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糖饮料,营销炮制的健康幻觉!

彭梁洁 商业人物 2021-02-19

作者:彭梁洁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16世纪的英国,蔗糖是奢侈品,拥有一口被糖侵蚀的牙成为值得炫耀之事。一位见过伊丽莎白女王的德国旅行家写:“65岁的女王陛下极其庄严,而她的牙齿已经发黑了,这是由于英国人大量地食用糖而造成的一项缺陷。”


糖,推动了英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经济变迁。有种说法是,“没有蔗糖,就没有奴隶制”。


甘蔗和甜菜糖的两种主要原料,甘蔗作为制糖原料的历史已超过千年。甘蔗起源于东南亚,中世纪阿拉伯人远征,将战火、制糖术以及《古兰经》,一起带到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十字军东征时,欧洲人在地中海沿岸首次尝到了糖的甜味。


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将甘蔗带到了美洲新大陆,热带森林被开垦为种植园。到了18世纪,南美洲遍布甘蔗种植园,甘蔗与烟草、可可等一起,成为种植园经济的主力。 “三角贸易”形成:欧洲人将国内生产的工业品卖到非洲,换回的钱在非洲购买奴隶,奴隶被运往美洲殖民地的甘蔗种植园进行劳动,欧洲人再将其生产出的蔗糖运回宗主国,供内部消费。


这形成了一个闭环——蔗糖的生产和消费联结起一个跨越三大洲的贸易系统,不仅将宗主国和殖民地牢牢捆绑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欧洲国家依附于种植园经济和奴隶制度,完成了资本积累,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英国打败西班牙,成为日不落帝国后,控制了美洲大面积的甘蔗种植园。蔗糖于是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人的厨房。


英国人对糖的喜爱到了什么程度?由下图可见,殖民地产出的蔗糖很少销往其他地方,而是被英国人内部消化了。



糖的传播伴随着几个特点:


第一, 遵从自上而下的传播规律。价格昂贵的蔗糖最初是英国皇室和贵族阶层财富地位的象征,随着价格下降,大众消费才登上历史舞台。具体来说,蔗糖的最大消费群体,1750年之前是富人,1850年之后是穷人——中间则是普及阶段。(实际上放在当下来看,蔗糖的最大消费群体依然是“穷人”,高糖饮食很少进入注重营养均衡的富裕阶层的食谱。)

 

第二, 与刺激性饮品相结合,才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茶、咖啡和巧克力是当时欧洲流行的三大非酒精饮料,且都是苦味,糖的加入才使其口感变得甜蜜。尤其是茶,在茶中加糖的做法成为英国极具极具特色的饮食习惯。


第三,正如前面提到的蔗糖传播时间线:1750年之前是富人专享,之后下凡被“穷人们”接触。那么175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两个时间点就这么卡上了。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地,工人阶层涌现,并成为糖的重要消费力量。




 


在中国,如果要选取一件如同蔗糖对英国那样影响重大的事件,浙江义乌的“鸡毛换糖”可算作一件,尽管它只是区域性质的。


2017年播出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正是以“鸡毛换糖”的故事为发端,呈现改革开放后义乌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



“鸡毛换糖”的历史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当地红糖加工业为基础。义乌人多地少,为生活所迫,当地百姓因地制宜,想出“鸡毛换糖”的方法。做这种生意的群体,叫做“敲糖帮”。


“敲糖帮”将制成的糖饼装进竹筐,肩挑扁担,走南闯北。最初是一手交糖一手交钱,后来渐趋灵活,买家以物易糖也可,尤其鸡毛最受欢迎。“敲糖帮”将换来的鸡毛卖掉,质量差一点的自留肥地,再购进人们日常所需的小商品,比如针头线脑、指甲钳,随红糖一起出售,赚取微薄利润。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敲糖帮”商人发现贩运小百货比售糖更赚钱,随即专营起长途贩运生意,一支小商品采购大军由此成形,部分商人也摸索出加工小商品的门道,在集市上出售,一个自发的小商品市场形成。这就是后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前身。动荡时期,“鸡毛换糖”被指“资本主义尾巴”而禁止,人们只能偷偷地干。直到改革开放后敲糖帮才得以光明正大做生意。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浙商十大标志性事件”评选中,“鸡毛换糖”排在第一位。


中国的糖史悠久。周朝末年已有野生甘蔗,但制作方法停留在榨汁阶段,不能做成干糖,熬糖法则是唐朝时向印度学得的。


季羡林所著《糖史》一书,正是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论述了蔗糖的价值。他总结出的糖在中国的传播规律与西方相同:自上而下 消费史就是其“庶民化”的过程。在中国,制糖法引入后,唐代只有统治者能吃到蔗糖,其他大都吃饴糖(麦芽糖),直到明代蔗糖才开始大量生产和销售。


在唐代,糖曾经担起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媒介,相似的“甜蜜外交”故事几十年前也有一例。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方为先行的美国代表团准备招待食品,上海本土生产的大白兔奶糖就在其中。上海自民国以来就是糖果业的发祥地。


在美国代表团下榻的宾馆,大白兔奶糖深受欢迎,周恩来总理听说此事,当即给上海糖果厂下达指示,要让美国总统吃到来自上海的糖果。糖果厂工人当晚不眠不休,第二天一早终于交付500 斤大白兔奶糖,并通过代表团送到尼克松手中,尼克松非常喜欢。 大白兔奶茶随之远销海外。


中国改革开放后,美国也以“糖”为媒介,给中国人民送来“大礼”。


1979年,一位美国摄影师来中国采风,他爬上长城,看见一个穿着绿色军装的中国男孩,突发奇想掏出背包里的可口可乐递给他,留下那张后来登上《国家地理》杂志的经典照片:《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可口可乐入华的第二年,此次成功的营销帮助可口可乐打开中国市场,也成为二战后美国崛起、向世界进行文化输出的缩影。可口可乐与麦当劳、好莱坞电影等美式文化一道,将西方流行之风吹向全世界。


1991年,《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提及可口可乐:





 叁


但肥胖和糖尿病等健康因素,过量的糖分摄入引起了现代人的警惕。


世界上第一瓶无糖汽水诞生于1952年美国一家慢性病疗养院内,起因是一家饮料公司为了让糖尿病人也尝一尝甜味。接着,无糖汽水便开始一发不可收拾。1961年,可口可乐推出健怡可乐(Diet Coke),1964年,百事推出轻怡可乐(Diet Pepsi),两大巨头进入无糖的竞争赛道。


无糖饮料是指,有甜味,无蔗糖。其甜味来源于人工甜味剂和天然甜味剂两种。第一代人工甜味剂是甜蜜素,接着是阿斯巴甜,它们是一种化学提取物,后来被一些文章证明对人体有害。天然甜味剂如木糖醇、甜菊糖苷以及赤藓糖醇,它们的优势在于,不参与身体代谢,不会转化成热量,随人体排泄物排出体外。


在中国,无糖饮料最初的尝试并非一帆风顺。


2013年农夫山泉推出的无糖品牌“东方树叶”,被称为“史上最难喝的饮料”,惨烈扑街。一来因为当时无糖风潮尚未兴起,农夫山泉步子迈得太大,二来,农夫山泉没搞懂年轻人——他们不是不要健康,而是除了健康还要更多:好喝,好看,时尚,一个都不能少。


曾经躺在超市角落的无糖食品,例如无糖饼干,包装看起来暮气沉沉、还总是把“中老年人”“糖尿病”等字眼放在明显位置,自然不会有年轻人问津。


而经过这几年互联网营销的洗礼,如今的饮料商们都深谙抓住年轻人芳心之道。


不仅在包装上下功夫——少女心的马卡龙色和“性冷淡系”总有一个是你的菜,还拿掉“无糖”字眼,代之以“零”“轻”等健身概念,迅速占领了市场。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014年16.6亿元增长至2020年117.8亿元,年增长率38.69%。


无糖饮料能帮助现代人戒掉糖瘾吗?我们可能过于乐观了。连川普同志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喝无糖可乐的瘦子。研究表明,无糖饮料的欺骗性在于,让人产生自己没有摄入过多卡路里的心理,从而在其他含糖食品上找补回来。


《糖、脂肪、盐,食品工业诱人上瘾的三大诡计》一书作者揭示了真相:


这些作为更加健康的产品对主打产品并不能构成威胁。事实上如果这些新产品开发得当,就能吸引新顾客了解整体品牌,进而提升公司传统高热量、高脂肪产品的销售额。” 


全球食糖消费数据或许可以佐证以上观点:近年来,世界人民的食糖消费总量不减反增。


图片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书的作者在标题里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糖是食品工业诱人上瘾的三大诡计之一,他提醒人们,对糖分的渴求不应被视为理所当然,消费者是“被诱惑”的。书里举了一个例子:



纪录片《一部关于糖的电影》里提供了一个数据:超市如果去掉有糖分添加的食品,那么只剩下20%的食品可供选择。添加糖正是通过寄生于这些食品,从工业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成功入侵人们的生活。


现代年轻人是“熬最晚的夜,用最贵的面膜”,嚷嚷着要健康,要戒糖,但哪怕明知号称半糖、低糖的奶茶依旧超标,还是无法自拔,解决方法只能是购入网红博主推荐的抗糖丸,以求两相抵消。


现代人想要戒糖,是与现代生活方式作斗争,太难了。


参考资料:

[1].《甜与权力》 商务印书馆

[2].《浙江义乌鸡毛换糖历史变迁初探》 作者:周会会

[3].《中国古代糖史研究》 作者: 刘丹

[4].《大白兔奶糖,反西方运动的革命产物》 来源:X博士


*题图购买于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

487亿窟窿难填,“豪宅大佬”的寒冬

1500万元,就这么打水漂了

郑渊洁:坚持举报35年

一台设备卖9亿人民币,解密全球最牛光刻机公司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授权。一切形式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合作。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微信biz-leader,获转载授权或邀您加入商友群


微信名:商业人物


微信ID:biz-leaders

1.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2.期待您置顶与星标。欢迎分享与评论,欢迎通过留言或私信方式给我们提供选题线索
3.点击“阅读原文”,看商业人物官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