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诡异的艾芬事件!

医护多团队 医护多资讯 2022-07-23
无论如何,都不能靠舆论求得正义。
   
这是一个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故事。

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对这起事件有着太多的不惑。

特别是业内人士,不少人对身为全国都能排上名次的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到私立医院去求医表示虽然说得通,但还是不太理解。

而要想得到真相,就必须还原她的这次求医历程和初始原因。

对此,“医护多”比较全面的梳理了一下整个事件,发现很大因素,可能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艾芬视力下降,又不肯将就,想提高视力,经过咨询本院退休眼科专家,确定是白内障,得做晶体置换。而进口晶体公立医院没有,只能在私立医院做。于是老同事给她介绍了武汉爱尔的副院长王勇,并为王副院长的医疗水平背书。

艾芬出于深度信任,就没有进行深度咨询。而王副院长估计也没有和艾芬进行深度沟通,尤其是对术后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情况大概没有进行深度交流。这就让艾芬觉得白内障这个普通二级医院都已经驾轻就熟的技术,对于全国负有盛名的爱尔专科医院来说更不会有什么问题,出于对中间人的信任,就把手术做了。

可以推测出,如果艾芬在术前对视网膜脱落的风险有充分了解的话,她应该大概率是不会考虑做这个手术的,或者不会在爱尔做这个手术。

二、爱尔眼科是上市公司,在国内外有500多家医院。而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是爱尔集团最重要的盈利医院之一,在湖北当地有比较高的社会影响力,是很多眼科患者的选择之一。在眼科设备方面,对重点医院的投入,爱尔集团肯下本钱,设备比很多综合公立医院的眼科更齐全。这些硬件基础,也应该是身为医学博士的艾芬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又似乎成为了艾芬心存疑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爱尔集团作为一家3000亿的上市公司,是要对股东和股市负责的。说直白一点,盈利必须是集团重要的一个目标。所以,业务增长率是集团一个重要的业绩考核。可想而知,也毫无疑问,为了完成业绩,集团就必须要极大限度地的进行医疗商业化。这一点,其实不仅仅是爱尔,几乎所有的私立医院应该都是一样,这是资本的属性要求。

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尽管如此,爱尔眼科医院,在因此次疫情而具有了一定社会舆论影响力的艾芬医生身上,应该说还是够“朋友的”。

因为艾芬植入的是进口多焦人工晶体。这种晶体具有良好的对比度和敏感度,并能减少炫光。同时可以看清远、中、近的距离。如果植入单焦点或普通多焦点的人工晶体,看近处的东西,比如较小的字体就比较差。艾芬是医生,她自然想能解决这一问题。

可这种进口的多焦晶体也有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比较贵!一个5万多,而且一律不打折。

但是,据艾芬自己袒露只交了2.9万,这几乎是给她破天荒的打了个六折,是一个相当低的“友情价”了。

由此可见,不管是给那位中间人的面子,还是介于艾芬的影响力,武汉爱尔眼科医院,都是非常希望能为艾芬进行手术,并且一定是竭尽全力的为她手术的。这一点应该毫无疑问。

问题是,医疗是个充满着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科学,你以为的,到最后往往并不是你以为的。

面对并不如愿的结果,艾芬开始了种种的质疑。

比如,她质疑自己2020年6月3日在爱尔眼科医院复诊时曾经做过检查,当时检查没有缴费,后来对方把检查结果回收了。“当时他们说都很好,都正常。”如今回忆起来却怎么也不对劲。有人帮她分析,认为这是套路,就相当于一个心梗病人去找医生,心电图已经提示心梗了,但医生不跟病人说,还把心电图藏起来。不让病人拿到检查结果,病人告状就没有证据。

种种这些疑惑,导致了她选择站出来公开此事。

一名医生,通过媒体公开质疑医生,必须出师有名,否则无法向自己身处的行业交待。所以,艾芬给自己这样做找的理由是,她个人认为,爱尔的行为有违医德!她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毫不客气的说:“一门心思要跟你换晶体,至于你这个人有没有别的病,都是次要的事情,就给我感觉就是这样的。”

和那句“早知道是这样,老子到处说”一样,这样充满“火力”的话,从艾芬嘴里吐出,的确“很艾芬”,毫不奇怪。

实际上,艾芬的这种质疑并不全是一时意气,也并非空穴来风。

据一位曾在爱尔眼科工作过的专业人士向“健识局”透露,就像心脏支架一样,在眼科领域,国内不管公立医院或民营医院,都在推荐高价的晶体。这已经是行业趋势。也因此,就像心脏支架一样,在去年的一些地方医保集采中,多款集采后的人工晶体价格缩水超一半以上,最厉害的一款降幅达84.73%。可见人工晶体的利润与心脏支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是在此种厚厚的行业规则幕布之下,身为急诊科医生的艾芬,才对自己的白内障手术持一种事后怀疑态度。

一名医生,以一名患者的身份,公开通过舆论讨伐医院维权,这本身就是一个容易点燃舆情的燃点。再加上艾芬在疫情中所产生的的特殊影响力,就更是非同凡响。所以,此事一经曝出,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3000亿市值的爱尔眼科,一下就跌至2812亿,与上一个交易日的3087亿相比,市值足足蒸发了275亿。


如此的蒸腾,爱尔眼科集团自然坐不住了。

2021年1月4日一大早,就急匆匆的在官微上发布了《关于艾芬女士诊疗过程的核查报告》。表示,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但是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对“未明确交代术后复查时间,术后其他时间的复查未挂号,也未作病历记录”进行了深刻反思。


对爱尔集团的这一官方调查结果,艾芬表示,不满意,不认可。

同日午后,她就在个人微博上回复: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管理混乱,推卸责任……“爱尔眼科的两份通报,我丝毫看不出任何认错的态度,接下来,我会一一公布,用证据说话,用证据合理提出问题。我不是医闹,我是一名医生,不是为了钱,是为了真相,为了防微杜渐。”艾芬说。



事情发展至此,越来越白炽化,也越来越复杂化,迷雾重重。医护多”发现,有几个诡异的现象,不可思议,难以理解:

1、到目前为止,均是医患双方的对峙。而最能加重双方天平砝码的那位一开始介绍艾芬去爱尔的退休眼科专家,也就是“中间人”,却始终没有站出来发表意见,这无疑加重了这一事件真相的“马赛格”,让这一胶着状态下的医疗纠纷雾障重重。

2、如此一个重大的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舆情事件,当地的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居然坐岸观火,至今未有介入,毫无动作,沉默无声,而任由爱尔自己去调查自己,自己对自己给出结论。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与往常的此类事件相比,是比较反常的现象。个中原因,令人多揣。

3、爱尔集团在其调查报告中,反客为主的提出“我们希望与艾芬女士一道申请医学会和相关部门的检查和鉴定,给艾芬女士一个更加客观和公正的答复”。很显然,这是一张具有杀伤力的“悲情牌”,也是一张令人不解的“迷惑牌”。

迷惑什么?

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自身发生医疗纠纷,为什么不在正常的框架内求以解决?为什么不去寻求专业部门的介入,却在没有权威的专业鉴定结果出来之前,依靠网络引导舆情,先入为主的引导吃瓜群众站队,这对一般患者来说尚可理解,但是对于一名医生来说,而且是有舆论影响力的医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往往在得到舆情的加持之后,很容易被舆论反噬。

所以,对于艾芬的这种维权方式,许多业内人士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医护多”搜集分析了一下,主要有三队队:

一队坚决支持艾芬通过舆论维权的。

另一队表示反对,认为一名医务人员更应该有倡导医患关系良性发展的自觉,通过正常解决途径处理医疗纠纷才是正确的路径。

还有一队认为,医生通过舆论维权也无可厚非,但是应该控制负面情绪,客观描述病情,谨慎使用诸如“他们为了赚钱,摘除了我近乎正常的器官”等一些负面词汇来丑化或攻击医生。因为这样容易误导公众,激化医患矛盾,让大家觉得似乎是白内障手术医生让她的眼睛发生了视网膜脱离,而不是因为高度近视本身才是视网膜脱离的病因。

不管怎么说,新年刚刚开始,就发生了这样一起事件,而且又是发生在艾芬这样的一位具有一定传奇色彩的医生身上,这是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不想看到的。正如小波先生曾经说过的:我们不能滥情,不能拿己有的道德体系去说别人。把一条鲜活的人命大事说得云淡风轻,避重就轻来谈教育,最后还来个温暖的结尾。

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爱尔眼科的事了,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舆论的深度关注,此事影响力不可小觑,已经涉及到所有医疗机构的眼科。

这起事件水落石出之后,不仅仅会让人们看到谁在裸泳,还会带来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既然这是一个不可确定的并发症,那么,对于高度近视的白内障到底还能不能做?谁还敢做?以后这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因为高度近视本来就是视网膜脱离的第一大高危因素。在白内障摘除手术之后,人工晶体不能完全有效对视网膜起到支撑,所以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自然增高,谁也不能保证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术后不发生网脱。

比如艾芬,她就是高度近视,所以更容易发生。而艾芬之所以在术后出现种种质疑,甚至上升为医患纠纷,很可能是因为术前因熟人背书,再加上对同行的信任,没有对这一手术的并发症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充分认识。

这件事,不管最终如何落幕,都给我们所有医生提了个醒:医疗市场中,存在着病人与医院和医生天然的信息差,每一项特殊治疗,都应该明确告知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进行深度沟通,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否则,很容易出现医疗纠纷的问题。

但是,对于爱尔集团声明中表示“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这一问题,即使成立,是不是就可以理直气壮了呢?


还是说一个一位医生亲口讲述的具体事例吧。

二十五年前,这位医生在内科实习的时候,他的带教老师收治了一位有机磷中毒昏迷患者,推了阿托品。

两星期后,患者清醒,早晨带教老师查房时,患者却说眼睛瞎了。

于是,急请眼科会诊,发现患者是青光眼,阿托品不能用,因为会导致眼压升高,容易造成视网膜脱落而失明。这位有机磷中毒患者,就是因为视网膜脱落,导致永久性失明。

你说带教老师的治疗不符合流程吗?

治疗肯定没问题!

带教老师需要为患者的双目失明负责吗?

自然不须担责!

但是,带教老师还是因为这件事,而始终耿耿于怀,虽不用担责,但心存愧疚。如果,当时观察再仔细一些,向家属病史询问再仔细一些,早些请眼科会诊干预,也许那位患者,就有可能不会失去光明。

医学是一名良心的科学。

一方面,疗有医疗的本质,合理规范治疗才是正道。但是规范的医疗是不是就是合理的医疗?这是一个问号,而不是一个句号。每一名有良心的医生都要扪心自问。

另一方面,即便像艾芬,作为医护人员,依然难以拿到证据,最终不得不选择通过媒介来维权,以舆论求真相。可以想象,普通患者的维权道路,有多漫长艰辛。这一现象不解决,医患冲突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所以,畅通患方维权通道,极其重要,因为这会反馈性优化医患关系。

最后,“医护多”希望,正义可以站在真相的一方。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靠舆论求得正义。因为,这本身就可能影响公正。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有件重要的事和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天18:0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护多资讯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