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写在前面
今晚写上周上映的好莱坞动画新片《小黄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传》,大家好像讨论的焦点都在这部片的大陆特供版结局(坏蛋改邪归正),而没什么人讨论这部片本身的好坏了。
那我们就来简单回答下这片值不值得买票看吧。
《小黄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传》
从片名也能看出,这部片子连接了《神偷奶爸》正传系列与《小黄人大眼萌》,自这部片子开始,整个“小黄人宇宙”已经构建完整。
《神偷奶爸》正传三部其实讲了同一个问题:人与家庭的和解以及人如何建立自己的家庭。在这个问题上牵扯出了感情、爱、寻找自我与打破孤独等一系列的价值。
到了前传,同样是在讲这样一个问题,只不过由于是前传,所以男主格鲁从中年父亲变成了儿童。
因此,如果说《神偷奶爸》第一部是在讲格鲁作为“父”如何处理与三个小女孩“子”的关系,那么《前传》就是在讲格鲁作为“子”如何在威酷机车王这里找到“父”的安慰。
父子身份虽说发生了调动,但基本内容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因此,同样的内容拍到了第四部,只能说疲态尽显。
总之,这个片子中规中矩,但总归是一场温情的合家欢,音乐好听,小黄人也依旧走在卖萌的前线,家长也可以带着小孩子去看一看。
一
好的方面
顾名思义,这部片子讲的是格鲁的童年,也就是他如何成长为一个坏蛋格鲁的过程,同时引入了“极恶六天王”六个坏蛋角色。
主线有两条:一条是极恶六天王要借中国的十二生肖石中十二生肖的力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坏蛋;一条是格鲁视极恶六天王为偶像,想要加入组织最终卷入了组织内部对领头人威酷机车王的叛变与双方的玉盘争夺战。
作为一部动画喜剧,本片的幽默是有的。
一种是基于破坏产生的幽默感。
这种低幼动画片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心安理得的搞破坏,因为所有的破坏都会机缘巧合地回归正轨,并通过“巧合”与“无厘头”在其中设置笑点。
三个小黄人要飞去旧金山拯救格鲁,却因为没钱买不了票。这时,三人伪装成机长和空姐的形象坐上了飞机,并真的担负起了机长和空姐的职责。
在小黄人开飞机的过程中设置了三处笑点,一是对人类机长的动作模仿,可爱中带着滑稽;
二是坐到驾驶舱里开始看飞行员操作手册,尝试着按动飞机启动的按钮,此时配合着机舱内乘客的反应生成喜剧效果;
三是小黄人斯图尔特对着驾驶舱按钮一通乱按,飞机飞行时的一通混乱更是达到了喜剧高潮。
另一种就是还原了《神偷奶爸》第一部中的恶作剧式幽默。
《神偷奶爸》的英文名翻译过来叫“卑鄙的我”,卑鄙就是不道德,体现在格鲁身上就是他用小孩子恶作剧的方式去做不道德的事,在《神偷奶爸》中通过这种反差感塑造了格鲁的可爱。
《前传》里的恶作剧则是格鲁标榜其是“恶人”的手段,格鲁以为他做了这些事就是大坏蛋了,再一次体现了孩童的可爱。
比如格鲁和小黄人们为了不买票看电影,直接往影厅里扔了一颗臭气炸弹,把厅里的人熏走之后带着防毒面具看电影;
比如格鲁和小黄人们合作,通过作弊手段玩转游戏厅。
这些坏事听起来都无伤大雅,却是格鲁称自己为大坏蛋的资本,因此这就涉及到了对于格鲁的人物设计:
一心想成为一个坏蛋的格鲁,本质上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人。
小黄人的设定就是把格鲁视为主人,但格鲁面对小黄人时没有用颐指气使的命令态度,而是真正把小黄人当作了朋友和家人;
同样,在他被威酷机车王绑架威胁之后,看到掉进鳄鱼池里的威酷机车王依旧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救他。
本片恰恰用这种“性本善”的观点,质疑了片头课堂上的一场戏,戏中老师问同学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有人说医生,有人说消防员,只有格鲁说,他想做超级大坏蛋。
想做坏蛋和想做医生、消防员在这一段是有一种同构关系的,它们都仅是孩子的梦想,在梦想背后反映出来的其实是孩子们的认知与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与格鲁的家庭和教育环境脱不了干系。
父亲的缺位、母亲的漠视让他走向了对于偶像的认同,这个偶像就是威酷机车王,格鲁偷十二生肖石以及恶作剧也都是为了获得偶像的承认。
威酷机车王带着格鲁去银行偷盗的一场戏其实就是标志着他对格鲁的承认,在教导格鲁偷盗的过程中他作为“父”建立起了与格鲁“子”的关系,与《神偷奶爸》中格鲁通过和小女孩们一起生活建立起自己“父”的身份类似,两部片子一脉相承地讲述了格鲁与家庭的和解。
二
差的方面
可惜,这种故事在经历了三部的重复之后在这一部显露出了更大的不足。
最大的不足就是批判性的消失。
回顾《神偷奶爸》第一部,格鲁偷月亮是为了获得母亲乃至全世界对他能力的承认,这样一个浪漫的行为最终引申出了对家庭的批判;
第三部里的反派是一个好莱坞过气童星,因为青春期变声与长痘他被好莱坞残忍抛弃,所以他的最大目标就是把好莱坞炸上天,这背后传达的是对好莱坞利益至上的批判。
本片其实也触及了一点,那就是背叛,但背叛只体现在威酷机车王拿到生肖石后被其他伙伴过河拆桥以及威酷机车王面对伙伴背叛的愤怒上。
换句话说,背叛在这里只是一个行为和结果,这并不足以支撑起观众对威酷机车王的认同和同情,也不能支撑起对五个坏蛋的恨,又谈何批判呢?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为什么要在一个低幼电影里去找批判性?
我一直认为,所有的儿童故事都应该既是儿童故事又是成人故事。
之所以是儿童故事是因为这些故事最后都宣扬了善、爱与成长,而反派的存在则是温和地向孩子讲述这个世界存在的“恶”,但没有恶是不可战胜的。
之所以是成人故事是因为儿童世界本就是成人世界的一部分,这些故事最终都是对情感的体认,都是还原一个孩子本真的过程。《神偷奶爸前传》将这两部分匆匆掠过,太可惜。
其次是科幻设定的弱化导致的想象力不足。
《神偷奶爸》的一大亮点,就是层出不穷的、有着丰富想象力的科技产品,以及这种科技产品的错用带来的搞笑场面。
比如第一部中的“缩小光”,实际上其缩小物品是有时间限制的,那么在失效后缩小的月球在维克多的飞船里迅速膨胀,导致维克多阻截格鲁失败,既产生了笑点又作为剧情紧密的一环。
而本片里选择用中国既有的功夫与奇幻来代替科幻叙事,其水土不服导致想象力被严重削弱。
比如第一部里格鲁的目标是偷月亮,第三部里反派要把好莱坞送上天,而到了这部片,坏蛋的愿望仅仅是要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坏蛋。
所谓的中国元素也仅仅成为了一个陪衬,尤其是片中关于学习功夫的部分,只是几句台词和几个快闪场景就将这场戏匆匆带过;
最后的十二生肖让五个坏人分别拥有了龙、虎、蛇、猴、牛的力量,但这只是最平庸的奇观展现,最后展示出来的依旧只是龙会喷火(这甚至是对西方龙的认知)、牛的蛮暴,虎的攻击就是冲撞、蛇的作用就是缠人。
这与《功夫熊猫》里虎与蛇体现出来的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式的功夫哲学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就是本片对反派形象着墨不够。
片中一共出现了五个绝对反派,剧情分量都差不多,但我看完估计只记得那个修女了,记得她也不是因为她有多么丰满的性格,仅仅是她因为修女身份自带的圣光和蜡烛飞行器令人印象深刻。
反派与主角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说反派的作恶动机与个人魅力不够的话,那么最后一场大战中三个小黄人的爆发、威酷机车王被击败以及格鲁为救威酷机车王的勇气就失去了情绪的着力点,观众往往无法体会影片想传达的情感。
只有反派塑造足够丰富饱满,最后的正义战胜邪恶才会更加深刻、更具有教育意义。
这样的片子才是能长久留存在观众的记忆中,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跟随着观众成长。
像这部《前传》,最后贴片似的几句“改邪归正”的交代势必会被观众早早忘记,更何况原片的结局演完后,厅里的小朋友都快走完了,等到放大陆特供结局的时候,就剩我一个人还坐在座位上。
教育了谁呢?最后只教育到了已经二十多岁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