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湾区慈善如何融合发展,专家呼吁政社协同,多维度创新 | 慈善盛典

善城广州 善城广州 2023-07-02


2023年2月17日,在中国新闻社、中国市长协会指导下,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广州市民政局、中国市长协会女市长分会、南沙区人民政府于南沙联合主办第四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慈善盛典(下文简称“慈善盛典”)。

当天,来自全国各地关注公益慈善事业的数百位嘉宾汇聚南海之滨,狮子洋畔,现场邀请政府部门代表、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分享理论研究、前沿观察以及成果经验,以“共创 共享 共富:中国式现代化慈善发展之路”为主题,围绕湾区慈善城市建设、大湾区慈善协同发展等热点,一同探索中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慈善盛典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围绕“政社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公益慈善城市融合发展”进行了主题分享;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军、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部主管吴静静、澳门扶康会理事会主席陈才发、中山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如南、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云霞、珠海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雷霄就“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协同发展”议题进行了对话。




大湾区慈善事业融合需要政社协同


在王振耀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慈善事业发展的这些年,尤其需要政社协同。王振耀在慈善盛典上回忆道,接近二十年前,他在北京想推动全国和香港慈善事业合作,希望将香港慈善的专业优势引入内地复制推广。推动的过程中,王振耀看到香港正在轰轰烈烈地发起“商界展关怀”计划(备注:由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开展的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嘉许计划,旨在促进商界与社福界之间的策略性伙伴合作)。他觉得这个事情很好,想在内地也推动一下,于是找了专业团队到珠三角、长三角复制推广,然而,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一到了广州,大家说,这商界展关怀是什么;到了上海,大家也问,这商界展关怀是什么。”王振耀分享道,在内地也有“爱心企业”的说法,但实际上两个概念在很多细节上不太相同,存在具体障碍。他表示,“大湾区要实现融合,在许多方面需要很好的交流”。

除了加强交流,粤港澳大湾区慈善事业也需要正面挑战。王振耀分享道,“提到大湾区慈善一体化,大家讨论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社会治理体制不同,特别需要政社协同,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多维度创新,坦率地说,这里的一体化挑战必然比其它地区大,但也必然要一体化,在此背景下,创新尤其重要。”王振耀认为,这也是可实现的目标,“我觉得我们需要总结大湾区慈善交流的经验,包括港澳慈善家在内地的成功案例;内地可以学习香港社会服务的专业化趋势,目前大湾区养老、儿童、未成年人保护、残疾人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项目很多,我们也确实需要学习香港、澳门等地的专业化管理等。”

展望将来,王振耀认为,社会文明发展需要更好的规则规范,也需要天下为公的胸怀,粤港澳大湾区慈善事业的融合发展将是世界范围的巨大社会创新,探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背景下的社会创新。而要实现这一社会创新,王振耀认为需要从“拓展平台”“拓展项目”“案例倡导”“智库合作”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拓展大湾区交流的慈善平台方面,王振耀认为,接下来大家需要思考“政府间有关部门如何交流”“要不要建大湾区的慈善家俱乐部”“要不要建网络性服务平台”“要不要建养老、儿童和残障人士的服务平台”的方面。他说,政社协同需要交流,政府有关部门搭建平台是湾区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多维度创新的慈善项目。王振耀认为,慈善事业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也面临新的挑战,这时,商业也需要参与慈善。他表示,慈善事业缺失商业力量,也走不远,因此一定要推动商业向善、科技向善,在发展社会企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可以借鉴香港、澳门成功经验,在内地开发、拓展。

在典范案例的倡导方面,王振耀分享道,“我们口头表扬过很多,但我觉得,倡导需要更大的激励力度,大家可以想一想,大湾区慈善事业要进一步融合的话,谁是大湾区的年度首善?大湾区的年度十大公益慈善案例有哪些?大湾区合作的典范案例又包括什么?”有的人会问——“民政部门可以评吗?”针对这一问题,王振耀认为,各个民政部门负责人需要推动这方面的工作,“这是公共权利所托,大湾区多个城市可以一起坐下来,一起推动慈善事业融合发展。”

同时,王振耀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建立多层面的慈善智库合作机制,思想理念上要打通,在政社协同推动下,需要聚集专家、学者,开展多样化的论坛,也需要研究大湾区慈善创新的巨大社会价值,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倡导。王振耀表示,“其实大湾区慈善从一开始就受到世界慈善界的关注,大家都在关注这一块生机勃勃的经济发展重要场地如何实施慈善创新。”




大湾区慈善事业融合需要搭建平台,推进实务合作



在慈善盛典的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协同发展沙龙上,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云霞表示,近年来,深圳一直依托于中国慈展会推动粤港澳的协作发展,2018年,联动香港、广深等地行业伙伴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创新展区,多家社会组织、科技向善机构以及民生服务领域的创新项目案例和服务方案在这里进行了集中的交流、展示、探讨,也促成了很多成功模式的推广,此外,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创新研讨会,并设立了社会创新之旅,走访优秀机构。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慈善事业合作的发力点。

澳门扶康会理事会主席陈才发说,“2019年,我们承办了那一年的康复国际亚太区会议,参加这个会议的不仅是亚太区,也有非洲、欧洲,甚至南美洲都有,我们在这个会议之中特别办了一个康复器材的展览,内地和香港多达70多个机构参展,我们把内地和香港的器材都向大家推广。澳门虽然地方小,但是在近代历史上,它是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一个桥梁,澳门的展览业也是一个重点,所以大家有机会多到澳门,我们也愿意做一个宣传推广,我觉得在这方面,澳门能够帮到大家加强珠三角的联系和了解。”

值得关注的是,跨地区的合作交流仍需要不断深化。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部主管吴静静表示,慈善事业在社会上的角色必须因时制宜,“香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缺乏基本的民生设施,所以当时赛马会就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兴建基建,随后,社会需求变化,我们拨款兴建了不少的大学、学院等等。到了今天,因为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社会需求又变化了,我觉得慈善的角色可以主动深入探究各个社会的问题,寻根问底找出问题的症结,回应现有的政策、资源解决不了的事情,寻找提升社会服务品质的解决方案。”吴静静认为,“在我们看来,发现解决的方法就是要跟其他的地方互相交流、碰撞,擦出火花,加入创新元素,从而寻找问题的优化方案,在找到对的方向之后就带回本地,再按照社会不同的情况加以优化,去量身订作一套合适的方案。

而珠海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雷霄透露,“我们在早两年的时候,已经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加强粤澳两地慈善组织的交流协作、交流学习。此外,珠海慈善总会也发挥了具有公开募捐的资质,为湾区合作提供专业、便利的服务,截止到目前,港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大概有10家爱心企业和组织在珠海市慈善总会设立了冠名慈善基金,从中捐资在助学、助医、养老、乡村振兴方面开展了很多的活动,我们也在社区慈善服务项目上联动澳门街坊总会。”雷霄分享道,“去年,横琴粤澳合作区税务局和珠海市民政局联合签署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共同框架协议》,也共同搭建了社会组织合作示范点,搭建了社会组织的一个合作平台,组建了社会组织的联合会,我们慈善总会也作为发起单位,积极参与在其中,我们也希望接下来在政府的引领和指导下,发挥我们慈善的力量,参与其中,促进两地社会服务的发展。”

中山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如南则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慈善事业创新包括了四个方面创新——一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慈善事业需要好的法治保障;二是慈善模式的创新;三是技术的创新;四是文化创新。周如南表示,期待接下来粤港澳大湾区慈善事业可以从高位推进,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此外,做好湾区慈善人才的培养,期待南沙接下来能够成为湾区慈善人才的黄埔军校。

撰文:苏小星

编辑:无尘

往期推荐

关注善城广州

了解更多公益慈善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