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伪概念

shengminwujiang 生民无疆 2020-08-19
来自专辑
原汁原味的中国古代史


近些年来,学术界、舆论界一直在炒作一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具体内容是:



广义地说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或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在科学技术发明的许多方面,中国人又怎样成功地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3~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为什么并没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经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如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另一方面,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


     不知何时,这些话被它归纳为“李约瑟难题”五个字。在《社会科学大词典》中,对这五个字是这么定性的:

“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概念。也称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发生科学革命的原因。”


竟然是个“概念”,貌似和“哥德巴赫猜想”类似的大课题啊!

仔细琢磨李约瑟的这段话,大致是这么个逻辑和内容:

1.(似乎,或者假设)中国古代只有经验,没有科学(理论);

2.(如果1成立的话)中国凭什么超越希腊(基于假设:古希腊理论超牛)?

3.(1已经成立了)中国凭什么超越希腊阿拉伯(基于假设:古希腊理论超牛,而阿拉伯又继承了古希腊的一切)?

4.(1已经成立了)中国凭什么直到15世纪以前,一直远远领先于欧洲?

5.(1已经成立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了中国的科学发展?

6.(1已经成立了)为什么中国科学成果应用大大领先于世界(因为存在着中国社会一直比西方繁荣的事实)?

7.(1已经成立了)中国的有机的自然观,又是如何产生的?

不难看出,李约瑟通过一个“广义地说,和一个“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做出了这样一个假设性的结论中国自古没有科学,或者中国科学千年停滞,始终原始。

这就是说,先假定中国自古没有科学,然后,基于这个假设,通过大胆地联想与夸张的推理,弄出了一个“难题”来。

李约瑟同时还有一个隐秘的假设:古希腊文明不仅存在,而且几何学超级牛,比中国牛得多。

李约瑟说中国没有科学,指的是,和古希腊相比,“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

更加奇妙的是,李约瑟一边说中国没有科学理论,一边又说中国有“有机的自然观”!“有机的自然观”不就是有机的自然哲学吗!有机的自然哲学,不就是先进、科学的自然哲学么!其本身难道不是科学的理论?


前面弄清了李约瑟难题的立论基础,我们再来看,鼓吹西方自古牛逼的“专家”们,平时在忙乎啥。

我总在说,若要谈中国古代如何,请先读几遍二十四史之后,再开口,这是门槛。当然,仅读过二十四史,是远远不够的。

遗憾的是,近些年来,似乎是越不读书而敢于胡说八道的人,越是得势,越是红得发紫。

比如,有的连《史记》、《汉书》都没有读过人,却在开讲坛胡侃汉朝史,竟然敢于著书立说纵论五千年中华史。而正是这样的一批人,整天胡言乱语,宣称中国自古不科学。

更荒唐的,这样的著名“学者”,这些年来混得风生水起,威风八面。这样的“著名专家”多了,关于中国自古不科学的谬论,几乎要变成真理了。

中国自古不科学?翻开二十四史,持续不断地专门天文历算、水利工程之类的记载,不是科学?

天文学、数学、水利学、农学等等,不是科学?

中国的历算、水利、农业持续进步,不是科学的进步?

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有哪一个国家有持续不断的、官方修订的科学发展史的记载?

答案只有一个:没有!

   既然只有中国有正儿八经的科学史,为何反倒说中国自古不科学,自古不重视科学?

    他们的答案竟然是:中国没有几何学。

    问题是:

    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人测量了几千年的天---天文学,有24史的《天文志》、《历志》为证;

    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人测量了几千年的地---地理学,有24史的《地理志》为证;

    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建筑了几千年的万里长城、城防工程---有史籍、实物为证;

    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建筑了几千年的水利工程---有史籍、实物为证。

   初中数学及格的人都知道,不懂几何学,是没法干成上述的事情的。

   高中数学及格的人都知道,只懂几何学,也是没法干成上述的事情的。

以天文历算为例。

天文历算,是专门研究“如何向上帝靠近”的学问,只有无知无畏无耻的人,才敢说这不是科学。

    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拥有天文历算发展史的详细记载;只有中国在持续不断地修订历法,历法精度越来越高;只有中国始终拥有国家天文台;只有中国始终拥有一支专业的天文学队伍、专门的天文学教育机构;只有中国的数学和天文观测仪器设备持续不断地进步。

    说到这里,一定有人搬出利玛窦、汤若望,说中国现行的农历是洋大人的编制的。事实是,利玛窦、汤若望死后,欧洲才出现天文台。他们的天文学知识,莫不是来自于耶稣托梦?详情参见《农历是洋人编制的?鼓吹这个,不是无知,便是无耻

     西方编造的《几何原本》诞生史很荒唐,其作者欧几里得竟然是生活在海底龙宫。夸耀西方的几何学的言行,都是很不靠谱的

    事实上,中国唐代国子监的数学教科书《算术十经》,就已经领先世界几百上千年。 明朝末年,利玛窦之流在中国招摇撞骗,必然遭到广大士大夫的鄙视。

   要说清《算术十经,太复杂。宋代学者沈括,比利玛窦早五六百年。为了论述简便,我直接引用的沈括《梦溪笔谈•技艺》中的三段话:     

    “造舍之法,谓之《木经》,或云喻皓所撰。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凡梁长几何,则配极几何,以为榱等。如梁长八尺,配极三尺五寸,则厅堂法也,此谓之上分。楹若干尺,则配堂基若干尺,以为榱等。若楹一丈一尺,则阶基四尺五寸之类。以至承拱榱桷,皆有定法,谓之中分。阶级有峻、平、慢三等,宫中则以御辇为法:凡自下而登,前竿垂尽臂,后竿展尽臂为峻道;(荷辇十二人:前二人曰前竿,次二人曰前絛,又次曰前胁;后一人曰后胁,又后曰后絛,未后曰后竿。辇前队长一人,曰传倡;后一人,曰报赛。)前竿平肘,后竿平肩,为慢道;前竿垂手,后竿平肩,为平道;此之谓下分。其书三卷。近歳土木之工,益为严善,旧《木经》多不用,未有人重为之,亦良工之一业也。

        “审方面势,覆量高深远近,算家谓之“叀术”, 叀文象形,如绳木所用墨斗也。求星辰之行,步气朔消长,谓之“缀术”。谓不可以形察,但以算数缀之而已。北齐祖暅有《缀术》二卷。”

        “算术求积尺之法,如刍萌、刍童、方池、冥谷、堑堵、鳖臑、圆锥、阳马之类,物形备矣,独未有隙积一术。古法,凡算方积之物,有立方,谓六幂皆方者。其法,再自乘则得之。有堑堵,谓如土墙者,两边杀,两头齐。其法并上下广,折半以为之广以直高乘之,以直高以股,以上广减下广,余者半之为勾。勾股求弦,以为斜高。有刍童,谓如覆斗者,四面皆杀。其法倍上长加入下长,以上广乘之;倍下长加入上长,以下广乘之;并二位,以高乘之,六而一。隙积者,谓积之有隙者,如累棋、层坛及洒家积罂之类。虽似覆斗,四面皆杀,缘有刻缺及虚隙之处,用刍童法求之,常失于数少。余思而得之,用争童法为上位;下位别列:下广以上广减之,余者以高乘之,六而一,并入上位。假令积罂:最上行纵横各二罂,最下行各十二罂,行行相次。先以上二行相次,率至十二,当十一行也。以刍童法求之,倍上行长得四,并入下长得十六,以上广乘之,得之三十二;又倍下行长得二十四,并入上长,得二十六,以下广乘之,得三百一十二;并二位得三百四十四,以高乘之,得三千七百八十四。重列下广十二,以上广减之,余十,以高乘之,得一百一十,并入上位,得三千八百九十四;六而一,得六百四十九,此为罂数也。刍童求见实方之积,隙积求见合角不尽,益出羡积也。履亩之法,方圆曲直尽矣,未有会圆之术。凡圆田,既能拆之,须使会之复圆。古法惟以中破圆法拆之,其失有及三倍者。余别为拆会之术,置圆田,径半之以为弦,又以半径减去所割数,余者为股;各自乘,以股除弦,余者开方除为勾,倍之为割田之直径。以所割之数自乘倍之,又以圆径除所得,加入直径,为割田之弧。再割亦如之,减去已割之弧,则再割之弧也。假令有圆田,径十步,欲割二步。以半径为弦,五步自乘得二十五;又以半径减去所割二步,余三步为股,自乘得九;用减弦外,有十六,开平方,除得四步为勾,倍之为所割直径。以所割之数二步自乘为四,倍之得为八,退上一位为四尺,以圆径除。今圆径十,已足盈数,无可除。只用四尺加入直径,为所割之孤,凡得圆径八步四尺也。再割亦依此法。如圆径二十步求弧数,则当折半,乃所谓以圆径除之也。此二类皆造微之术,古书所不到者,漫志于此。”

        第一段,讲的是“几何”知识的应用问题,简要介绍了宋代流传的一部房屋建筑学专著《木经》,即几何学成熟地应用于实际的书。换句话说,宋朝的普通木工,都精通几何学

        第二段,讲的是当今的“数学”问题,说的是:最晚在宋代,数学已经细化为两大专业一为“审方面势,覆量高深远近”的叀术,为几何学一为“不可以形察,但以算数缀之”的缀术,为代数学

        第三段,讲的是各种复杂的几何学问题:刍萌为楔形体;鳖臑是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锥体;阳马为四棱锥;立方为正方体;罂为腹大口小的容器;隙积术则是研究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问题-----用代数学解决几何问题----在算术十经中,这种趋势就越来越明显。

    这就是说,中国的数学,早已大大超越“几何学”,进入数学发展的新阶段了。这,不正是世界数学发展的方向吗!

     古人著述,皆惜墨如金,所以,西洋人称为“皇冠上的明珠”的“毕达哥拉斯定理”,沈括懒得谈,因为太小儿科了,宋朝私塾里的孩童都懂。

    直到利玛窦去世,欧洲人都还没有人涉及沈括研究的“隙积术”问题呢!

    在明朝中国,利玛窦除了好好学习,当小学生,还能干什么?

      利玛窦还跑到中国推销笔算技巧呢!要知道,当时中国精通的孩童,都会用算盘玩加减乘除了。知道算盘吗?



      发明算盘,就是一项极其伟大的数学成就,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在专家们的刻意忽视下,这项成就几乎被彻底湮没了。

         在电子计算器普及前,这就是计算机需要怎样的数学理论基础,才能发明这样的计算工具!

     就在三十年前,在儒家文化圈,典型如中日韩,人们主要依靠算盘,轻松高效地进行复杂的计算工作。一个小学没毕业的人,也可以完成西方高中、甚至大学生才能做的计算工作。

    古代中国数学如何?

    据说,西方科学,喜欢玩“实证”。现在,我们来点“实锤”。

    耍嘴皮子,吹嘘西方古代几何学如何牛,很容易;拿出能验证西方在几何学牛逼的实证,那就难了!

    耍嘴皮子,贬低中国古代几何学如何差,很容易;否定中国古代几何学的客观的成就,那就难了。

    根据史书记载、现实的历史遗存,可知,最晚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广泛使用“几何学”来治理国家、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了。

    绘制地图、统计人口,合二为一,即为版籍,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兴建水利工程,以利于灌溉,改善交通,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基础。

    实现这两项,仅仅捧着《几何原本》吹牛皮是不行的,那得真功夫。

    先说地图。

    中国有个著名的成语:图穷匕首见。这个图,指的就是地图。

    《汉书.地理志》曰: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而太昊、黄帝之后,唐、虞侯伯犹存,帝王图籍相踵而可知。......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


    唐贾耽《进九州图并别录通录表》:

“臣闻楚左史倚相能读《九邱》,晋司空裴秀创为六体;《九邱》乃成败之古经,六体则为图之新意。”


    最晚在三国以前,中国便已经有了成熟的地图学理论与实践。至于沈括所说的古已有之的飞鸟图,其实就是基于古代天文地理一体的画野分疆理论而制作地图的方法。

    1、战国时期秦国的放马滩地图

    2、汉初,马王堆汉墓的等高线地图

    3、宋代绘制的禹迹图


    动辄数万平方公里,甚至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图,是测绘出来的吧?等高线地图,测绘也还比较复杂吧?地图有比例尺、坐标图吧?完成上面的地图,需要怎样的“几何学”理论与实践

    再说水利工程。《史记.河渠书》说:

   

“自是之后(指大禹治水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菑济之间。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馀则用溉騑,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司马迁说,自大禹治水以来,中国的各种水利工程不断。在春秋战国时期,从南方的吴国、楚国,到东方的齐国,从北方的三晋,到西边的秦国,到处都有大型的、卓有成效的水利工程。

    1、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工程

    


 


    2、秦始皇组织完成的灵渠工程


    3、隋唐大运河

  


实施如此规模浩大的工程,事先,要不要做好地质地貌的勘测?要不要准确掌握各地地势、各大水系的水位高低?要不要做好工程量的估算?完成上面的工程,需要怎样的“几何学”理论与实践?

显然,唐代国子监的教科书《算术十经》,是基于实践验证的东西,不是吹牛皮吹出来的,更不是用来吹牛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在西方古代,有代表“几何学”成就的实证么?

    因为古代中国数学高度发达、高度普及,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水利学、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经济、军事、工业、农业、商业、教育水平,和百姓生活质量,都大大领先于世界。因此,西洋专家动不动便称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其实,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创造,远不止于“四大”。

 中国人的发明,涉及衣食住行,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一分钟也离不开。

不信?咱只说吃的。全世界就咱中国人吃得最好。

同样的食材,只有中国人能够创造性地做出各种美食:

1、米饭、包子、油条、饺子、面条、豆腐、豆浆……

2、中国菜、中国汤、中国羹、中国调料……

3、锅、碗、瓢、盆、碟子、汤匙、筷子……

4、中国培育出的无以计数的农作物,从主粮,到菜蔬,到零食,到瓜果……

    所以,直到今天,中国人无论到了哪儿,除少数脑袋有问题的人,都会念念不忘中国美食。    

    从此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智慧!近些年来,同样的技术,一旦到了中国人手中,很快就会创造性地利用,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所以,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中国就成为全球制造大国。

    仅就饮食而言,西方人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体现在哪?

    就那长面包、短面包?就那撒把盐煮的冒血丝的玩意?

    即便是咖啡,也与西方人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丝绸之路”这个词儿,如今很火爆。必须知道,这个词儿,是洋大人创造的,主要指自汉朝以来,中国联通欧洲的贸易之路。

 号称自古玩“商业文明”的欧洲人,为什么偏偏称之为“丝绸之路”呢原因很简单: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是丝绸,从欧洲进口的是黄金。

 据欧洲人说,想当年,欧洲人用黄金,换取换取同等重量的中国丝绸。即一克丝绸价值一克黄金。当然,中国出口到欧洲的,远不止丝绸。比如,中国生产的铁,在欧洲也能卖出好价钱。

嗯,欧洲确实是商业文明,啥都不会做,一切靠卖。

所以,这条商道,只能叫做“丝绸之路”,如果称为“黄金之路”,欧洲人脸上总归不太好看吧。

代表古代欧洲自古科学的,难道就是:挖金矿、炼黄金、造金币,用黄金换取一切?  

   直到16世纪,西方的国王贵族都是文盲,而中国城乡书声琅琅,到处是书店图书馆。这个世界上,大约只有欧洲的文盲,才充满科学精神。

19世纪时,西方人只能靠卖奴隶抢劫为生,而中国人吃得好穿得好还有闲钱耍。这个世界上,大约只有欧洲人贩卖奴隶,才属于商业文明。

19世纪时,西方人与中国人做生意,总是赔得一塌糊涂,只能靠向中国贩毒。这个世界上,大约只有欧洲人武装贩卖的毒品,才属于高科技产品。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那一刻,在中国面前,代表欧洲的“自古科学”的,一是白银,二是鸦片。

1795年,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某些人以为乾隆皇帝是 “闭关自守”吹牛皮,此乃大缪。

洋大人编写的《剑桥中国晚清史》说:


“1760年以来,外国人通过广州参加中国贸易已经完全有了基础,但是它并不意味着外国对中国的入侵已达到了使欧洲的海上贸易和中国国内的内陆贸易进行接触的程度。的确,后者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往往超过欧洲的商品。中国从外国得到的是原棉、白银以及通常是销路不佳的毛织品,而输出的则是昂贵的茶叶、丝绸、瓷器、漆器和其他手工业产品。1840年以前,这类贸易在中国国内增长仍然无法统计。



看见没?1840年时,中国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欧洲的商品;中国出口的是工业制品,进口的呢,除了白银,就是原材料。

于是,欧洲人推出了代表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经典产品:鸦片,即毒品。随后,又用上了枪炮,政府组织的武装贩毒,于是,欧洲人胜利了。

至今,最能代表西方的科学精神的,大约就是枪炮了。

 我知道,有人要来玩套路了:你说中国自古科学,鸦片战争中,怎么被洋大人打成那个熊样?

 这话,有小学生的逻辑水平吗? 隔壁老王很有钱,能证明老王的祖祖辈辈都很有钱吗?隔壁老王很穷,能证明老王的世世代代都是穷光蛋吗?

中国的科技是走向衰落的过程,发生在清朝。

导致中国科技衰落的原因,不是因为闭关自守,而恰恰是:清朝无底线的“对外开放”详情点击清朝科技是如何落后于西方的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受西方欺负的历史,总共不过百余年。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中,仅仅是一会儿的功夫。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中国便又雄起了。中国正在进步,中国还会继续进步。否则,美国人着急个啥?




相关文章:

清朝科技是如何落后于西方的

农历是洋人编制的?鼓吹这个,不是无知,便是无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