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方案x全国三等奖作品:舍猎兴鹿源·游驻山林间(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庚子年六月廿六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4-08-30

全文字数 | 4798

阅读时间 | 15 分钟

小贴士

2019年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相比往年更有进步,视野更宽阔、调查更深入、内容更广泛全面且表达都非常完整。虽然依旧只是结合大学生课程设计的方案性竞赛活动,但涌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颇具启发性的成果,仍然令评审者、观览者纷纷称赞。无论这些成果成熟与否,或者可实施性有多高,它们面对现实问题时的思考、价值立场和理念的确立过程,以及为解决问题而提出的种种设想,乃至为推广成果所采取的表达方式,都足以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


具体评委意见与获奖名单请点我查阅哦

舍猎兴鹿源 · 游驻山林间

获 

全国三等奖


学校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学生


李婷 | 邹海帆 | 李伊彤

薛羽轩 | 贺浩铭 | 吴举政


老师


荣丽华 | 王强

  
  
  
 

荣丽华 

 

王强

方案介绍

1

基地现状



规划背景

鄂温克族所驯养的驯鹿是中国仅有的一个驯鹿种群——西伯利亚森林驯鹿亚种,种群数量稀少,存在种内杂交现象使驯鹿基因退化严重。

鄂温克族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及黑龙江,其中鄂温克使鹿部落全国仅290人,如今大部分聚居在敖鲁古雅乡,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的敖鲁古雅河畔。

驯鹿生活在低温高湿环境,白天休憩夜晚觅食,主要食物为苔藓、石蕊及蘑菇等。因为驯鹿的食物生长在野外,所以驯鹿无法固定圈养,而是随着季节的变换以及苔藓的的生长状况而迁徙。



空间现状

宏观空间格局

鄂温克族有14个猎民点,每个猎民点中有2-7个猎民居住,为古革军猎民点、刘家猎民点、玛利亚索猎民点等,散布于大兴安岭中,交通较为不便。这些猎民点用于伴守驯鹿以及发展驯鹿产业。

四类空间现状

根据不同的职能,将敖鲁古雅分为四类空间:


守鹿+接待型猎民点

有简易帐篷、鹿棚及石槽、撮罗子、简易厕所及房车。


纯守鹿型猎民点

在河流附近,有简易帐篷及政府扶持房车。


敖鲁古雅乡

作为鄂温克族的聚居地及旅游景区,有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除了供乡民们居住的居民区外,还设有停车场、博物馆、商业街、医疗点、派出所和锅炉厂。


保育站

主要以汉民为主,用于看顾驯鹿及保护驯鹿基因。与其他猎民点相比,保育站交通可达性较好,但基础设施也较差,只有较为简易的帐篷。

2

方案阐释



宏观空间布局策略

守鹿点空间布局模式

根据中心地理论,将守鹿点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守鹿点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核心地;

二级守鹿点保留原先传统游猎方式;

三级守鹿点相对保留原有守鹿人的生活方式,流动布局。

守鹿点空间布局方法

通过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科学确定迁移轨迹,针对不同类型的等级的守鹿点提出差异化迁移方案:

半定居式守鹿点以敖鲁古雅为核心进行圈层式发展,

核心圈层内进行二级半定居类守鹿点迁徙,

三级圈层逐苔藓而游,相对离散分布,

游动类守鹿点在核心圈层外随苔藓游动。

区域空间结构模式

为半定居式守鹿点划定不同层级流动圈,使这类守鹿点以敖鲁古雅乡为核心进行游动,游动距离相对聚集;


将游动型守鹿点迁出半定居式守鹿点的流动圈层,并为所有守鹿点设立守鹿培育技术服务中心,以更好地满足各种守鹿点的需要。



四态共“荣”策略

传文脉

将传统文化节日融入居民点规划策略中,增加文化体验感;

提升创业及就业环境,吸引青年返乡;

植入现代文明,使古老文明在现代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兴鹿业

设立驯鹿疾病防控中心和基因保存研究室,对现有驯鹿进行编号及定位疾病监控,从而有效减少驯鹿患病率、杜绝驯鹿遗失的情况,使驯鹿基因得到延续。


优化鹿产品收购渠道,采取统一收购方式,使收购价格透明化,提升收购效率;积极扩宽销售渠道,从单一的对游客销售转变为多方式销售渠道;积极延长产业链,提升品牌附加值。

护藓域

在生态方面,通过自下而上引导和自上而下控制两种方式控制苔藓的采摘程度。通过基础饲料加工(如豆饼)减少对苔藓需求量。

居山林

重构人鹿生活秩序、整合人鹿生活流线、建筑改造植入功能从而达到人鹿共生的目标。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住品质。

3

宏观体系规划说明

根据规划目标与设计策略,对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使鹿部落进行宏观的体系规划,从四个步骤进行整体的规划:



步骤一:双核心

在苔藓域的基底上确定两个中心:

鄂温克族文化传承中心——原敖乡

驯鹿培育技术服务中心——原保育站



步骤二:三圈层

依据区域发展模式,确定以整体苔藓域为基底的苔藓分布圈,文化传承为主要目标的一、二级文化传承圈,以及随苔藓分布的游鹿流动圈。



步骤三:移点入圈

促进生产与生态平衡,将外围偏远的驯鹿点转移至苔藓丰富的圈层内,将生态敏感区旅游型驯鹿点转移至文化传承圈层,集中经济发展,发挥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



步骤四:三级四类

依据现状职能,

形成一级定居型/游动型守鹿点,

二级半定居型/游动型守鹿点,

三级半定居型/游动型守鹿点;


文化传承类、技术服务类、传统守鹿类、守鹿接待类等四类职能守鹿点。

4

驯鹿点规划设计说明



鄂温克民族文化传承中心

根据现状职能以及宏观体系规划,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以鄂温克民族的传承、驯鹿文化的传承、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为主,接待游客等经济型生产活动为辅,建设适宜居住与世界接轨现代化村庄,并且服务于半定居型守鹿点的文化传承中心。


设计形成文化、居住、配套、娱乐等等多个功能区,在乡内主要改建一处乡政府;新建民俗文化培训基地、幼儿园、体育馆等公共建筑,以及手工艺广场,乡民活动广场、篮球场、射靶场等开敞空间。



驯鹿基因培育中心

根据现状职能以及宏观体系规划,将现状保育站进行升级,重新定义为驯鹿基因培育中心。以世界驯鹿协会互助为主,手工艺产品的生产为辅,建设驯鹿基因保种与培育且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技术型中心。


设计以培育繁殖、技术交流为主的驯鹿繁殖区、培育区和服务区,技术人员与手工业生产为主的生活区与生产区;新建基因培育站、世界驯鹿协会点、驯鹿医疗中心、手工业加工厂、副产品收购中心、育种室、幼崽室等设施。



半定居型守鹿点

根据现状职能以及宏观体系规划,将现状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部分旅游类猎民点重新定义为半定居型守鹿点;


设计以驯鹿为主的驯鹿饲伴区,和以游客为主的游客集中区、手工艺体验区。



游动型守鹿点

根据现状职能以及宏观体系规划,将现状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部分传统养殖猎民点进行升级,重新定义为游动型守鹿点;


设计以守鹿为主的驯鹿生活区,以及以守鹿人为主的生活区。驯鹿生活区主要包括放烟棚、驯鹿休憩室、幼崽室、挤奶室、驯鹿饮食槽、仓库等;守鹿人生活区主要包括房车、转译建筑、仓库、蓄水设施等。

5

建筑转译及装配分析



现代转译式居住建筑

以现状传统居住建筑——撮罗子为原型,对其进行建筑转译,形成建筑的建构、空间、性能这三项类型内核共存的居住建筑。

建构类型

鄂温克族传统建筑——撮罗子,是蒙古包等的古老样本。


转译后的建筑,

结构上,是由木结构为承重系统;

材料上,采用就地取材的原则,运用海绵像素板、太阳能吸热板等。

空间类型

撮罗子的内部空间简单,为圆型为基本原型。


转译后的建筑为以撮罗子截面三角形推拉形成的三角形空间,门、二层、老虎窗、阳台等空间序列被合理组织和灵活运用,达到与自然结合、空间、生活、功能的高度完型。

装配分析

转译后建筑的主体结构主要为利用榫卯结构搭接而成,具有拆卸便捷、便于携带、稳定性强等特点,其他保温结构、太阳能吸热版、像素海绵地板皆为可装配式构件。



现代转译式公共建筑

以撮罗子为原型,提取其旋转搭接并外包表皮的特点,对其进行建筑转译。


利用榫卯与旋转原理形成建筑的主体空间,进而由于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以及气候变换,可对扩充主体建筑的开放空间、增加屋顶模块、围护结构等,形成空间多变、适宜多种功能的公共建筑。

6

机制策划

经济社会联动机制

经济生活互助机制和多元融合共治机制

方案赏析

调研花絮

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居住着一支由贝加尔湖畔迁徙而来的,靠打猎和放养驯鹿为生的神秘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


他们藏于林海雪原中,在零下40多度的极端天气下生存,坚守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与驯鹿为伴。


今时今日,这个部落仅剩200人,一千多头驯鹿……


他们被称为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因为他们是亚洲唯一的驯养驯鹿的民族,他们也被称为”使鹿部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北极圈原始民族文化现象。

敖鲁古雅乡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2003年国家生态移民政策后,迁徙到大兴安岭北段西麓。


如今的鄂温克人仅剩200多人,饲养驯鹿已经代替守鹿成为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在政府的号召下,大部分族人开始定居于敖鲁古雅民族乡。


但因为驯鹿没法圈养,所以在大兴安岭密林中,还散布着14个“驯鹿点“,留有1000多头驯鹿。


面临着对环境的特殊要求,这里的”猎民“存在着年轻人口流失和老龄化严重,传统民族文化没办法继承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设计能为其贡献一份力量。

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腹地的根河市,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沿着伐木道公路行驶,不到十分钟,我们的视线就被车外郁郁葱葱的绿色所吸引,大兴安岭林区环绕在我们周围。


早上从根河市出发,大概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到了敖乡书记的办公室进行调研访谈。热情的戴书记与我们讲述着鄂温克民族三次的迁徙历史以及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随后带我们一起参观了鄂温克民族文化博物馆。

下午我们一起走访了现在居住在生态移民民居里的老猎民们。


聊天中我们发现,鄂温克人民很善良,他们在我们面前沉默寡言,当我们问起他们山上打猎饲养驯鹿的时候,他们便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夹杂着传统鄂温克语给我们讲述着那时候的故事。

第二天清早,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我们从敖乡出发,沿着324县道到达奥莉娅娜“猎民点”。


到达时已近中午,远远看见一群驯鹿聚在一块采伐后留下的空地上,离帐篷不远,大约有1000多头。


驯鹿属于北极圈生物,还没有被完全驯化。它们的造型十分奇特,长着马一样的头、鹿一样的角、驴一样的身躯、牛一样的蹄子。


在西方,驯鹿是圣诞老人在圣诞节给人们送礼物时的坐骑;而在中国,驯鹿则是《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坐骑,一样是传说中的神兽。

去往猎民点的路上

奥莉娅娜“猎民点”的主人索国光和他心爱的驯鹿一起迎接我们。索国光脸上的笑容明亮清爽,他身旁驯鹿的眼神温和安详:仿佛快乐好客的一家人,构成一幅简单和谐的画面。


在与索国光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他的驯鹿点之所以叫“奥莉娅娜”驯鹿点,是他们这里的酋长玛丽亚索,也是索国光的姑姑,取名得来的,意思象征着美丽。

为了满足我们对驯鹿的好奇,索国光的妻子特意把散放在林子中的驯鹿全部召集回来,只见她一边拍着手掌,嘴里发出“呜、呜”的呼唤,立刻,所有的驯鹿像一群孩子一样围绕在索国光妻子的周围。


驯鹿常年生活在密林中,极少见到人,所以看见我们一点都不怕生,而且充满了好奇,只要你一站定,他们就会围过来和你亲近. 为了拍摄的角度,我们借来了梯子。

好奇的驯鹿跑过来和我们一起搭梯子

森林中的野兔和松鼠

鄂温克人传统的民居帐篷和“撮罗子”

随后我们又赶了40公里的山路,到达位于金河镇边上的由政府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保育站。


到了保育站之后我们发现这里与奥莉雅娜“猎民点”不同,它是由根河市政府直接管理,不属于私人拥有,是为了驯鹿品种的基因保存而存在的一种保种育种的管理中心。这里的驯鹿都是归国家所有。

前往保育站的路上沿途路过的“中国冷极村”

可爱的驯鹿看着我们的无人机装备向我们涌来

小伙伴和保育站工作人员交谈

保育站的驯鹿远远的望着我们离开

为了调研得更加具体,我们跟随着向导,继续向北70公里,走进更深的山林中寻找最原始的“猎民点”——达瓦“猎民点”。


来到这里我们发现,这里的猎民只有政府为其提供的一个房车,就可以把日常生活全部解决,但水电以及信号依然是他们生活中的难题, 他们随着苔藓(驯鹿的食物)的生长周期进行着迁徙。

达瓦”猎民点”的房车

鄂温克人民“树上的仓库”

鄂温克人民的需求


我们怀着对大森林的向往,对鄂温克民族的好奇,走进了神秘的敖鲁古雅,走访山上各类型的“猎民点”。


我们心中不再仅有欢喜与激情,还多了一份忧虑。


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猎民们的基本生活问题,以及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等,让猎民们的生活处于窘境,年轻劳动力背井离乡去城市里寻找理想,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生活设施的不便让我们不得不关心“猎民点”的明天。


鄂温克人民是善良的,他们总是微笑着与你交谈,当被问及他们是否愿意搬离这里,他们的答案都是“不愿意”,就像索国光说的,他的很多记忆印在了山里,这里是他所有的财富。


我们知道有一种确定的因素就是鄂温克人民对于大森林的那份特殊的感情……鄂温克人的历史是行走在游猎生活中的,文化是书写在驯鹿皮上的。


不知道鄂温克人幸运地拥有了大兴安岭,还是大兴安岭拥有了鄂温克人,毕竟,是鄂温克人、驯鹿和兴安岭共同完成和见证了北中国的一段历史。

图文 | 大学生竞赛内蒙古工业大学团队

编辑 | 杨悦、孙一休


 END 


大学生竞赛

相关资讯

乡村规划方案单元

规划方案x全国三等奖作品:耕读山居(北京建筑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规划方案x全国三等奖作品:立于农·兴于仓·成于育(华南理工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规划方案x全国三等奖作品:十里三溪·醉美查济 (合肥工业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规划方案x全国三等奖作品: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重庆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规划方案x全国三等奖作品:乡以优犹 · 民以悠游( 安徽建筑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规划方案x全国三等奖作品:寻乡入微(苏州科技⼤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规划方案x全国三等奖作品:水漾田居 · 乐创CooL存(苏州科技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规划方案x全国三等奖作品:一曲淄水 · 戏说大店(同济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乡村建设调研及发展策划单元

调研策划x全国二等奖作品:寻旧·融新(广州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调研策划x全国二等奖作品:多元协同·柚导共生(厦门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调研策划x全国二等奖作品:流联古今(南京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调研策划x全国三等奖作品:上新了!楼上(华中科技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调研策划x全国三等奖作品:循叙叠合(苏州科技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调研策划x全国三等奖作品:砂聚药缘,人熙窑乡(山东建筑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乡村户厕设计方案单元

户厕设计x全国一等奖作品:“三生”万物 ,“厕”生其间(西北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户厕设计x全国二等奖作品:轮回之所(同济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户厕设计x全国二等奖作品:内外兼修,方便楼上(华中科技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x 户厕设计x全国三等奖作品:众“所”周知(南京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户厕设计x全国三等奖作品:耕读传家·闻鸟归林(西建大、北建大联合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x 户厕设计x全国三等奖作品:乡村生活发生器(东北林业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综合信息

x 【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单元】2019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决赛获奖名单

x 【乡村户厕设计方案竞赛单元】2019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决赛获奖名单

x 【乡建调研及发展策划单元】2019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决赛获奖名单

x 【任务书 | 竞赛】2019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

x 【总结篇】2018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系列

x 【总结篇】2017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系列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规划与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