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干部的数字化思维,究竟是如何领先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决策杂志 Author 策叔



作者:吴明华

来源:决策杂志(ID:juecezazhi)


领导干部是创新城市治理的“关键少数”。干部具备高水平数字素养,无疑是全面推进数字改革的先决条件。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依数据执行,从浙江干部的先行实践看,数字化不仅是一场系统重塑的技术变革,更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思维革命。投身于数字浪潮中,浙江干部究竟凭何“勇立潮头”?


全文4699字,阅读约12分钟


“技术可以‘外包’,但改革不能‘外包’!”

“先有想法,再找办法,最后才是算法。”

“只有掌握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能力,才不会在数字化的时代洪流中陷入被动局面。”

这就是浙江干部的数字化思维。
当下,数字正在重塑世界!数字化时代,浙江又先人一步。2021年以来,浙江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对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在“一号工程”和“一把手”亲自推动下,浙江全省干部都投身于数字化浪潮中:“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依数据执行”,正成为许多浙江干部的新习惯。
从浙江的先行实践来看,数字化时代,与其说是技术的升级,不如说是思维方式的升级。数字化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场思维革命!
干部思维的数字化革命,浙江是如何做到的?


“最大的问题在人”
“听说省领导的讲话,不少基层干部听不懂!”2021年初,浙江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召开后,浙江一位基层干部说。
尽管浙江是互联网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但改革之初同样面临很大困难。数字化改革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解决传统思维、传统模式解决不了的问题。
然而,一些基层干部平时大多接触文字综合、扶贫济困、抢险救灾等具体工作,对“数字化”有畏难情绪,认为学习难度太大,“一看到系统集成、数据中台、软件系统等专业词汇,就头皮发麻”。
“最大的问题在人。”数字化改革对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科技素养、数字思维、法律知识,甚至一定的编程能力等等。“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如果浙江都做不起来,还有谁能做?”浙江的干部说。
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能力的“天花板”,更取决于思想认识的“天花板”。浙江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突破口就是打破思想认识上的“天花板”。
为强力推动改革,浙江全省上下普遍实行专班制。其中,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集中了一支30人的“突击队”,既有市场监管系统的员工,也有交警、互联网技术员,各工种“协同作战”。
专班成立后,主动加班是工作常态,很多次哪怕已是深夜,团队还在召开“头脑风暴”会议。
有一次,在讨论其中一项具体指标时,团队争论得面红耳赤。从上班争到下班,从白天一直讨论到了晚上。最后,还是在凌晨两点钟的浙政钉群里,专班团队才达成了一致。
专班的办公场地是由展览馆临时改造的,由于没有窗户,大家都形象地称这里为“改革窑洞”。就是在这个简陋的办公室里,专班用短短两个月就上线了“浙江e行在线”这款火爆应用,实现了电动车安全监管的数字化,为全国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提供了“浙江样板”。
2021年以来,“改革窑洞”中又走出了“浙冷链”“浙江公平在线”“浙江知识产权在线”等11个数字化应用,实现了市场监管核心业务全面数字化。
“这些应用都是在‘窑洞’里一次次碰撞、优化中不断推进的。”专班干部说。去年以来,这样的“头脑风暴”在浙江很多地方上演。
宁波市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工作专班刚刚成立时,几乎天天进行“头脑风暴”。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是数字化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更要发挥牵头引领的核心作用,这对专班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第一批应用场景收集上报时,200多个场景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堆在专班面前。五花八门,有的只是将原有信息化系统进行了简单包装;有的把一般业务问题当成了重大需求;还有的单位怀着满腔热情,却又不知该如何下手。
怎么干?往什么方向干?专班在不断的头脑风暴和思想碰撞中,方向渐渐明晰。
其中,专班干部厚厚几大本笔记本令人印象深刻,里面记满了各类数字化专业术语、政策精神、走访调研、讨论汇报等。从首次接触数字化概念时的一脸茫然,到现在对应用场景的精准点评;从对数字化工作的一头雾水,到对政策文件的精准解读,短短一年时间,专班干部就从舞文弄墨的材料达人蜕变为数字化工作的行家里手。
最终,专班在梳理总结了212个场景的建设方案后,从近百万字的资料海洋里,提炼出了涵盖五大类20项指标的《宁波市党政机关整体智治场景应用评价标准》,被当地干部亲切称为改革的“操作手册”。
“什么样的场景能上,什么样的场景不能上,对照标准一目了然。”宁波多位干部表示,标准的出台,不仅化解了场景谋划中方向不明、切口不准的难题,更为高质量建设数字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化改革提升了干部塑造变革的能力。”浙江干部说。

技术可以“外包”

改革不能“外包”


在浙江,“头脑风暴”并不局限于专班内,温州、宁波、台州等地把“头脑风暴”上升到了全市层面,建立了常态化的干部路演制度。
温州是浙江较早开展数字化改革项目路演的地区之一,市级已开展两场路演。
在路演现场,都是各部门“一把手”亲自上台,15分钟时间,不念汇报材料、不讲空话套话,介绍改革需求,分析场景建设,谈改革突破,其间还要接受现场评议。各领域数字化改革项目是否管用、实用,逐一亮晒比拼。
一张讲台,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块大屏幕,“一把手”站台演示、讲解,“以前,大家习惯于拿着纸质文件汇报。路演这种形式,确实更见真章”。
能否更好地解决社会需求,能否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能否尽量节省开发成本,这是路演中必须清楚回答的问题。
温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在路演前后,多次听取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意见。小微企业、金融机构都谈到,双方在对接过程中,最缺乏的是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从这一需求出发,温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归集企业相关的不动产、税务、政策补助等信息,对企业进行信用画像。数据,成为温州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人”和“风险控制人”。
在路演中,干部转变了思维,推动了各部门从“部门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
路演不是“一把手”上台“自说自话”,而是要接受台前幕后的评议,接受用户的反馈。“特别是现场观众以‘挑刺’的心态来观摩,这种形式让路演者不得不把流于形式的功能筛除掉。”温州干部说。
比如,温州的台风预警码应用,在路演中就被指出了一些问题。“目前,应用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等预警信息还未整合接入。”现场有评委直截了当地指出不足之处。
在市级层面的支持下,温州市气象局立即与相关部门接洽,整合水、电、气,以及学生停课、工地停工等相关数据,方便市民“一站式”获取防台抗台信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升级后的“台风预警码应用”在抗击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化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建系统、搞应用,不能只是立个项、给笔钱,建个门户、上个系统就万事大吉。”在浙江干部看来,数字化的核心是改革,是制度重塑、流程再造,“技术可以‘外包’,但改革不能‘外包’!”
定期比拼的路演,倒逼各部门“一把手”定期研究数字化改革的重点问题,强行入轨数字化改革的跑道。
“路演不是一场‘脱口秀’,而是‘一把手’的考场。”温州干部说,关键要看是否有经得起检验的“硬核”成果。
在环保督查中,温州市有1万多条河道需要巡查,目前月均需解决的各类问题100多个,涉及生态环境、水利、资规等部门。
“能不能通过数字化改革,整合多部门力量,快速推动涉水问题的解决?”为此,温州市生态环境局谋划了美丽水乡“云管家”应用,归集了生态环境、水利、资规等部门数据,实现了涉水数据全面共享。通过算法支持,美丽水乡“云管家”还具备大数据智能分析、治水督办协同等功能。数字化“智慧治水”,让温州水环境治理的决策更科学、执法更精准、督办更高效。
通过路演,温州市一批数字化改革的“硬核”应用成果先后落地。如温州“海上综合智治”“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

数字化是“革命的工具”

不是“工具的革命”


数字化技术和应用是工具性的,而思维方式升级、体制机制重塑才是革命性的。在专家看来,数字化应该是“革命的工具”,而不是“工具的革命”,“改革关乎数字化的成败,浙江已经在正确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在数字化改革中,浙江干部有一个“二八定律”,即领导干部要花80%的力气用来思考、研究,分析需求、谋划场景、再造流程,再花20%的力气来开发系统,推动解决技术问题。
但要完成这80%的工作,对领导干部在日常政务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杭州余杭区,很多干部案头都有一本必读书——《数据中台:让数据用起来》。“数据中台”是数字化领域的常用词,指的是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里,用以汇聚整合数据,为生产、销售服务的平台。
在数字化时代,政府越来越多承担数据中台的枢纽角色。面对海量数据,政府能否发挥整合能力,担起数据中台的作用?这考验着干部的数字化思维和能力。
如今在余杭,如果在人行道等区域违章停车,车主会收到一条温馨短信,内容除了要求10分钟内驶离,还提供了最近的停车场位置及停车情况。若未驶离,车主将收到一张电子违停通告单。这是余杭城管主导搭建的“智慧城管”系统。
一条不到50字的短信背后,涉及到数据中台发出的一系列复杂指令,就像人的大脑一样,调动起交管的车牌数据库、电信部门的手机号码库、市政的停车场数据库。通过算法整合,发到车主的手机中。数据中台的建立,是城市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和流程的再造。
大数据的创新运用,要与政府、企业、群众的实际需求发生匹配,形成场景化才有意义。而每一个场景化应用,都涉及不同数据库的调用整合。“通俗地讲就像搭积木,让不同的数据模块拼接在一起,产生适合不同场景的应用。”杭州余杭区干部说。
循着“搭积木”的思路,2021年8月,余杭在浙江率先上线“数字资源超市”。在这个超市里,可以找到云资源、算法和服务、数据产品资源、应用软件等“特殊商品”,从而更加高效地整合数据。
用户可通过积木式的模块组装,实现各类应用的打造,避免了各部门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上线以来,“数字资源超市”已为余杭数字化项目建设节省资金约680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平均缩短了60个工作日。
从余杭的经验来看,一个智慧的数据中台,并不是靠几个优秀的程序员就能完成,需要多学科参与、多业务协同其中。
“先有想法,再找办法,最后才是算法。”这就是浙江干部的数字化思维。
所谓的想法,在专家看来,就是对数据价值的不断挖掘和开发,这需要领导干部培养数据思维和能力。要提升对数字的敏感度,对本区域人口、资源等数据保持高度敏锐性,能主动从数据角度理解政务行为、感知社会变化。同时增强数据能力,培养数据定位与获取能力、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以及数据决策与反思能力。
“只有掌握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能力,才不会在数字化的时代洪流中陷入被动局面。”浙江一位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城市HR”:人才发展集团凭何成为“抢人大战”突破口?

【原创】华略智库夏骥:疫情消散后,上海这个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轨道

【原创】《古镇旅游,敢问破冰之路》之二:讲者严巍,“人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是不变的”

【原创】新电商“二十二条”重磅出台:杭州能否坐稳“电商之都”NO.1

【原创】守“沪”之战,华略人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上场

【热文】1986、1998、2010、2022,上海的虎年

【热文】2022新一线城市官宣:沈阳首次跌出,合肥重回序列

【热文】多地重提“工业立市”!谁是全国工业第一城?

【热文】合肥再出招商大招:疫情下如何与企业共建产业链?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