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乎
作者:宋宁世
我去过大概20个美国城市,看到的美国二三线城市特征有很多,但本质性的差别,尤其是和中国同等城市、乃至世界范围内同等城市的差别,还是在城市规划的理念上。
而这之中最关键的,应该是下面这种现象:
01.
美国城市规划犯下的一个可怕错误
截图的这座城市亚特兰大,算是典型的美国二线城市。而红圈圈出来的就是美国中小型城市普遍存在,但在世界其他地方都非常罕见的一个现象——
全国性高速公路,在美国叫Interstate,也就是地图上蓝底白字编号的道路,会直接穿越城市最中心的地带,乃至把市中心拦腰截断!
举其他一些城市的例子,我们用卫星地图来更直观地表示。比如这是位于美国中东部的城市辛辛那提:
位于南部的达拉斯:
位于中北部的明尼阿波利斯:
这几个都是美国很典型的城市规划现象。这种规划看起来似乎像中国城市的高架桥,但仔细看或者亲自来到实地就能立刻看出它们的差异了。
从地图上首先可以看出,这是道路都是美国的国家级州际高速公路(以蓝底白字表示),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可以直接连接另一座城市的。
在中国,相同级别的国家高速一般会在城市外围的区域设置一个专门的高速起始点,或者让高速绕开城市中心区以环状铺展。
在其他高速公路发达的国家,这也是很自然的规划模式,比如这是德国首都柏林都市区的高速公路规划:
再看其他几个同样被认为是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的二线城市参照,并和美国的城市再做个简单对比。
下面几张图里,深色的道路是隔离式高速公路。
加拿大的第五大城市埃德蒙顿,都市区人口约130万:
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人口230万:
美国中部的100万人口级别同等城市孟菲斯,都市区人口130万:
美国中部200万人口级别同等城市印第安纳波利斯,都市区人口230万:
很明显,高速公路直插市区,而且无视市区的其他功能,强行隔离市区土地,是一种带有浓重的美国色彩的城市规划。
下图是东京著名的涩谷大十字路口,位于最左边的就是日本的首都高速3号线,高速路和下方的城市道路完全不相干扰,车辆行人乃至铁道在高速下方皆可以通过穿行。
但美国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比如本文最开始举例的城市——亚特兰大。
一开始提到的把亚特兰大市中心拦腰截断的那一段高速公路,它的实际景象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美国二三线城市的高速公路,很多时候都并不是高架路,而就是直接建在地面上,并且与两侧完全隔离的传统意义上的高速。
前面用红框圈出来的那一大坨拧麻花式的交叉点,也是大多数美国中型城市的一个标志性的景象,它在俯瞰视角下的实际面貌是这样的:
这种交叉点占地面积极为庞大,道路下方无法开发其他功能,而且很不美观,对于高速上行驶的驾驶者来说也非常不方便。
这个问题,是被美国的城市规划界广为诟病的,美国城市规划的一大历史遗留烂账。
补充一点,美国的停车制度问题,主要体现在车位的分配不均。
于是,在大多数美国二三线城市,市中心的高速时常会出现下面的这种典型的拥堵模式,这幅图还是取自亚特兰大,亚特兰大也是美国交通最糟糕的城市之一。
可以看到,美国的市中心高速拥堵模式跟其他国家是截然不同的,乃至图中这种高速修到双向16车道了都不管用。
另一个批判声音,则指向国家高速计划兴建的背景,上世纪50年代。
我们都知道,那是美国历史上种族问题最严重的时期,而市区高速的规划更是带着极为明显的种族隔离烙印——
白人修的高速公路、只有住在郊区的白人用得起,同时白人还拆掉了原来黑人的房子,迫使黑人迁入市区内部导致治安进一步恶化。
高速公路本身,更是一个天然的隔离屏障,使得黑白的对立愈发明显。
即便如今美国已经让平权运动的声音充斥,但高速这个拆不掉的有形围墙,便更成了种族问题的焦点。
04.
庆幸的是,美国还有几个城市没有被国家公路的魔爪所控制。
比如纽约。
从纽约的地图上可以看到,曼哈顿全岛都没有被州际的高速公路侵入,只在岛外围修有一条环岛的快速路。
在亚特兰大地图上看到的那种既难看又不便的错综复杂型高速交叉,在纽约即便在郊区都极少见。
纽约的高速比较接近国内的高速,一般也是从市区周边的收费站起始,连接岛内外的路段基本是付费的。
美国城市规划师很早就意识到了城市规划的问题,一些美国城市也在有意识地重新设计规划。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波士顿的世纪烂尾工程 Big Dig。
Big Dig 完美体现了美国中型城市的规划被50年代高速公路热严重误导结果下不了台的窘境。
波士顿和前面提到的美国中型城市一样,50年代修州际高速直穿市中心,结果刚修好就后悔了。
加上高速的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市政府不到十年就打算拆除高速改修地下隧道。
但这个工程直到90年代才被批准,开工后预算又严重超标,而且不停出现安全问题,最后整整拖了15年才修好。
美国的另一个中型城市旧金山则是美国城市里头脑保持清醒的典范。
旧金山在50年代时也和其他美国城市一样想修建跨市中心的州际高速,但由于市民的强烈抗议,市区高速计划最终被否决,包括修建波士顿那样的地下高速连接隧道的提案也未获通过。
最初的规划是要在旧金山市区修两纵两横的高速网,遭到居民的强烈反对,后来市政府希望保留至少一条穿越高速,用地下隧道让图中金门大桥和跨湾大桥连接,但仍未获通过。
所以如今旧金山的高速维持在了下图这个的状态。
旧金山和华盛顿特区是上世纪后半叶全美国为数不多的抵御了高速热影响,同时把规划重心转移到建设地铁上的中型城市,这两者在世界角度看来才更像个“准一线”。
至于洛杉矶这样的,倒更像地理上靠近的1~2个二线和5~6个三线拼出来的一个“二三线复合体”城市。
05.
地铁也是美国城市与中国,包括日韩、
欧洲等其他地方的一大区别。
这个区别说到底也是50年代高速计划的遗留问题。
全美国符合美国国内定义的地铁系统,基本只建设于两个时期——
20世纪初地铁技术出现的时期,代表城市是纽约、费城、芝加哥和波士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高速建设带来的基建基础尚在的时期,代表城市是旧金山、华盛顿、迈阿密、亚特兰大,以及各自只有一条线的巴尔的摩和克利夫兰。
错过这两个时期的城市,在90年代以前通勤的唯一交通渠道就只有州际高速。
90年代以后,很多美国城市都意识到了高速所带来的交通问题,但当时、直到现在,美国城市已经没有修地铁的基建能力了。
洛杉矶千万人口的都市区挖一条10公里的地铁延长线都要动辄10年,湾区的BART搞地面上的重规延长也得按10年工期起算。
作为成本较低的替代品,美国城市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大规模修建轻轨和有轨电车。
讽刺的是,美国城市的有轨电车其实多数就是在高速热的时期被移除的,结果90年代后又把它重新请了出来。
按照美国的统计,目前美国有大约30个城市有轻轨或有轨电车,这之中大多数都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修建的。
美国的轨道交通系统地图,按美国的定义,能够驶入城市街道的属于“轻轨”,必须和城市街道隔离的是“重轨”或“地铁”。但重轨不一定在地下,轻轨也不一定在地上。
美国中型城市的轻轨系统最大的特征,其实也跟高速公路有关。
很多轻轨系统就是沿着高速公路所建的,一些轻轨的轨道甚至就设在高速公路两条车道中间,很明显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利用前面所提到的修建市内高速浪费的大量土地资源。
所以美国城市虽然修地铁很难,但轻轨却能够修得很快,一些人口不多的三线城市,比如萨克拉门托、波特兰、盐湖城等,现在都修了50公里以上的线路。
这之中很多都得力于既有高速公路留下的立体空间,修地上轻轨几乎不用担心土地的问题。
21世纪以来美国大量二线以下的城市都纷纷开始规划轻轨,可以看到美国国内的规划师们已经在尽可能地纠正半个世纪前的错误了。
本文作者:宋宁世。环境工程博士在读,地理及旅行爱好者,酷爱研究维基百科和谷歌地图。本文首发于作者的知乎同名账号。
- END -
热文推荐(点击即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难得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