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开年大赛 | 城垣杯模型大赛专家采访【施卫良】:模型将推动规划行业量化研究的理念和应用探索

城市决策 CityDS
2024-09-04

本期导读


2018年2月,国内影响力最大的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第二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正式拉开帷幕。大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数百名实力战将,并将邀请业内重磅评审嘉宾,上演一场绝对刺激的模型大战。本期,首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冠军胡腾云专访大赛主办方——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施卫良,和我们聊聊对于举办“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的目的和意义、北京规划院的信息化探索历程以及信息技术在推动规划行业转型中的作用、对信息化未来前景的判断以及面对新时代对于城乡规划人员的建议等。

专访施卫良院长,聊聊:

作为城垣杯大赛的主办方,组织本次大赛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北京规划院的信息化探索历程是怎样的?

规划决策支持在推动城乡规划科学化发展方面的主要意义何在?

信息技术在推动规划行业转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面对智慧城市的机遇和挑战,北京的城市规划将如何面对?

作为城乡规划人员,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科学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呢?

.......

作为城乡规划信息化领域的专家,施院长如何解答这些问题?更多精彩观点,尽在完整版视频。

施卫良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总规划师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专访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65344wqag&width=500&height=375&auto=0


采访全程精彩观点

胡腾云:施卫良院长您好,2017年5月北京规划院和中国规划学会新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了首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5月19号第二届模型大赛也马上进入终评的环节,大赛筹备的过程一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主办方请谈下您在当初设计这个竞赛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施卫良:我们组织模型大赛实际上初衷是为了推动整个规划行业在数据量化研究方面的理念探索跟应用探索,一方面是为了动员更多的从业人员,来利用新技术,利用数据资源来开展量化的数据分析、定量分析和研究,更重要的是想推动整个行业在量化思维方式上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在理念、技术方法、实践应用上的创新和探索,从而提升整个规划工作的科学性,推动规划原来定性的分析研究,向量化的分析研究来转变。

胡腾云:北京规划院的信息化建设很早就开始了,这些年也一直处在国内很领先的地位,您能简单介绍下规划院在信息化领域的探索历程吗?

施卫良:北京规划院的信息化建设历程经历了很长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北京规划院成立之前1984年的时候,在当时北京规划局就成立了北京城乡规划数据所,同期也开展了北京航空遥感等多项研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后来建立了院的信息中心,始终围绕着新技术应用,全院的信息化服务和规划综合数据库的建设,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壮大。在这过程当中也跟业内的同行进行广泛的学习和交流,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有益的,成功的经验。到目前为止新技术应用,综合数据库、系统规划平台,规划应用实践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业内也享有一定的声誉,目前我们也是紧跟新技术发展最前沿的东西,从城市的感知、城市的认知、城市决策,还有体检评估的城市评判的四个目标下,都在不断拓展我们的工作。从而让规划信息技术更好的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

胡腾云:施院长刚才您也提到北规院是84年就开始信息化的探索,那在定量模型研究的技术上,这些年也是比较有深厚的积累,无论是从规划决策支持框架,再到研发的规划决策支持平台,那您认为我们在规划决策支持的推动整个规划行业更加科学,更加量化的方面的主要意义是在哪里?

施卫良:实际上在整个规划行业和规划学科当中,大家一直围绕着规划方法论,来展开讨论或者是研究,但是以往的规划方法和规划方式,从我参与规划开始可能更多地基于经验的总结,或者更多地来自案例的总结,但是真正的从城市发展自身这种科学性的总结来看,还是不足的,特别是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面对的日益复杂的城市问题及综合性的各方面的向北京城市病的各种矛盾,我觉得迫切需要从以前的经验性的规划,定性化的规划向量化研究来转变。那么通过规划模型,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来解决多方案比选综合评估评判的规划决策,通过量化分析来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胡腾云:规划行业已经面临着势在必行的转型,从社会或者是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来看,也从北京规划院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您认为信息技术是如何来支持规划行业转型的要求的?

施卫良:从目前规划改革的要求来看,更加体现了规划的综合性,体现了规划这种宏观战略的引领作用,那么也体现了规划的全领域、全空间、全过程,体现了更多地社会广泛参与。那么在这种前提下,规划信息化的发展就是适应这种改革的要求,特别是在数据的支持、模型的支持,还有各项标准规范的衔接,打通技术环节上,起到规划信息化的作用。那么在这个方面,实际上恰恰是这种规划信息化的规划模型作用,能够打通各专业领域之间的各技术连接的节点。打通他们的综合统筹,在平台上形成联通的环节。

胡腾云:您有提过像“云规划”的理念,其实是去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宏图式的规划模式,转向成一种自下而上微小更新式的规划方式,您能通过一到两个案例谈一下云规划这种理念具体的实践应用么?

施卫良:就像刚才谈到的规划改革一样,实际上,我觉得未来的规划更是趋于一个规划平台的作用,所以提出了云规划的理念,那么体现在数据的汇集,智慧的汇集和动力的汇集,我们也在努力的朝着构建规划云平台的方向,再做一些探索和时间,比如说我们在天通苑、回龙观地区更新和改造规划当中。就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广泛的公众、社会还有技术部门的广泛参与。我们通过这种大数据的调查分析和模型的测算,了解到回龙观当地面临的职住矛盾的问题,交通出行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公共服务,缓解IT产业家属来回归回龙观就业的策略。也提出了构建从回龙观到上地的一条自行车专用路的规划实施设想。到今年已经列入到政府的专项实施工程项目,我们后续也在规划上,在设计层面上继续跟进。同时,在去年我们继续推出了“回天有数”的工作计划,那么就是把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规划平台这种思路和模式,能够扩展到整个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的下一步的更新实施改造,动员更多地社会资源、社会力量,能够参与到这个工作当中。


目前清华同衡、中规院,也参与到了我们一些社区治理、社区营造、旧区更新、老城保护的这种案例中,也迎接更多地社会资源共同的来做存量规划的改造工作。在这种工作当中,实际上是一种数据资源和智慧和动力资源相结合的过程,那么他们就是进一步把我们的信息技术和我们的感知社区,感知社会的这种能力和居民更广泛参与存量改造参与主动性能更好的结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云规划的一种理想吧!

胡腾云:近几年“智慧城市”理念不断得到各地政府的认可,甚至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提升到了一个战略层次要求,那么说智慧城市是机遇也好,挑战也好,北京的规划是怎么面对这个情况的呢?

施卫良:北京实际上也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包括我们最新开展的副中心规划当中,也在对标雄安,特别雄安提出来要建设数字城市的队伍,和世界城市相对应,但是有很多工作实际上我么们还在深化研究当中,那么我个人觉得应该包括四个方面,从规划层面上加以巩固完善:第一就是要建立一套集合各部门数据的综合数据平台,目前规土合并之后,我们也在整合其他部门的数据平台,这样为城市的定期体检评估和动态监测提供服务,城市运行当中规划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加以纠正和调整。第二就是要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网络,包括城市智能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来保障城市的有效运营和管理,提升整个服务的效率。第三就是结合我们规划特定的区域,来开展智慧示范区的建设。比如在通州的特定区域提出了要建设智慧示范区,那么示范区就是率先让这些创新性的智慧城市的技术,比如说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电网加以示范应用,然后进一步推广。第四就是建立这种普惠精准的智能的公共服务体系,让智慧城市为老百姓,为市民提供服务。那么这种体系的建立,也是建立了在我们这种智慧分析的基础上,城市决策模型实际上在通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选点当中,也发挥了应用的作用,为精准配置各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卫良提供了保障。

胡腾云:城市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从一开始的建筑学为基础,发展到城市规划学科,再到加入了社会学、生态学或经济学的一些学科进来,作为这种规划人员或者在高校学习规划学生来说,我们怎么样去面对这种不断变化,或者说更加复杂的这种城市研究,城市问题呢?

施卫良:好像面临的城市问题越多,对规划师提出的挑战就越多,大家面临的压力也都大,但是现在随着知识的普及,基础的普及,我觉得在这个年代,跟我们刚才参加工作的时候,我觉得可以利用的知识跟技术手段也更加的丰富,所以我觉得对于规划师来讲,要适应这种现在复杂性有三个方面:第一还是要拓宽视野,吴先生说要建立人居环境科学,他就是把单纯的园林建筑、园林规划通过这种生态、人文、社会这种知识的背景把它组合起来,那么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更宏观、更宽泛的这么一个大规划的体系。在这种前提下,我觉得从规划师来讲,就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的背景,然后适应这种规划日益强调社会、人文、生态,包括技术的这种要求。那么第二就是利用和掌握这个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随着目前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发展,实际上将来会成为规划师的一条腿,能够帮助规划们解决很多问题,包括前边谈到的决策模型的应用,实际上是规划师重要的一个工具。那么包括绘图的工具也好,这个知识的数据库数据包也好,实际上都会为规划师提供更多地工具和手段,那么大家要学会这个工具。第三个我觉得是最重要的还是要秉持规划人的价值观,这个也就是大家都在提的不忘初心。那么规划师的初心是什么?我觉得规划师的初心是要构建一个和谐、美丽、宜居的家园,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智慧城市更多的体现在人的这种对价值观的认同,否则你技术再好,价值观的方向错了,可能对城市带来的是灾难性的,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秉持人文、科学、公益、建设美丽美好家园的价值观,这种价值取向将引领着我们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

胡腾云:感谢施院长的采访,相信施院长刚才的阐述和见解,不仅对于竞赛的参与人员受益匪浅的,我觉得也是对于规划行业的一个启迪,非常感谢施院长的分享,那么5月19号的第二届规划决策支持大赛也将进入终评的环节,我们期待这一届的大赛会更加精彩!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城市决策


ID:city-ds

欢迎关注!


往期回顾:

2018开年大赛 | 第二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怎能错过?

2018开年大赛 | 六大热点带你重温往届赛事

2018开年大赛 | 报名提醒,快到碗里来!

2018开年大赛 | 报名提醒,倒计时三天

2018开年大赛 | 上届优秀获奖团队专访:【胡腾云】基于城市内部多种土地利用的空间扩张模拟研究

2018开年大赛 | 上届优秀获奖团队专访:【唐婧娴】利用街景图片实现街道空间品质的智能评价

2018开年大赛 | 上届优秀获奖团队专访:【牛方曲】从解析到预判,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的演化模拟

2018开年大赛 | 上届优秀获奖团队专访:【蒋金亮】除了模型,我们还搭建了城市风环境分析应用平台

2018开年大赛 | 如约而至,终于等到你们!

2018开年大赛 | 大赛战前预热,选手风采展示

2018开年大赛 | 大赛战前预热,选手风采展示(二)

2018开年大赛 | 成果提交模板在这里!!选手们看过来!

2018开年大赛 | 城垣杯模型大赛专家采访【党安荣】:20年亲历新技术,我眼中的大数据、规划模型、人工智能

2018开年大赛 | 城垣杯模型大赛专家采访【詹庆明】:模型将在大数据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8开年大赛 | 大赛成果提交4月30日截止,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将设专场交流!

2018开年大赛 | 城垣杯模型大赛专家采访【钟家晖】规划决策支持模型是量化分析的有效方法和工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ityD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