生凝聚力变量对学习投入做出了新的贡献, 此时模型对学习投入的解释率增加了 24.5% 。具体结果见表 3。


04

讨论



4.1 小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感知状况较好

研究选用了《智慧学习环境量表》这个综合性较强的工具来测量小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感知。本次调查中, 无论是网络班还是普通班, 在学习环境感知的十个维度上均值都在 3.05 - 4.41 之间, 表明所调查当前学习环境建设的情况均比较好。这与多年来各地区各学校坚持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对学校文化、教育教学、学习管理与评估以及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完善都密不可分。从三大维度上来看,无论是网络班还是普通班, 学生对教学生态的感知都是最好的, 其次是系统环境, 对教学活动的感知最低,与 Li 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这提示我们, 在学习环境的各要素中, 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 未来的学习环境建设应该把重点放在为学生创造更佳的个别化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化学习的体验上。

4.2 平台使用时间能预测小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感知

从网络班与普通班的差异来看, 十个维度中的八个维度是差异显著的, 只有教室装备和学生凝聚力的差异不显著。也就是说, 网络班学生感知到的学习环境整体上优于普通班,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网络学习环境对学生产生了积极正向的影响。具体来看, 在系统环境大维度下, 教室装备反映的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硬件条件, 如空间、照明、声音等, 而空间弹性、技术使用方式以及教学数据管理反映的是系统环境中更为高级的要素。网络班与普通班感知到的教室装备差异不大, 而其他三项差异显著, 表明当前学校在班级配置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但网络班的系统环境达到的层次水平更高。从教学生态大维度来看, 学生凝聚力无论在网络班还是普通班都是得分最高, 两个班型的差异不显著, 一方面可能是受到天花板效应的影响, 另一方面, 可能由于学生凝聚力受学习环境中技术要素的影响较小。而机会公平和学习体验两个子维度, 因为在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更容易实现, 所以网络班的感受要明显好于普通班。从教学活动大维度来看, 网络班学生对个别化教学、探究性教学、协作化教学的体验都显著高于普通班。如前所述, 在三大维度的比较中,教学活动整体得分低于教学生态和系统环境, 而网络班在教学活动维度上整体超越了普通班, 一方面从侧面印证了所实施项目在提升教学活动体验方面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表明网络学习环境较之传统学习环境在提升教学活动感知方面具有更大潜力。

研究还进一步考察了平台使用时间对学习环境感知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和学校变量之后, 使用时间对系统环境、教学活动和教学生态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表明,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 学生对学习环境各要素的感知与体验更好。有研究表明, 对教学环境的良好感知会促进学生向深度学习努力 , 以及减小厌学的可能性 。这提示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设计实施网络学习相关项目时, 应注意保持项目的连续性, 为学生创造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持续学习的条件, 以更好地发挥学习环境创新给学生学习带来的积极作用。

      4.3 学生凝聚力和教室装备是影响小学生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

为更细致地分析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 研究考察了学习环境感知的十个子维度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学校和使用时间变量之后, 教室装备、教学数据管理、探究性教学和学生凝聚力四个要素对学习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前已论及, 教室装备和学生凝聚力在传统学习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感知差异不大, 研究结果显示,这两个因素同样是小学生学习投入的显著预测因素。由此可以推测, 教室装备和学生凝聚力是小学生学习投入的最基本影响因素, 无论在传统学习环境还是网络学习环境下。这可能是由于教室装备反映了影响小学生学习投入最基本的物理环境条件, 而学生凝聚力反映的是影响小学生学习投入最基本的心理环境条件, 并且这两个因素受到技术条件的影响都比较小。

4.4 教学数据管理和探究性教学是网络环境影响学习投入的独特要素

研究发现, 除了这两种传统方式以外, 网络环境还提供了新的方式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投入, 教学数据管理和探究性教学是网络学习环境下影响小学生学习投入的独特要素。教学数据管理是网络学习环境特有的功能, 在网络学习平台的支持下, 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学习电子档案, 查找自己的学习历史, 家长也可以更便捷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这种对学习数据的储存与管理, 让学生有机会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学习, 学生在对学习记录和学习成果的回顾中更容易建立起学习信心, 在反思中更容易形成新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 通过这种方式, 学习过程也变得更为透明和开放, 学生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来完善自己的作品, 学校系统外部的相关人群也更容易介入学习过程, 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本研究中, 教学活动维度下包含个别化教学、探究性教学、协作化教学三个子维度, 力图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反映不同学习环境下教学活动所呈现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在这三个子维度中, 探究性教学对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最大。虽然当前对探究性教学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存在一些质疑, 怀疑探究式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但有研究显示, 教师探究式教学行为频率越高,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价值持有的积极信念越强烈, 在未来职业选择中选择科学相关职业的倾向性也越大 , 即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信念和认识因素的关系可能更密切, 这也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由此, 实践中仍要坚持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理念, 继续大力推动探究式教学。另一方面, 探究性教学对学习投入的预测作用显著可能与网络天然的探究属性有关。网络为儿童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是儿童探究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肥沃土壤。从研究的角度来看, 从早期的webquest 到如今正火热的网络探究学习社区理论, 都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研究者的关注, 关于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支持探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未来在对学习环境的设计中, 应充分吸纳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发挥网络环境在促进和支持探究方面的优势。

4.5 教育启示

首先, 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学习环境建设的整体情况较好, 但在学习环境的各要素中, 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 未来的学习环境建设应该把重点放在为学生创造更佳的个别化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化学习的体验上。环境育人作用的发挥核心在于良好的教学设计, 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个性化、探究式和协作式的学与教方式的落实。

其次, 网络班学生感知到的学习环境整体上优于普通班,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网络学习环境对学生产生了积极正向的影响, 应该加强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落实和落地, 进而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更加优质的育人环境, 各级学校应该按照要求, 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学校的常态化应用。

再次, 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和学校变量之后, 使用时间对系统环境、教学活动和教学生态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表明,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 学生对学习环境各要素的感知与体验更好。在当前的课堂变革中,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变革更应该强调持续性, 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最后, 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习环境感知维度都能预测学生的学习投入, 教室装备、教学数据管理、探究性教学和学生凝聚力四个要素对学习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 教室装备和学生凝聚力是网络环境与非网络环境影响学习投入的共同要素; 教学数据管理和探究性教学是网络环境影响学习投入的独特要素。未来应加强对网络学习环境如何支持学生学习管理与学习分析的研究与实践, 并且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持续推动探究性教学, 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动机与投入。
 



05

结论



(1) 无论是网络班还是普通班, 当前学习环境建设的情况均比较好。

(2) 网络班学生感知到的学习环境整体上优于普通班。

(3) 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和学校变量之后, 使用时间对系统环境、教学活动和教学生态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4) 教室装备和学生凝聚力是网络环境与非网络环境影响学习投入的共同要素;教学数据管理和探究性教学是网络环境影响学习投入的独特要素。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2019年第12期

作者|齐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往期回顾






马雷军:论我国教育法的法典化全国中职教育满意度调查:中职教师从业体验高于预期|尹玉辉李新翠:基于近万名中小学教师的经验证据探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合作策略孟万金:构建立德树人幸福教育新体系聂伟、王军红:论职业教育质量监测指标的逻辑及其自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