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南北差距,正在决定年轻人的选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网易财经 Author 财经小编
来源:网易财经(ID:money-163)
人口,尤其是青年人口是区域经济领域永远谈不腻的一个概念,毕竟城市和经济的最根本核心就在于人。有人口汇集,才有资源汇聚。如今,年轻人越来越关注南北之差的讨论,这对他们未来人生的选择至关重要。那么,年轻人究竟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栖息之所?
下面这张南宋边界的图已经火遍朋友圈。
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投资不过山海关,正在修改为投资不过淮河,甚至,长江。南北经济差距是不是事实,也正在引起巨大争论。
必须承认,结果出来之前,仅仅感受就可以影响一代年轻人的选择。
首先,珠三角地区的思想非常解放。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日前做客《长盛时间》时,举了一个例子:
以广州为例,广州是一个超大型城市,加上佛山已经是2000万人的地区,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意见提出:“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结果这个会刚开完,广州就提出——未来到广州去申请落户,不仅珠三角城市,长三角其它城市缴纳社保年限和居住年限到广州申请积分落户都认可。
但其他很多城市并非如此。
这一点,从体制上值得北方城市学习。
第二,北方城市的营商环境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这里陆铭也提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深圳开会,企业家是走前面的,市领导走后面。
“整个中国都跟深圳学学,那我觉得这个城市营商环境是真好了。”
第三,人口为何流向长三角、大湾区甚至成渝都市圈?关键要理解城市群内部的核心大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的关系,理解产业链。 如今,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和配合。北京的研发能力非常强,但问题在于河北接不住北京研发的制造,这导致北京研发的技术可能应用在珠三角。
对于高技能劳动者来说,更趋向于去深圳搞创新,对于低技能劳动者来说,则更趋向于去收入高的地方,因此跳过京津冀来到南方城市。
不过,陆铭也提出了一个意义深刻的事实——南北经济差距其实没你想象得那么大。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总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
北京成为唯一留在前十榜单里的北方城市。
如果将前十名单中的沿长江城市和珠江口城市去掉,就能很容易发现,南北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所谓南北经济差距,主要是沿长江和沿海的航运能力带来的。北方也有海港,但天津以北的港口冬天结冰,同时相对南方的港口来讲,缺乏大江大河作为腹地的连接。
长江中下游地区航运能力非常厉害,5万吨级,甚至10万吨级的轮船也可以停靠在南京港口。
不看GDP总量,看人均差距,客观来讲,南北之间人均GDP差距是在靠拢的。
如果把武汉以东,长江中下游的城市和珠江口几个城市包括在南方的话,总体来讲南方偏低一点;如果把南方沿长江的港口和沿海港口从南方中去掉的话,其实北方比南方高。
尽管差距在缩小,但从人均意义上来讲北方比南方高,从趋势上来讲北方领先南方的趋势正在逐渐缩小。 陆铭表示,中国今天的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偏南,未来有可能越来越偏南,但是人口重心仍然在北方。这是由中国华北、东北地区拥有大量农民,以及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重化工业、资源型产业布局在华北、东北地区等历史条件决定的。
如果随着经济重心向南方偏移,人口从北方往南迁移,从整体上来讲人口空间分布会趋向于经济的空间分布,人均差距其实在缩小。 但另一方面,人口从东北、华北的移出未见得是坏事。以东北为例,从国家整体发展格局来讲,东北在农业和旅游两个产业上形成了新的比较优势,这两种产业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产业GDP的总量并不高,对于GDP总量并不高的地方来说,如果人口流出,人均GDP是提高的。
“这个事情就是一个烧饼,两面都得说。”陆铭说。 如果按人口流出,有些投资是不能乱投的。中国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现象,结果房子卖不掉,基础设施投资下去以后欠很多债还不掉,某种意义上讲,东北有点可惜了。
如果顺势而为,人口流出也不要看得太严重,未见得到今天的局面,但前几年一方面人口流出,一方面加大投资,而加大投资的又不是符合新一轮东北比较优势的产业,那就只能变成鬼城和地方政府债务。
陆铭表示,中国未来最有希望的城市是把生活质量打造得比较好的城市。
他具体提出几点:
一是要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包括房价便宜、环境好、气温好、空气质量好等因素。
二是人口的包容性。“来了都是深圳人”的口号容易喊,但还是要看是否真正做到公共政策的均等化,比如社会保障体系有没有覆盖到外来人口,社会保障体系里非常重要的是公租房和廉租房体系,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以及教育,在一线城市或准一线城市,哪里的教育资源比较充裕、对外地人比较友好,孩子上学比较容易,人口会去向这些城市。
第三,是城市的综合消费品质。2035年是90后45岁的时候,他们才是社会中坚,今天任何城市发展的政策都要面向2035年的90后,要考虑到他们需要什么。
陆铭指出,90后未来会越来越重视城市的文化、娱乐、消费的品质,即综合城市的多样性。 姚长盛也表示,在城市的选择上,地理、行政等级和资源都非常重要,其中有两点需特别强调:
一是城市的综合消费品质。落到实处即当地服务业的水平,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是服务业水平高,该地方的市场经济一定是发达的,这是年轻人最喜欢的。
二是这个城市喜欢你。
陆铭预测,人口逐渐自由流动的时代到来会比前两年预想得快。
“十四五”期间,从国家角度来看已经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意味着你未来在北京居住三年、到上海居住五年,到苏州居住两年,全国都会有统一的社会保障账户,在任何一个地方流动都可以打通。 中央明确提出未来公共服务资源要按照常住人口来配置,也就是说上海有2500万人,以后公共服务资源就要考虑到2500万常住人口。
“如果这些都能实现,年轻人就不要浪费时间了,第一你喜欢它,第二它喜欢你,你就赶紧去,去了以后觉得不舒服就走。”陆铭说。
“中国总有一天会达到像欧洲、美国、日本这样的状态,只要在一个地方居住一年,在当地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对你来讲是完全一样的,可以不断换地方。
“这个时代我相信会很快到来。”
———— e n d ————
推荐阅读【原创】华略解读:北京16个区“十四五”开局重点工作大盘点【原创】这几座城市率先打响“十四五”数字经济“第一枪”【原创】华略解读:百万亿成绩单背后的“韧性”中国同是经济强省,为什么广东远比江苏“年轻”?【荐文】2020,各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