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版权数字经济发展路在何方?大咖们在数字版权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峰会上这样说

赖名芳 版人版语 2024-04-28





如何加快科技创新与中国数字版权产业融合发展进程,推动中国版权数字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9月24日-25日,作为2021成都数字版权交易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数字版权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峰会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行。出席峰会的百余名嘉宾以“版权创造与运用”为主题,共同探讨了数字版权经济发展新路径。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在峰会上以《版权的未来》为题发表演讲。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致辞。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周青等出席峰会。



阎晓宏在演讲中分析说,进入新时代,版权和我们的生活高度融合。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人工智能、体育赛事转播、区块链等都和数字版权关联度极高,已基本纳入到版权范畴中。新科技不仅可以提升版权经济的效率效能,也会降低社会成本,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一著作权保护课题的研究,充分认识数字版权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他强调,未来,在百年大变局的时代,随着版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变革是必然的,我们不可能按照原来的模式走下去,但依然要遵循新著作权法关于作品的界定、著作权制度规则等基本原则。


于慈珂在致辞中表示,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对外公布,描绘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宏伟蓝图。在“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版权工作必须落实和服务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现有工作基础,统筹考虑阶段性工作和中长期发展,增强系统性和前瞻性,为“十四五”和第二个一百年开好局、起好步。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在演讲中分析道,在欣喜地看到我国数字版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数字技术不断迭代,产品形态日新月异,版权关系多样复杂,产生了一系列数字版权生态治理问题,如版权信息不清晰、版权预付金过高、计费分配机制不合理、平台数据不透明、创作者收入过低等。究其原因,是版权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原有的生态治理模式无法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所导致的。随着新修改《著作权法》的深入实施,以及5G、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产业链条将不断延伸,消费场景将不断扩大,版权保护任重道远。


“我自己很少参加各种各样的会,但数字版权的会我是一定要来参加的,因为我和我的同事在过去几年所有的创业过程,就得益于从版权角度来重新理解数字世界。”得到App创始人、思维造物董事长罗振宇在演讲中感慨道。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见证了数字版权带给内容企业的巨大变化。他介绍说,得到APP上线5年多时间里,生产了听书产品约2700多本,精选了4万多本电子书以及400门知识讲座课。虽然这些数字放在中国数字版权产业的汪洋大海中根本不算什么,但在数字版权市场中却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实现了盈利,这应该感谢中国政府为版权事业发展提供了不断完善的版权保护法律环境,以及提供数字版权运行的平台和乐意为知识付费的人们。
此次峰会云集了来自著作权领域的专家及数字版权产业头部企业代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顾问邓玉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版权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树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国斌,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助理研究员姚苏,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孙文宏,以及咪咕音乐高级副总经理袁敏,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法务部负责人邰江丽,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法律政策研究总监王优酉,优酷总裁助理、总法律顾问李巍,西云数据市场和销售部总经理张锐等通过各自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在数字版权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创新运用模式,以及在数字版权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及产业落地的成果和数字版权创造与运用工作经验。嘉宾们认为,把科技创新与数字版权创造与运用相结合,不仅顺应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创新大潮,也跟科技进步与国际合作、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紧密相连。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在政策引导和创新驱动下,将走向更加开放多元、规范有序的新局面。

圆桌论坛现场。大会组委会供图


在峰会上,还举办了5G虚拟现实的产业实践和版权圆桌会,通过探讨5G技术与虚拟产业的深度联系,分析虚拟世界版权保护的难点和痛点,共同探索虚拟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推动虚拟产业与数字版权经济的深度融合。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本报记者赖名芳摄)



编辑:隋明照

二审:赖名芳

公号联系电话:010-87622044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