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浪地球》的对手来了

检票小哥 3号厅检票员工 2019-08-16


前面


如果没有这部电影的出现。

 

今天应该是《流浪地球》蝉联中国电影日票房冠军的第15天。

 


过去的14天里,《流浪地球》以压倒性的数据一边霸榜,一边向中国电影史的票房冠军发起冲顶。

 

与此同时,两部片子的引发的争吵也开始逐渐聒噪。

 

大量失了理智的《流浪地球》拥簇,以民族主义蠢货的姿态涌进这部片子的评论区,再现了清异己,刷差评的奇景。

 


另一头刚看完这部片的《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在微博上以屏摄这样奇奇怪怪的方式向自己的偶像,也是这部片的监制詹姆斯.卡梅隆表达敬意。



卡梅隆转身又以书迷的身份和《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谈笑风生,整个过程愉悦到被送上了我们的微博热搜。

 

两部科幻电影,一中一外,一前一后,在这个2019的新年伊始,玩了一出现实主义魔幻戏码。

 

至于什么片,你们应该也已经看到了。

 

《阿丽塔:战斗天使》

 


很难有科幻迷能拒绝跟詹姆斯.卡梅隆这个名字沾边的片子。

 

卡梅隆从来不缺底气,《深渊》,《终结者》,《阿凡达》,每一部都是影史留名的高光作品。

 

他也不缺褒奖,有影迷说他是“库布里克和雷德利之后最伟大的科幻导演之一”,有人说他是“世界电影的geek”。


豆瓣上的热评甭管好差,也都会尊称一声“卡神”。

 

所以,哪怕大家都知道卡梅隆这次只是编剧和监制,却依旧会对《阿丽塔》提高了十二万分的期待值。

 

而这也直接导致了这部片空降票房日冠,结束了《流浪地球》长达半个月的霸榜。

 


那片子最后出来的质量怎么样?

 

目前豆瓣评分是7.6,不算高,但也没有很差。



我看完差不多也是这个分数区间,用一句话说就是:


不差,但非常可惜。

 

 

先说说它的好吧。

 

《阿丽塔:战斗天使》改编自日本经典的赛博朋克漫画《铳梦》。

 


这个充满哲学色彩的名字其实就已经注定了这个漫画之于整个科幻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它制造了一个极端二元对立的末日世界观。

 

《铳梦》里的世界只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地表的钢铁城,一个是空中的撒冷。

 

钢铁城住着这个世界所有底层的居民,那里没有法律,没有执法者,垃圾遍地,罪恶满城,人们都靠着捡拾撒冷淘汰的废弃机械组件,来补齐自己在世纪大战中损毁的身体。

 


更重要的是,所有居民的生产力都必须服务于为撒冷的居民生产物资,发挥的都是牲畜的职能。

 

而在撒冷居住的是掌握权利的顶层居民,他们制定规则,享受财富,每天俯视着脚下钢铁城的芸芸众生。

 


为了消磨掉他们的反抗意识,他们就像《1984》里的统治者一样,设立最有利于维护统治的规则,取消法律,颁布赏金勇士制度,让下等人为了钱自相残杀。

 


另外,《铳梦》也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体现出了布热津斯基的奶头乐理论,比如统治者在钢铁城定期举办血腥的“机动球比赛”,让底层的人有一个发泄暴力的场所,并且诱以阴谋“冠军可以升入撒冷”让他们趋之若鹜,沉迷其中,来防止反叛精神的滋生。

 


《阿丽塔》也基本尊重原著。

 

故事从只剩下大脑和心脏的阿丽塔,被依德医生从垃圾站救起开始讲。

 


整个两个小时就像是一场阿丽塔的追问之旅,一边寻找“我是谁”的答案,一边觉醒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远古战士的身份,最后意识到自己要带领所有人反抗的使命。

 

尽管电影混杂进去了大量感情线来扩宽受众,但很可喜,这种阿丽塔逐渐自我进阶的生存状态还算是电影的主线。

 

这些原著中这些反乌托邦的故事设定,也为《阿丽塔》的世界观搭建奠定了高概念基础。

 

当然,《阿丽塔》还原不仅是故事和世界观呈现,还有氛围。

 

尤其擅长架空世界观的氛围渲染的卡梅隆,把《铳梦》里的废土美学和机械暴力美学在《阿丽塔》里视觉化到了极致。

 

你能看到透着焦黑的黄土和冰冷的机械打斗在电影里同屏出现,主角无数次的仰望撒冷和撒冷背后猩红色的天空也多次辉映。

 


这种让人无法喘息的破败感和挣扎感,贯穿了整部片子。

 

除了世界观的架构,《阿丽塔》的好还体现在视效和技术革命上。


豆瓣上很多人都说,《阿丽塔》是目前世界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了,这话真的一点也不夸张。

 

而且它的特效并不是往恢弘去做的,相反在精雕细琢那些小的方面。

 

我有印象很深的一幕是阿丽塔拿到自己的第一具机械躯体时候,在阳光下活动自己的手指,阳光隐隐地透过机械手指外壳照在手指的关节上,那种非常细微的透光感,哪怕只是几毫米的阴影,都没被放过,做的以假乱真。

 


还有阿丽塔那双充满漫画感的大眼睛,瞳孔光点,视网膜,虹膜几乎和真人无异,不管怎么特写都不会出现工业感,甚至就连光照到眼睛瞳孔时的放大缩小,都被无比真实的复刻。

 


这还不是最惊人的。

 

最惊人的是这次的绝对主角阿丽塔并不是由真人直接出演的,她是通过一种新型的脸部捕捉技术去对一位女演员表演全程捕捉,渲染制造出来的。

 

这种技术革新可怕到什么程度。

 


这一幕是阿丽塔第一次吃橘子,第一口因为酸味而收紧的苹果肌,以及下一秒吞咽的喉咙起伏都直接被无比真实的复刻出来,和真人毫无差别。

 

 

说完了好,接着说说它可惜的地方。

 

他有太多妥协了。

 

首先是为了市场的妥协。

 

这点有点像之前扑街的《攻壳机动队》,有意识地放弃了原著中深邃的思辨性亦或批判性主题,转而替换成了一种浅显易懂但毫无价值的个人英雄主义闯关故事。

 

为了能让更多观众看懂,原著《铳梦》中的阶级讨论,存在主义倾向都被弱化,或者直接抹去。

 

这就导致整个故事内核成了少女成长,头重脚轻,母题也直接缺位了。

 

其次,它依旧有大部分漫改电影的通病。

 

原著是动辄几百上千页的史诗故事,要浓缩成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本身就很困难。

 

同时你还必须要把故事讲的圆满,精彩,清晰,这更是难上加难。

 

很多漫画用了好几篇才讲清楚的段落,给电影的可能只有十几分钟,所以整体的叙事节奏都是乱七八糟的,时快时慢。

 

这导致剧情出现了大量断点,人物行为逻辑也出现很严重的问题。

 

你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依德医生前一秒还因为自己女儿惨死而不让阿丽塔参赛,后一秒就180度大转弯亲自去赛场给阿丽塔加油助威。

 

你也无从知道阿丽塔是怎么从一无所知的傻白甜变回神挡杀神的狂战士,二号反派詹妮弗.康纳利为什么看到男主女主接了个吻就良心发现,牺牲自己保护女主。

 


这种叙事节奏让观众的代入感少了许多,共情自然也成了无动于衷。

 

另外还有那条在科幻迷里备受诟病的感情线。


本该是一条激发阿丽塔记忆的功能性支线,结果因为要照顾主流市场而被放大非常多,喧宾夺主,几乎占到了和主线相当的叙事体量,让整个故事变的俗不可耐。

 


而且那个小男孩人设还非常不招人喜欢,以至于让阿丽塔这个角色变的更丰满的功能都没达成,几乎成了条废线。

 

最后,它也有很明显的在为防止触发恐怖谷效应而妥协。

 

恐怖谷效应指的是“当机器人非常类似人类的时候,会让观众潜意识里感觉厌恶和不安”

 

所以不管是阿丽塔还是其他的机械合成角色,都被故意赋予了一些区别于人类的样貌和体态,蓝色的血液,阿丽塔的大眼睛,各种裸露出来的金属躯干。

 

但这种避免,其实某种程度上成了和原著理念相冲的矛盾点,把原著中最有价值的人和科技的思辨抹掉了。

 

这个不能说是缺点,但也确实很可惜吧。

 

最后

 

《阿丽塔》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和《流浪地球》很想,优点缺点同样明显,也都同样值得一看。

 

另外,《阿丽塔》在这个档口出现,其实也正是对我们最近国产科幻潮的最好总结:

 

相比好莱坞,我们电影工业水平还差的太多太多了,要承认差距,别盲目骄傲。

 

但也别看轻自己,我们已经开始迎头追赶。


继续努力吧,中国科幻。

 

音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理查.斯特劳斯

配图/标注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