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双子城的“反常规经验”:二三线城市如何发展总部经济

刘昕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刘昕
来源:华略创智(ID:uit_shanghai)


华小略说

美国双子城——一个地理区位远离经济重心,税收政策缺乏吸引力,产业集群也并不突出的二三线区域,却在过去六十年间逐步形成了繁荣的总部经济。

是什么样的因素孕育出了双子城这样“小而富”,看似低调却“群雄倍出”的独特样本?其成功经验对中国二三线城市发展总部经济有何启示?我们通过深入剖析双子城总部经济的发展历程,发现了一系列“反常规”的有趣事实。  


在美国中北部的密西西比河畔,美国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城市明利阿波利斯和十多公里外的州首府圣保罗组成了一个叫做“双子城”的区域。


它位于一个相对孤立的地理位置,深处内陆,和周边大城市均有相当的距离(距离最近的大城市芝加哥也有500多公里)。该地区最早作为内陆交通枢纽,主要为美国腹地的农业和采矿业服务。


双子城在美国版图上的位置


相对于纽约、旧金山等明星都市圈,这个区域并不那么高调。2018年,双子城的人口数量为360万,在美国的都市区中排名第16,属于典型的“二三线”区域。


然而,它却云集了18家美国500强企业总部,在美国的都市区中排名第5,包括联合健康集团(美国最大的健康保险公司)、3M(著名的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塔吉特(Target, 美国第二大连锁超市)、百思买(Best Buy,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 世界第六大食品商)等,以及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中小企业总部。


从美国总部分布的空间演变趋势来看,过去六十年里,美国的人口和经济活动从东北部的传统工业区逐渐向沿海的西部和南部迁移,总部企业也呈现出同样的迁移趋势。下图显示了这期间美国各州500强总部变动的趋势。


各州美国500强总部变动趋势


然而有三个区域出现了相反的趋势:毗邻纽约的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和双子城所在的明尼苏达州。


由于商务成本、生活环境和安全等因素,纽约在过去六十年间有90多家美国500强总部迁出,大多数都迁往了毗邻的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同时,明尼苏达州也增加了10家美国500强企业总部,其中9家位于双子城。


如果说,康涅狄格州和新泽西州的总部企业增长是因为纽约的“溢出”效应,深居内陆的双子城则很难用这种原因来解释。


深入追溯双子城过去六十年间总部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大部分增加的美国500强企业总部由本地企业发展壮大而来。


这反映出双子城在过去六十年间形成了一个依托于内生动力发展总部经济的“小气候”。通过对双子城的总部经济发展历史以及与美国其它区域间的对比,我们将其原因概括为“四个更青睐,一个不依赖”。

01

更青睐“二三线”城市


从人口数量来看,双子城是典型的“二三线”区域;但是从总部数量特别是美国500强企业总部数量来看,双子城是妥妥的“一线”地位。



从上表看出,除了双子城,许多二线区域同样拥有繁荣的总部经济,如达拉斯、休斯顿、底特律等。


随着新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总部并不一定必须设在一线城市才能获得金融等专业服务,甚至可以设在更远的二三线城市。金融行业集中的一线城市会很大程度上增加企业和人才的成本,高薪金融人才的集聚也会抬高地区的消费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线城市更多的是吸引“银行家”,而非总部企业更需要的“职业经理人”。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二三线城市设立总部,只需要在一线城市开办“卫星办公室”,同样可以获得金融服务。


虽然中国企业总部目前总体上还处于向一线城市聚集的阶段,然而随着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以及总部运营逐渐走向成熟化与多元化,二三线城市或将更有机会承接一线城市总部的“溢出”效应,如无锡、苏州、嘉兴之于上海,珠海、东莞、佛山之于广深,甚至距离更远的二三线城市。


同时,企业总部在从二三线城市迁往一线时,也面临政策扶持方面水土不服的风险。如果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搬迁,则两边优势尽失,对企业特别是一些还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例如,浙江的杉杉公司于曾计划将总部迁往上海,虽然加工基地还在宁波,但浙江省和宁波市在考虑总部支持政策时,都将杉杉排除在外,而在总部经济云集的上海,杉杉也得不到像浙江这样同等力度的支持。

02

更青睐多元化产业的聚集


传统理论认为区域的繁荣往往伴随着强大的产业集群,例如硅谷的高科技产业,底特律曾经的汽车产业和洛杉矶的媒体娱乐产业。


虽然双子城也具有一些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如医疗设备产业),但总体来说并没有一个占绝对地位的产业集群。相反,总部涉及的产业更为多元化,包含了零售、分销、制造业、保险和银行业务等领域。


从历史来看,1955年(福布斯榜单发行年)双子城有9家总部,尽管行业分布与当今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同样呈现出多元化,涉及家电、电池、农场装备、造纸和采矿等产业。



在行业和区域经济下行时,多元化的总部能够提供更稳定的就业机会。2008年金融危机中,双子城的失业率为美国都市区中最低。



比起单一的产业集群聚集的地区,多元化的总部经济的“大脑型”人才就业较少受到行业的限制,特别是总部经济需要从毕业生到CEO各个梯队的人才去进行经营管理,不同行业和职业经验的人才都更容易找到新的就业机会。

03

更青睐“隐型”总部的力量


2008年以来,跨国公司掀起了新一轮并购潮。贝恩公司《2018全球并购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战略并购交易金额为3.4万亿美元,较2017年的2.9万亿美元大幅提升,接近历史最高点,各国企业并购市场不断升温,且日趋大型化。


并购是企业总部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两家企业合并,如果总部不在一个城市,往往选择关闭其中一个总部,导致企业总部区位发生变化。在过去几十年中,双子城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如总部位于双子城的美敦力(Medtronic)公司和欧洲的滨特尔(Pentair )公司合并之后,新公司的总部转移到了欧洲。


双子城尽管在名义上并不是新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但出于运营转移、员工迁移、财产处置、文化冲突等成本考虑,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管理职能,成为“隐型”总部。


事实上,很多总部在被并购之后都变成了“隐型”总部,并且随着业务的拓展,发展得更为强劲。

04

更青睐以人为本的品质生活


双子城除了提供诱人的工作机会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来留住人才。在双子城,各类人才能够享受到堪比甚至超越一线城市的幸福生活,因此拥有全美国最低的高学历人才迁出率。


持续的人才流入+极低的人才迁出率,形成了双子城发展总部经济的良性循环。


注:以上两表的数据来源于开放性问卷所收集的答案,所有相关因素都可以被列举,故各项因素的百分比加起来超过100%。



具体来看,除了常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之外,双子城还具有一些无法直接用钱买到,却对生活质量有特殊影响的独特优势。


一是配偶就业的丰富机会。双子城聚集的总部经济人才往往具有高等学历,大多也拥有教育层次相当的配偶。


比起单一产业集群集中的区域,双子城多元化的总部经济结构提供了大量不同行业的工作机会,从而提高了人才配偶找到理想工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人才留下来的概率。


而一旦双方都能扎根,人才对区域的“粘性”偏好便更加凸显,不易受到企业和行业的变动影响。



二是人才集聚产生的规模效应。尽管个人的偏好千差万别,但总部经济促进了相似教育层次和职业类型人才的集聚,能够产生群体性的品位和偏好。


受众庞大的市场需求,能有效促进优质的艺术、体育和户外运动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并且除了政府和企业投资以外,个人和民间组织也会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配套设施建设和组织宣传等,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活动生态。比如双子城的剧场座位数在美国位于第二,仅次于纽约。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提出发展总部经济,也展开了“抢人大战”,然而对于留住人才所需要的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普遍缺乏系统性的考虑。


2019年11月智联招聘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及人才流动报告》中,深圳和广州作为两大核心城市,也是总部经济最为集中的城市,从外界流入的人才占大湾区的7成以上,但流出的人才也很多,因此深圳、广州两地的人才净流入率仅为0.78%和1.36%,在大湾区处于垫底的水平。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如何营造高品质生活,深圳和广州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5

不依赖优惠的税收政策


优惠的税收政策往往是总部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然而,双子城所在的明尼苏达州的税负水平高于美国绝大部分州。


在2019年美国税务基金会发布的税收指数排名上,明尼苏达州排名第43。这是因为,架构精细的大型企业总部,往往具有策略性地选择纳税地点的能力。


如苹果公司将总部设在加州,但是通过架构运作将纳税地点放在税率更低的内华达州甚至爱尔兰。


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多的是针对工业经济时代的状况,已不能完全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苹果、谷歌、亚马逊和微软这样的公司并不完全依靠有形商品盈利,更多的利润来自知识产权所衍生的使用费,这使得纳税地点变得难以追溯。


来自美国政府及企业的数据显示,尽管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美国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产业之一,但许多高科技公司却居于税负最轻的企业之列。


在我国,地方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总部企业的税收。为了吸引总部企业,各地纷纷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并呈现出相互攀比的态势,同时对于总部企业转移税收也无法容忍。


但事实上,有的企业总部无论如何都会留下、迁入或迁出,有的企业总部通过发出迁出威胁与政府讨价还价,政府的收益与成本不成比例。


在未来,随着企业架构的日趋精细化和数字经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税收因素对于企业总部的吸引力也许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地方政府还是要在营造总部经济的良好生态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

06

小结


尽管美国双子城发展总部经济的环境与中国有所不同,其经验不能完全复制运用,但其所反映的总部经济发展特征及趋势,也给我们带来了借鉴和启示。


发展总部经济的关键是人才,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人才的中心需求是永恒的:职业道路上更多的自由感和安全感、爱人得以陪伴的幸福感、趣味相似的人群集聚时消失的那份孤独感……这些应当成为我们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考量。


参考资料:
(1)J. Myles Shaver《Headquarters Economy》;
(2)白玫,《中国企业总部迁移理论与政策研究》;
(3)财富美国500强http://www.uspages.com/fortune500.htm


———— e n d ————推荐阅读【原创】精致老上海:1930年的“一路”电车可以告诉你那么多【原创】“十四五”时期区域综合开发的转型思考【原创】文创火爆IP解析:传统文化新形态受欢迎的逻辑【原创】长三角VS大湾区: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异曲同工之妙(五)【荐文】浦东30年,一个中国“造城”的样本
【荐文】巨变背后:为什么黄土高原上的绿水青山越来越多?
【荐文】清华教授魏杰:2020年后,中国最有价值的3大产业
【荐文】金一南震撼演讲:干困难事,必有所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