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览(二)丨一个支点,翘起地球: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您正在阅读的是“广大招生”第1147篇推送
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School of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格物穷理,驾光驭电,仰望星空
学院简介
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2020年由原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整合成立。现有物理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天文系、大学物理教学部和实验中心。有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教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和材料与化工硕士三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开设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为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广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689人,研究生121人。
学院有优越的学科和科研平台,拥有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天文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市级重点扶持学科(凝聚态物理和天体物理)、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大湾区分中心、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与背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天文观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天文观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设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广州大学联合天文研究中心,共同运行国家天文台-广州大学1.26米光学红外望远镜。建有天体物理中心和新型信息功能材料研究中心(黄埔)两个校内二级科研机构、以及超快(飞秒)光学、固体物理与材料、光纤通信及传感等院级实验平台。我院积极参与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在平方公里阵(SKA)、中国空间站望远镜(CSST)、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中承担科学与技术研究。
近年来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0项;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各类科技奖励13项;近5年本院师生在自然-通讯、自然-天文、物理评论快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ESI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发明专利20余项。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正高19人,副高21人。博导8人,硕导49人。有中科院双聘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省级人选 3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2人,云岭学者1人,洪堡学者2人,香江学者1人,1人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近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课外科技竞赛,获“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8项;省级金奖1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55项。
本科专业介绍
物理学(师范)
2019年度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及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学基础,受到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熟悉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中学物理的教学方法,能在中等学校从事物理课程教学及物理教学研究,具备在物理学、天文学、材料科学、物理教育等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能力。
主干专业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普通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等。
专业特色:物理学专业是广州市特色名牌专业。依托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天文学、凝聚态物理),一个省级物理实验示范中心;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以培养学生物理专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积极开拓学生科研能力,学生在本科阶段可加入物理学、天文学、材料科学等科研团队,助力成才。
职业发展方向:中学物理教师,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师、科学普及工作者,攻读物理教育、物理、天文、材料等领域研究生等。
物理学(非师范)
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适应广东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旨在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宽厚扎实的数学基础、物理学理论基础,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受到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训练,具备持久创新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院所和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或者继续攻读物理学、天文学、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生。
主干专业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
专业特色: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为满足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深厚数理天文基础,具备持久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物理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州市特色名牌专业。利用我院优质师资队伍资源和优良的学科研究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构建科教深度融合的专业培养体系,以高水平前沿课堂为引领,以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为过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发展方向:攻读物理、天文、材料等基础和工程技术领域研究生;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产品维护等。
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国民经济、国防军事、半导体工业等起着必不可少的支撑作用。物理学专业背景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很有优势,既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又具备工程领域的根基。物理学专业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毕业生既具备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也拥有在应用物理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高科技开发的实际业务能力;物理学专业学生所特有的专业素养,使他们具有持久的专业发展后劲和较强的开拓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适应广东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具有德才兼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优良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具备包括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基础科学知识与工程应用知识,具备材料设计与研究能力的高层次材料专业人才。
主干专业课程:物理化学、固体材料结构基础、材料学实验基础、材料物性、材料物理实验方法、固体物理、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制备与加工、无机化学、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先进光电材料、材料学导论、先进陶瓷制备与加工等。
专业特色: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为满足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深厚材料科学基础,具备持久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了新能源材料方向、新型信息功能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与工程方向等专业子方向,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考研、就业及以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性优势和竞争能力。
职业发展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攻读材料领域的研究生,或在电子信息、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建筑、机械、等众多行业进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是国民经济各工业部门、航空航天、邮电通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公司等急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宽专业面综合型的人才。
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材料学是科技前沿与基石学科,材料作为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一直占有领引地位。新材料的发现或原有材料新结构的设计,不仅直接推动了当今世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如太阳能利用、生物基因芯片、信息存储、纳米技术等,也为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尤其对国家近几年一直倡导和大力资助的新型信息材料、器件和技术,以及新型清洁能源材料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019年度首批“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8年通过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科学、计算机以及光电领域专业知识基础,能够综合运用光电器件与系统设计、光电检测、智能光电信息处理等技术手段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较宽的科技视野、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实践创新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光电领域发展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主干专业课程:应用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工程数学,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
专业特色:1.智能光感知,旨在适应国家重点推动的科技新宠——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制造领域提供精准的感知与识别能力;2.光电材料与器件,适应珠三角光电产业对高性能光电器件的需求,为信息、能源、生物等领域的前沿发展培养人才。
职业发展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物理、天文、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生,可以在光电检测与传感、光电成像与识别、光电材料及光电器件、光学设计、激光应用、光通信、光电系统集成等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管理、销售等工作。
人才培养条件
我院各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课程教学团队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活跃于学术研究或技术研发前沿,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完备,注重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科研平台资源和科研项目资源为本科生提供了成长的沃土。近年来平均就业率为91.75%,考研升学率为21.71%。
师资力量
(1)名师介绍
陈建生:中科院院士(双聘) | 樊军辉:曾获国家杰青、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市教学名师 | 郭康贤: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粤优秀教师 |
张靖仪: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 巴丹尼: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特聘教授、ESI高被引学者 | 王锋:曾获云岭学者 |
陈曦: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 张涛:曾获洪堡学者 | 郑仁奎:曾获洪堡学者 |
刘翠红:广州大学教学名师 | 皮飞鹏:广东省本科高校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近三年引进的优秀海外博士(博士后)
王锋(日本公立高知工科大学) | 张涛(瑞士Paul Scherrer Institut) | 郑仁奎(香港理工大学) |
潘书生(香港理工大学) | 张艳阳(香港大学) | 刘军丰(香港城市大学) |
郭凯(德国马普学会固体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张绍林(韩国庆北国立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中心、韩国东国大学物理系) | 李涵(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
王彬(以色列理工学院) | 张义财(香港大学) | 张伟(瑞典隆德大学) |
张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 | 单文语(香港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 姚玲敏(澳门大学) |
葛军(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 |
教学科研项目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各专业和课程团队在不断的探索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近五年我院省部级教改项目有:教育部第一批、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各1个,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
从大一、大二开始,本科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申请加入科研团队的研究项目,学习如何开展研究。
近3年我院教师获得主持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一览表
实验室介绍
学院实验中心建筑面积一万多平米,下设物理实验室和光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两个教学为主实验室,分别是省级和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固定资产四千余万元。大部分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为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以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提供条件。
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学院设立了多个科研为主实验室。其中天文观测与技术实验室是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广州市重点培育实验室,现有35公分光学望远镜一台,小型科普望远镜20余台,与国家天文台合作运行红外光学1.26米望远镜。近年来,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学院设立了新型信息功能材料研究中心(黄埔)、固体物理与材料实验室、超快光学实验室、光电信息检测实验室等多个先进的科研实验室,固定资产超过三千万元。
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实验配置
符合每人一套设备的国家示范中心标准
光电探测研究设备,
用于半导体材料光电探测性能研究
固体物理实验室的大型真空镀膜系统,
可用于薄膜物理气相沉积
超快光学实验室-超快微观过程研究、
飞秒微纳加工及超快光场调控
国家天文台——
广州大学1.26米红外光学望远镜(NGT)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术竞赛
我院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设有光信息协会、虚拟技术协会等学生科技社团,市级光电科普基地对外开展科普活动等特色活动。学生科创氛围良好,近年我院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数均在全校名列前茅,先后有3项国家级项目代表学校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成果交流,本科生在Nanoscale、IEEE ACCESS等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
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取得优异的成绩,近年来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物理实验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光电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共获国际级3项、国家级38项、省级118项。
特色培养
我院以培养“厚基础、善实践、能创新、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努力探索“理论、技能、创新、实践、就业”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广东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战略发展中与时代同向而行,推进产学研有效结合,加强学院与企业的合作,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综合运用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名师讲堂
澳洲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
R.N. Manchester院士做讲座
广州大学特聘教授陈建生院士做讲座
长江学者、北京理工大学邹炳锁教授做讲座
上海理工大学詹其文教授做讲座
我院王锋教授做讲座
我院张艳阳教授做讲座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第二校园访学
我院多次组织本科生前往国内知名高校开展第二校园访学。访学学生通过旁听课程、举行交流会、参加学术讲座、访问专家教授、参观图书馆实验室等形式,充分体验访学学校优良的校风学风、领略学术氛围与大学精神。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云南大学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专业特色活动
学院提供丰富的机会,欢迎本科生参与光电科普基地、天文科普基地、科技辅导团等平台的对外科技活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助理人才成长,实现个人价值。
物理电子节
物理电子节
光电科普基地对外举办科普活动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招生咨询和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外环西路230号行政西楼前座204
咨询电话:020-39366872 张老师
传真:020-39366871
学院网址:http://spee.gzhu.edu.cn/
学院网址二维码
拥有广大的未来欢迎报考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精彩推荐
文字编辑: 郭嘉颖
编辑:郑湘
责编:张伟文 郭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