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回眸之一:一个半世纪前的鸦片战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关于清朝,似乎已经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清朝拒绝“国际社会”,搞“闭关锁国”。
事实上,说清朝闭关锁国,是典型的颠倒黑白的洗脑说法----无非是为了把西方侵略中国的掠夺战争,美化为高大上的正义战争。
清朝 “闭关锁国”?简直是胡说八道!
先说政治上、科技上。
清朝政府一直聘请洋大人在朝为官,而且是负责科技工作的高级官员。《清史稿·职官二》:
“初,顺治元年设钦天监,……以西人汤若望推算密合,大统、回回两法时刻俱差,令修时宪,领监务。……康熙二年,仍属礼部。明年,增置天文科满洲官五人,满员入监自此始。又明年,定满、汉监正各一人,左、右监副各二人,主簿各一人,满、蒙五官正各二人。……雍正三年,实授西人戴进贤监正,去监修名。八年,增置西洋监副一人。乾隆……十年,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十八年省满、汉各一人,增西洋二人,分左、右。四十四年,更命亲王领之。道光六年,仍定满、汉监正各一人,左、右监副各二人。时西人高拱宸等或归或没,本监已谙西法,遂止外人入官。”
从清朝入主中原开始,国家天文台基本由西洋传教士把握着,直到道光六年(1826年),西洋传教士一直担任天文台的最高长官。
这,足够开放的了吧!开放的最终结果是:中国一直领先于世界的天文学,被洋大人彻底玩废了。参阅《》
清朝没有闭关锁国,反而近乎:开门揖盗!
再说经济上。
这里只谈海上贸易。
清朝初年,因为战争需要,闭关二三十年。平定台湾之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便“诏开海禁”,以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广东广州、江苏松江为外贸港口,实施多口贸易,相应设闽海、浙海、粤海、江海等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可以说,几乎开放整个东南沿海地区,进行对外贸易。自此,海关制代替市舶司制。长期以来,闽海、浙海、江海三处海关一直生意清淡,其中云台山的浙海海关甚至没有洋船到来的记录;唯有广东外贸生意兴隆。因此,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决定关闭其他三处海关,实行广东一口贸易。保留下来的粤海关口岸,下辖澳门总口、乌坎总口、高州梅菉总口、海安总口、海口总口等5大总口、43小口,“东起潮州,西尽廉南,南尽琼崖,凡分三路,均有出海门户”。
因此,鸦片战争前,中国对西方各国的贸易,主要是在广州,通过十三行进行的。
所谓十三行,大致意思,就是由清朝政府授权负责对外贸易的企业。
有人要说十三行“垄断”了。
说到垄断,十三行真是冤死了!大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才够格称垄断二字呢!当时,全英国及其殖民地,要想和印度、中国做生意,唯有找英国“东印度公司”,别无分店。
也可以说“十三行”腐败。
说到腐败,十三行也是冤死了!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一个繁荣的印度次大陆,任其肆意搜刮、抢劫,竟然连年亏损;公司连年亏损,股东们依然连年索要巨额分红。尽管英国政府为了挽救东印度公司,弄出了美国独立的乱子,但是这家海盗公司依旧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
咱只谈贸易。
随便百度,便知,1840年,中国的GDP,超过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比当今的美国牛得多!当时的英国,尽管霸占有庞大的殖民地,却仍然不如中国。
前年年底,本人参观了广州的十三行博物馆,拍了一些照片。
这是广州出口的 一组数据------“闭关锁国”的中国,出口竟然如此牛逼,持续增长:
那么,中国出口的是些什么东西呢?
其实啊,当时,中国 出口的,还有好多好多的好东西----奢侈品:
中国进口的,又是什么呢?
这,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最有趣的,是上面的这一句话:“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造成了洋货在国内市场销路举步维艰”。
看明白没:洋货在中国没有销路,是因为中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那么,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的中国,如何能够 大量出口 纺织品、瓷器 等工业品和奢侈品呢?
没人解释!没人解释!没人解释!没人解释!没人解释!
这,就是当今学术界的奇特理论、奇特的学术现象。
今天,有一种先进的产业发展模式,叫做“完全工业产业链”------不需要“进口”、自给自足生产、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否应该挨一场鸦片战争?
据洋大人说,在1800年,世界上70%的大城市位于亚洲;在世界十大城市中,中国就占了三个(北京、广州、杭州),而北京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如果搞世界前一百城市排名,中国就更不得了了。
那么,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中国,如何会有这么多的大城市呢?
没人解释!没人解释!没人解释!没人解释!没人解释!
平心而论,洋大人撰写的《剑桥中国晚清史》,比国内专家们要实在得多,因为洋大人承认:与中国相比,当时的欧美的产品,毫无竞争力!参阅《》
总之,号称“纺织业”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即便是纺织品也干不过中国。于是,英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一直就是亏亏亏、赤字赤字赤字,从没占过便宜。
正经生意做不过中国,于是,英国人搬出了他们第一个秘密武器---高科技产品:毒品。
《清史稿》:
“道光元年,复申鸦片烟禁。……十六年,定食鸦片烟罪。初,英自道光元年以后,私设贮烟大舶十馀只,谓之“趸船”,又省城包买户,谓之“窑口”。由窑口兑价银於英馆,由英馆给票单至趸船取货。有来往护艇,名曰“快蟹”,炮械毕具。……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严吸食罪,行保甲连坐之法,且谓其祸烈於洪水猛兽。疏上,下各督抚议,於是请禁者纷起。”
中国政府严禁毒品,英国人变武装走私毒品。
于是,有了林则徐虎门销烟;于是有了鸦片战争。
于是有了这样的结局,《清史稿》:
“赔款,始于道光壬寅江宁之约,二千一百万两。咸丰庚申之约,一千六百万两。光绪辛巳伊犁之约,六百馀万两。乙未中日之约,并辽南归地,二万三千万两。至辛丑公约,赔款四万五千万两而极。以息金计之,实九万万馀两。”
自此,“自给自足”的中国,再也不能“自给自足”,而是将千年积累送给洋人之后,再举国为洋大人打工,终至百业凋敝,民不聊生。
英国人敢于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很简单:清朝军备废弛,有国无防。
英国人敢于发动鸦片战争,还有一个秘密原因:长期在中国任职的洋教士,对中国的情况了如指掌。
开口闭口谈经济、贸易的人,必须牢记一点:西洋人从来就是仗剑经商----打得赢就抢,打不过才坐下来谈生意。
嗯,漂亮一点的说法就是:商业跟着国旗走。
子曰:有文治者,必有武备。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