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略招商培训之一:2022年新能源汽车品牌鼎立全解

郑兴怡、张乐 上海华略智库
2024-09-03



作者: 郑兴怡 战略规划部执行总监;张乐 战略规划部助理研究员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相当强劲,已经实现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切换,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00万辆,较2021年增长近一倍,市场占有率提高至26%。通过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分析发现,我国TOP10的新能源车企形成了“1+4+3+2”格局,预计将掀起新能源汽车的新一波浪潮。

全文4099字,阅读约11分钟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全面市场化的拓展期。从汽车年销量来看,2022年底新能源汽车全球累计销量达1044.5万辆,我国年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近一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6%,说明每卖出4辆车里面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从企业区域分布来看,Top15省市企业总数量均接近或超过总企业数的八成。主要集中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其中,广东、江苏、山东等地是新能源汽车企业首选地。



从产业链来看,新能源汽车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整车及后市场。其中,整车及后市场企业数量最多,达17万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紧随其后,达16万多家;关键原材料领域企业数量偏少,达5万多家。



从企业数量增长情况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企业数量整体增长平缓,但整车及后市场发展迅猛,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15%,这得益于传统车辆制造市场服务较为成熟、近年来的政策引导及资本加持、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从营收水平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企业营收水平分化明显。第一类是营收结构在500万及以下的企业。大部分是整车及后市场的企业,占比达到了50%,但营收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是附加值相对较低以及车身及附件企业、后市场服务企业等体量较小。


第二类是营收达1亿以上的企业,占比25%以上,主要是电控系统、锂电池隔膜、电机及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形成“数量少但体量大”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有一批成熟的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随着智能网联、充电设备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预估未来第二类营收结构的产业数量将上升。



从企业技术水平来看,智能网联系统、锂电池、电控系统、锂电池隔膜的产业平均技术水平较高,其高新企业占比均达30%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5%以上。其次是底盘、燃料、电池、电机和汽车电子。技术水平最低的是车身及其附件和后市场领域。



从专业专利分布情况来看,锂电池隔膜、负极材料公开专利数量最多。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公开专利数据,锂电池隔膜、负极材料公开专利数量靠前,分别为225.27万个、183.11万个;专利数量均值上,锂电池负极材料居第一,企业专利均值达181个。锂电池隔膜、电控系统等专利数量次之。



国内新能源汽车项目动态

传统燃油车目前正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朝着“诺基亚时刻”走去,而增量新能源汽车势必要替换传统燃油车。今年1月份特斯拉率先开始降价,2月份比亚迪、小鹏、问界等新能源汽车品牌迅速跟进,同时蔚来、零跑等一系列的品牌都加入了全国的降价浪潮。3月份新能源车企的降价引起了蝴蝶效应,造成了燃油车市场的动荡。


从国内新能源汽车实力排行榜来看,中国排名前10的新能源车企呈现“1+4+3+2”的格局:1家龙头电动车企(比亚迪)+4家新势力车企(蔚来、理想、小鹏、华为)+3家国有车企(上汽、广汽、长安)+2家民营车企(吉利、长城)。



位居榜首的是比亚迪,2020年至今,比亚迪呈现飞速崛起之势。从2020年发布刀片电池、第四代混动技术DM-i/DM-p、e3.0平台等,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尤其是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百万辆。而到了2022年,比亚迪全面转型新能源,产品矩阵更加多元丰富,推出了海豹、唐DM、宋DM等车型。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80万辆,年营收2880亿元。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2月比亚迪在国内的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了31.6万辆,同比增长76.3%,在国内的份额突破了40%,较2022年约32%提升了8个百分点。


为了进一步争抢市场占有率,比亚迪将秦混动降到了9.8万元,价格下探已经和特斯拉形成PK态势,并且从国产车来看,目前只有比亚迪实现了工厂量产化升级。同时,比亚迪在东南亚的布局也非常强劲,在泰国在建有工厂基地,依靠自主三电技术实力和海洋品牌影响力,有望实现“强者更强”。



4家新势力车企(蔚来、理想、小鹏、华为)分别排名第三、第五、第七和第八。新势力车企年年更迭,将来在品牌之间明显会有一个大的周期变革。


新势力第一名蔚来是国内自主高端电动品牌的先驱及领跑者。2022年乘用车销量12.2万辆,销售均价较高,年均售价40.33万元,年营收达到492.0亿元。自2014年创立以来,蔚来精准用户定位,对标BBA(宝马、奔驰、奥迪),定位高端豪华电动汽车群体。蔚来最大的优点是注重用户高端社群打造,通过快速换电解决用户“里程焦虑”问题,提高用户黏性,已经构筑起较高的市场壁垒。但同时也有财务短板,2022年净亏损144亿元,单车净利润亏损在11万左右,如果不改善,势必会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新势力第二名理想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创新者,成功实现了增程式电动车在国内的商业化。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13.3万辆,营业收入达到了452亿元,毛利率相对由亏转盈,达到了16.4%,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是新势力中率先实现盈利的车企。理想的优势在于其专注于增程式动力,有效节省电池、发动机与变速箱成本,在供应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新势力第三名小鹏是新能源车的智能化标杆,其P7车型配备了三款激光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可以实现L2级别的自动驾驶,该车型在2021年荣获中国汽车智能指数首个5星评级。2022年小鹏营收268.5亿元,同比增长28%。在2022年下半年销量不及预期后,年底有所恢复。小鹏销量下滑的背后是其品牌定位的跨度过大,导致用户黏性形成难,其G3、P7、G9、P5目标市场人群横跨各价位区间,且细分车型较多,产品分类多样导致品牌定位不清晰,在产品定位调整后得到改善,全年销量突破12万辆。


新势力第四名华为宣称“华为不造车,是帮助车企一起造好车”。华为依靠强大的研发优势,有望成为四家新势力车企最大的一匹黑马。2019年9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增量部件。


按照和车企的合作深度,华为的汽车业务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单纯提供鸿蒙操作系统、域控制器等零部件;二是Huawei Inside模式,提供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代表性合作车企为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等;三是华为智选车模式,与车企绑定最深,目前已经和赛力斯合作,推出了金康赛力斯、问界M5、M7和M5EV等车型,M9车型也即将上市,2022年全年交付7.8万辆,年营收达到了200多亿元。


不难看出,华为智选车模式涉及从研发到销售的全链条,因此即便华为并未亲自下场,但参与到整个环节的华为正“无限接近造车”,而智选车模式下的车型也处处有着华为身影。



三家国有企业,上汽、广汽和长安紧随其后抢抓风口赛道。


上汽作为传统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代表,以其核心技术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化软硬件全栈布局,飞凡+智己推动自主品牌高端化,合资电动智能变革起步,实现了销量上的攀升。2022年全集团新能源销量达到107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3.4万辆。上汽五菱宏光MiniEV更是爆款车型,在新能源EV轿车销量排行第一。



广汽是汽车A类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广汽埃安围绕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大关键领域,持续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产品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2021年,广汽集团布局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超级快充技术以及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三大原创电池科技,分别为用户解决了续航、充电、安全三大痛点,于2022年推出纯电专属平台AEP3.0,实现了新能源车销量的快速增加。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31万辆,年营业收入达到了455.7亿元。



长安汽车是传统国有车企转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力军。长安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掌握“大三电”等核心技术384项,推出34款新能源产品,开发了EPA0、EPA1、EPA2三个纯电专属平台,国内首发七合一整车域控制器(长安智慧芯)与七合一电驱总成,自主研发电池管家系统,电池寿命延长20%以上。2018年开始实施“北斗天枢计划”,全面转型汽车智能化。2022年新能源销量突破21万,旗下有多系列新能源车型,包括LUMIN、深蓝、阿维塔等,主打差异化定位。



吉利、长城等民营车企也在积极转型,排名冲到前10。吉利汽车已实现从低端到中高端车型,从传统燃油车到混动和纯电动汽车的全方位布局。目前吉利旗下的新能源产品低端布局几何品牌,高端布局领克和极氪品牌,中高端布局银河系列。长城汽车新能源销量为12.4万辆,虽未过20万辆大关,但在动力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也已提前布局。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此前预测称,如果未来10年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充分竞争,其他车企将都被折合,或者被收购、合并、淘汰,全球可能只剩下不超过10家,其中,会有七成来自中国。


迄今,力帆、众泰、江铃等老牌车企都已离场,威马、拜腾、极星等一些新势力车企也面临生存问题。


“熬过寒冬”成为当下车企竞争的主旋律,未来15年将是新能源汽车“机”与“危”并存的15年,我们拭目以待。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月刊】拼搏到毫无保留,这可能是华略智库最忙的春天【原创】破解外资持续集聚背后的密码——基于苏州工业园区样本的思考
【原创李强总理和马英九先生都点赞,湖南制造强在哪里?
【原创从长三角到京津冀:华略智库的“千里之约”【原创】俄乌冲突助推美国能源霸权,中国如何确保油气资源供应稳定?
【原创】领变“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图景(下)【热文】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为城市文旅营销带来哪些启示?【热文】这座城市曾是“文科学霸”,却敢与北上广比“硬核”科技【热文】黄奇帆最新演讲:中国高质量发展要解决什么问题【热文】“黑马”武汉:涅槃崛起【热文】从曹县到淄博,小城市出圈的“品牌方法论”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