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活该撤档?

检票小哥 3号厅检票员工 2019-11-09




写在前面


《好莱坞往事》撤档这件事发展到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从一开始的一个女儿的愤怒,上升到了种族歧视,直达意识形态斗争的高度,最后触发技术原因撤档,昆汀强硬回应,拒绝重剪。


东西方民族主义再次撞车。


新一轮的辱华争论激起,抵制的枪口在舆论里开始对准影迷,一声枪响“跪族影迷”起不来。


《好莱坞往事》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整个事情都显得很奇怪,和以往的几次技术原因撤档都不同。


它很像是一场出发于舆论的倒逼。


很多迹象都表明,电影一开始是以“毫无问题”的状态去定档的,只是,后来网络舆论和李香凝的申述,才导致了撤档重剪。



所以我们今晚谈论的内容,没必要再去聊所谓的撤档。只需要单纯地聊聊这场源头性的舆论风暴。


聊聊“骂昆汀辱华的中国网民舆论”以及“李香凝申诉”,这两件根源性的事件背后的红与黑。



首先,李香凝做的有问题吗?


这个问题,其实谁也没资格去评判指责。


她的诉求一直只是单纯作为一个女儿,面对自己深爱且崇拜的父亲突然以一个自大者的形象、作为一个喜剧包袱被放到银幕上,成为了一个去逗观众发笑的笑点而感到愤怒。



人之常情,换位思考谁都难免因此愤怒。


哪怕真的如昆汀所言,在他收集到的回忆录信息中,李小龙确实就是有爱吹牛这样的缺点。


但是,自己父亲的缺点被放在大银幕上放大,被全世界嘲弄,于情于理都不可能不产生情绪。


所以,无论李香凝怎么骂昆汀,怎么要求他道歉,其实都应该被理解。


只是我们需要注意,这始终是停留在“李小龙相关方”层面的,是出于家人被戏说而产生的尊严冒犯。


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去把对自己父亲的侮辱,上升到对整个亚裔群体的侮辱上。


包括她这一次在大陆的诉求,也只是要求把对自己父亲的“不尊重”剪掉,并非直接定义电影辱华,不可以上映。


因为,她清楚创作尺度和种族侮辱之间的差别,也知道昆汀一直是把自己的父亲当做偶像看待的。



昆汀的影迷也都知道,《杀死比尔》几乎就是为了致敬李小龙而倒腾出来的一部片,片子一半的取景都在中国。


昆汀喜欢北京,所以最后连日本的几场戏都索性在中国拍了,中国部分还请袁和平当了武术指导,黄健新当了电影顾问。


昆汀也喜欢中国文化,喜欢姜文的电影。


他自己说过,早年的片子都是借力于香港早年的邵氏功夫片。



他还一直想着办法地帮华裔导演在扩大好莱坞的影响力。


为了让华语片可以在北美上映,先后帮忙监制了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和张艺谋的《英雄》。


后来还专门录视频给美国观众讲解《重庆森林》。




所以,我真的很难理解,在国内舆论怎么会成了这副样子。


人们高喊“东亚病夫”的招牌,被昆汀重新拿了回来按在了我们的头上,这是对所有中国人的侮辱和宣战,必须撤档。


这些话荒谬在哪,我们聊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多少人亲眼看过电影?


关于这件事我已经疑惑了很久了,从《八佰》到《少年的你》到《小小的愿望》,我都不止一次地表示过。


《八佰》撤档,这群人说撤的好,它美化叛将,歪曲历史,它有小布尔乔亚倾向啊,它活该啊。


《少年的你》撤档的时候,他们说校园暴力是负能量,不适合上大荧幕,我们更应该抵制流量,它活该啊。


《小小的愿望》撤档的时候,他们说,高中生怎么可以想破处的事情,就算马上要死了也不可以,性这种事怎么可以放到屏幕上大说特说,还存在嫖娼,这么低俗的故事,它活该啊。


我真的挺想问问,当时这些都是在大陆根本没上映过的片子,网上的各位到底每次是在哪里看到的片子,哪里得出的结论?


这次的《好莱坞往事》也同理。


目前没有资源,中国只有港澳台上映过,大陆只有国外留学生能看到。


这个群体的人数,是完全没办法引导目前的整个舆论导向的。



那么,这群人从何得出的结论?


很简单,道听途说。


和前几年中国式过马路一样,只要凑齐一堆人,哪管你红灯绿灯,我就是交通法规。


他们不管电影到底怎么样,自己是否看过,只要凑齐了一堆同好,不管真相如何,他们认为的就是真相。


他们从来不会去考虑后真相时代信息的失真率,以及民粹抬头的环境里,立场不同会否带来信息偏差。


就像是我经常说的,“巴普洛夫的狗”


每当一件事情爆发,像是训练好了条件反射一样,开始分泌唾液,开始寻找“臭味相投”。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话传了千百年了。但对于他们来说依旧是选择性的放屁。


他们只知道言论自由是一种权利,但不知道它也是一种讨论方式,它的前提是基于客观现实,你可以合理怀疑,但你不能直接定义。


言论自由是你可以说它烂,你可以说它歪曲历史,但请注意,前提是你要先看过片。


就如同我们写影视评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得有论点、论据、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


而事实,只来自你的眼睛。




第二个问题,戏说李小龙等于辱华吗?


“因为李小龙是第一个在好莱坞立足的华人明星,是中国功夫在西方的代言人,昆汀让他吹牛逼还被打败了,就是在讽刺中国功夫不堪一击,间接就是侮辱华人。”


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16年的时候,我们自己就拍过一部《叶问和李小龙》电视剧,里面的李小龙也有不少意气用事,冲动,甚至自满的段落。


《叶问3》里李小龙同样被塑造成了容易自以为是的小徒弟形象,而且篇幅比《好莱坞往事》多几倍。



这些怎么就不辱华了?


这种上纲上线的问题就在于,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标准符号化了李小龙,把不尊重李小龙和他们想要给其他人扣帽子的借口划了等号。


在这一类问题上,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去统一看法。


我完全理解看完片你说它不尊重李小龙,你甚至可以因为你对李小龙的喜爱抵制它,都没问题。


因为这些东西的出发点是客观的。


但你没资格直接按自己的想法将李小龙和全体华人划上等号,然后给电影扣上辱华的帽子,拉起旗帜,划清意识形态鸿沟。


只要不和你站在队伍的同一侧大喊“打倒昆汀”,就是跪族影迷,就是跪久了站不起来。



你不能按照个人的主观去要求别人和你一样,也不能拿你的主观标准对一切上纲上线。


这就像在电影院看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时,你有生气的权利,可以离场,也可以骂娘,但你不能挡在大银幕前,对着在坐的所有人说:


“我觉得它在辱华,你们都不可以看,都给我出去。”


这不就是胡闹吗?



第三,电影到底拍了李小龙什么?


这点因为我也还没看到成片,所以我也没什么发言权,就请了我们在新加坡留学的一位看过片的约稿编辑(@R.R)聊聊。


以下为R.R:


我们先聊聊《好莱坞往事》讲了什么?


它算是一部明暗双线发展的电影。

 

主线是围绕陷入中年危机的Rick Dalton和他的武术替身Cliff Booth,在1969年看似鼎盛但面临诸多冲击,绝对自由又暗藏无数危险的好莱坞里沉浮的故事。


暗线则是臭名昭著的曼森家族谋杀莎朗蒂一案。

 

影片中李小龙的出现也正是谋杀这条暗线中的一部分。


在现实中,1969年的李小龙曾在《勇破迷魂阵》中担任武术指导,并结识了出演这部片子的莎朗蒂,此后他就和波兰斯基夫妇相熟。



在莎朗蒂被害后,由于侦探怀疑是熟人作案,以及遗留在现场的一副眼镜,李小龙一度被列为嫌疑人。


所以,从历史维度看,李小龙出现在电影中是应该的,也是合理的。


电影中李小龙两次短短出现,加起来大概5分钟左右。


一次是教莎朗蒂武术和她套招,是还原式的片段线索;另一次就是饱受争议的与Cliff在片场过招的情节。


李小龙在片场向其他演员和替身提到自己可以战胜拳王阿里,Cliff不屑并提出与他切磋。


两个人交手了两个回合。


李小龙先是快速地踢倒了Cliff一次,但在第二个交手中被Cliff击败并扔到了车上。

 


除了这个交手上的失败,更滑稽的部分是他在片中傲慢的态度。


主要是其中一句台词:“我的双手是记录在册的致命武器,如果我失手打死了你,我是要进监狱的。” 



Cliff则呛他说:“任何人打死了人都要进监狱”


那么,第四个问题,昆汀有这样改编的权利吗?


从艺术创作层面来说,导演一定是有的。

 

昆汀认为李小龙是傲慢的,包括许多李小龙在西方的忠实粉丝也是这样认为的。


因为他对其他武术流派实用性毫不留情的批评,以及对其他武术表演者的尖锐言论。


而同样的事情,在另一些人眼里,则认为李小龙真诚,直白,并且对推进武术发展毫无保留。


但在这些标签面前,李小龙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尤其是一位个人魅力式的武学大师,他不可能一直都是戾气骄横的,也不可能一直都是谦谦君子的。


既然他有血肉生动的人生故事,就该有被人品评解读的空间。


而有血有肉的人物是可以被戏剧化再创作的。


影片上映后,很多观众陷入了没有参加过正式搏击比赛的武术大师,和可能手上有人命的退伍军人武力值孰高孰低的争论。


答案是:编剧觉得谁高谁就高。


被再创作过的人物基于这个真实人物本身,又是独立存在于故事世界中的个体。


正是因为角色背后有真正的原型人物,才让人模糊了故事和现实的边界,让改编真实人物成为了敏感的话题。


 

但这一次,昆汀存在一个改编的度”的问题。


片中李小龙被Cliff打倒,可以说是一个很昆汀式的黑色转折。人们在他们呛声的时候就开始期待着李小龙打爆这个Cliff这个“路人”,而最后李小龙被击倒让观众觉得错愕。


又因为人们知道原型人物是多么武艺超群,继而感到荒谬,戏谑。


更重要的是,这段对于李小龙傲慢态度的塑造,一无益于推进剧情,二也没办法丰满角色,只是一次玩脱了的黑色幽默。


但始终不管我们如何解读,都只是一次创作上的过度瑕疵,最后弄成了现在的舆论风暴,无疑是一次可笑的民族主义狂欢。


我们需要时刻警惕:


“我们不能把zz正确的尺子拿出来,度量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为。”(环球时报,10月7日)


那会弄成更棘手的风暴。

音乐/Neil Young & Crazy Horse - Driveby
配图/来自网络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