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下火爆的“宅经济”如何笑傲“后疫情时代”?

陆辰佳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华略智库新兴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陆辰佳
来源:华略创智(ID:uit_shanghai)


华小略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以往本该在岁末年初活跃的假日经济打了个寒颤,包括交通运输业、旅游业、餐饮业、电影业等在内的多个行业都遭受了巨大冲击。禁足在家的广大“有闲”群众被迫将消费转移到线上,网络游戏、视频直播、生鲜电商等互联网消费逆势增长,远程办公、线上教育、远程医疗等线上潮流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宅经济”被再次点燃。

01

疫情助推下,“宅经济”的下一个引爆点


随着疫情防控不断深入,为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避免被感染,以“线上服务”和“到家服务”为主的“宅经济”成为这个寒冬的产业“逆行者”。

1. 线上服务

在疫情冲击下,互联网企业在线业务迅猛增长,同时也倒逼一批传统企业和线下机构转战线上。

在线医疗迎来出圈机会。许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通过开通在线义诊,缓解线下压力,减少交叉感染,提高民众对于在线医院的认可度。截至2月14日,行业龙头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卫宁健康今年以来涨幅分别达55.11%,30.52%、46.46%。

在线医疗是特殊应用场景的刚需,作为分级诊疗的补充,有利于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疫情结束后,大健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预计该行业将保持增长。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远程办公遇上高光时刻。此前已有试水的在线办公在疫情期间成为刚需。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有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腾讯通,以及字节跳动的飞书。同时,由于成本更低、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可实现协同联动的线上办公SaaS软件成为近期主流办公形式。

随着一大批年轻用户的习惯被逐步培养,未来企业在运营中使用在线办公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加大。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在线教育顺势崛起。疫情期间,各地许多学校和教学机构纷纷开启在线直播的上课模式。30多个省份、300多个城市的学校加入阿里钉钉“在家上课”计划,覆盖全国5000万学生。头部在线教育公司跟谁学、新东方在线、网易在线、51talk更是迎来股价暴涨,2020年以来涨幅平均达到70%。

预计未来随着二胎政策效应的显现,新一代父母育儿需求不断升级,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持续增长,尤其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可能是未来行业的趋势,同时也可能撬动教育体制深层次改革。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数字文娱异常火爆。疫情给本已火热的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直播平台锦上添花,带来居家娱乐需求的井喷。

《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两大爆款游戏的春节DAU(日活跃用户数量)分别是2019年同时段的1.5倍、1.9倍;短视频行业龙头抖音、快手的DAU同比增长超过50%;电影《囧妈》“弃院奔线”,仅3日在线播放量就超过6亿。

直播的火热还蔓延至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云监工”,同时在线观看网民最高峰超9000万人次;“云综艺”“云蹦迪”“云游戏”“云逛展”等新兴产业也正孕育萌芽。

“云蹦迪”迅速成为被迫禁足的网友们的情绪宣泄出口。

预计疫情结束后,一方面,旅游、演艺、电影等线下产业会呈现“触底反弹”式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新用户新的线上娱乐消费习惯逐渐形成,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未来可能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金融科技激活线上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是疫情防控的最有利金融后盾,各银行保险机构纷纷推广线上业务,对线上金融产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以“零接触”线上金融产品助力满足客户的生活、经营等金融需求。

未来,用创新金融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支持的模式将更加流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可能会极大改变金融行业价值链。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2. 到家服务

在疫情期间,到家服务行业迎来流量小高峰,表现超越去年同期时段,其中餐饮外卖、生鲜食材配送等实物到家服务占比最大,分别为45.1%、22.2%。

生鲜食材到家服务正在崛起。叮咚买菜、盒马鲜生、京东到家、每日优鲜等引领智慧菜场模式在疫情期间逆行而上,成为消费热点。但是,当生活回归常态后,如何增加用户粘性、提供更硬核的供应链服务和履约能力,以及如何向个性化在线定制备货的销售模式转变,将会是生鲜电商企业面临的挑战。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餐饮外卖平台功能整合升级。疫情期间,由于店铺关门、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人员限制流动,传统的外卖业务受到一定冲击。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等平台紧急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把业务重心向公司团餐转移,既满足用户对卫生安全的需求,也顺势拓展to B业务。

如果疫情能够有效遏制,餐饮外卖将得到快速恢复,且头部平台可能将加速整合在家买菜、商超配送、品质大牌餐饮、跑腿代购、送药上门等多元化服务,预计将迎来新一轮行业洗牌。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

02

“宅经济”的背后:疫情只是助燃剂


正如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在夹缝中杀出了一条从线下到线上的新模式,也为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和快递行业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宅经济”为中国民众提供重要的“无接触式”服务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人们的新型消费习惯,也许能催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给新兴产业带来历史性的新机遇。

实际上,疫情虽促进了“宅经济”的规模和领域扩大,但“宅经济”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其基础依托仍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理念的变化等因素。

首先,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宅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基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使用持续深化。截至2019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占全网民规模比重高达99.1%。

数据来源:CNNIC

随着通信技术日趋完善和移动端产品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交娱乐、信息查询、商务交易等各类应用需求被逐渐激发,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网民的日常生活。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到家服务”和“在线服务”提供了基础,也搭建了人们发展“个人爱好”的平台,让“一个人”的生活更丰富,让“一家人”的生活更舒适便捷。

移动与pc时代的差异点

其次,“新世代”消费者为“宅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需求新活力(生于80、90、00年代的人称为“新世代”)2018年,中国人均GDP已接近1万美元,基本相当于美国1975年、日本1980年、韩国1990年的水平,这三国当时都迎来了消费需求的爆发和服务业占比的快速提高。以此为依据,中国已经开启了“大消费时代”。

2014年,日本作家三浦展提出"第四消费时代"的概念,中国仍处于第三消费社会,消费取向以个人、品牌等为主。

加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世代”消费者正蓄势待发,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也是支撑“宅文化”兴起的主要人群(欲深入了解“宅文化”的前世今生?请戳:庚子年初疫情下的冷思考:“宅文化”正逢其时?,他们追求匠心和个性,注重社交、体验和场景化的群体特征与消费偏好,成为互联网产品升级与变革的全新驱动力。

第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为“宅经济”发展加足了马力。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购物的需求发生了极大改变,不再满足于传统电商所带来的快捷、低价等需求,而是追求个性化、科技化、定制化消费。

此时,那些洞悉需求、掌握技术、善于迭代的新兴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研发生产模式、供应链进行深入改造,通过不断优化升级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

在如今T to B to C的时代(即产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就是这样通过科技来赋能产业,最终带动消费升级,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阿里“大中台”战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前台灵活+双中台支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多种生活服务业态被重构、被颠覆,各种线上服务“异军突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则助推了以“宅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全面崛起,为数字技术拓展应用场景、深化应用带来绝佳机遇。

“宅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

03

紧抓数字经济风口,笑傲“后疫情时代”


截至今天,各地抗击疫情不断传来好消息,新增病例继续减少。我们有理由相信,疫情终究会过去,春天已经不远,新一轮耕种已经开始。

“宅经济”说到底是由数字经济领域中各类线上业务组成的。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数字经济的未来已来,新的产业风口已悄然崛起。
 
数据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

在“后疫情时代”,地方和企业想要把握住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下的大机遇,必须及早谋划、快速布局,才有可能实现“先发先至”。

1. 企业:以构建“信息力”来培养竞争优势

在数字时代,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新动力,正在推动企业转型、驱动人类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我们将其称之为“信息力”。信息力具备高度动态性、交融性以及自我演进的能力,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力的强弱和方向是由以下三个维度的合力所决定的:

信息力风扇模型

信息力的深度——洞察力。洞察力是指企业基于对数据的集聚、整合与分析而获得的对市场信息和对行业未来的判断和预见能力,它可以帮助企业感知客户行为和市场环境变化,进而洞悉市场趋势,把握商机。

目前“宅经济”所涵盖的各领域线上服务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差,线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部分员工认为线上办公缺少仪式感,进而影响工作效率等。

疫情过后,企业想要抓住“宅经济”的长远红利期,关键在于发挥洞察力准确击中客户最微妙的心理需求,通过探索新应用场景来提升用户体验。

信息力的广度——协同力。协同力是指企业在数字化运作中,通过各渠道将内外部信息互通、共享,从而形成的跨所有客户触点进行渠道整合和接入的能力,让客户在各种触点之间可以随意切换。

数字化办公就是构建企业协同力的解决之道,把企业员工、团队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统一到同一界面,实现内外部数字化协同一体。疫情过后,预计许多企业会选择发力线上,拥抱数字化。而在线办公的客观需求也会倒逼企业去打造IT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又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信息力的速度——敏捷力。敏捷力是指企业为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进行快速迭代并交付的能力,体现了信息力的灵活性,也是信息力动态性和自我更新特点的来源,展现了数字时代对企业不断探索、加速创新的诉求。

战“疫”期间,微医、丁香园、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春雨医生等多家在线医疗服务平台在疫情爆发前期就立即推出疫情地图,并联动全国的医生和专家展开线上问诊、心理援助等在线服务。包括火神山医院的迅速建成,上汽、工业富联等多家公司火线转产口罩等防疫物资,这都真正体现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2. 政府:释放鼓励数字经济重点发展的新信号

开放数据资源。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核心生产要素,数据的开放、共享和自由交换让世界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选择、机会以及流动性,同时创造了崭新的产业和巨大的就业机会。政府开放数据资源、搭建公共数据平台、健全数据治理机制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管理-技术两个维度评价各种技术流派。

鼓励技术研发。技术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驱动力,在如今的技术创新周期逐渐缩短,技术产业化进程愈发加快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要打通技术渗透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目前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体等被业界认为是通用目的技术,但把它们转化为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还需政府在技术研发上的政策加持。

加速产业布局。数字经济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能与多个行业进行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赋能。如今,消费互联网红利已慢慢消退,而以产业互联网推动生产领域的智能化变革才刚开始热闹起来,可以说,谁能快速在该领域进行产业布局,谁就有机会争夺重塑未来竞争格局的话语权。

深化场景应用。应用场景通过为传统行业提供数字技术解决方案,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智能化服务。就像这次疫情催生了“无接触”的消费场景需求,服务机器人、无人超市、AR试衣、无人机配送等应用场景开始探索商用可能。

京东物流无人车工程师正在武汉进行配送机器人地图采集与运营测试。

政府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把应用场景打造成推动产业爆发的新生态载体、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新试验空间。

完善产业生态。产业生态与自然生态系统近似,是多个主体之间依存共生的多维度系统。政府作为宏观主体,应该着力支持数字领域的技术迭代和产业渗透,用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全方位、多领域汇聚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各种制度创新的叠加效应,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营造相互依赖、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裂变式扩张。
 
历史不会是简单的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前行。17年前,非典为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打了一针催化剂。而今天,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数字经济时代在招手。
 

参考资料:

1.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R99snBE5AN6lmqNpNBzrDA

2.数字经济的技术、市场和场景

https://mp.weixin.qq.com/s/ttzvawcMcL9eUAYBVzAaMA


———— e n d ————
推荐阅读

【原创】疫情之下的招商之策:看这些城市的“硬核操作”

【原创】金融抗疫:金融的逻辑怎么变,金融的工作怎么做?

【原创】庚子年初疫情下的冷思考:“宅文化”正逢其时?

【原创】黑暗中的平凡之光:敬每一位认真的战“疫”者

【动态】“同心创未来”——华略智库2020年1月刊

【荐文】黄奇帆:疫情过后,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该怎么做?

【荐文】任泽平:改革战疫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危机

【荐文】疫情之后,这13个行业增长前景可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