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围绕乌克兰战事,我特别在意这三条消息
对于乌克兰战事,人们进行了许多分析。应当说,这是影响双后时代(后疫情、后全球化)世界走势的第一件大事,其对今后世界格局的走向意义深远。
战事本身当然是最值得关注的,但最近这几天,我特别注意到下面这三条与此有关的消息。
第一条消息:德国态度与立场的急剧转变
我们都知道,在战事爆发之前和之初,德国的态度极为谨慎。提供5000个头盔的表态,被乌克兰驻德国大使讥笑为:连安慰都算不上。在西方紧锣密鼓筹划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的时候,也是德国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然而,从2月26日开始,德国的立场发生急剧转变,宣布将从该国的联邦国防军库存中向乌克兰运送1000枚反坦克武器和500枚地对空导弹。同时,德国还正式授权北约伙伴荷兰和爱沙尼亚向乌克兰运送德国制造的武器,包括由荷兰提供400具手持火箭推进榴弹发射器。
不但如此,德国总理朔尔茨还宣布,德国今年将斥资1000亿欧元建立一个基金,用于实现军事现代化,包括购买美国的F-35战机。德国国防部长表示,联邦国防军想要完成保护国家和联盟的任务,就必须为此拥有相应的配备。
(对于德国转变的分析,见文末附件文章。那是我大约两年前写的,一点都没过时)。
第二条消息:日本要加入北约?
战事爆发后,日本前首相安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应申请加入北约,享受北约的核保护伞。安倍的这番言论,理所当然地受到谴责。
当然,现在安倍的话不代表日本政府。在安倍发表这一言论之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公开表示,从坚持“无核三原则”出发,日本不能和美国共有核武器。但我们知道,通过前政要放风,这是国际政治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何况安倍在日本政治舞台至今也有相当影响。
第三条消息:瑞士放弃中立国地位
在欧盟出台对俄罗斯一揽子制裁计划之后,瑞士宣布,将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冻结俄罗斯有关个人和机构在瑞士的资产。同时,瑞士宣布,除人道主义、医疗或外交用途航班外,将对所有来自俄罗斯的航班以及带有俄罗斯标记的飞机关闭领空。对此,国际上纷纷评论说,这意味着,打破了其长期以来的政治中立传统。
对此,瑞士联邦主席解释说,这一举措是一个特别而艰难的决定,但由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因此在道义上瑞士必须这样做。他说,鉴于最近几天俄罗斯对国际权利的侵犯,瑞士联邦委员会选择尊重那些构成我们文明基础的价值观。
这三条消息意味着什么?
第一,安全问题的凸显。在双后时代,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甚至成为世界上的头号问题。前天我曾重发了差不多两年前我写的《双后时代:安全思维,发展思维,两者位置会怎么摆》一文,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战后国际秩序重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曾建立了一个虽然并非尽善尽美但也起了相当作用的国际秩序。但在双后时代,这个国际秩序已经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乌克兰战事显露出的俄罗斯的衰落,德国和日本立场的明显变化,都在昭示着国际秩序的重构。
第三,选边站队势在必行。选边站队的话题,近几年不断被人们提及。这次瑞士的举动也许意味着,对于一些中小国家,甚至是有着中立国历史传统的国家来说,选边站队已经不可避免。如果再考虑到,许多以前中立的欧洲国家,如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或挪威,都加入了北约,这会意味着什么?
第四,核威胁成为现实问题。核武器是一个潘多拉盒子。即使仅仅是一种口头威胁,也非常危险。如果许多国家都意识到这是一种需要防范的现实危险,这会带来什么?
附件是我2021年11月29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分析的逻辑,对我们认识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也许还有一定的启示。
附件:德国转向,与我说的那条逻辑严丝合缝
原载2021年11月29日《然而IBPT》公众号
最近德国的动向值得注意。
与此有关的两则消息是:
11月24日,来自社民党的奥夫拉·朔尔茨宣布已经就联合组阁正式达成协议,他所在的政党将与绿党以及自民党在联邦层面上首次结盟,组建一个新的执政联盟。同时,他本人也将出任新一任德国总理,结束默克尔长达16年的执政时代。
另据报道:共同组建政府后,绿党和自民党中资历尚浅的人士都将赢得关键内阁职位,其中一些职位将由在涉华议题和外交政策上言辞强硬的人担任。而在联盟协议的文本中,更是十多次提及中国,还首次提到了涉台、涉港、涉疆的中国问题。有专家认为,这是德国有史以来涉华部分措辞最强硬的一份联盟协议。
有评论说,相比默克尔政府低调务实处理中德关系,三党联合执政的德国新政府或将转变对华政策的基调,加重意识形态色彩。为此,有人惊呼,德国对华政策“变天”。
这件事情很重要。
第一,德国是欧盟分量最重、影响最大的国家。在刚刚经历了大选之后,德国的走向如何,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如何站队?是我们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中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第二,对于研究者来说,我们怎么分析甚至预判有关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的专家在诸如此类问题的判断上屡屡出错?比如,就在不久前,很多人笃信德国对华低调友好的政策不会变,因为德国的经济严重依赖中国,特别是汽车产业。
在前些天发表的《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件事----俄罗斯的保守主义转向》一文中我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可以说,现在在德国发生的事情,与我在那篇文章中概括的逻辑,严丝合缝。
在那篇文章中,我写到:首先说明一点,对于国际政治我是一个外行。但从2018年开始,我写了一系列有关国际政治的文章,并对一些可能的趋势和走向进行了判断和预测。有不少朋友说,这些预测比一些专家还靠谱一点。
我这么说,不是为了自吹自擂,而是为了说明,我们看一些诸如此类问题的方法论是什么?什么东西是重要的,有长远影响的?最简单地说,我一不认为政治领导人的态度和立场是最重要的,二不认为经济是决定性的。相反,我更加强调价值观和理念认同的重要性。
我特别举例说,一说到德国,说到德国与我们的关系,很多内行的专家就强调两个东西,一是默克尔的立场和态度,对我们相对比较友好;二是经济对我们市场的依赖,特别是汽车。
但我们要知道,政治领导人是会换届的,默克尔不可能永远是总理。还有比这更具有持续性的东西。汽车的市场依赖是重要的,但还有比这个分量更重的东西。这就是我说的价值观和理念认同。
为了说明问题,在那篇文章中,我特意讲到日本:论汽车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日本一点不比德国小。但前一段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90%的日本国民对我国抱负面看法。我想问的是,在日本未来的走向中,这两个因素哪个会起更重要的作用?这不是很明摆着的吗?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看国际政治的走向,特别是长时段的走向,更要注意的是“深层结构”的作用。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未来我们将会很被动。
挖茶俱乐部精品系列
品鉴级2022年云南早春特级龙芽
由第一批早春芽头制作
制作工艺没有了揉捻工艺,更好的保留了茶叶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