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揭秘!中国的钱正在流向哪些城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刘晓博说财经 Author 刘晓博




作者:刘晓博来源:刘晓博说财经(ID:liuxb929)
随着各地2021年金融存款数据悉数出炉,中国城市的“资金争夺战”也正式落下帷幕从资金总量来看,北上港深稳居10万亿大关,北京以破20万亿姿态一骑绝尘;就资金增速而言,天津、重庆、郑州、南通等多座城市跑输大盘,以上海为表率的长三角”群雄”强制领跑,可谓是这场争夺战的最大赢家。


刚刚过去的2021年,哪些城市在“资金争夺战”中获得了胜利?或者说:中国的钱,正加速流向哪些城市、流出哪些城市?


今天,我们通过“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这个指标,来观察一下资金的流动。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可以简称为“资金总量”,它对于研究城市的竞争力、发展潜力和不动产投资价值,具有特殊的意义。大概从2013年开始,我就开始提倡重视这个指标,把它的重要性放在GDP之上。


原因很简单:GDP是政绩考核的核心指标,被注水的几率偏高。近年来,很多城市的GDP都经历了挤水分,有些城市的水分之高令人震惊。资金总量这个指标,没有被纳入政绩考核,而且是央行系统(不归地方管)统计出来的,基本上是“客观指标”。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要素,它既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动力,也是城市竞争的总结果。它可以衡量出GDP无法衡量的很多东西,比如政策、基础研究等“非直接生产因素”。这些因素,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下面是截至2021年12月末,主要城市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个别城市尚未公布最新数据,使用的是11月或者9月末数据;个别城市只公布了人民币存款余额):



北京汇聚的资金总量最高,是唯一超过20万亿的城市,达到了20.8万亿,相当于“上海+天津”。


上海汇聚资金17.58万亿,位居第二。上海的资金总量,接近于3个杭州。深圳汇聚资金11.25万亿,位居内地城市第三,相当于“广州+天津”。


中国一共有4个城市的“资金总量”超过10万亿人民币,香港截至2021年12月末的总存款为15.186万亿港元,折合12.3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速为4.6%。(见下图)



按照目前深港两地的资金增长速度,深圳有望在2年之后超越香港,成为中国的资金第三城。


广州的资金总量位居内地城市第四。杭州汇聚资金超过了6.1万亿,位居内地城市第五,比身后的成都多了1.3万亿,优势非常明显。


中国内地资金总量介乎4到5万亿之间的,一共有4个城市:成都、重庆、南京、苏州。台北汇聚的资金,大约跟成都相当。3到4万亿之间的内地城市,有天津和武汉。


怎样界定“强二线城市”?我认为汇聚资金超过3万亿的城市,才能算强二线。所以,中国的强二线城市是:杭州、成都、重庆、南京、苏州、天津和武汉。


至于一线城市,严格的标准应该是:汇聚资金超过10万亿。目前只有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符合这个条件,广州严格地说只能算“准一线”。


从资金总量上可以看出,城市的分化非常严重。


福州位居资金前20名,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省会城市,但汇聚资金只有北京的十分之一,或者深圳的五分之一左右。至于乌鲁木齐,则只有北京20分之一的资金总量。


在一线城市里,分化也比较严重。上海已经非常强大了,但跟北京仍然差了一个天津。香港号称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但跟北京差了2个天津,或者1个广州。至于深圳,汇聚的资金不过比北京的一半稍多。


从资金总量上可以看出,北京才是中国唯一的“超一线城市”。


记住我的结论:钱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钱,是跟着机会走的。在中国,机会主要是通过政策创造的。


有钱的城市,才有机会,不动产才有投资价值。不仅要看钱的总量,还要看钱的密度。中国房价之所以香港第一、深圳第二,是因为钱的密度香港第一、深圳第二。北京和上海的资金密度,没有港深高。


我简单计算了一下四大城市的资金密度:香港为112亿元/平方公里,深圳为56亿元/平方公里,上海为28亿元/平方公里,北京为12.7亿元/平方公里。


关于资金总量和不动产投资价值的关系,还有一个重要结论:


省会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如果汇聚的资金总量超过1万亿,就可以认为拥有了投资价值。如果非上述三类城市,则需要1.5万亿以上的资金总量,才比较适合投资。海口和三亚例外,这两个城市主要不是靠本地资金推动楼市的。


下面看一下主要城市的资金增长速度,这是判断城市近期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部分城市GDP增长较快,但资金总量的增长却跑输了全国平均水平,只能说明其增长质量不高,或者“含水率”偏高。


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国本外币存款余额238.61万亿元,同比增长9.3%。9.3%的资金增长速度,就成为一把标尺(使用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9%也可以)。在资金总量50强城市里,超过一半的城市没能跑赢大盘。



宁波、上海、厦门、杭州,在2021年资金增速最快,都达到或超过了12.5%。


增长最快的8个城市里,除了厦门都是长三角城市。四大城市群里,长三角增长得最好,其次是珠三角,成渝、京津冀的城市稍差一些。


增长最差的,是昆明和沈阳,竟然出现了资金的负增长,说明热钱在2021年明显流出了这两个省会城市。


其次是天津、郑州、兰州、南通、哈尔滨、大连等城市,都明显跑输了大盘。重庆、佛山、长沙、石家庄、南昌、武汉等城市,也都没有能跑赢9.3%(或9%)的全国平均水平。


一线城市里,上海表现最为突出,增速达到了12.8%,增量接近2万亿。上海1年的资金增量,就接近福州的总量。


上海为什么增长这么好?应该跟三大原因有关:


第一,2021年是科创板上规模的一年,给上海带来显著的增量资金;第二,上海调整发展思路,要求五大新城成为相对独立的、功能完善的城市,还放松了人才落户门槛。第三,上海楼市在2021年整体不算冷。


广深的资金增速,在2021年都跑赢了大盘。深圳在前9个月都领先其他城市,最后3个月增速有所放缓,跟2020年四季度楼市的高基数和2021年四季度楼市偏冷有关。


再总结一下:


2021年,长三角成为资金争夺战最大赢家,其次是珠三角。成渝偏弱,京津冀和东北地区普遍跑输大盘。中部、西南部的主要城市,也普遍跑输大盘。
经济下行压力下,跑输大盘的城市会越来越多,而且会出现一大批高级别城市。比如天津已经连续几年跑输大盘了。
一线城市里,上海增长最好,其次是广州和深圳。北京12月数据尚未公布,很可能跑输了大盘。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以及北京放松人才落户门槛,北京在2022年的增长会显著反弹。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从边缘到引领,上海金山打响“三个湾区”的逻辑和蓄势

【原创】上海工业增加值全国首破万亿,三大先导产业“借数”腾飞

【原创】由一位青年“码农”失业引发的思考

【原创】务虚会不虚、感言更敢言,看这家上海智库怎么总结2021

【热文】当年被嘲笑的上海,如今撑起中国芯片的半边天!

【热文】躺平式干部还能躺得住吗?市委书记“三问”振聋发聩

【热文】中国城市消费实力榜单出炉:谁是国内消费“主战场”?

【热文】长三角41城亮出2021年“成绩单”,谁是最强黑马?

【热文】习近平眼中的上海干部,究竟强在哪儿?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