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会议观点集锦 | 学术季】全面小康与乡村规划

庚子年八月十三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4-08-30

全文字数 | 4314

阅读时间 | 13 分钟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同时还是进入“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乡村规划也因此任重道远。


根据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活动安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会乡村委”)结合国家政策导向,秉持着积极引领中国乡村规划学术发展的理念,以“全面小康与乡村规划”为主题,围绕着近年来乡村规划与建设中的重点议题,聚焦县乡域层面的乡村规划,于9月19日和9月26日,通过在线方式,分为“中西部县乡域乡村规划”“乡村振兴与实用性村庄规划”“乡村风貌保护与环境品质提升”三个议题,邀请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学会乡村委委员,分享前沿学术研究与实践成果,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500人次。


本次学术会议,既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新一届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也是聚焦小康社会和县乡域乡村规划的首次重要学术会议。

9月19日上午-中西部县乡域乡村规划会议合影

9月19日下午-乡村振兴与实用性村庄规划会议合影

9月26日下午-乡村风貌保护与环境品质提升会议合影

会议分别由学会乡村委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张尚武教授,学会乡村委副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袁奇峰教授,学会乡村委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冯长春教授担任主持人。

 

张尚武

 

袁奇峰

 

冯长春

本次专题会议特邀13位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学会乡村委委员分享前沿学术研究与实践成果。主要观点简介如下。

学术报告专场 1

中西部县乡域乡村规划

安徽省来安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一些探索

冯新刚

学会乡村委  委员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报告以安徽省落实住建部县域乡村规划试点工作的来安县为例,着重面向现有城乡规划的不足,介绍了六个方面的探索:1. 设定有限目标、有效衔接各类规划和实施项目;2. 汇集各类数据,建立现状一张图;3. 识别限制性要素,明确全域空间的底线管控;4. 结合返乡意愿,判断全域乡村人口流动趋势;5. 按照村民生活需求,优化各类设施布局;6. 评估村庄发展潜力,进行分类指引。该规划按照由易至难、由急至缓、服从上位的原则,制定了行动计划。在规划编制完成后,继续对实施成果进行了阶段性评估与回顾,以确认成效与经验,并明确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豫西山区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实践探索——以洛阳嵩县为例

夏保林

学会乡村委  委员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副院长

针对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涉及内容繁多,报告认为:1. 科学严谨的村庄分类方法是规划编制的核心;2. 要通过村庄分类,确定县域村庄,明确财政投入的优先顺序;3. 合理明确的村庄分类引导是规划实施的关键。在村庄分类的基础上,明确不同类型的村庄发展和规划建设指引,实现村庄差异化发展。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近期行动划来助推村庄规划建设,引导乡村振兴战略有序实施,为规划落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秦巴山区典型乡村“三生空间”内在机制及振兴路径探究

武联

学会乡村委  委员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报告从“三生空间”的概念、机制与历史演化出发,归纳了秦巴山区乡村特征与现状问题,提出了“三生空间”协同机制下的秦巴山区乡村振兴路径。报告指出乡村“三生空间”相对于城市的最大差异在于功能耦合性,历史遗址、书籍理论、田园诗画的中国文化传统体现了“协同、适配、融合”的“三生空间”内在机制。分析指出秦巴山区乡村建设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三生空间”的割裂,提出以“三生空间”内在机制为指引,以生产空间重塑为核心,建构“生态+”和“产业+”模式指引下的“一四三六三三”的“三生空间”协同机制。

学术报告专场 2

乡村振兴与实用性村庄规划

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广东省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工作探索

蔡穗虹

学会乡村委  委员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研究中心  主任

在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空间治理规划先行的新趋势和全要素、约束性、政策性、实用性的新要求下,报告介绍了广东省乡村社会经济差异、文化差异、地貌差异,总结了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点-线-面”模式的演变过程和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介绍了广东省在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工作中的探索经验:1. 一份指南,明确村庄规划编制内容;2. 一套方法,创新村庄规划编制方法;3. 一个平台,建立村庄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4. 一系列政策,保障村庄规划实施。

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思考与实践

赵毅

学会乡村委  委员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  副院长

报告介绍了国家提出的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原则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背景,结合江苏省的实践成果,分别阐释了多规合一的现实困境与方向路径、如何在规划编制落实实用性、新时代村庄规划的定位、深度、内容等内容,最后总结了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框架重点:1. 工作思路要从村域的村庄规划到居民点详细设计;2. 内容体系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菜单选择、深浅适度;3. 成果呈现要包括基本内容和选做内容;4. 关注重点包括统一工作平台和底图底数、优化村域用地布局、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四大内容;5. 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乏上位依据、面广量大、技术门槛高等。

黑龙江省乡村空心化特征及实用性村庄规划研究

张远景

学会乡村委  委员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院长

报告从省、市、村三个层面总结了黑龙江省乡村空心化的特征,并根据绥化市庆安县的调研结果,阐述了乡村空心化现状、农民外流原因和农村迁移规律,分析了乡村空心化的11个主要特征。最后结合村庄规划案例,在归纳现状问题、了解需求意愿的基础上,提出六条规划策略:1. 保护优先,严控底线,统筹规划村域;2. 探索留白机制,增加规划弹性;3. 因地制宜,分类指引,集约发展土地;4. 尊重现状,结合民意,切实建设住区;5. 全面统筹基础设施,科学准确布局;6. 产业融合,差异发展,突出村庄特点等。

发达水乡地区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振兴策略

——以浙江嘉兴秀洲北湖荡区为例

陈天

学会乡村委  委员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报告指出“乡村”是集生活与生产、社会与文化、历史与政治多元要素为一体的人类文明体,认为在乡村概念逐渐转换的今天,城乡融合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进而以浙江嘉兴秀洲北湖荡区为例,分别介绍了新时期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发达水乡地区乡村振兴关键议题、秀洲北部湖荡区乡村条件梳理、城乡融合下的秀洲北部湖荡区乡村振兴策略四个板块内容。认为规划过程中,应强调在城乡融合的前提和基本内涵下,结合水乡地区特色提出总体目标,梳理资源条件,提出乡村振兴策略,最终达到生态高质量、空间新谋划、产业塑格局、文化再发扬、风貌显特色等目的。

甘肃地域乡村规划建设涉及乡村异地扶贫搬迁的思考

陈志强

学会乡村委 委员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 局长

报告认为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全面小康任重而道远。目前甘肃在乡村层面的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和全面乡村振兴,报告介绍了甘肃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移民搬迁重建和武威市古浪县扶贫移民搬迁的具体案例,从“安全性”和“产业振兴”方面,详细介绍了乡村异地搬迁脱贫的过程及重点和难点。强调在甘肃这类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因灾返贫情况严重,要积极引导村民下山入川、下山入园、下山入城。在保障村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基础上,引导村民发展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特色产业,为村民脱贫注入内生动力。

学术报告专场 3

乡村风貌保护与环境品质提升

中原地区乡村环境改善方案与行动

——河南信阳刘堂村的援建实践

杜雁

学会乡村委 委员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院长

报告以中西部地区的河南信阳刘堂村项目为例,剖析了乡村发展的核心问题与乡村规划的价值,提出了风貌、产业、治理、实施方面的规划策略。报告总结了对乡村规划与建设的四点思考:1. 土地是乡村规划的基石,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与乡村振兴是根本目标;2. 乡村规划与建设已经从空间环境设施向经济社会纵深推进;3. “新农民”的创业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但大量的留守儿童缺少基本的家庭教育可能是最大的障碍;4. 乡村规划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平台。

区域乡村振兴规划中的乡村风貌管控引导研究

——以贵州省安顺市龙宫镇为例

何璘

学会乡村委  委员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

报告立足中国城乡关系发展演变和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剖析乡村风貌的现状问题,认为认识乡村风貌有别于城市风貌与乡村景观,更能体现自然生态特征与地域文化特征,乡村风貌既包括了物质空间要素,也包括了传统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非物质要素。在对乡村风貌的要素构成进行解析后,以贵州省安顺市龙宫镇为例,提出多要素成因下的风貌管控与引导措施,总结了四点经验:1. 顶层设计,完善法规技术体系;2. 分类引导,明确目标;3. 分区引导,准确定位;4. 村民参与,共同缔造。

西南民族村寨安全宜居解决方案思考与探索

余压芳

学会乡村委  委员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院长、教授

报告认为村宅是生活的村寨,如果安全宜居不能解决,村民就没有文化传承的决心和信心,因此针对当前传统村落面临的技术挑战,提出了一套“ARCH-P”的解决方案,包括空间优化(Adaptive)、结构增强(Reinforced)、火灾防控(Controllable)、环境治理(Habitable)和应用示范(Practical)五个方面。在此框架下,构筑了包括村寨和民居空间优化、民居物理性能提升、建筑结构及构建增强、村宅火灾综合防控、村寨地质灾害防控及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技术体系。

川西平原传统乡村聚落”林盘”的今生与未来

——兼论郫都区林盘保护与规划实践思考

崔珩

学会乡村委  委员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教授

林盘是在长期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乡村平原地区形成的散居聚落,是人居聚落与乔木、竹林、溪流及外围耕地等有机融合形成的类似棋盘耕地上分布的绿岛网络式农居形态,是川西地区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构成了川西平原独特的乡村景观。报告分为四个方面,以成都市为例,层层深入介绍了林盘的前世今生,从林盘的概念及特征,到林盘的现状及保护情况,再到林盘的修复及利用规划,最后对于林盘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现了林盘这一特色景观的魅力,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地理本底视角下的高山村分类评价与规划对策研究

李静

学会乡村委  委员

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  副主任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转型服务,以其地理空间信息获取能力和地理分析技术支撑能力,支撑“一村一图”、“一乡一图”建设,能够为宏观尺度乡村规划与管理能力提升提供支持。在新时代的规划要求背景下,报告介绍了地理设计环节体系与乡村规划环节体系包含的内容,阐述了地理设计与乡村规划的关系。进而以重庆市高山村异地搬迁扶贫项目为例,介绍了对重庆市高山村的分类评价与规划策略研究;通过对高山村的辨识、分布、现状与问题以及对其发展模式的探究,展示了地理设计与乡村规划的结合与应用。

线上互动

每场学术报告结束后,根据参会听众在直播间留言区提出的问题,与会专家展开探讨,内容涉及本次专题会议的多个方面:村庄类型、村庄分类的评价因子比重赋值、不同类型村庄进行规划引导的关键入手点、山区三生关系的研究难点及协调发展模式、乡村治理中如何实现村民自治、针对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的可行性指导和约束、乡村产业规划的活力、乡村土地指标增量、一般乡村的风貌研究核心、扶贫村庄易地搬迁、乡村环境风貌保护提升的公众参与做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传统村落中传统元素的保护与发展、城市微更新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相结合、山地村庄评价分类后的具体规划措施等。

 END 

编写 | 裴祖璇、罗圣钊、秦楷洲

审核 | 栾峰、孙一休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规划与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