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4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华语爱情片早就死了

3号厅检票员工 2019-08-15


 写在前面 


谁也没有想到,台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来势会这么猛。

 

谁也不能解释尽然,它为什么能火爆到这种程度。

 

哪怕豆瓣分数一跌再跌,落到4.8分,也依旧不妨碍它的票房一路上涨,院线排片率也跟着水涨船高。

 



就目前而言,《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累计票房已经高达8.5亿元,它超过了《北京遇上西雅图2》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杀进华语爱情电影票房前三名。

 

甚至,暂居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榜的第七名。

 

这不由让人感叹,中国没有爱情电影了吗?

 


 一 

 

有,从2015年起,华语电影每一年都输出有超过50部爱情片。

 

三年,大概150部爱情电影。可让人难过的是,达到6.5豆瓣分的只有《喜欢你》和《超时空同居》两部,达到豆瓣7分的更是只有一部《春娇救志明》。


那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爱情片是什么?


拿近的来说,是4.7分的《一吻定情》,剧情生搬硬凑,演员演技浮夸,成了翻拍风控的反面教材。



远了说,是3.6的《何以笙箫默》,是4.1的《栀子花开》,4.9的《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


不再讲求原创。文本偷懒,依赖于早年的网络言情小说和流量IP。

 

出轨、堕胎、分手的俗烂剧情,让人匪夷所思的台词,流量们尴尬的演技,拍的根本不是爱情,而是矫揉做作的狗血。



这两年,好不容易熬了过来,我们又被成年人同样幼稚的爱情所折磨。

 

就拿去年的两部爆款来说,《前任攻略3》揽下19.42亿票房,《后来的我们》揽下13.61亿票房,但它们的口碑都远远不及票房亮眼。

 

只是利用人物一次次毫无道理的歇斯底里,强行切下一片片洋葱,按着观众的头,让他们当下“感动”落泪,为之卖座。



可惜,哪怕再好哭,等人们清醒过来,也会发现都是经不起检验的烂片。

 


 二 

 

我开始有些怀念过去的华语爱情电影了。

 

这几年,张一白也拍过不少的愛情片,但严格一点来说,它们或许只能叫做与爱情有关的快消品。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豆瓣只有5.2分,而《匆匆那年》也只有5.4分。

 

但在十七年前,他却拍出了一部《开往春天的地铁》。

 

七年前,建斌和小慧刚来到北京,下地铁时他对小慧说:“我一定会让你幸福的。”


没想到,七年后他却成为一个失业交不起房租的男人,他拎着行李箱离开的那个早上,却又在刚来北京时的那个地铁遇到了小慧。

 


摄影师大明是在地铁里遇见的天爱,他第一眼就喜欢上她了。


之后,每次拍完照,他都会把胶卷去她的照相馆洗。但表白那天,他终究还是不敢,因为他是一个哑巴。



“爱情是我们生活中唯一靠得住的东西。”

 

每个人都在找寻一个开往春天的地铁。


可是,春天在哪里呢?

 

三年后,《独自等待》上映,它更特别,献给了那个从你身边溜走的人。



电影里,陈文在苦追刘荣,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他多年的玩伴李静一直默默爱着陈文,最后悄然离去。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但千万不能让爱你的人独自等待。



2011年,华语爱情片的爆款时代来临。

 

《失恋33天》以小成本获得3.2亿的票房,之后《北京遇上西雅图》也拿下5.2亿的票房。


浪漫爱情喜剧开始觉醒,但没想到很快就泛滥了。



而在十多年前,台湾爱情电影也不像现在这样,原来的它带有一种通透、纯净的氛围。

 

《听说》里,天阔和秧秧的爱情,单纯得让人可爱,是现实中难以存在的美好。

 

他们认识后互留MSN,逐渐喜欢上对方,却以为对方都听不见,只能通过手语来沟通。听到秧秧的那句“我愿意”,你会不由地会心一笑。

 

是啊,爱其实是不用听的,也不用说的,用心就可以感受到。



它还可能是两个人光着脚丫在海边聊未来,是放学后骑着单车回家的黄昏,是地震来临疯狂地把手机打到没电。

 

确实如此,爱情其实就是一起笑,一起哭的平常日子,简单却浓郁。


这样的台湾爱情电影,还有很多。


比如,《蓝色大门》、《不能说的秘密》和《海角七号》等,一次又一次地拍下了喜欢与爱,纯粹得让人难以忘记。

 

那时候的台湾爱情电影,底色是蓝色的。


干净而又温暖。



区别于大陆爱情电影的文艺、台湾爱情电影的清新,早年香港的爱情电影有它特别的味道。


戏谑,隐约透露出一丝性感的味道。


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部,自然是《志明与春娇》。


因为禁烟令,春娇与志明在小巷子里相遇,第一天认识,他为她点了一个烟。



两个人瞬间擦出火花,在七天的时间里,暧昧,冷战,最终确定恋爱关系。


春娇曾经为了喜欢的人学抽烟,哪怕自己有哮喘,张志明却提出一起戒烟。


她说:“我比你大。”


他说:“我比你高。”


I miss u ,成为了九年前的夏天,一句最特别的情话。




 三 


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却拍不出这样的爱情电影了呢?

 

很多人把原因归咎在观众审美上,那确实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却不是唯一的一个。


更多是因为市场,变了。


它太浮躁了,把爱情电影当成是一个门槛低、赚快钱的方法。


为了更高效的打造爆款,从《前任3》开始,他们有样学样地将观影人群下沉,彻底放弃了影迷群体和普通观众。


把爱情电影这本来普适的全民性电影类型,变成了只瞄准低龄观众,抖音用户的特供产品。


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成本,不需要太长的制作周期就能上映,就有人去看,就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很多华语导演也就跟着向市场投降,慢慢丢掉自己对电影的操守与热爱,拍下一部部不及格的爱情电影。


他们想当然地以为,观众可以随便糊弄过去。



但他们这样做的同时,也摧毁掉了爱情电影的造梦属性。


以前的爱情电影是以故事打动人心,讲求循序,慢慢地道来一个完整,高共情的爱情之梦。


让你在这梦里痴笑,流泪,意犹未尽。


可现在的爱情片反而越来越轻化这些,转而选择更高效的“催哭”方法论,用配乐,金句,鸡汤,碎片化的高潮段落去剥洋葱。


我们依旧会流泪,可这种流泪早已和共情无关了,只是闻到洋葱的正常生理反应。


再也没有什么可被信仰的爱情范本或规则。


年轻人再也感觉不到为什么要去爱,不再相信“爱情发生的那一刻”。


大部分人只是因为寂寞而抱团取暖,所谓爱情的魔力,根本没几个人会相信。


一些情话,你再在荧幕上听到,不仅会觉得羞耻,甚至会嘲笑这话说得太酸、太肉麻了。



不及格的爱情电影,让年轻人对爱情电影失去兴趣。


爱情电影的市场越缩越小,就越难有好的作品出现。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华语爱情电影,在这个怪圈里,看似繁荣,实则早已烂穿。


臭气熏天。


音乐/志明与春娇-五月天

配图/来自网络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