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民营经济第一大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市进化论 Author 淡忠奎
作者:淡忠奎
来源: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
随着“2022年民营企业500强”榜单重磅出炉,中国民营经济的区域发展画像正被清晰描绘。从各省上榜数量来看,浙江凭“破百”战绩傲视群雄,江苏以微弱差距紧追不舍;就各省民企实力而言,浙江营收规模首度实现登顶,广东资产总额仍握有绝对优势。纵观这场“头部阵营”的强强比拼,究竟谁能摘得“民营经济第一省”的桂冠?
全文3524字,阅读约9分钟
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民营企业500强则是民营经济的“塔尖”力量,代表着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
9月7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1年,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到263.67亿元(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28.66亿元。
民企500强营收总额38.32万亿元,增长9.13%;资产总额41.64万亿元,下降17.92%;税后净利润1.73万亿元,下降12.28%。其中,有87家民企营收超过1000亿元(含),37家税后净利润超百亿元。
当前,各大省份纷纷出台政策,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视作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从最新民企500强榜单来看,哪些省份站在塔尖,哪些省份正在追赶?民营经济区域格局都有哪些新的变化与趋势?
报告显示,浙江民企500强有107家,不仅是全国唯一突破百家的省份,独占全国五分之一份额,新增入围企业数量也达到11家,领跑全国。
紧随其后,江苏、广东、山东分别达到92家、51家、50家,与浙江共同构成区域版图“头部阵营”。这“四大金刚”格局与经济体量排序基本一致,但内部次序略有调整,GDP“粤苏鲁浙”格局在这一指标下变为“浙苏粤鲁”。
这四个省份入围企业数量合计达300家,占据民企500强份额六成,并且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细微变化,比如广东、山东入围企业数量较2020年分别减少10个、3个,在所有入围省份中,广东下降最为明显。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城叔,广东整体产业能级相对较低,很多企业向东南亚和内地迁移,这对它的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一方面是低端产业向外迁移的压力更大,另一方面从外部转移技术的难度也更大一些”。
与之相比,浙江受到的外部影响相对较小。曾刚认为,浙江具有很强的民营经济基因,“不仅入围民营企业数量表现突出,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方面表现也很亮眼。”
此外,河北、 北京、湖北、上海、福建、河南6个省份入围企业数量也在14个及以上,跟前述头部阵营一起构成全国前十。其中,湖北、河南进步明显,前者新增3家入围企业,超过上海、福建,跃居全国第七位;后者新增2家入围企业,超过重庆,一举跻身全国第十位。
作为一个动态榜单,“有进有出“是常态。最新榜单中,除广东、山东入围企业数量减少外,上海、福建、重庆入围企业数量也分别减少3家、2家、2家,重庆因此被挤出前十。
整体来看,今年有企业入围的2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有10个省份入围企业数量保持增长,9个跟去年持平,8个省份出现负增长。其中,去年排在281位的俊发集团(房地产开发行业)今年跌出500强榜单,云南随之挂零。此外,海南、甘肃、青海和西藏也尚未破零。
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较上年减少8家,中部地区增加9家,西部地区与上年持平,东北地区减少1家。中部地区增长势头明显,折射出民营经济发展的较大潜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背景下,民营企业在其中的主力军作用愈发突出。
报告显示,制造业民企数量达到301家,相比上年增长24家,占据全国民企500强六成份额,已经成为民营经济最为重要的支撑。
其中,制造业民企多项核心指标有明显提升。比如,在吸纳就业方面,制造业民企就业人数达到585.54万人,增长45万人,占民企500强比例从47.17%上升至53.52%。
此次报告还专门发布制造业民企500强榜单。2021年,制造业民企500强入围门槛较上年持续提升,达到125.72亿元,增长25.08%,增速连续两年保持高位。
分省份来看,浙江凭借94家入围企业数量再次领跑全国,江苏82家紧随其后,山东则以61家稳居第三,第一经济强省广东则以49家位列第四。这四个省份入围企业数量合计达到286家,同样占据制造业民企500强近六成份额,地位不可撼动。
不过,除广东外,另外三个省份的入围企业数量都呈现下滑态势。排在第五位的河北,入围制造业民企数量达到40家,相比上年增加2家。
此外,福建、河南、安徽、四川和山西也位列前十,入围企业数量均未超过20家,但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这也是制造业民企省域竞争最为激烈的区间。
其中,福建、河南分别新增3家、1家;安徽、山西跟去年持平;最为亮眼的是四川,其凭借5家的增量超过山西、天津等省份,一举跻身全国第九位。
这种晋级势头在民营经济规模上表现同样明显。2021年,四川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近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截至去年年底,四川民营经济贡献了46.9%的投资、54.5%的地区生产总值、65.5%的税收、88.9%的新增就业、97.4%的市场主体。
另外,数据还显示,2021年,四川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14656家、同比增长19.36%,占全省99.71%;民营高新技术企业8561家,同比增长5.65%,占全省98.66%。
在四川省政协委员延华看来,从企业科技创新角度,民营企业不仅是引领者,几乎是全部“担当”。民营企业未来的出路,还是要“专精特新”。
相比入围企业数量,整体规模和效益亦是衡量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企业营收规模和资产总额是两个重要指标。
从营业收入来看,作为北京企业代表的京东成功登顶,以9515.92亿元取代华为,成为全国第一民企;作为浙企代表的阿里巴巴,以8364.05亿元晋级全国第二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大民企营业收入增量分别达1829亿元、1922亿元,这个体量足以超过全国90%的民营企业营收。
图: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前十位
从这个角度来说,相较于单一的企业数量指标,企业规模或许更能体现区域民营经济实力。
实际上,在民企500强数量上,浙江已连续24年霸榜。但要论整体营收规模,浙江过去一直被广东压着一头,民营企业“多而不强”是其一大痛点。
根据去年的民企500强榜单,广东和浙江入围企业营收总额分别为6.6万亿元和6.3万亿元,相差近3000亿元。但今年,形势一举反转,浙江入围企业营收总额达到7.9万亿元,一举超过广东,拿下入围数量与营收总额“双料冠军”。
与之相比,广东入围企业营收总额为6.5万亿元,退居全国第二位。其与浙江的差距也陡然扩大至1.4万亿元,对江苏的领先优势,也从8000亿元缩小至4000余亿元。
在疫情反复、国际形势等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浙江的逆势增长,展现出其民营经济强大的韧性。比如,其入围企业平均销售净利率为5.31%,是近5年来最高值,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率同比也回升明显。
在曾刚看来,处于长三角区域的浙江对外部技术依赖要更低一些,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周边环境。
相比之下,广东在产业升级等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比如,虽然深圳技术成果转化做得很好,但大部分技术是从外部引进。此前,北京、西安、武汉等(向深圳)技术转移都有很多,“但现在从数据上看的话,北京向深圳的技术转移比例是有所降低的,因为很多高端产业它自身也在发展。”
尽管如此,广东入围企业资产总额高达11.16万亿元,独占民企500强26.79%,领先浙江近4万亿元。
【原创】从“各有所长”到“环保共生”:长三角示范区这三座古镇如何破圈?
【原创】市域一体化中的“镜像城市”:上海给苏州带来哪些启示?
【原创】华略汽车产业招商培训之二:新能源车企top品牌全景解构
【热文】上海张江VS苏州工业园区,谁拥有更强大的“上市军团”?
【热文】工信部原部长重磅疾呼:这个问题比芯片迫切,窗口期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