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方伪造极不靠谱的泥版文书、楔形文字,是为了画一张世界地图

shengminwujiang 生民无疆 2021-03-24

      据现行西方史,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若干年前,西方史宣称: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埃及。

      后来,也许是发现埃及那个旮沓,地盘确实太小了;也许是因为不符合科学常识,反正,近些年,西方人宣称

      以前搞错了!西方文明,主要来自于巴比伦,不是埃及!

     足见,西方学术“主流”,也有集体犯傻的时候啊!足见,洋大人说的,也未必总是靠谱,完全是可以怀疑的。

     



      当年,西方人通过海龙王雕刻的水上漂的“罗塞塔石碑”,发明了古埃及文字,创造了“埃及学”,进而发现古埃及文明。

      那么,西方人是如何发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呢?

      据说,近百年来,在两河流域,考古发掘了大量泥板文书,最早的泥版文书是大约公元前3000年的,即有5000年历史,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之久,即最晚的泥版文书为公元元年前后。

      泥版文书是用楔形文字书写,内容无所不包,宗教、契约、法律等等。至于科学技术,那可了不得了,数学、天文学、历法、地图、城市平面图,应有尽有。



      当然,还必须有几千年前、用金刚钻雕刻了“法典”的石碑,那是西方法制的起源。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就这样成了。

 古埃及文明泪流满面:前几年还是爷爷,一夜之间,降格为孙子了。据说,早在1887年,在开罗尼罗河畔的泰勒·阿玛尔纳村附近发现了一批密藏泥板。这些刻有数行整齐的楔形文字的泥板,主要是埃及法老埃赫那吞的外交和行政信函。

自此,西方文明不再是走出埃及”,而是“走向埃及

根据西方学术发展趋势再一次善意提醒广大官科、民科:

1.依然在非洲找祖宗的人,落后西方100年,是学术弃儿。

2.依然在西亚找祖宗的人,落后西方50年,是学术孤儿。

3.在南亚找祖宗的人,则属于无头苍蝇,是学术流浪儿。

 

一、子虚乌有的泥版文书

1

        泥版文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夫妇编著的《新全球史》介绍说:

   

“苏美尔书吏在书写的时候,使用一种芦苇制成的细而尖的笔,用它们在湿泥版上压印留下了像楔子形状的痕迹,……把泥版在太阳下暴晒或是在炉灶内烘干之后,泥版变硬,上面的文字也永久的保存下来。”


中国的土坯砖,西洋的写字本


      简而言之,在半干不干、抹平了的泥巴上刻字----通俗一点说,就是在土坯砖上刻好字,放在太阳下晒干,这就是“泥版文书”了。

      土坯砖,这东西,中国人都很熟悉。自古以来,中国农民,人人都会做。


这是几十百把年前的土坯房

      


      西方伪史宣称:巴比伦的土坯砖,能埋在地下四、五千年之后,依然完好无损、字迹清晰!

      把一块土坯砖埋在地下,三、五年后,再挖出来看看,会是什么样?成泥了!

      把一块土坯砖搁在地面,三、五十年后,再回来瞧一瞧看一看,会是什么样?成灰了!

      据西方史学界的“信史”----《旧约全书》:这一带曾经大雨一个半月、洪水滔天,难道土坯砖不会变成稀泥巴!

2

       据说,巴比伦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教育十分发达,学校教育非常成熟。

       据说,在不知猴年马月的年月,巴比伦就诞生了类似当今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的著名学府,比如:乌鲁克学校(Uruk)、希拔学校(Sippar)、波希帕学校(Borsippa)。

      据说,在新老巴比伦的学校,就已经有了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等,其师资、制度等之完备,与当今不相上下。

      据说,考古发掘了大量泥板文书之中,有不少,就是当年的学生的作业。

      洋学者为巴比伦的学校考虑得十分仔细,但还是出了很大一个纰漏-----他们忘了给每一所学校配备几十上百名砖瓦工,随时伺候着!

      你想啊,巴比伦学校的学生,是用半干不干的泥巴做作业的,一所学校,每天得消耗多少块泥巴啊!

      我们知道,泥巴太干了,没法用;太稀了,更没法用。要想保证学生做作业的泥巴需求,只能现场和泥巴,现场做成型。



      

      纵观出土的泥版,一块泥巴刻不了几个字。

     倘若语文老师布置学生写作文,而每个学生都写三两千字的作文,那得用掉多少泥巴块啊! 

     倘若做完语文作业,老师又布置学生做几何题,那么,每个学生都要用土坯砖画图、计算,那又得用掉多少泥巴块啊! 

      一所学校,最少也有几十名学生吧。一名学生,一天用100块砖,50名学生,一天就得消耗5000块砖!

      每一所学校,都拥有一个小型砖瓦厂!        

3

     巴比伦的各地方的衙门,因为不断地撰写上传下达的公文,所以,都拥有一个中型砖瓦厂。

      巴比伦的朝廷,因为不断地向全国下达圣旨,每天都得用海量的土坯砖。所以,拥有一个超大型的砖瓦厂。

      如此看来,巴比伦王国的朝廷、各级衙门所在地,一定有N个巨大的坑----挖泥巴挖出来的!

4

       巴比伦的文教、科研工作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们每天早上上学、放学时,如何背上书包。

        巴比伦的孩子们上学、放学时,背不背书包?

        巴比伦的书,是什么?是一块又一块的、沉重的泥巴块!




      当今中国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书,即便只是半本的内容,刻在巴比伦的泥巴块上,至少也有50块吧?半本语文书,加上半本数学书,合在一起,怎么也有100块泥巴块。

      这泥巴块,和中国的土坯砖差不多。即便比土坯砖轻许多,一块泥版文书,有一公斤重。100块泥巴块,便是100公斤

      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背上100块土坯砖去上学?纯属谋杀行为,对不!

      当然,也许,乌鲁克学校、希拔学校、波希帕学校,都有庞大的“图书馆”,学生每天到校后,到图书馆领取课本。同时,巴比伦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图书馆,孩子们回家后,从家里取书复习功课。     

5

       用泥巴写书?用泥巴写文件?

       巴比伦的读书人出门,自然要带上一批重要的书籍。带上一百本书出门,不算多吧?那么,他随身携带而行的泥巴块,起码不少于一万块。有多重?至少20吨。

      巴比伦的官员,给朝廷上报文件不?如果上报年度工作,诸如钱粮赋税数据、民情军情实况、工作成就之类,至少得用上三两千块土坯砖。有多重?至少几吨重。

      巴比伦的读书人、官员,出行时,都有一个拉砖的车队吗?


传达巴比伦国王的圣旨的车队


      这些泥巴块,重压不得,尤其颠簸不得。所以,用没有橡胶轮胎的车拉着,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长时间颠簸,那是不行的。颠簸两天,土坯砖即便不破碎,也早就磨平了,一个字也没了!



      最合适的方案,当然是招一批人,用担子挑着。

      难道, 巴比伦的读书人、官员,出行时,都有一支浩浩荡荡的挑夫队跟随?

      


巴比伦人读书,就是举起板砖


     我最担心的,是巴比伦的国王、宰相们,如果他们专心于国事,每天认真阅读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会不会累死?

      长年累月,日夜不停地,抓起一块又一块的一两斤重的板砖,来认真地阅读,不累死才怪!

      据“希波战争史”,希罗多德精通巴比伦历史。想必,希罗多德一定搬起成千上万块土坯砖阅读过。

      希罗多德羡慕不,中国人是这样读书的:



6

       结论一:巴比伦文明?泥版文书?除了荒唐,便是更荒唐。当然啊,信不信由你。

       结论二:有人会说,巴比伦的泥版文书,可能是经过烧制后保存的。我的回答是:有可能。也许,巴比伦的朝廷、各级衙门、各类学校,都拥有一个规模不同的陶瓷厂。这,便是更荒唐。同样啊,信不信由你。


二、西方的神功能破译楔形文字,可否用于甲骨文?

西方专家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研究,到了如数家珍的“精准”级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


“第一位伟大的帝国奠立者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闪米特人,即萨尔贡一世(约公元前2276—公元前2221年);他以大河流域地区中部的阿卡德为基地,征服了南地波斯湾、西达地中海的广大地区。另一位帝国创立者也是闪米特人,即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04—公元前1662年)……”。


四千多年前的帝王的生卒年,精确到了具体的某一年!

关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有传承千年的编年史著作吗?有传承千年、详列时间的人物传记著作吗?

没有!

关于四千多年前的人和事的时间,有相应的历法纪年吗?

也没有!

那么,西方专家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答曰:考古,“考”出来的。

1

据说,西方专家在美索不达米亚,挖出来了数以万计、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的土坯砖。

和破译古埃及文字一样,西方专家不费吹灰之力,便破译这种文字。国际学术界在深入研究土坯砖上的文字,发现了一种人们不曾知晓、“久已失传”的“古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方亚述,南方巴比伦。巴比伦又分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公元前30世纪初期,在苏美尔地区出现了最早的楔形文字。后来,楔形文字的使用范围扩展到整个西亚地区,乃至埃及。


楔形文字发展简史(来自网络,下同)


楔形文字有如下神奇特点:

    第一,这土坯砖上刻的,是失传几千年的文字,专家们定名为:楔形文字;

    第二,是已经消失几千年的语言的文字

    第三,讲这些语言所有的族群,几千年前就消失了;

       第四,不同族群的楔形文字字形大同小异,但读音各不相同

《全球通史》说:

“最初的楔形文字由图形符号组成。......不久,图形符号固定下来,......到公元前2900年时他们把图形符号从早期的2000个左右减少到大约600个。”

可见,国际学术界十分了不起,破译了这种文字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当然,破译工作,也是挺“曲折”的,有一个前赴后继的过程。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楔形文字曾被操各种语言的族群使用;楔形文字书写方式也有不同,如埃兰语楔形文字、阿卡德语楔形文字,如此复杂的东西,竟然全部被西方专家搞定。同样是楔形文字,西方专家一看便能分辨出这是哪一个族群哪一种语言的文字。

2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西方专家无论遇上那一个族群的楔形文字,他们不仅能认识每一个文字,而且能还原每一个文字的读音

通俗地说,西方专家竟然知道,几千年前,西亚的一个个族群的人,是怎么讲话的!



苏美尔人,不是在几千年前就消失了吗?

西方专家如何知道每个文字的读音的呢

同理,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十分活跃、早已消失的匈奴、鲜卑等族群,能还原他们的语言吗?好在中国文献中还有一星半点的记载,如果连这一点记载都没有呢?

同理,一个从未见过俄文德文、听过俄语德语的人,即便他是天生奇才,能够破译一点点俄文德文之意,但是,他能破译俄文之音吗?

同理,你见到某人写的英文,就能确定自己知道读音吗?请注意:英语有好多种方言!同一个单词,不同地区的人的读音是不一样的

同理,苏美尔有普通话吗?苏美尔一定有好多种方言,那么,苏美尔人以哪一种语音为标准音,西方专家又是如何知道的?

 西方专家确实有特异功能!

 考虑到他们曾经还原早已失传的古希腊文字的读音,我们唯一能说的,就一个字:



就这样,西方专家就发现了一种至少历时三千年,人们不曾知晓、繁花似锦、久已失传的“古文明”。

在人类历史上,是“苏美尔”人率先创造了惊人的高度文明。

《全球通史》说:

“苏美尔人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的各种具体需要,不仅发展了文字,而且还发展了数学和其他一些学科。他们在最早的数学文献中记述了对牲群的计算、对谷物的计量和对土地的测量。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发展了最早的计时计量测量距离和面积的各种方法。而且,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他们就在仔细地观察和记录天体的运动,他们这样做仍是出于实用主义的目的。他们相信,诸神的意志决定天体的运动,弄清了天体的运动,人类就能够洞察神的旨意,做出相应的行动。因而,在许多世纪中,美索不达米亚的占星术家们积累了大量的天文资料,这些资料后来被用于发展科学的天文学。”

人们不能不佩服西方专家的巨大威力!他们竟然还原了销声匿迹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那几千年里,西亚这个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包括帝王将相的生卒日期,他们全知道;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他们也知道;这里的王朝更替、族群迁徙,他们了如指掌! 

3

看来,西方专家都具有穿越时空的神功,见到一个古文字,就能精准地给出读音。


“波斯”楔形文字字母表


 目前,国内某些人,时不时追捧“民国大师”。某些人是不是应该老实承认,民国大师很无能啊!

    汉字,传承数千年,从甲骨文一步步演变为今天的模样。但是,从“民国大师”到今天的国学专家,持续努力了120年,仍有许多甲骨文字不认识。至于商朝时的每个字的读音,民国大师们更是一无所知了。

    国家有关机构正高悬重金,以求全面破译甲骨文---要求很低:认识就行。



破译1000个,收入超过1400万美元,

这够西方专家八辈子的薪水了

来不?

 

     据说,我国的考古学界的某些专家,唯“西方专家”马首是瞻。

    既如此,何不将破译甲骨文等专业活动,全部外包给“西方专家”!

    以西方专家的一贯表现,我估摸着:不出一年,西方专家即可搞定全部的甲骨文的释读。



    别看中国人能读诸子百家的书,能欣赏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可是,国人知道三皇五帝、商汤、周文王、秦始皇、汉武帝怎么说话的吗?

    答曰:不知道;只能根据古文献大致推测。

    以西方专家曾经还原古雅典的语言、还原苏美尔语言前科,我想,只要敢于大胆重用西方专家,回报一定是意外的惊喜:西方专家将

    1、还原中国商朝时每个字的读音;

    2、还原西周时每个字的读音;

    3、还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各诸侯国每个字的读音;

    4、还原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每个字的读音;

    5、还原辽、金、西夏等等割据政权的族群语言。

    我估摸着,西方专家能还原中国各省、各县在历朝历代的方言呢!

    想想,真的挺喜感的,过些年,我们就能:

    1.模仿伊尹,用商朝普通话吟诵《商诵》;

    2.模仿秦始皇,用秦朝普通话吟诵《秦风》;

    3.模仿屈原,用楚国普通话吟诵《离骚》;

    4.模仿张九龄,用广东韶关的唐音吟诵《望月怀远》;

    5.模仿苏东坡,用四川眉山的宋音吟诵《大江东去》。

    找西方专家吧,他们能行!    

   4

    常言道:画鬼容易,画人难。为啥?因为:死无对证。

 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华文明从不间断地传承了5000年。因此,西方专家至今没人敢于涉足甲骨文。为啥?没法胡整!

    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西方专家唯一能干的,只能是输入意识形态,刻意歪解历史。

    至于楔形文字云云,结论如下:

    1、数以万计的土坯砖,埋在地下几千年,不仅外形完好无损,而且字迹清晰,信不信由你;

   2、一种文字,失传几千年,有人能轻松破译,信不信由你;

   3、一种语言,失传几千年,有人竟然还原了读音,信不信由你。

   楔形文字,真的假的?信不信由你!

   我想,只要抛弃了盲目崇拜,人人心中都会有一杆秤。


三、一切都是为了完成这张地图

“国际学术界”又认错了----人类起源于欧洲?

  2019年,曾看到一则题为《研究:人类祖先直立行走或比想象要早数百万年》https://news.dahe.cn/2019/11-07/555059.html的消息,全文如下:



“中新网11月7日电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6日,科学家表示,他们在巴伐利亚的一个粘土坑中发现的古老猿类遗骸表明,人类的祖先实现直立行走或可追溯至1200万年前,比此前想象的早了数百万年。

  据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生活在大约1200万年前的德国南部森林中的古老猿类,与现代人的骨骼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科学家将其命名为Danuvius guggenmosi。

  

报道称,科学家对当地考古遗迹群中发现的15000多具骨骸进行了研究,将部分遗骸拼凑在一起后发现,这是属于1162万年前的四个灵长类动物化石。最完整的一个来自一名成年雄性,可能高约1米,重31公斤,看上去与现代黑猩猩相似。

  得益于几个保存完好的椎骨、四肢、手指和脚趾骨头,科学家们重建了Danuvius guggenmosi的移动方式。科学家认为,Danuvius guggenmosi可以用手臂悬挂在树枝上移动,但也可以伸直腿直立行走。

  

报道指出,自查尔斯·达尔文首次提出猿是人类的祖先以来,科学家就猿何时演化为双足行走的问题争论已久。以前在克里特岛和肯尼亚发现的步态直立的猿类化石,可追溯到600万年前。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弗雷德·斯普尔(Fred Spoor)称化石很“不可思议”,但他说这可能引起学界的激烈讨论,因为它或将推翻很多现存的进化观点。”


如此说来,人类起源非洲之说,又是一场乌龙了!

初步估计:

第一,目前还在为“非洲起源说”勤奋工作的专家学者,可以彻底休息了。

第二,不久,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休息,随着国际学术界考古的深入,西方文明起源的中心,将转到黑海北部一带。又有一部分“专家”要失业了。

其实,好早以前,“国际学术界”就抛弃“非洲起源说”了

比如, 北京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以下简称《全球通史》)上册第49页:


“有一时期,人们曾认为文明的摇篮是尼罗河流域,但现在一致同意,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也就是《旧约全书》中的‘希纳国’(Land of Shinar)。”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句话,包含的信息还是很丰富的:第一,以前,“国际学术界”公认“古埃及”是“最早的文明中心”,现在,“国际学术界”发现搞错了;第二,如今,“国际学术界”集体认错,并“一致同意”将人类“最早的文明中心”改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第三,具体的、明确的中心是《旧约全书》中的“希纳国”。

这部《全球通史》,在国内已经风行10多年,销量至少100万册。

难道“国内学术界”的某些人,没有发现这一学术动态?

事实上,研究一下《全球通史》中这张图,就可以发现,人类起源于欧洲,是必然的。


《全球通史》中的插图


据上图,既然最早的印欧人在这里,那么,人类必然,也必须起源于这一带的某个地方。毫不意外的是,现在,“国际学术界”终于“考古考出具体地址来了。现在,国际史学界便可以进一步完善这张地图了:人类、人类文明起源于欧洲!

印欧人之说,“国际学术界”很早以前就已经发明,并完成了在国内学术界的科普。因此,多年来,在国内的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媒体、论坛的普通文章,“印欧人”、“雅利安人”之类的词汇或者概念,几乎到了张口就来的程度。“印欧人”、“雅利安人”以及相应的“印欧语系”之类,几乎成了铁板钉钉的真理性概念。

印欧人、雅利安人之类,到底是什么回事?

关于印欧人,《全球通史》第73页说:


“印欧人与其说是一个种族群体,不如说是一个文化群体。他们早先大概发源于里海地区,曾在那里牧牛,并从事少量的耕作。因为主要靠畜牧为生,所以只要发现有更为理想的地方,他们就用大牛车载起所有行李,朝那里迁移。迁移时,总是整个整个的部落一起行动,妇女、孩子及战士全都参加。”


嗯,印欧人是一个通过文化统领N个种族的“文化群体”。

那么,啥是“雅利安人”呢?

美国人杰里·本特利夫妇编著、销量也很不错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全球史》(以下简称《新全球史》)说:


“印欧人的很多族群优于其他民族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注:指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雅利安(Aryan)、伊朗(Iran)和爱尔兰(Eire,现代爱尔兰共和国的官方名称)这些词汇都来自印欧语的aryo,意思是‘贵族’或者‘统治者’。”



印欧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而雅利安人是其中最优秀、“血统高贵”的一群人----当然,仅仅是某些过于自恋的族群的自称----和当今国内某些自恋者热衷的“贵族”、“上流社会”之类词汇一样。

根据上面那张图,一个“考古”出来的“历史”体系构成了:在雅利安人的统领下的印欧人,创造了这个世界的高等文明。

何以证明印欧人是一个文化群体?国际学术界发明了一种“印欧语系”

《新全球史》说:


“在18世纪和19世纪,语言学家注意到欧洲、西南亚和印度的很多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有很明显的相似之处。……由于使用这些语言的地区集中在印欧大陆,所以学者们将他们统称为印欧语。……人们(注:指学者们)无法相信所有这些语言的使用者分别独立地采用了相似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唯一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是:操印欧语的人们都源自使用同一语言的祖先,来自同一个起源地。”


划重点:第一,欧洲、西南亚和印度的很多人,使用的是印欧语;第二,他们同一个起源地。

这一结论----是“国际学术界”在发现了一个语言有“相似之处”的现象后,做出的“唯一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是“解释”出来的。

法官仅仅凭推理,能断案么?当然不能,还必须人证、物证齐全。

那么,操所谓的“印欧语”的人们,到底是不是源自同一祖先或来自同一起源地呢?又何以见得呢?

《新全球史》是这样说的:


“印欧人的故乡,可能是位于黑海和里海以北,今天的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的草原地带。最早的印欧人大约在公元前4500----前2500年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最古老的印欧人社会开始瓦解,人们骑上马,带着其他动物向着新的土地进发。印欧人断断续续的迁移一直持续到大约公元前1000年。”


说来说去,又回到了《全球通史》那一段话上去了。这就是:车轱辘话,循环论证

而且,瞧,上面共出现了一个“大概”,二个“可能”,三个“大约”

用一个“大概”,证明二个“可能”;再用二个“可能”,证明三个“大约”;接着,用三个“大约”,证明一个“大概”。

就这样,印欧人、雅利安人、印欧语,昂首挺胸地横空出世了。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一串的车轱辘话,事就这样成了。

上述的“大概”,二个“可能”,三个“大约”,到底靠不靠谱呢?

没有一个是靠谱的。

1、关于“印欧人的故乡”。

“国际学术界”说:“印欧人的故乡,可能是位于黑海和里海以北”。我想,他们一定是搞过大规模的“考古”后下的结论。

“国际学术界”的考古,能够把茫茫大海“考”成“托勒密王国”的首都,并且让那里诞生《几何原本》、亚历山大图书馆、天文台!

对于这样的结论,谁愿信谁信。

事实是,这几天,“国际学术界”宣布:通过考古,证明最早的故乡在德国,而不是黑海一带。

2、关于“雅利安人”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

毫无疑问,近三两百年的,“雅利安人”确实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

 但是,这里说的是古代

“雅利安人”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全是“国际学术界”通过“考古”,考出来的!

在有史可查的古代,事实恰恰相反:近两千年来,“雅利安人”先是被匈奴人肆意践踏,接着被突厥人任意蹂躏,再接着被蒙古人肆意践踏、任意蹂躏。“雅利安人”只不过是在近三四百年才过上了舒心的日子;此前,他们何曾过上一天正常人的生活?

3、关于印欧语。

众所周知,目前,一批“民科”摆出了一大堆的各种各样的“证据”,宣称:英语起源于汉语。

如果以“国际学术界”的“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有很明显的相似之处”作为尺度,那么,英语必然是起源于汉语。原因很简单:几千年前,汉语便拥有了成熟的书面语言,因此而有了成熟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而英语的书面语言才诞生不过数百年。稍有语言文字学基础的人,都不难理解这一点

如果“英语起源于汉语”,那么,英语便属于“汉藏语系”的一份子了!

果如是,“印欧语系”、“雅利安人”这尊大神,该往哪里摆?

毫不意外的是,这一说法,在某个圈子里引起强烈的反弹。



4、“国际学术界”的“印欧语系”云云,本来就是鬼话。

 早些时候,我曾写过一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现在贴在下面。

阿尔泰语是汉语的支系吗?

      前些时,读过一篇惊世奇文,说是某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发现并论证了“吴语原来是汉化的阿尔泰语”。文章举出不少例证,比如,苏州话“在表示‘现在’的意思的时候,发音都为‘艾些’;在表示‘全部’意思的时候,苏州话中的‘夯波浪当’竟然和蒙古语中的发音几乎可以说一模一样,……有20多个与吴方言中有接近发音和类似意义的基本词汇(基本词汇:与人类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原始词汇,通常不超过100个,例如:人,湖,山等等)”。(把世界语言划分为若干“语系”,是洋大人的“成果”。所谓阿尔泰语系,别译为阿勒泰语系,据说主要有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通古斯语族三个分支,主要使用民族为蒙古族、满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锡伯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族)、土耳其人、土克曼人,等。日语,在句法上接近阿尔泰语系;至于朝鲜语,有人认为属于阿尔泰语系,有人认为和日语共属于一个新语系。)

其实,这毫不新鲜。好几十年前,岑先生便从广东方言中发现了大量的“突厥语”的痕迹。

由此,忽然想起,在我的家乡湖北江汉平原,“夯波浪当”,也是“全部”的意思。诸如此类的,还真不少。难道,我说了几十年的家乡话,也是突厥语?

网友“南海晨曦”说:“岭南粤语说全部也是hangbolang的发音”。

网友“小旭不空”说:“我不是学语言学的,但接触过一点。在我家湖南湘西西南官话中,火车上也说火车高头。我有朋友是潮州的,她说韩语一些词语发音意义与潮州话一模一样。”

网友“u_109164935”说:“绍兴地区方言真的好像很多词语发音相同的。包括跟日语,韩语,其他语种不了解,所以无法评论。而且方言里面保存了大量的文言文文法和语音,如果研究汉语的,懂点方言真的很方便。”

网友“中国写客”说:“英语的石头和汉语的石头也是读音一样哦”。

网友“寡人交友不慎”说:“英文的sir和中国的士发音一个样呢!”

……

这若干资料一结合,似乎完全可以得出更大的发现:汉语语系根本不存在。

如此研究问题的思路,早该进入垃圾堆了!

难道洋人的“学术成果”就是圣旨?长了脑袋的人,为什么不能反向思维呢?比如,是否真的存在一个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这种分法是否科学?既然二者如此相近,那么,阿尔泰语系是否就是汉语的分支?或者说,二者原本是一家?

近些年,有些人学了一点“洋学问”,会说出几个“洋概念”,便以为宇宙绝学,来胡乱解读中华历史文化。

     中国可不是几百年前还是臭气熏天、文盲遍地的欧洲。五六百年前,欧洲无历史记载。可以随意创造800个洋概念,胡乱解读欧洲历史,不仅无法反驳,而且可以一夜成名。

     但是,早在二三千年前,中国便诞生了精确到年、月、日、时辰的编年史。中国大地上的发生的任何一件大点的事情,在老祖宗留下的史书上,都可以找到确切的记载。

     事实上,“吴语原来是汉化的阿尔泰语”的证据越多越全,反倒是越能证明我国古代典籍的记载真实可靠。

关于朝鲜和日本,《史记·朝鲜列传》曰: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


《汉书·地理志》曰:


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可贵哉,仁贤之化也!……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这就是说,起初,朝鲜人是商朝王室后裔,后来这里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属地。今天,朝鲜半岛上的名门望族,其姓氏和血缘,无不来自于中原。至于日本,则是朝鲜的化地,且有众多日人以徐福为祖宗。朝鲜、日本与中华关系之密切,无需多说。

千百年来,在广袤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直至中亚地区,始终十分热闹,你刚唱罢我登场,先后诞生过匈奴、柔然、鲜卑、蠕蠕、突厥、契丹以及后来的蒙古等若干个领袖型部落。什么“阿尔泰”之类的地名,都在他们的地盘之内。

关于匈奴,亲眼见过匈奴人的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曰: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这就是说,匈奴是夏朝王室后裔,正宗的炎黄子孙。亲眼见过匈奴的班固在《汉书》又重申了此论。

关于突厥,亲眼见过突厥人的令狐德棻在《周书·突厥传》曰:


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


这是说,突厥原本是匈奴下属的一个部落。至于蒙古,在匈奴、突厥时期,也是下属部落之一。

其实,无论是匈奴、突厥,还是后来的蒙古,都只是当时的主人,其下属皆为众多的部落。因其较长时间的领袖地位,在语言、文化上,发挥着推广与普及的作用。根据二十四史的描述,远不止是语言,而且,宗教和风俗习惯,从匈奴到蒙古也是一脉相承的。

某些人局限于“阿尔泰语系”与汉语的对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从匈奴一直延续下来的萨满教,其祭天地日月,敬山川鬼神的本质,与中华文化也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周书·突厥传》曰:


可汗恒处于都斤山,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每岁率诸贵人,祭其先窟。又以五月中旬,集他人水,拜祭天神。


比较一下萨满教的仪式与中华传统的傩戏,必然更是有趣。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些领袖型部落,都是起家于蒙古高原,然后一路向西扩张。典型如匈奴、突厥、蒙古,一直打到欧洲,最后在欧洲安营扎寨,称孤道寡。他们扩张的过程,就是一个播种机般的语言文化传播推广的过程。其实,在他们向西行进途中,还不知驱赶了多少“阿尔泰语系”的游牧大军闯入欧洲呢。谁敢说当今欧洲语言中没有匈奴语、突厥语、蒙古语的痕迹?从主流上来说,到底是谁在影响谁,不言而喻。

岑仲勉先生谈到,从中国到伊朗,直到英国,都有一个古老的“桃花女”故事。在中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直追溯到了周公。直到唐宋时期,英伦三岛还是蛮荒之地,请问,这到底是英国影响了中国,还是中国文化传到了英国?我想,大致可以推断的是,匈奴统治日耳曼地区,日耳曼人跑到了英伦三岛,这个故事也就在英国扎下了根。众所周知,英国王室成员,只要不是杂种,都流着匈奴、蒙古人的血液。

继续说主题。

前面说到,匈奴人就是夏朝人的后裔。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说:


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在《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又说: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夏朝王室的始祖大禹,就安葬在浙江绍兴。担负守陵任务的大禹后人,至今仍定居于大禹陵旁。(见《不改姓不迁居世代守陵4000年探访大禹守陵人》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gc/200206211178.htm后来越国灭吴国,而吴国首都就是苏州。据史料记载,越国灭亡后,其后人四散,其中主体南迁福建、广东。


    

    《汉书.地理志》甚为简要地描述了这一过程,姑引于下:


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云,封于会稽,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后二十世,至句践称王,与吴王阖庐战,败之隽李。夫差立,句践乘胜复伐吴。吴大破之,栖会稽,臣服请平。后用范蠡、大夫种计,遂伐灭吴,兼并其地。度淮与齐、晋诸侯会,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使赐命为伯,诸侯毕贺。后五世为楚所灭,子孙分散,君服于楚。后十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兴,复立摇为越王。是时,秦南海尉赵佗亦自王,传国至武帝时,尽灭以为郡云。


  这就是说,位于浙江的越国人,和匈奴人是同一祖先,都是大禹的后人。

  江浙地区的方言与什么“阿尔泰语系”相近,奇怪吗?

 越接近,就越对啊!越接近,越证明我国史籍记载准确啊!越接近,越证明什么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的“学术成果”纯属扯淡啊!越接近,越证明操“阿尔泰语系”的居民,与中原居民确实是一家人啊!越接近,就越提醒操“阿尔泰语系”的居民,应该到绍兴祭祖啊!

 夏朝,是华夏第一个朝代。夏朝的语言,自然是最早的汉语。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十里不同音。炎黄子孙的共同语言,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变化,今天形成了若干方言。其实,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英语、法语、德语、俄语,都有多种方言。

  说白了,讲西洋专家定名的“阿尔泰语”的人,都是炎黄子孙。

  有些人,一旦精神上成为洋人奴才,便想方设法论证自己原本就是洋人的儿子。于是,他们打着灯笼在中华大地上搜寻,凡是与外面有点相似的东西,就兴高采烈地宣称这是外来的。

      硬要证明老子是儿子、儿子是老子,这样的发明创造,只有胡适的徒子徒孙才干得出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