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精特新“小巨人”城市分布:宁波力压深圳,仅次于上海北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市进化论 Author 程晓玲



作者:程晓玲

来源: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


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头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城市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强链补链、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力量。近日,工信部第三批2930家“小巨人”企业培育名单正式出炉,在政策持续加码、重金支持奖补、精细培育服务的多重利好下,各地“小巨人”企业有哪些强势表现?


每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都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这也是观察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

 

很多人注意到,最近的这次会议,“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一个重磅信号。

 

按照官方说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补链强链的重要力量,对解决“卡脖子”难题意义重大。

 

“专精特新”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1年就已提出。不过,一个明显趋势是近年从部委重金支持奖补、到高层会议密集部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尤其是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尤为受到关注。

 

近日,工信部公布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2930家企业上榜。自2019年以来,全国已累计公布三批、共4762家中小企业入选。

 

在我国超过3000万家中小企业中,这些优中选优的“小巨人”,主要分布在哪些省份、城市和行业?从这份“小巨人”生长图谱,也可一窥所在地域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100亿重金支持,瞄准1万家“小目标”


近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90%的企业总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上不乏通过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在全球竞争中占据独有优势的案例。

 

比如德国。这个全球“隐形冠军”数量最多的国家,拥有以专、精著称的中小企业1400多家,它们均在所属细分领域和行业拥有绝对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成为世界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专精特新“小巨人”正是被赋予这样的期待。“十四五”规划纲要在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部分就明确提到:

 

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实际上,今年以来,这一概念在重要文件和会议中频繁出现。

 

今年2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在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月初,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企业等。

 

7月27日,高层领导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我们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

 

7月30日,“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出现,进一步释放国家层面的支持信号。

 

官方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同时,对中小企业的培育覆盖面也在持续扩大。

 

自2019年以来,工信部已先后公布三批共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名单,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同时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

 

值得注意的是,从三年公布的三批“小巨人”名单中,也可看出相关行业侧重的变化。例如,工信部此前公布的《关于开展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就在此前基础上更突出强调“应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



浙江领跑全国,前十东部占7席


统计显示,当前约九成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在“四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指出,这些中小企业具有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不可或缺。

 

以工信部评定的前两批18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其平均拥有专利数49.6项,其中发明专利11.8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的企业达160多家。

 

另据华西证券研究所统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311家在A股上市,且呈现盈利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研发投入高等特点。

 


从行业分布看,这些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先进制造领域,其中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生物、电子、电气设备企业数量居前五位,分别达到82家、48家、37家、32家、23家,共计222家,占总数比重约71%。

 

同时,3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均值为98.36亿元,百亿以下规模的公司占主导地位,整体市值规模较小;2021Q1整体毛利率为45.40%,整体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74%,均处于较高水平。

 

除行业特征外,这些企业的地域分布亦值得关注。

 

笔者根据工信部公开数据,梳理出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新地域版图。

 


按照工信部统计口径,若将5个计划单列市单独列出不计入本省数据,则上榜数量排名前六位省份依次为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北京,均超过250家。

 


其中,前两名浙江、江苏上榜企业数量仅相差3家,十分接近。其余4个省份均在250-270家之间,并与后续地区拉开一定差距。

 

若加上计划单列市数据,各省份排名则有明显变化——“浙江+宁波”总数一骑绝尘,比第二名多出41家;“广东+深圳”总数超过江苏、山东,居全国第二;“山东+青岛”总数超过江苏,居全国第三;而江苏以285家企业数位列第四,比上一名少了近80家。

 


以此计算,上榜企业数量前十位省份中,东部地区占据7席,并包揽前六位次;中部地区有2个(湖南、安徽),分别排名第七、第八;东北地区仅辽宁一省入围,排名第十;西部地区无省份入围。

 

宁波收获最丰,苏州未进前十


一个普遍规律是,中小企业发展得好的地方,经济都很好。于城市而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榜数量是城市实力的直接体现,也关系着未来的发展前景。所以可以看到,最近各大城市都争相晒出“成绩单”,比拼赶超氛围浓烈。

 

具体来看,4762家“小巨人”企业,哪座城市收获最丰?

 


根据启信宝提供的数据,按照企业注册地统计,除四座直辖市外,宁波、深圳、成都3座城市上榜企业数量均超过100家,位列前三;青岛排名第四,共有97家企业上榜;紧随其后的厦门、东莞、西安、长沙上榜企业数量都在70+级别;广州、郑州也上榜前十位。

 

总体而言,各城市企业数量排名与经济实力大体相当,但也有一些“意料之外”。


比如,GDP排名在全国前十名开外的宁波,上榜企业数仅次于上海、北京,居全国城市第三位,非直辖市第一位。

 

不仅如此,在工信部另外一项“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中,自2016年启动至今的五批榜单中,宁波以总共45家位列全国之首,且已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

 

实际上,近年来,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向专精特新转型,是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去年7月,《宁波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计划(2020-2025)》发布,进一步吹响“冲锋号”。宁波设定的目标为:

 

力争到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00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达130家,形成10条细分领域的标志性产业链,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对制造业增长贡献度超过40%,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

 

让人略感意外的是,作为江苏两大核心城市,有“最强地级市”之称的苏州和省会南京,上榜企业数量仅排在前20名靠后位置,明显低于GDP排名。

 

此外,还有厦门、大连、温州、沈阳等GDP未达万亿城市,跻身前二十名,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与前景。

 

未来一段时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还将备受关注。激烈角逐下,要打造更多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需要各地真正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水温合适,鱼就会游过来”;越来越多的“鱼”游过来,则是助推城市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 e n d ——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原创】华略智库赵永超:浅议产业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原创】"百强县"如何炼成:华略智库解码县域经济发展(下)【原创】"百强县"如何炼成:华略智库解码县域经济发展(上)【原创】区域一体化中的“镜像城市”:东莞给嘉兴哪些启示?(下)【原创】区域一体化中的“镜像城市”:东莞给嘉兴哪些启示?(上)【原创】链长制“高热度”下的“冷思考”【原创】华略智库夏骥:借鉴“大虹桥”经验,应当考虑两个问题【热文】上海、浙江的干部,究竟强在哪?【热文】郑永年:中国人一定要丢掉幻想【热文】上半年各省财力比拼:广东霸榜,苏浙沪鲁你追我赶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