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滴滴的第一份财报,有什么玄机?

申义 商业人物 2022-03-18

作者:申义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壹


12月30日凌晨,滴滴公布了其在美股上市后的首份财报。



先看滴滴两个季度的财务数据。


第二季度,滴滴总收入为482亿元。在非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滴滴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为亏损23亿元,去年同期实现收益2亿元。


第三季度,滴滴总收入为427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11.48%。在非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滴滴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为亏损75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17亿元。


此外,主要受对橙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滴滴在第三季度确认了208亿元净投资亏损。受此影响,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06亿元。


基本面上,滴滴是在亏损。


再看滴滴的收入构成。


当前滴滴的收入由三部分构成:


——中国出行业务,包括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


——国际业务,包括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


——其他业务,包括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在滴滴第二季度482亿元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贡献了448亿元,国际业务贡献了8亿元,其他业务贡献了26亿元。三项业务的利润分别为,中国出行业务收益17亿元,国际业务亏损12亿元,其他业务亏损28亿元。


在滴滴第三季度427亿元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贡献了390亿元,国际业务贡献了10亿元,其他业务贡献了27亿元。三项业务的利润分别为,中国出行业务亏损0.29亿元,国际业务亏损18亿元,其他业务亏损57亿元。


最后看滴滴核心平台交易额(GTV)。


第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733亿元,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为646亿元,国际业务的总交易额为87亿元。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30.04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25.7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4.34亿单。


第三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687亿元,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为584亿元,国际业务的总交易额达到103亿元。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28.55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23.56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4.99亿单。


综合收入和交易额的数据,滴滴透露了两个消息。


1,滴滴的国际业务、其他业务,还处于投入期,不过在营收以及订单量方面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2,中国出行业务是滴滴的营收的核心。不过,三季度的中国出行业务收入比二季度少了58亿元,中国出行总单量,三季度比二季度少了2.14亿单。中国出行业务,三季度利润是亏损2900万元,而二季度盈利为17亿元。


滴滴中国业务出现波动,一方面可能跟监管有关。


今年7月之后,滴滴便开始接受网络安全审查,截止目前,滴滴还在“积极全面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在审查期间,滴滴停止了新用户的注册,并下架了滴滴出行等APP。


这自然会对滴滴造成影响。


而第三季度滴滴整体亏损额扩大,主要是对滴滴旗下社区团购平台“橙心优选”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滴滴在第三季度确认了208亿元净投资亏损。


2020年6月,滴滴推出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当时疫情催生社区经济,互联网巨头都加入战局,打响了烧钱卡位战。有媒体称,滴滴投入了近百亿元,但终归效果不佳。



 贰


与财报一同披露的,还有滴滴从纽交所退市以及去港交所上市的相关准备信息。


12月3日,滴滴宣布董事会支持公司从纽交所退市,已批准公司进行相关工作,董事会也授权公司启动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准备工作。



滴滴的董事会也进行了董事变更。


阿里巴巴是滴滴的股东。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是滴滴董事会董事。不过在这次变更后,张勇辞任董事,阿里巴巴高级法务总监、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法律顾问张毅被任命为滴滴董事会董事。


赴港上市的滴滴,虽然目前还是网约车的头号玩家,但其面临的压力并不小。


9月份,曹操出行完成38亿元的B轮融资,10月份,T3出行完成77亿元的A轮融资。对手们摩拳擦掌。不过融资热潮并非代表着单纯地烧钱圈地,因为网约车市场进入一个新的竞争阶段。


首先,中国网约车市场由之前的增量竞争,转化为存量竞争。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5亿,较去年3月增长298万,增速已经有所放缓。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网约车行业的渗透率达到21.9%,较去年同期仅增加0.9%。


其次,行业早已告别粗放,企业的运作模式要合规。


最近,八部门出台规定,明确提出网约车平台企业要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向提供正常劳动的网约车驾驶员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方面,有关部门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防范资本无序扩张,依法严厉查处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诱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


在国内用户增长几乎见底以及合规性的背后,网约车企业们开始押宝新能源、自动驾驶等领域。这是网约车战场的新故事,也是滴滴早已开始布局的新故事。


*题图购买于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

村支书做外贸,几款地毯卖了2000多万……

23年中国的首富换了14人,都是周期在作怪

踩遍风口,他裁掉了他的兄弟们

瑞幸活了,陆正耀酸了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授权。一切形式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合作。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微信biz-leader,获转载授权或邀您加入商友群


微信名:商业人物


微信ID:biz-leaders

1.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2.期待您置顶与星标。欢迎分享与评论,欢迎通过留言或私信方式给我们提供选题线索。
3.点击“阅读原文”,看商业人物官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