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国剧,千万别下架
(开场1分48秒)
「建议想看但是还没看过的观众先看到这里,后面的内容存在剧透,可以先拉到底给这篇文点个在看,或者收藏,看完之后再返回来看这篇解读,你会有更多惊喜。」
二
故事
这个欧亨利式的开场段落,对于后面的故事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按以往我们看到的类似倒叙手法来说,自然是为了让观众好奇:
引导观众去想,这个男人是谁?他为什么要杀自己的父母?这桩看似天衣无缝的谋杀案,如何破局?凶手如何败露?
当年《白夜追凶》第一集第一案也是用的这个手法。
但你要是在《隐秘的角落》也用惯性思维这么想,那恭喜你,你成功被导演和编剧骗了。
因为这压根就不是一部推理剧,它更像是一部人性惊悚剧。
它不是给我们看如何抓凶手的,是给我们看当这个案子像块石头一样砸进各路人的生活之后,引发的那一系列失控。
或者再狠一点说,是所有人的黑化。
秦昊饰演的张东升也只是个幌子,他并不是主角,主角是后续才出场的三个小孩子:
一个叫普普,唯一的女孩,不到十岁。
一个叫朱朝阳,刚刚十岁出头。
还有一个叫严良,也还不到十八。
你可能怎么也想不到,最黑的也不是张东升,而是这三个孩子——
他们在那座山上游玩的时候,意外拍下了张东升推下老人的全程。
选择在这里被触发,矛盾便也产生了。
最初朱朝阳打算报警,但报警同时意味着让另外两个从福利院逃出来的朋友被带回去。
于是他选择把朋友放在了真相之上。
后来尚有原则的他们做出了第二个选择——决定给张东升寄出匿名警告信,防止他再杀人。
最后在和张东升正面交锋后,他们为了给普普的弟弟治病,彻底失去了原则,亮出了第三个选择——勒索张东升30万。
这叫什么?
黑吃黑,而且是三个未成年人发起的黑吃黑,够狠吧?
那张东升的黑和这三个孩子的黑是一种单纯的恶吗?
编剧大概预料到了观众会提这个问题,所以他直接在剧中借着人物的嘴回答出来了。
在三个孩子和张东升第一次见面交易的时候,朱朝阳问张东升为什么要杀人,张东升的回答很妙:
编剧安排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这些人的犯罪,并非出于恶,而是出于弱点。
「你害怕失去的东西,就是你的弱点。」
这部剧里的每个人都有弱点。
张东升害怕失去妻子。
因为他为了爱情放弃了一切,从北方老家“上门入赘”到这个南方小城,他把所有的未来都押注在家庭之上。
现在妻子要和他离婚,这意味着他要赌输了。
主角朱朝阳害怕失去普普和严良这两个朋友。
因为他在学校备受欺负,不合群,没有人真心待他,他极度渴望朋友。
同时他父母早年离异,他渴望父亲的爱,但又必须面对同父异母的妹妹的欺辱,他在潜意识里想要夺回父亲。
这成为了他另一个更大的弱点。
而朝阳妈妈害怕失去儿子。
与丈夫离异后这个女人失去了一切,只剩下儿子,她把儿子和儿子的未来视为比一切都重要的事,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情感生活和欲望。
普普害怕失去弟弟。
因为她是孤儿,弟弟是她唯一的亲人,她必须弄到30万,去给弟弟治病。
严良害怕失去普普。
因为他在福利院长大,同样是举目无亲,只有普普一个朋友,所以他要帮普普弄到30万治病钱。
里面没有极端的恶,甚至都是出于爱,但却依旧可以成为这些人的犯罪动机。
这就叫人性的惊悚。
三
电影感
最后再聊聊大家一直在提的电影感。
到底什么叫电影感?
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有浅层和深层两方面的。
浅层的电影感很简单,打光,调色,构图,服化道,这些技术层面能做到,那感觉就能出来。
但深层的电影感,很难,这是要在人物,镜头语言,叙事下功夫的。
而这部《隐秘的角落》,我能在故事、角色上看到很多国内犯罪文艺片名导的影子。
故事像娄烨。
特别像《浮城谜事》,再加上广东取景,夹杂粤语对白,张颂文秦昊同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味道在角角落落也都会不经意地涌出来。
角色气质很像刁亦男+忻钰坤+翁子光电影里的角色。
王景春演的警察,人设很像《白日焰火》里的廖凡+《踏血寻梅》的郭富城,整个警察的探案视角,也类似《心迷宫》里的旁观和抽丝。
关于这一点真的可以单独再写一篇文。
但是今晚碍于篇幅,我就只拿这部片和娄烨电影的相像来说了。
这部剧最像娄烨电影的地方在于,编剧和导演都很明显地在防止观众对任何一个角色产生共情。
好,坏的标签,是不停在各个角色之间调转腾挪的。
我举个例子。
最初,朱朝阳是一个完全的受害者,绝对的好学生。
乖巧,温顺,在学校因为不愿帮人作弊而被欺负,父母离异,拥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和看不起自己的后母,在父亲那还要被同父异母的妹妹夺爱和侮辱。
这个时候观众一定都是对朝阳有移情的,同时观众立场是和那个妹妹和朝阳的爸爸,后母对立的。
但慢慢的,朱朝阳在认识了普普和严良之后,开始不对劲了。
为了普普不被带回福利院,朱朝阳隐瞒了视频证据,最后又和他们联合起来勒索张东升,第三集间接导致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坠楼,事后也毫无歉意和悔意,甚至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重新夺回父爱的窃喜。
黑化开始了。
导演为了完成对观众共情的阻击,在第四集用了一场非常有想法的戏:
朱朝阳过生日的同时,父亲和后母正在殡仪馆要签对女儿尸体的火化同意书。
两个场景,一悲一喜,被交叉剪辑在了一起。
火化这个词被讲出来的时候,立刻接上了朱朝阳点生日蜡烛的画面:
吹蜡烛前倒数的“三,二,一”,被剪进了父亲签署同意书前落笔的最后三秒,来了个非常狠的声画错位。
妹妹的后母哭天抢地的那句“不能签字!”,紧跟着的是朱朝阳的“我希望以后每天我都能像现在这么开心”。
悲痛欲绝的爸妈和正在生日上得意洋洋的朱朝阳构成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对比,而且朱朝阳是妹妹死去的间接制造者。
好和坏在这里调转了.
还是说,根本就不存在好坏呢?
写在最后
这部剧可夸的地方当然还有很多。
比如很多细节伏笔很有意思,你们试试看了后面几集再往前回看,能发现非常多的小伏笔。
还有朱朝阳和张东升这两个人物,其实是对应的,两个人很像,张东升完全就是长大后的朱朝阳,这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设置,解读空间很大。
还有张颂文饰演的朝阳父亲,王景春饰演的警察,刘琳饰演的朝阳妈妈,这三个角色都是符号性的,也很值得聊。
但今晚要是都写了,估计得上万字,而且一下子放那么多信息出来,怕大家消化不了,我们就把一些内容留给下次吧。
等这部剧完结,只要没烂尾,我一定会再写一篇文给大家,今晚没写的内容也会给大家到时候一起补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