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琼 刘宏达|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建构历程、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摘要:党的百年思想政治工作史,就是一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建构的探索史、创新史。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百年建构,经历了初步建构、系统建构、专业建构、现代建构四个阶段,不断探索和完善了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和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等方法体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时代加强和完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需要我们汲取历史经验,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坚持与党的建设进程相贯穿,坚持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相契合,坚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与人的思想行为需求相适应,坚持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相融合。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党的百年历程中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党的百年思想政治工作史,就是一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建构的探索史、创新史。认真总结党百年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建构历程、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对于我们“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治党治国中的生命线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
建构历程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1](P160)。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探索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法体系。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谋求民族独立解放而进行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进程。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农运动、创建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扩大统一战线和做好群众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生命线地位得到充分彰显。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党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初步建构了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法体系。一是在改造知识分子方面,形成党的理论宣传方法体系。如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将《新青年》改为党的公开理论刊物,组织翻译《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二是在组织工人和农民运动方面,形成党的组织动员方法体系。如《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规定,成立工会组织的目的是“教育工人使其在实践中能够实现共产党的思想”,探索“组织工厂工人的方法”;《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宣言》中规定,其使命是“训练一般能领导农村革命的人材出来,对于农民问题有深切的认识,详细的研究,正确解决的方法,更锻炼着有农运的决心”等。三是在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方面,形成党领导武装力量的方法体系。如《古田会议决议》中,对士兵政治训练作了专章规定,明确提出了上政治课、早晚点名说话、个别谈话等政治训练方法。四是在探索新政权建设方面,形成党加强群众工作的方法体系。如《宣传工作决议案》中强调要特别注意对于一般群众的宣传工作,如公开发行日报党报、设立工人学校读书班等,以接近和影响工人群众。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系统建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党全面领导国家政权建设、系统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体系的奠基时期,党系统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一是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形成党的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如毛泽东对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进行概括,系统提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对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工作方法进行总结,拟定《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等。二是在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方面,形成党领导科学文化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如通过开展思想改造运动,帮助知识分子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理念;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设立政治辅导处和辅导员制度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并相继颁布《高教六十条》《科研十四条》《文艺八条》等配套制度。三是在巩固国防方面,形成党领导军队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如通过颁布《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系统建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强调“政治运动和经常教育相结合,既要重视政治运动,又要抓紧经常教育”等。四是在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形成党领导工业农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如通过颁布《工业七十条》,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管理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明确国有企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要求等。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专业建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党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深入推动社会主义体制机制改革,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历史阶段。党中央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科化体系建设,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专业化建设。一是建构理论研究体系。1984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实践体系等进行系统建构,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体系研究创造了条件。由此开始,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研究的理论成果逐步增多。二是建构专业教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纳入自身的重要范畴,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成为学科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内容,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的一些典型经验方法,如说理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法、疏导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等,得到了理论提升和教学推广。三是建构专业素养体系。党中央着眼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将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列入思想政治工作者专业化素养培育和评价体系。如1984年11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就包含对科学方法的素养要求等。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代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伟大历史进程。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推动方法的创新,系统构建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现代方法体系。一是推动传统方法的优势继承。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不断得以发挥,其传统方法也得到继承与创新。如通过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等,使党的理论宣传方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施国家荣誉制度、组织国家纪念和重大庆典活动、开展道德模范和最美系列人物评选表彰等,使榜样示范方法的优势作用得以充分彰显等。二是加强现代方法的数字赋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形成其特有的网络化方法、大数据运用方法、人工智能分析方法等,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方法体系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三是厚植方法创新的文化根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会成员成长成才的全方位、全过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强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而为自身的方法创新提供厚实的文化基础。四是增强方法运用的管理协同。党中央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加强全社会的力量协同。如在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强调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各学段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强调善用“大思政课”等。
2
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
建构的主要成就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是在党百年奋斗伟大进程中不断建构和完善的,既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要作用的成果体现,也是对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生动阐释。总结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建构的主要成就,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把握。
1. 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方法体系日益完善。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使党的理论宣传教育方法体系日益完善。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运用多种方法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一是运用媒介传播法,以报纸、书刊等传播媒介为方法实施载体,通过载体承载的思想内容来实现宣传教育的目标。二是运用公开演说法,革命领袖和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以公开演说的方式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道理,从而使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灌输。三是运用会议传达法,围绕特定的议题召开工作会议,通过在会上系统传达与议题相关的信息与要求,以达到布置工作、鼓舞人心等作用。四是运用课堂讲授法,以专题授课培训的方式在固定的课堂讲解理论知识,以实现知识的系统传播等。这些方法的运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革命任务的深入不断发展并重新组合。党成立初期,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因而运用以报纸刊物为载体的媒介传播法和以革命领袖为主体的公开演说法较多。随着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面向组织内部的会议传达法和面对工人、农民、军队的课堂讲授法也逐步扩大适用范围。进入新时代,传统的宣传教育方法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以微信、抖音为代表的信息交流传播平台成为媒介传播法运用的新载体,公开演说法、会议传达法和课堂讲授法也从现实空间延伸至虚拟网络空间,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网络中收看现场直播、召开线上会议、聆听线上课程。
2.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的方法体系日益成熟。思想政治动员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政治任务而开展的组织宣传和思想发动活动。毛泽东认为,政治动员“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2](P481),让军队和人民明白为什么要打仗以及打仗和自己的关系。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党加强思想政治动员的方法运用,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宣传鼓动法,通过劝导、灌输、说服对社会大众进行价值观引导和塑造,以获取政治认同和心理支持,如召开誓师动员大会等。二是群众运动法,通过鼓励、动员等方式使人民群众参与到具有明确价值导向的政治活动中,通过群体间的相互感染和影响从而教育、鞭策民众,如抗美援朝运动。三是精神激励法,以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等非物质化的精神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的内在潜能和革命热情,以鼓舞动员人们参与国家建设,如“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热潮。四是集中教育法,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分阶段开展的主题固定、对象集中的教育活动,如定期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等。建党初期,思想政治动员法多从操作简单、覆盖面广的宣传鼓动的方式入手。新中国成立后,党对政治动员法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群众运动法、精神激励法也紧密服务于生产发展和国家建设。在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网络动员等方式进一步结合,成为党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应对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的重要手段,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思想政治动员方法发挥了强大的思想凝聚和力量整合作用。
3. 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体系日益融合。经过百年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形成以企业、农村、机关、社区、网络和各类群体为主要对象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也形成了与基层群众工作相融合的方法体系。一是将知识普及性教育与思想政治引领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开展普及性的知识教育活动提升人们的理性认知,并促使其精神面貌发生改变。如为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开展识字扫盲、卫生防疫、破除封建迷信等知识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农民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二是将群众性文明创建与思想价值引导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效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如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中,通过打造“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清源”“护苗”专项整治等,积极构建天清气朗的网络精神家园等。三是将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即通过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的诉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高校针对经济困难、心理障碍、就业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加强经济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帮扶工作,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等。
4. 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方法体系日益完备。党中央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精髓,形成伟大的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中国人民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也为发挥社会道德教化作用的方法体系建构创造了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价值引领法,通过“中国梦”凝聚全社会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社会成员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新创造。二是文化熏陶法,借助环境建设和文化氛围营造等,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运用文化熏陶法勉励青年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壮志奋勇拼搏。三是自教自律法,通过发挥个体的自我道德修养作用,形成全社会成员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的道德建设机制。如2019年颁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就对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出了明确要求。四是法制约束法,通过发挥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等约束作用,引导人们坚守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自觉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等。
5. 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方法体系日益强化。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史,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不仅是党永葆自身先进性、纯洁性的制胜法宝,更是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地见效的硬核力量。从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方法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党内教育法,面向全体党员开展的经常性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使命,以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政治素质,主动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二是榜样示范法,通过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染、引领人民群众,使其在榜样的感召和鼓舞下学习榜样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荣誉表彰法,通过颁发荣誉证书、举行表彰仪式等形式对英雄模范人物予以肯定,并给予相应的精神激励或物质嘉奖等。四是观察体验法,通过实地走访、虚拟现实等方式感受现实事件的发展进程和重温历史事件的变化过程,使参与者能够增强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五是实践锻炼法,通过将党员干部放到急难险重的岗位和重大工作任务中经受磨练,激励他们在攻坚克难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成长为促进党各项事业发展的“排头兵”等。
3
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
建构的基本经验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建构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实践之中,对其基本经验进行总结,既要立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进程和基本规律,又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本质要求及其创新运用的变化特征。
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开展具体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具体表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
2. 坚持与党的建设进程相贯穿。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党的工作任务比作“过河”,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作“桥或船”,认为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就不能顺利“过河”。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运用服务于党的工作任务,贯穿于党的建设进程。革命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任务是政治动员、凝聚人心,为党的建设筑牢思想根基。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任务转为恢复国力、发展生产,为党的建设奠定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任务变为服务经济发展、提升全民素养,为党的建设注入发展动能。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任务上升为服务治国理政、满足人民期待,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战略支撑。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建构的过程中,要紧扣时代主题和党的建设主线,密切服务治党治国的中心任务。
3. 坚持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相契合。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同样,实践性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基本属性之一。坚持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相契合,既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实践性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实践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发挥方法的桥梁纽带作用,确保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提升对事物发展方向的预判性,实现自身功能结构的螺旋上升和不断完善,才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4. 坚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源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文化基因。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共产党人学贯中西,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践行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大力弘扬者。一方面,在方法运用时主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继承古圣先贤的治理哲学。毛泽东就曾将中华文化中的“经世致用”凝练为“实事求是”的哲学方法论,赋予了中国古代哲学新的时代意涵。另一方面,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让传统方法焕发新的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在浩瀚典籍的“古为今用”中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新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蕴。
5. 坚持与人的思想行为需求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坚持运用与人的思想行为需求相适应的工作方法,让人们感受到尊重、关心和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发挥效用。为此,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每个单位、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去做思想工作”[4](P380),不断提升方法选择和运用上的针对性、多样性和创新性。一是根据个体差异确定工作方法,创设个性化的工作环境,让个体感受到关注和尊重,激发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力。二是增强外部供给,提升个体选择的多样性,为个体提供更加自由的选择空间,满足个体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性运用,根据人的思想行为需要创新方法运用的载体、环境,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6. 坚持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相融合。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每一次工作方法的重大革新都离不开生产力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坚持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相融合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这种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赋能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囿于现实条件,多采取平面、单一、易于操作的方式。时至今日,信息传输途径更加丰富多元,全方位、立体化、定制化的新兴融媒体在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为传统的工作方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如运用“5G+VR”技术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二是新技术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如借助网络新媒体和交叉学科的技术优势,创新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法、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了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智慧生态。
参考文献
[1] 荆惠民.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7).
[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程 琼,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宏达,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17BKS127)、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20HMY011)、湖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重点项目(2020SZA02)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 | 马 程
审核 | 张永平 罗 佳
长
按
关
注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
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会专业委员会会刊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