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三等奖作品:解库伦之围 · 享牧野之趣(内蒙古工业大学团队)【2018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己亥年三月二十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4-08-30

📣村民朋友们📣

一起来涨姿势!

小贴士

2018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的成果相比往年明显进步,并且体现出了地域文化特色丰富和设计思路多元的特点。虽然依旧只是结合大学生课程设计的方案性竞赛活动,但涌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颇具启发性的成果,仍然令评审者、观览者纷纷称赞。无论这些成果成熟与否,或者可实施性有多高,它们面对现实问题时的思考、价值立场和理念的确立过程,以及为解决问题而提出的种种设想,乃至为推广成果所采取的表达方式,都足以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

解库伦之围 · 享牧野之趣

获 

全国三等奖+最佳研究奖

自选基地优胜奖+最佳创意奖


学校


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生


贾宇迪 | 王倩瑛 | 马昕宇

赵海男 | 孙德芳


老师


荣丽华 | 郭丽霞


方案介绍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明安图镇乌宁巴图嘎查是一个具有浓厚游牧特色的村庄,位于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节点,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落日的余晖温情的挥洒在墨绿的草原上,相伴星星点点的洁白羊群,孕育着属于牧民独特的乡愁,构成一幅恬静悠扬的画面。

初闻旷野不识君

乌宁巴图嘎查是以纯牧业生产为依托的地区,起初牧民们“逐水草而居”,寻求一种简单、和谐的牧居之美,但随城镇化的进程加剧,嘎查的资源与空间被打破,带来经济发展压力和聚居形态破坏,如何平衡这一阶段性、地域性的矛盾?如何重塑健康、持续的牧居体系?成为牧区发展规划思考的重点。


团队初次对乌宁巴图嘎查进行调研后,发现了种种的问题与挑战:

· 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问题;

· 单调闭塞的产业序列引起的经济落后问题;

· 原有游牧方式变革形成的聚居破碎问题;

 · 在地广人稀、效益滞后的草原牧区,有独自留守的老人,有衣食不充的孩童,有分割破碎的草原,更有畏惧灾害的羊群……

在这些现状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驱动一切?又将如何传承出新,塑造未来的发展?

三生协同何处寻

生态是牧区发展的前提:牧业依托牧草生产,聚落依托水源建立。

这种原生态的循环维持着“人-草-畜”系统的平衡,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决定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不能以资源消耗作为发展前提;处于生态脆弱区的乌宁巴图嘎查并没有绝对肥美的水草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因此,随着区际发展的带动与相对经济差距的逐渐拉大,导致以牺牲生态换取经济的矛盾产生。

产业是牧区发展的核心,牧民们的经济红利决定了他们的生存质量,要解决牧民根本的贫困问题,要从产业发展和带动着手。草原牧区的产业类型多为内生内向型产业,其中以畜牧业为主,由于草原自身人口数量少和老龄化的问题导致的劳动力短缺、由于牲畜单一和平台缺乏导致的劳动资源不足、由于产业链条短促和私人经营低效导致的劳动模式落后,共同决定了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巨大。

生活是牧区发展的基础,牧民的生活方式是生态因素与生产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由于交通导向与经济导向的影响,改变了原有的游牧模式,反作用于生态、生产,产生诸多问题。游牧转化为定居,从村落布局模式到居住结构形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失去原有的民族特色。

传承出新书文案

规划策略将从生态、生产、生活、文化、机制五个方面进行相应策略的提出,并结合草原牧区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设计理念与方案,即:解库伦、延牧业、居原上、吟蒙颂、创新观。

“解库伦”

译为:打破围栏,是保护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

网围栏的存在既是一种分割草场,分割生境、分割公共空间、分割产业链条的有形阻隔,也是一条禁锢牧民思想的精神枷锁。打破围栏的束缚,塑造草原最优生态安全格局,将破碎的草场斑块整合,恢复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牲畜栖息地并增加其成活率。破围栏也有促进牧民互助互享之意,使各户之间组成合作社,解放生产力,在保护生态最优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延牧业”

译为:延续草原畜牧业,在原有产业构成的基础上做到提升与优化。

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对原有畜牧业进行提升,主要体现在合作解放剩余劳动力、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构建品牌扩大区际市场三个方面。另一就是发展内生外向产业,以旅游业为核心的参与体验式发展体系,并通过民俗手工、科教娱乐等形式进行产业延伸,从而提高牧民经济效益,提升生活品质。

 “居原上”

译为:在草原上传承原始聚居形态,创立新的居住模式。

村域层面的居民点布局遵循传统聚居方式,分为游牧与定居两种形式,定居主要以整合为主,构建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便于管理与维护。游牧形式为方便放牧而出现,通过装配式蒙古包的可移动,实现对草场的零占用与零破坏。村庄层面的居住院落样式进行适当的院落整治,根据功能不同分为民宿、手工作坊、旅游租房等不同用途,提高利用效率。

“吟蒙颂”

译为:传承传统文化,通过“蒙颂”指代所有传统文化。

其中包括游牧文化原型的传承,将现阶段遗失的文化找回,将这种无形的内涵通过现代的格局体系进行延续,配合三生体系共同构建新时代游牧形态。另外,将蒙古文化通过教育、旅游、竞技、文艺等媒介进行传播,构建多元文化融合平台,提升文化的生命力。

“创新观”

译为:构建适合未来草原牧居的机制体制,支撑与维护“生活-生态-生产”体系循环。

一方面,针对不同的专项规划,分别构建不同的机制,即:产业共同体机制、社区互助机制、区域生态管控机制和多元融合传承机制。另一方面,通过检测与数据将生产透明化,打造高端畜牧业品牌,通过一站式服务,做到“生产-物流”一体化,拓宽区际产业平台。

重塑牧居故乡人

将上述的理念与思维落实到空间上,形成独具草原特色的空间形态,用以满足生产、生态、生活、文化、机制五个方面,分别从各个角度入手共同构建未来发展规划,重塑草原牧居体系,为牧民构筑一处留得住乡愁的乌宁巴图。


宏观层面主要考虑生态修复与畜载量平衡,通过草场整合建立新的划区轮牧制度。

中观层面主要考虑村域层面的空间规模与布局,并将三生空间体系落实。

微观层面主要考虑村庄层面的院落形式与建筑结构。


方案赏析


调研花絮

天边的家乡

乌宁巴图草原

简介

乌宁巴图嘎查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明安图镇,是一个纯牧业的嘎查,交通便利。乌宁巴图嘎查位于生态脆弱保护区,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嘎查产业单一单薄,还存在着年轻人口流失和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设计能为其贡献一份力量。

草原小概念

说起乌宁巴图嘎查,朋友们一定比较陌生,但说起内蒙古大草原的话,大家一定是相当的熟悉,因为谁还没有个“此生一定要来看看大草原”的梦想呢?作为依靠纯熟射箭技巧考上大学的我们,要先在前面说几个小小的概念:

关于行政区划

“嘎查”相当于汉族的行政村;

“苏木”相当于乡;

“旗”与县是同一个行政级别;

“盟”行政地位与地级市相同。

这些都是内蒙古自治区独有的行政区域。

关于草畜平衡

目的就是保护草原。

具体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与其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饲料量保持动态平衡。

关于增牛减羊

WHY?

因为二者的进食方式不同,羊吃草会啃食草根,而牛只是卷食嫩叶,所以增牛减羊更生态。

关于蒙古包

内蒙古的朋友们已经不住在蒙古包中过着游牧的生活了,即使是在乌宁巴图这样的嘎查。虽然他们的生产方式还是以牧业为主,但是生活方式已经走向了定居。

以上,如果其他还有什么问题,

希望大家踊跃留言!

草原的风

早上我们从白旗镇区出发,沿着222省道一路来到了乌宁巴图嘎查。对我们五个内蒙小伙伴来说,草原对于我们来说实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下车的那一瞬间,那一股大风告诉我们,这里叫做草原。

嘎查的北边是浑善达克沙地,属于生态脆弱敏感区。春季的时候,时常会有沙尘暴天气,这可能就是内蒙的特色之一吧!

吹乱了头发

蒙古族先民的生活方式是逐水而居,风是自然中不可抗的因素,所以圆形的蒙古包不仅仅是因为携带便利,同时也是由于它流线型的抗风设计。

印象中,由于光照的因素,北方的多数民居都是正南北的朝向,可是在草原上则不同,房屋的朝向会与主导风向垂直,阻挡风寒。

敦达乌苏

草原的家

经过上午走走停停的调研,我们发现在牧区生活,交通仅仅靠双腿是不行的。嘎查各个小组分布得很分散,每个小组多则十几户,少则三五户,呈现着“大分散,小集聚”的典型草原聚落模式。

牧民的家

热情的书记邀请我们去他家中吃午饭,到家中,我们相互说着“赛努”(蒙语“你好”的意思)致以问候。饭菜不用多说,自然就是一碗奶茶,一盆肉,莫名有种回家的感觉,很亲切。牧民的房子现在基本都是砖房,同时增建了阳光房,保暖且挡风。

与书记和嘎查长会面

一碗奶茶一盆肉

(小编看得直流口水...)

草原的人们很善良,但是可能是语言的原因,他们在我们面前显得沉默寡言。然而当我们向他们问起草原上的事情时,他们便会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我们讲述着故事。

聊天中,敖日格勒大叔和我们说,这个时节是大家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日子,一整天都在打草,为了冬天做准备,基本到晚上天黑才会回家。

敖日格勒大叔家

牧民访谈

嘎查里面很少能碰到年轻人,格勒大叔家的儿子巴图是我们在这里见过的唯一一个年轻人,他说像他这样年纪的孩子都已经出去了,很少再回嘎查来,而他希望能养羊,把嘎查的畜牧业搞起来。

牧民的小菜园

牛粪堆

草原上的井与水

党员活动中心

草原的牛羊

来到乌宁巴图嘎查,见到最多的就是牛羊,它们在各自牧民家中的围栏中生活着,小一部分会在房子后的羊圈中养着,一般是临产的母羊或是小羊。

初生牛犊

小羊母女

羊圈中的小羊

探望小羊

嘎查现状的草场管理模式是按户均指定面积,尽量在自家附近划分草场,户均约500亩,与锡盟其它旗县相比面积小近六倍。牧民用网围栏将自家的草场划定,在划定的草场中再划分牧草场和打草场用于放牧。目前的载畜量已经处在严重超载的境地。

网围栏与羊

网围栏边上已经沙化的小路是牛羊不断来回走动形成的,严重的破坏了草场的生态环境。老书记告诉我们说,原始的游牧其实对于生态是最为友好的,但是想要回到过去的生活是不现实的。虽然没找到解决的方法,但是老书记的话似乎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

草场沙化

草原的生态

草原的草质与降水量关系最为密切。近几年整个锡盟的降水量都在下降,面临旱情,乌宁巴图前几年还有水系流动,现今都已经变的干枯。位于生态脆弱区的乌宁巴图,政策上不允许建设大、中型企业,所以现今的牧民收入只能依靠着单一的畜牧业。

随处可见的牛羊

草场退化

在敦达乌苏,我们走访了一家人,家中有一对中年人和他们的父母。敖德的孩子送到了镇里读书,因为需要养四位老人,所以他包下了其他牧户的1000亩地养羊。对于牧民来说,养羊的经济回收更快,同时承担的风险更小,但是对于生态来说,过多的羊会加重草原自我修复的负荷,破坏生态。

生存还是生态?对于牧民来说是一道两难的选择题。

红草地象征着草场生态在退化

草原的需求

调研的第一天,我们走在漫漫的草地之上,忘我的唱着蒙古歌曲或是学着动物的吼叫,试图向草原的苍茫走的更近一些;

此后,随着对乌宁巴图的深入了解,我们的心中不再仅有欢喜与激情,还多了一份忧虑。单一的产业,让牧民的经济收入极不稳定,多数年轻人背井离乡去寻找理想或是维持生计。严重的老龄化,让我们不得不关心下一代乌宁巴图的命运。设施的不全面,导致来往去镇区的通勤极为密集。

漫步牧区

牧民是善良的,他们总是微笑的看着你。当被问及是否有意愿搬离这里,他们的答案是惊人的统一,不愿意。也许是因为对于外界的不适应,或是习惯于这里,但是我们知道有一种确定的因素是牧民对于草原的那份感情。

雄鹰的祝福

就在最后一天与草原告别的时候,看到了敖翔在天际的雄鹰,连书记都很激动,说这几年生态退化,鹰已经很久没出现了,它象征着希望!

草原美景

文 | 大学生竞赛内蒙古工业大学团队

图 | 大学生竞赛内蒙古工业大学团队 提供

编辑 | 孙一休


 END 


大学生竞赛

相关资讯

09 全国二等奖作品:伴城伴乡 · 半田半园(苏州科技大学团队)【2018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08 全国二等奖作品:以合谋新,花缀梦(湖南大学团队)【2018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07 全国二等奖作品:寻古归园 · 梦渡张思(安徽建筑大学团队)【2018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06 全国二等奖作品:一曲桃花源 · 演绎董官魂(昆明理工大学团队)【2018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05 全国二等奖作品:介入 · 渐入(苏州科技大学团队)【2018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04 全国二等奖作品:散客化时代下的乡村定制(中南大学团队)【2018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03 全国一等奖作品:乡愁无解?以画还乡!(西北大学团队)【2018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02 全国一等奖作品:梅梁渡水话三生(南京工业大学团队)【2018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01 全国一等奖作品:水市绿汀 · 门泊船归(同济大学团队)【2018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为他们喝彩】2018年度学会乡村委年会表彰时刻

【各基地初赛获奖名单】2018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

【成果要求&截止时间 | 竞赛】2018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

【总结篇】2017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系列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规划与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