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战伪史都敢编造,还有什么不敢的

shengminwujiang 生民无疆 2023-01-30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不过几十年,不少参加过二战的老战士还活着。但是,如今,大小媒体,甚至某些教科书中,关于二战的“历史”已经不堪入目了。例如:

      英美两国,尤其是美国,成了二战的中流砥柱,成了世界的拯救者;

      诺曼底登陆,成了欧洲战场的主战场;此前,北非战场、英伦上空的空战是欧洲战场的主战场;

       太平洋上美日间的岛屿争夺战,成了亚洲战场的主战场。

      更有甚者,敦刻尔克大逃亡,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成了可歌可泣的大胜利,典型的丧事变喜事。

       

       二战时期,被消灭的德军共计约500万人。那么,他们是被谁消灭的呢?

       在欧洲,二战爆发时间是1939年9月3日。我们先列举一下德军进攻苏联前的欧洲大事记。 

1939年

       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

       9月3日    英、法对德宣战                                                     

       9月5日    美国政府声明:保持中立

这一年,英法军队守着马奇诺防线,创新性地使用歌舞、小曲对德作战,与英法结成军事同盟的波兰,被德国轻松拿下

1940年

       4月9日     德军入侵挪威和丹麦,丹麦当即投降

       5月10日    德军入侵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卢森堡当即投降

       5月14日    荷兰军队投降,女王大无畏地逃亡英国

       5月26日—6月3日    英、法军队看到德军来真的了,当机立断,英勇智慧地实施了敦刻尔克大逃亡。近些年美国英国的一些电影,充分展示了在敦刻尔克大逃亡中,英法军队大无畏的逃亡精神

       5月28日   比利时国王宣布:举国投降

       6月10日   德军占领挪威,挪威国王海外抵抗;意大利对英法宣战

       6月14日   德军吹着口哨进入巴黎          

        6月18日     法国戴高乐将军,在海外,组织抗战并开展自由法国运动

       6月22日    法、德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国举国投降

       10月12日   德军入侵罗马尼亚               

 1941年

        2月9日    德国宣布吞并卢森堡

        4月6日    德、意同时进攻南斯拉夫、希腊

        4月17日   南斯拉夫全军投降

        4月21日    希腊全军投降

        5月30日   德军占领克里特岛,希腊国王英勇地逃亡伦敦

       原来,德国军队和平接管了上述一个个“西方列强”。德军取得了几乎一统欧洲的辉煌战绩,但是,绝大多数德军没有捞到放枪的机会,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欧洲各国闻风而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二是天下无敌的英法联军逃得太快,尤其是法国军队,竟然随着英军“敦刻尔克大撤退”,跑到英国进行抵抗德军的战斗去了。

       随后,德军进攻苏联,欧洲战场才响起了枪炮声。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钢铁大战才正式上演:什么大规模空战、坦克大战等等,都是在苏德战场上才亮相的。

       由于被占领的各国老实听话,英军和法国抵抗组织坚守在英伦三岛,打死也不出来,因此,德军将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用于苏德战线,此后又不断添油。悲催的是,这些德军基本上是有来无回。

       从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开始,到1945年4月16日苏军攻入柏林为止,苏联军队消灭了德军73%以上的官兵、75%以上的飞机、75%的坦克和强击火炮。苏军具体战绩为:

       消灭德军380万;

       俘虏德军160万;

      消灭意大利、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德国仆从国军队100多万人。

       剩下的德军,由英美联军、各国的各种抵抗组织,以及苏军武装的数十万东欧军队所消灭。

      英国人在胜利完成敦刻尔克大逃亡之后,开展了抗击德军的行动没有呢?当然干了!

        首先是实施了隔海抗击。德国人时不时派空军轰炸一下英伦三岛,英国人也顺势而为,与德国空军较量一下。这些年来,英国人坚持不懈地进行“电影二战”和“电影抗敌”,例如《伦敦上空的鹰》,充分展示了英军在二战中的重大贡献。

       其次是发动了“北非战役”,尽管是以多敌少而失败再失败,但是,丝毫不影响英军、霉菌天下无敌的英雄形象。经过好莱坞式的历史创作,北非成了二战的主战场。

        那么,在北非的德军有多少人呢?我这里干脆使用一张某“百科”截图:



      开始是英国人与德国人(意大利军至多算是打酱油的)之间作战,美国参战后也派人到这里,英美联合起来与德国人打,如此厮杀了近3年,终于打死了2万多德国人;英美也死了4万多。其实,北非战场上的德军平时不过万把人,高峰时也就3、4万人。

       这就是英美大肆渲染的“北非战役”。


       最为英美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诺曼底登陆”了,这是二战期间,英美两国军队打的最大的一仗,唯一可以拿出来说的战绩

       据某百科:




       英美率领的287万大军,对阵138万德军,历时二个半月时间,甚至一枪不放地进入了巴黎,战果又是如何呢?

      


       287万人与138万人厮杀了二个半月,结果竟然是:

      德军战死、负伤、失踪、被俘加在一起,共计28.5676万人。

       同样口径,英美一方损失22.56万人。

       要知道:这是英美军队打的最大的一仗,共打死德国官兵 2万人

       这就是英美等国天天吹嘘、年年纪念的“诺曼底战役”!在百度百科中,也以好莱坞式笔调表述道: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诺曼底战役的战果,简直就不值得一提。在苏德战争中,仅仅1942年夏季至1943年年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就让德军损失了150万人。

      须知,在整个二战期间,英、美军队总共消灭德军不过80万人!而苏军消灭了德军380万!


     

        蓦然回首,不知不觉中,美国竟然也变成了打败日本的“中流砥柱”。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自1931年到1940年,美国一直在向日本大肆销售各种军事和战略物资,大发战争横财。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超过70%的陆军和三分之一的海军陷在中国战区。在中国战场的日本陆军,最多时占其总兵力的90%以上,最少时也超过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平均为其总兵力的76%。

       从1931年到1945年,出国作战日军官兵共死亡287万人,其中198万人死在中国战场,其中22次大规模会战和200余次重要战役就歼灭日军160余万人。

       出国作战日军官兵69%死在中国战场!

       请问:霉菌共消灭日军多少人?请问霉菌的中流砥柱作用何在?


        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很难抹杀这样明显的事实,就是俄国军队所消灭的敌军士兵和武器的数量,比联合国中其他25个国家所消灭的敌军总数还多。”

       1945年欧洲战场战斗结束后, 法国民调机构Ifop的调查显示,57%的法国受访者认为苏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的贡献最大,仅有20%的人认为美国的贡献最大。

       1994年,法国做了关于“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哪个国家为击败纳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民意调查,结果,认为苏联人是欧洲的解放者这一比例为25%,认为美国作为胜利决定者的高达49%。

        2004年,同样在法国,认为苏联在二战欧洲战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下降到20%。

        在西方世界,所谓历史,如同好莱坞的故事片。

        好莱坞的片子看多了,再读一点西方专家撰写的历史读物,人们的历史观就形成了。

        这就是  西方伪史  形成的过程,或可称之为 文化产业链。

        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说:

关于普遍大众文化的论点稍微复杂些的版本,一般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消费品上,而是集中在传媒上,集中在好莱坞而不是可口可乐上。美国对全球电影、电视和录像业的控制甚至超过了它对飞机制造业的控制。1993年全世界最受关注的100部影片中有88部是美国片,两家美国组织和两家欧洲组织控制了全球范围的新闻收集和新闻传播……


         这些话背后的东西,还是读者自己慢慢琢磨吧。




相关文章点击:

古埃及伪史的系统性崩盘,及其20大连锁反应

古希腊伪史全面崩盘,及其十大连锁反应

古罗马伪史全面崩盘,及其10大连锁反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