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略智库夏骥:从进博会看如何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



作者:夏骥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内容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来源:首刊于第一财经


日前,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上海重磅开幕。一年一度的进博会不仅是各国参展商宣传品牌、拓展市场、寻求合作伙伴的理想平台,也是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缩影。自2018年首办以来,进博会有哪些变化?未来又该怎样发力?一起来看夏骥院长的解读!

全文3377字,阅读约9分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今年是我国设立自贸试验区十周年,也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2023年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如约而至。本届进博会是在疫情后首次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的全球经贸盛会,再次向世界释放出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强烈讯息。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并与在广州举办的广交会、在北京举办的服贸会一道,成为新时代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三大标志性展会。从2018年举办首届进博会以来,其在引领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中的作用不断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从功能看,四大平台不断强化

一是从国际采购功能来看。进博会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与全球供应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前五届进博会有13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综合展,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约2000项,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其中2018年以来,进博会主场所在地——青浦交易分团连续6年签下上海交易团“首单”,首单金额累计达到21.3亿美元。此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在首届进博会上就成立了采购商联盟,抱团推进集中采购。


二是从投资促进功能来看。进博会将我国广阔的市场机遇呈现在世界眼前,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资本的重要舞台。每一届进博会除了“首单”之外,“首证”“首照”也格外受关注,这不仅意味着海外投资的落地,也彰显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通过进博会的举办,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加速本土化发展,从“到中国去”变成“为中国造”。


三是从人文交流功能来看。进博会汇聚了全球的企业家和贸易商,促进了世界各国与中国,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李强总理在第六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分享了三个“进博故事”,比如2020年一个阿富汗小伙带着纯手工的羊毛地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就收获了2000张订单,不仅改善了成千上万阿富汗家庭的生存状况,也促进了中阿人文交流。同时,第六届进博会上海人文交流馆也于11月5日正式亮相,通过设立“一带一路名品”“本土品牌国际化”“品牌联手出海”“老字号产品创新”等主题展区,集中展示了90个本土精品和海外优品的进博故事。


四是从开放合作功能来看。进博会不仅为每一个国家和组织都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其本身也成为全球开放的风向标。比如第六届进博会上,境外组展机构组织约1500家中小企业参展,数量和面积较上届增长近四成,还为来自3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约100家企业提供免费展位等支持。再比如,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了《世界开放报告2023》及最新世界开放指数,积极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虹桥智慧”。


从效应看,四个转变持续显现

一是从展品变商品来看。进博会积极推进全球好物集中展示,也日益成为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的最佳舞台,缩短了海外商品进入我国的周期和距离。比如2022年一家日本制药公司带着治疗消化系统罕见病的新药来到进博会,并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现场签约,在进博会的助力下,这款新药仅用6个月就进入到博鳌的医疗机构。同时,上海还创造性地推出“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并进一步延伸出进博集市等进博主题消费业态,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


二是从采购商变贸易商来看。进博会通过交易团组织、采购商邀请、贸易成交促进等各项工作,推动采购商变贸易商,助力商贸流通企业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参与全球贸易分工。比如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以来,积极实施新型国际贸易“百家万亿”计划,在第五届进博会期间与新疆中泰集团、山东黄金、远东控股集团、山东港口集团等国内龙头贸易商达成1800亿元大宗商品国内、国际贸易长单意向,提升我国大宗商品交易的话语权与定价权。


三是从参展商变投资商来看。进博会特设了“展商变投资商”专区,推进头回客变回头客、投资商变合伙人,也为一些企业在进博会上提供了“双舞台”。比如德国卡赫在2018年参加首届进博会之后,2019年即投资3.8亿元在江苏常熟成立卡赫中国总部,2020年与高达科技、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开展战略投资合作,2021年逆向增资1亿元加大本地化投入,2022年再度投资1个亿在苏州工业园区打造全球高科技研发中心。


四是从政策变制度来看。进博会举办期间,中央部委都会推出若干临时性的支持政策,经过几年的实践,其中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举措已经固化为19项具体的制度。特别是2022年,上海市人大出台了《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将临时性政策上升为制度安排,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从溢出看,四大圈层有效带动

一是从上海市来看。进博会进一步丰富了上海“两翼齐飞”的开放内涵,形成东翼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西翼进博会所在的虹桥商务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开放格局。上海的各个地区近水楼台,率先承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同时依托进博会,虹桥商务区加快建设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进出口商品集散地等平台,设立了上海市“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不断丰富开放服务功能。


二是从大虹桥来看。进博会的举办在相当程度上催生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一全新的开放形态,目前全国仅此一家,在全国开放格局中举足轻重。从名称上看,突出“虹桥”但不是“上海虹桥”,名称里既有“国际”的属性,地理空间上又跨越沪苏浙,体现“长三角”的属性;从角色上看,侧重于以扩大对外开放来深化对内开放,更好形成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的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从任务上看,重点是彰显开放优势、强化核心功能,持续深化长三角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是从长三角来看。进博会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提出地,正是在2018年11月5日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加强各类品牌展会和相关贸易投资活动协调联动,协同提升进博会的整体效果和影响力。特别是刚刚发布的《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也明确指出,支持在江苏、浙江、安徽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招商路演、供需对接等系列活动,指导支持地方参与相关展会、论坛工作。


四是从全中国来看。进博会不仅成为全国各地集中展示推介的平台,也成为服务辐射全国的重要枢纽。比如进博会期间全国各省区市以及主要城市都在国家会展中心设立了形象展示馆,深入开展区域推介和洽谈交流。再比如作为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的“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已在全国开设23家分中心,让更多的“进博好物”惠及消费者。



从未来看,四大重点仍需发力

一是要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进博会作为我国扩大开放的前沿窗口,要全面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贸易自由便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数据跨境流动、“边境后”规则贯通等重点领域,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要促进供应链安全稳定。进博会除了进一步面向消费端扩大进口之外,要更加注重提升供应链的韧性,扩大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进口,积极发展技术服务贸易,促进进口与产业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必要支撑。


三是要推进短链路首发首秀。进博会所在的虹桥商务区也是上海建设西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所在地,要进一步缩短集消费品进口、分拨配送、零售推广等于一体的服务链,在进博会结束之后谋划举办“全球新品首发季”,将进博会期间的国际品牌、本土品牌和潮牌就地开展新品首发、首秀、首展等活动,助力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四是要打造引领性丝路电商。进博会是丝路电商的提出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宣布,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联通国际的“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辐射引领区,为“丝路电商”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及本土企业“走出去”创造便利。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从业50万人:义乌电商直播产业为何这么“红”?
【原创】从“锈带”到“秀带”之六:上海“今潮8弄”如何守旧迭新
【原创】一体化“田野调查”:数字“断头路”如何打通?【原创】世界物联网之都,中国智造崛起的无锡样本
【原创】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的数字乡村如何吸引双创青年人才?【原创】亚运会外的硝烟:数据盘点苏杭“抢人大战”谁更强【热文】难忘我在杭州当市长的日子
【热文】国家部委笔杆子的文稿起草“八步法”,全是精华
【热文】黄奇帆最新演讲:制造业的四条出路怎么走
【热文】克强总理二三事
【热文】“抢企大战”突然爆发,谁是最大赢家?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