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一体化交通规划中的创新——以长三角不同空间尺度为例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建设交通强国是顺应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日前,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参加了2022年第三届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工作推进会并发表了演讲,夏院长深入分析了长三角不同空间尺度交通规划创新的相关举措,提出城市群一体化交通规划创新要具备全局思维、寻求广泛共识、坚持功能为先、进行制度创新、开展跟踪评估。全文5946字,阅读约15分钟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四个战略相互之间既有侧重,又紧密联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的是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区域重大战略概括为“1+7”格局:“1”是指面向海外的“一带一路”倡议,“7”是指面向国内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指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明确相应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指重点推进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的城镇化建设,以及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具体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可以从五个不同空间尺度来理解。
顶级层面是沪苏浙皖三省一市,面积35.8万平方公里,包括41座地级以上城市,27座核心城市。
次级层面是长三角都市圈,包括1个大都市圈、5个都市圈、3个次级都市圈。
中间层面是长三角中心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等中心城市。
第四级层面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长三角打造的一个一体化样板间,包括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及浙江嘉善两区一县。
第五级层面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中的水乡客厅,是长三角万分之一的精华。
在长三角城市群不同的空间尺度当中,交通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整个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8000公里;高速铁路通达41个地级以上城市,铁路联通覆盖全部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覆盖80%的城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城镇。
1个顶级全球城市,即上海市区;
3个综合性全球城市,即苏州市区、宁波市区、临港新片区,与上海共同组织全球核心功能;
6个专业性全球城市,即无锡市区、常州市区、南通市区、嘉兴市区、湖州市区、舟山市区,在专业领域发挥国际影响力;
12个全球功能性节点,包括上海的嘉定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江苏的江阴市、昆山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浙江的余姚市、慈溪市、嘉善县、桐乡市,承担全球特色功能;
19个相对独立的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服务本土,为全球城市及节点提供有力支撑。
“8”指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公共信用8个方面;
“1”指体制机制创新;
“1”指双碳行动。
由苏州水务部门委托上海牵头审批,将审批材料递进一个窗口;行政审批许可盖上海和苏州的两个章,实现共同审批、共同监管;建设标准不同时,按较高标准执行,双方共用“一张图”。
【热文】数据超乎想象: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战略决心
【热文】无锡,登上《时代》周刊!
【热文】珠三角工业上楼:为什么上?谁该上?怎么上?
【原创】后疫情时代,一定要改变的7种生活习惯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