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碗腊八粥,一年只此一遭,我要给你做

2017-01-05 深港书评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今天,你喝粥了吗?


可能你会奇怪

hey,小编你今天怎么转性中午推送了呢?

答:因为今天是腊八节

想和你们分享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呀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

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

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

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祀记·郊特牲》有言:

“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

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今天我们要讲的,当然不只是粥——

是文人也是美食家的梁实秋

就刚好出生在腊八这天


奉梁实秋为恩师的余光中

就曾发起编集《秋之颂》文集作为祝寿之书

拟在1987年农历腊八的庆祝会上奉献给梁先生

贺其八十六岁华诞


可惜寿星公在是年重九后三日因心肌梗塞逝世

书晚了一步,成为追悼专集


余光中与梁实秋


出生在腊八的梁实秋着实对腊八有种独特的感情

如他所说,这个生日的确不易被人忘过


在他的笔下记叙着:

婚后,每年的这一天,天还未明,

他的耳边就有妻子季淑调皮的声音

“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

我的寒鸦儿冻死了没有?”

然后季淑就匆匆爬起来往厨房跑去熬一大锅腊八粥

等到他起床,热呼呼的一碗粥已经端到他的跟前


而这一锅粥,季淑事前要准备好几天

出门采买合适的粥果

往往要跑几趟街才能勉强办齐基本的几样

还要给核桃剥皮,白果去壳,刷洗红枣,很费手脚

梁实秋常劝妻子免去这个旧俗,她总不肯

“不,一年只此一遭,我要给你做。”

平实得不能再平实的几段文字

却包含着季淑对丈夫、对家、对生活的热爱


梁实秋与妻子程季淑


这为梁实秋在夫人去世后所作

字里行间,充满爱意

让人看后也不禁唏嘘感慨

不知道他后来的生日都是怎样度过的

但无论如何,他最想念的

应该还是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吧

在梁实秋笔下,腊八节的内涵是祈求团圆的心愿


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我父亲的二舅父)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 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的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两锅内容不太一样,大的粗糙些,小的细致些,以粥果多少为别。此外尚有额外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如瓜子仁、杏仁、葡萄干、红丝青丝、松子、蜜饯之类,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自从丧乱,年年过腊八,年年有粥喝, 兴致未减,材料难求,因陋就简,虚应故事而已。


——选自梁实秋散文《粥》


腊八节一到,离中国传统的春节就越来越近了

浓浓的年味,在空气里蔓延开来

除了梁实秋,文人墨客的腊八情结自古有之

在品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的同时

我们不妨再来读读其它作家笔下的“腊八佳作”

或许别有另一番滋味



沈从文的腊八粥

闻到香味 就得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沈从文在《腊八粥》一文中这样描写孩子喝腊八粥的场景: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锅中的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多了,它会起锅巴……”


在这篇文章中,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喝腊八粥的样子,跃然纸上。



冰心的腊八粥

蕴含对母亲最深的怀念


冰心的散文《腊八粥》一文,以清丽优美的文字,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娓娓道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


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这篇文章,质朴而感人。原来,最深的怀念,就是平实地讲述,字字珠玑,贴切恰当。



老舍的腊八粥

粥里有各种豆 像“农业展览会”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这样写道: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等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品读此文,老北京人过腊八的热闹场景,便浮现于眼前。



周绍良的腊八粥

温暖滋补 甜咸粥各具特色


作家周绍良在《记腊八粥》中说:


“有的地方,只认为吃了腊八粥,也就是说春节将临,农事已完,带有庆丰收的意思。有的地方,用白果、花生、莲子、红枣、板栗诸般果实,和上姜桂调味品,掺在米中煮成,谓其温暖滋补,可以祛寒。而南方某些地方,在腊八这天,除了烧煮甜腊八粥外,还有用青菜、胡萝卜、豆腐、雪里蕻、黄花、木耳切丝炒熟合于白米煮成了的粥中,谓之咸腊八粥。”


周绍良这里,腊八粥不再只是一味食品,里面还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呢。



王蒙的腊八粥

兼收并蓄来者不拒 是粥中之王


王蒙在《我爱喝稀粥》中写道: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北方农村普遍熬制的“腊八粥”,窃以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谚曰:“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腊八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腊八粥。腊八粥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称黄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鸡头米薏仁米高粮米赤豆芸豆绿豆江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枣大枣葡萄干瓜果脯杏杜莲子以及其他等等,均溶汇于一锅之中,敖制时已是满室的温暖芬芳,入口时则生天下粮食干果尽入吾粥,万物皆备于我之乐,喝下去舒舒服服、顺顺当当、饱饱满满,真能启发一点重农爱农思农之心。



本文部分内容源于:人民网-文化频道

编辑 | 罗婉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李公明荐书 | 读他们的人生,了解“我”和“我们”当一个体面的作家需要多高的收入?奥威尔70年前就算好了这笔帐2017,那些你值得买买买看看看的新书很久很久以前,伏羲在这里画了一个圈梁文道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台湾穿越回民国,你能考取上海圣约翰大学吗?皮特与朱莉,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