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镇江市委书记为何要给一个微信公众号连写3篇文章?




作者:刘纯来源:奔流财经社(ID:beiliucaijing)


千年镇江,近日凭借其市委书记别开生面的撰文强势“出圈”这三篇文章,诗词志,是书画集,更是英雄谱。但若细品其中味道,又会发觉这不仅是在给文艺界做一次深入交流,更是在和整个镇江的经济社会做一次饱含深情的“心灵对话”。主政者对镇江处在长三角“学霸群”之中的发展焦虑和思索,或许便是“龙吟三篇”的精神底色。


镇江,最近有三篇文章比较火。就是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为“文化金山”微信公众号撰写的三篇千字文,分别为《文心化境·守正创新》《镇江大地 · 诗意栖居》和最近的一篇《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三篇文章翻至文末即可阅读 ↓)


三篇文章我认真读了。据说,这三篇文章的出处是这样的:


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影响力,镇江将在“十四五”开局之际全面启动“文化金山”等一系列IP品牌建设。


为鼓励文化界“读懂城市精神、讲好镇江故事”,市委书记马明龙没有选择以开会、批示这些“常规动作”来推进工作,而是亲自提笔撰写了一篇饱含深情的千字文章,讲述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关切以及对历史人文价值的提炼,与文化界人士进行了一场“心灵对话”。


但我感觉,马书记写第一篇的用意也许还是勉励文化界用“最动情的笔触、最鲜活的文字、最真挚的情感”去挖掘镇江、理解镇江、感受镇江,但越往后,他的思绪飞扬,已经跨过了文化界,深入迈向镇江的经济社会。


比如第二篇《镇江大地 · 诗意栖居》,我是真没想到,在《全唐诗》《润州唐人集》中与镇江有关的诗竟有近2000首;宋朝时有340余位诗人、词人在镇江留下名篇;翻一翻入选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文,镇江在国内城市中独占鳌头。


马书记给我上了一课,镇江这次在我心里留下了“诗意之城”的深深烙印了。


但随即马书记笔锋从“杏花烟雨、杨柳残月、长河落日”的诗意镇江荡开去了,举了一个非常“硬核”的例子:


江苏大学的学者曾对宋代镇江诗词做过一次图谱研究,发现“江山”“英雄”这些词语高频出现。镇江的诗意中,更有一种别样的俊逸、深沉与豪迈。


这是历史赋予镇江的特殊标签,是超越时代高度的城市自信,更是她区别于世间别处的独特风骨。这才是市委书记最想说的话。


随即马明龙在文章呼吁全市上下“以全力奔跑的姿态,肩挑起我们对这片土地的应有责任”,不辜负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风骨与坚韧不拔的城市气质,为城市争得荣光。


第三篇,新鲜出炉的《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这种意味就更加鲜明了。


镇江历史上出过很多英雄,用马明龙的诗意语言来表述,“一张张恍如隔世却又日益清晰的面孔,正如暗夜之微光,次第照亮城市航向,历尽千年,璀璨如昨。”


“我们记取这些面孔,更汲取这份能量。我们涵养英雄之气,更应拥有争雄之志。我们坦然直面命运,更当毅然扛起使命。”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千年的英雄谱,我们必须一代接着一代续写下去,以搏击代替犹疑,以奋进代替懈怠,凝城市之魂,聚万众之心,汇细流入江海,赋城市以荣光!”


读之,真令人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这三篇文章,用马明龙自己的话来说,是诗词志,是书画集,更是英雄谱,这三篇文章,我觉得,绝不仅仅是在给文艺界做一次深入交流,更是在和整个镇江的经济社会各界做一次饱含感情的“心灵对话”。


我不是镇江人,也不在镇江工作,可这些年来,关于镇江的评论也看了不少,毋庸讳言,其中一部分是在唱衰镇江的。


古语云,三人成虎,看多了,外界不免会想,镇江到底怎样了,谁能把这些事情说说清楚?



这是老百姓的一种期待,也是镇江如今面对的一种真实的、刚性的需求。




镇江到底好不好,我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太多发言权,但从一个大的时间趋势来看,镇江近十年、近二十年、近三十年,在整个江苏或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排名并不落后,我们不能因为近年来结构性调整,而无视一个城市过去的成绩。


从1995年开始,镇江进入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50强,4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这个成绩一直保持到了现在,这是很了不起的。


镇江难就难在放在了一群长三角“学霸”中间,只要新旧动能转换之际稍微有点落后,马上数字就就给人颜色看。


这种所谓的“落后”很容易被拿着放大镜看,更有甚者,甚至有省政协委员提出“南京、镇江合并”的政协提案。


镇江是传统意义上的苏南城市,也是沪宁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当江北的南通正在高喊“融入苏南”时,镇江会让自己一步步退下去吗?


我觉得不会。


在去年的镇江产业强市大会上,马明龙当时就拿出了一组数据:江苏一季度GDP同比下降5.0%,镇江下降幅度更大一些,但相比之下,隔壁的南京却实现了正增长。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碰到的一些瓶颈问题人家也会碰到,为什么人家就比我们好?”


当时,澎湃新闻的记者注意到,马明龙在会上频频反问“不是吗”,不断释放着他对镇江发展的“焦虑感”。


这种焦虑和思索,也许就是最近这“龙吟三篇”的精神底色。


镇江到了背着“沙袋”奔跑、扛起重担、负重前行的时刻了。这个时候,就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大战略,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


千年镇江,正在一条光荣又充满荆棘的路上。


文心化境 · 守正创新


一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城市,一定是有点风骨的。

摄影:孙悦萌


东吴孙权的风骨,是凝于铁瓮城之上,以“三分天下”之势,坐断东南,于战火纷飞之时,为黎民百姓争得了五十载物阜民丰的江南盛景。

南朝刘勰的风骨,是寄于《文心雕龙》之中,“情性所铄,陶染所凝”,以手写心、以文化人,为当朝和后世点燃文艺理论之灯。

荆州刺史刘义庆的风骨,是退守外镇,招贤纳士,著三十六篇《世说新语》,以高简瑰奇之行、玄远冷隽之言,说尽魏晋风流,为后世备下了取之不竭的文学富矿。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风骨,是跌宕一生之后,安于梦溪园内,潜心科研,著成古代科学之圣书《梦溪笔谈》,填补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大空白,成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南宋辛弃疾的风骨,是回荡于北固亭之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铿锵之音,“天下英雄谁敌手”的战斗情怀,即使壮志未酬、悲歌未彻,仍热血难凉、赤诚如初,为后世书写了一幅英雄侠义的磅礴画卷……

摄影:孙悦萌


昔者,黄帝画野,都邑始分,夏禹治水,山水初奠,茫天苍海,物竞天择。泱泱之国中“天下第一江山”的镇江更是雄秀兼备,风骨天成。

“城市山林”的镇江,江河交汇,长江自西向东奔涌而过,运河由北向南川流不息,金山、焦山、北固山、云台山沿江耸峙,长山、黄鹤山、九华山、五州山绵亘西南,圌山、五峰山、京岘山雄踞东郊,茅山、宝华山、九龙山气象万千,每一处都写满了故事。

南山绵亘,有昭明太子静坐读书的剪影;金山之巅,有梁红玉迎箭雨击鼓战金兵的风姿;蒜山之下,有苏轼“买田置家”的余生之愿;别峰庵里,有郑板桥挑灯夜读、画竹写兰的淡韵咸雅;焦山浮玉有祖冲之亲量规尺、目尽毫厘的文心师心;多景楼前,有米芾泼墨挥毫、清风灏气的神迹。

摄影:孙悦萌


古往今来,这座历史重镇生成了崇实雄豪,包容厚重,坚韧不拔的独特气质。“满眼风光”中曾护佑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的物华南归;“春风又绿”时常述说飞遍华夏人间的古今传奇;“一片冰心”都寄放在历代文人墨客怀文耕心里…...

当下,我们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来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必须以当仁不让之势,全力以赴、加速奔跑。这是文化的力量,更是责任使然。唯文心化境,方与古为新。

三千年的镇江,赋予我们深邃而灿烂的文化星河、厚重而温情的人文情怀,更赋予我们执着的精神与从容的心境。

摄影:孙悦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城市也是如此。我们要讲好镇江故事,就是要用最动情的笔触、最鲜活的文字、最真挚的情感去挖掘她、理解她、感受她,讲予远朋、讲予世界,也讲予我们自己…...让每一个镇江人,都能理解和体味这座城市的内在面貌,让每一个听过并来过镇江的人,都能观照镇江,问候世界。

城市规划家芒福德提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谓城市灵魂,既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更是每个人内心的精神故土。文心人心,化人化境,需要守正创新,需要审美慧觉,需要薪火相传,更需要“嬗变蝶变”。于此才能在困境处坚韧不拔,在低回处百折不挠,以大江大河的气魄,争得城市荣光!
千年镇江,孜孜以求,默读不倦,永在路上。

镇江大地 · 诗意栖居


江河奔流,楼山映照,章句舒卷,豪情纵横,镇江是当仁不让的诗意之城。
《全唐诗》《润州唐人集》中,与镇江有关的诗近2000首;宋朝时有340余位诗人、词人在镇江留下名篇;翻一翻入选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文,江河交汇的镇江在城市中独占鳌头。
这一方并不辽阔的江东吴地,文人墨客们前赴后继、浩浩汤汤竟挥就了一万多首诗词。

摄影:张桂安


《尚书》云,诗言志,歌咏言。三千年的日月星河,这座古老的城市见证过热血沸腾的时代,崛起过昂扬融通的文明,迎送过壮怀激烈的身影。

雨打风吹的千古风流,栏杆拍遍的江山咏叹,抑扬跌宕的家国梦想,在这里都化成一阕诗行、一盈诗风,如痕,如尘,如露。
王昌龄观夜雨,枕孤山,是寂寂寒江上朗照的明月,是不曾黯淡飞将龙城、剑指楼兰的雄心,无论时局如何艰难,只道“一片冰心在玉壶”。
陆游会旧友,著危楼,是“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的抗金誓约,饱蘸热血却数度遭贬,也熄不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情。

摄影:孙悦萌


王安石拂杨柳,越重山,是玉宇澄清的抱负,是富国强兵的梦想,纵然披荆斩棘,仍要执守信念、砥砺而行。

龚自珍逢盛会,参神祭,是悲愤激昂的浩然天问,更是蛰惊九州的风雷,是万籁俱寂之中“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呼号。
辛弃疾临舞榭,望歌台,是神鸦社鼓,更是“天下英雄谁敌手”的叩问,即便壮志未酬、悲歌未彻,仍要向往“封狼居胥”的功业,“气吞万里如虎”的风姿。
陈毅元帅赴江南,抗日寇,是“弯弓射日”的倚天抽剑,更是“脱手斩得小楼兰”的豪气干云,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披肝沥胆,戮力前行。

摄影:孙悦萌


江苏大学的学者曾对宋代镇江诗词做过一次图谱研究,发现“江山”“英雄”这些词语高频出现。镇江的诗意中,自有杏花烟雨、杨柳残月、长河落日,更有一种别样的俊逸、深沉与豪迈。

这是历史赋予镇江的特殊标签,是超越时代高度的城市自信,更是她区别于世间别处的独特风骨。
在这方土地上,诗人们将纯粹真挚的肝胆,将炽热滚烫的心魂,将热血难凉的赤诚统统写进了诗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命题,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诗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三千年的镇江城,已经为我们写下了关于历史、风貌、人文精神的诗篇。
我们必须不辜负这样一座诗意盎然的城市,不辜负她给予我们的精神与情怀。
我们必须以全力奔跑的姿态,肩挑起我们对这片土地的应有责任,无愧于这个崭新的时代。
我们必须向着新的百年的光辉历程秉火追光,以溯流而上的激越,以劈波斩浪的豪迈,谱写一曲“奔跑镇江”的华章,一曲历经江河涤荡、时光磨洗而愈加熠熠生辉、气象磅礴的奋斗华章!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片诗意的大地,正在呼唤我们续写新的壮美诗篇。
图:郑为人同镇江书画院的部分画家共同创作的《满眼风光北固楼》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倘若城市是一本书,那么镇江城,是诗词志,是书画集,更是英雄谱。


眼前,巨流东去,云浮浪涌;耳畔,响遏行云,铁马金戈。镇江城的每一片砖瓦、每一条道路、每一寸光阴,都回荡着英雄长歌,满载着热血咏叹。


镇江出英雄。烽烟四起、山河破碎时,他们奋身而出,慨然赴难。从箭雨中擂鼓扬威、不让须眉的梁红玉,到“镇江保卫战”面对万名英军以死殉城的副都统海龄;从绝笔中仍疾呼“死者已矣,惟望生者努力”的黄竞西,到“4.29”武汉空战怒撞敌机血洒长天的陈怀民;从投笔从戎、被日军抓捕绝食殉国的新四军团长巫恒通,到至今仍长眠于茅山脚下的7000余名新四军将士……


镇江出英雄。风雨飘摇,千钧一发时,他们挺直脊梁,济困扶危。镇江商会会长陆小波,勇收英租界,辗转于抗战烽火,济渡难民,为一方百姓遮风挡雨;民主政团同盟创始人冷遹,举义旗,兴实业,进国是,内忧外患中坚守正道担当……


镇江出英雄。晦暗难明、上下求索时,他们一马当先,擎火前行。震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自比救国之“犬”,为赓续文明火种鞠躬尽瘁,清贫一生;中国近代银行巨子陈光甫,以金融之力为祖国输血救难;爱国企业家张怿伯,泣血写成《镇江沦陷记》,为抗战救亡大声呼号;新乐府昆班创始人严惠宇,领衔传扬国粹,在乱世中保住中华文化的血脉精华……



时光隽永的厚重镇江,满是大江大河的气魄,孕育了无数慷慨高歌的猛士,每一个足印都滚烫而深沉。


一张张恍如隔世却又日益清晰的面孔,正如暗夜之微光,次第照亮城市航向,历尽千年,璀璨如昨。 


战争年代,英雄守护山川,和平岁月,英雄建设家园。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镇江城也走出了躬身田野半个世纪、耄耋之年仍要“带着农民继续奋斗”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人民教育家于漪;燃尽生命之光、以一把剪刀裁出农民富裕之路的全国道德模范糜林;耗费十年心血、五十亿资金“死磕”碳纤维军工技术的爱国企业家钱云宝……


镇江的英雄谱,是特写,更是群像,是南朝的“常平仓”,南宋的“长江义渡”,清朝的“京口救生会”,也是当代的“黄丝带”网络志愿者,青少年群体的“小橘灯”,扶助孤寡老人的“社会儿女”……



我们更不会忘记,疫情之下逆向而行的勇者,不会忘记扶贫攻坚中笃定向前的行者,每一个在自己岗位上拼搏奉献的工人、司机、医护、民警、教师、记者、农民以及外来打工者,都勇敢地肩负起属于自己的使命,创造属于自己的不凡。身处平凡却卓尔不凡,就是英雄本色!


我们记取这些面孔,更汲取这份能量。我们涵养英雄之气,更应拥有争雄之志。我们坦然直面命运,更当毅然扛起使命。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如今,踏上新征程的镇江,更要秉怀激昂初心,成就英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千年的英雄谱,我们必须一代接着一代续写下去,以搏击代替犹疑,以奋进代替懈怠,凝城市之魂,聚万众之心,汇细流入江海,赋城市以荣光! 


风骨傲然,擎火而行,英雄辈出,正逢其时。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招聘】实习招聘|华略智库新媒体部招新啦!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原创】上海战疫123:“人民城市”在疫情应对中如何彰显软实力

【原创】透视算力网络:数字经济时代的基建拼图

【原创】“犀利”咨询狮:从酒产业策划感悟人生百态

【原创】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将会对股市、产业、投资带来什么变化?

【原创】“北京智造”如何搭上“两区”建设东风——以轨道交通产业为例

【热文】浙江疫情流调报告曝光,道尽成年人的悲欢

【热文】又到毛泽东诞辰:一同追忆伟人的读书生涯和政治实践

【热文】副省级市委书记震撼发声:“强省会”再跨越,未来五年这样干!

【热文】一位内陆副省级领导的思考:我们要向合肥学什么?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