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立平:紧生活:我们紧张与疲惫的根源

立平观察 孙立平社会观察 2023-02-25

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慢车道上的紧运行的概念,说的是疫后经济可能的运行状态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种种问题(见孙立平:警惕陷阱:再谈慢车道上的紧运行)。今天我们不说这个,现在我们说说社会生活层面的一种紧运行,我把它叫做紧生活

紧,紧张的紧

我原来曾经讲过一件事,石扉客先生在朋友圈上传了一个宠物狗的短视频,然后写了一句话:一家人或工作或学习都屁滚尿流,只有这狗东西日子过得爽极了。

屁滚尿流四个字,形象地诠释了什么叫紧生活。最典型的情景是:大厂那些带着一脸疲倦在快深更半夜才踏入家门的996们,在路口红灯转绿时第一个冲出去甚至连红灯有时都闯过去的外卖小哥们,早晨揉着眼睛打着哈欠背着书包的学生们。从他们脸上人们看到了什么?就是紧张与疲惫。其实,紧张与疲惫的又何止他们?那些体制内的人们,甚至被人们称之为成功者的老板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更进一步说,这里的紧,还不完全是节奏的快,身体的累。真正的疲惫是在内心。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身心俱疲。

一位网友曾经感慨地说: 我觉得很奇怪。明明现在家里比以前钱多了很多,可是越活压力越大,心越累。我本来想仿照人生识字忧患始,写一句人生识字焦虑始。仔细一想,不对。紧张和焦虑哪里是始自识字,有的不是刚刚学会走路就被家长拖曳在去兴趣班的路上吗?再大一点,就开始几乎永远地告别了轻松。然后,就是无休无止的疲惫与紧张。

我们这是怎么了?自认为万物之灵,却比任何动物都疲惫不堪。

不要小看了这个紧

我们累,我们节奏快,我们有效率,我们能够创造更多财富。我们经常这样自我论证。但这是真的吗?代价呢?我们社会中许多现象,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奇怪,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但如果你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怪现象往往与这个紧字不无关系。或者说,那往往是是对紧生活无奈的反抗。

这几年,很多人都在说内卷,还有更多人不说但实际上在内卷。其实,生活太紧了就很容易内卷。内卷,这个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兹提出的概念,其具体内涵在学者中都是有争议的。但这样一个多少有点深奥的学术概念,现在几乎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都有一种无力、无奈的感觉,但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表达。内卷不仅仅是无望时的放弃,也源于收益与代价之间的权衡。如果一点点成就需要用无尽的疲惫去换取,人们会怎么选择呢?

内卷的极端就是不婚不育。现在 ,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已经跌破1%,人口总数出现负增长。要知道,这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以少子化著称的日本等国家的水平。而在这背后的,就是人们的生育意愿急剧下降。这是一种对紧生活的极端式的反抗,也是一种你拿它最没有办法的反抗。

我原来曾写过一篇文章,《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先有生活,然后才会有生育》。我们现在的现实是,在这种紧生活中,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小,人们的心思越来越不在生活上,甚至人们已经越来越顾不上生活,生活已经成为疲于奔命的同义语。试问,没有生活,哪来的生育?


我们紧张,我们疲惫,我们紧张和疲惫是为了生活。但如果这时生活已经没有了呢?


这个紧从何而来?


有时想起来,这个世界真的很荒诞。马克思曾经设想,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人们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人们就不至于成为一个单纯的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就不至于异化。而现实却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在大量被创造出来的今天,人们却离这个愿景越来越远。


问题出在哪里呢?一句话,作茧自缚。


首先,是人们被管理得越来越科学了。有人讲到一件事情:某市的一家科创公司,给员工发了一种高科技的坐垫,并要求员工都要用。这样,就可以监测每个人的心跳、呼吸和坐姿等,可以发现每个员工在不在工位上。这就是所谓数字时代的管理。我用一个比方来形容数字时代的这种劳动管理:一个瓶子里,放几块石头,再也放不进去了,满了吗?满了。但实际上没满。然后再放沙子,直到放不进去为止,满了吗?满了。但实际上还是没满。接着,再往里面倒水,不少的水又可以倒进去了。到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满了,没有任何空隙地满了。我们的管理已经接近这个水平。


其次,人们的疲惫与焦虑,还来自对系统的无所不在的依赖。这是进化的结果,也是人为设计的产物。在传统社会,一个普通农民,只要还有一口饭吃,如果没有更高生活目标的话,就可以勉强生活下去,因为那时人们对社会这个系统依赖性不是很高。但在今天,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生活,都在系统化,市场化、国民化。你生活中许多必需的物品,都需要用货币去购买的。如果你没有这个最低数量的货币,连最低的生存都难以维持。


生活的紧张,人的疲惫,也与积累的不断被清零有关。一个传统社会的农民,如果有几间房,有几亩地,只要没有天灾人祸,日子就可以凑合过下去。但在今天的时代,有多少积累可以让你高枕无忧?若干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像驴子一样不停地奔跑》,说的就是这个:跑一圈不算,再跑一圈还不算。这样你就永远处于跑圈的过程中。


当然,对一部分人来说,紧张并不仅仅来自外部的压力,同时还来自其内心的催逼。那是一种异化的心灵。经常有人讨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的看法是,人生的意义就是每一天感受的总和。紧张还是轻松?即是这感受总和的一部分。


关联阅读:


孙立平:关于当前形势的十点看法


孙立平: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先有生活,然后才会有生育


孙立平:警惕陷阱:再谈慢车道上的紧运行


孙立平:像驴子一样不停地奔跑

挖茶俱乐部精品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